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成立了。第一次活动时,吴老师二话没说,就把我们带到了校门口。
“我现在有个问题想问问你们。”吴老师开口了,“谁能告诉我,校门口到教学楼这条水泥路有多长?”
同学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不知吴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呢,谁也没有去量过啊!
吴老师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不要急,我还没有把条件告诉你们呢!”
“在校门口到教学楼这条直直的水泥路两边,每边都栽了15棵树,当年我们在栽树时,每相邻两棵树都相距3米,现在回答我,每边最两端的两棵树相距多少米?”
不知是谁脱口而出:“45米!15×3不是45嘛,多简单的问题!”
吴老师皱了皱眉头,没有吭声。
“好像应该是42米。”扬帆不太有把握地说。
“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吴老师鼓励的眼光增加了扬帆的勇气。
“可以把每相邻两棵树的距离看成一段。”扬帆指着路旁的树比划着,“一段长是3米,15棵树之间只有14段,所以整个长度是3×14=42(米)。”
听了扬帆的回答,同学们都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讲得好!”吴老师加重语气称赞了一句。直到现在,大家才明白吴老师是带我们出来上课的。
“你们还记得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大队部举行了检阅式,你们的队列吗?”吴老师突然转了个话题。
同学们不解地看着老师点点头。
“四年级学生120人,共排了5路纵队,”吴老师继续说,“规定每排前后两人间隔1米,算一算,四年级的队伍长多少米?”
“120÷5=24,每路纵队有24人。每相邻两人间隔为一段,共有23段,每段长1米,所以队伍长(24-1)×1=23(米)。”我抢着回答道,同学们也都没有再“上当”。
“说得好!这类问题,人们常称为植树问题。”吴老师领着大家边走边叮嘱道,“这类题也容易出错,做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分析能一目了然轻松解题。”
(指导老师 吴国和)
“我现在有个问题想问问你们。”吴老师开口了,“谁能告诉我,校门口到教学楼这条水泥路有多长?”
同学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不知吴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呢,谁也没有去量过啊!
吴老师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不要急,我还没有把条件告诉你们呢!”
“在校门口到教学楼这条直直的水泥路两边,每边都栽了15棵树,当年我们在栽树时,每相邻两棵树都相距3米,现在回答我,每边最两端的两棵树相距多少米?”
不知是谁脱口而出:“45米!15×3不是45嘛,多简单的问题!”
吴老师皱了皱眉头,没有吭声。
“好像应该是42米。”扬帆不太有把握地说。
“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吴老师鼓励的眼光增加了扬帆的勇气。
“可以把每相邻两棵树的距离看成一段。”扬帆指着路旁的树比划着,“一段长是3米,15棵树之间只有14段,所以整个长度是3×14=42(米)。”
听了扬帆的回答,同学们都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讲得好!”吴老师加重语气称赞了一句。直到现在,大家才明白吴老师是带我们出来上课的。
“你们还记得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大队部举行了检阅式,你们的队列吗?”吴老师突然转了个话题。
同学们不解地看着老师点点头。
“四年级学生120人,共排了5路纵队,”吴老师继续说,“规定每排前后两人间隔1米,算一算,四年级的队伍长多少米?”
“120÷5=24,每路纵队有24人。每相邻两人间隔为一段,共有23段,每段长1米,所以队伍长(24-1)×1=23(米)。”我抢着回答道,同学们也都没有再“上当”。
“说得好!这类问题,人们常称为植树问题。”吴老师领着大家边走边叮嘱道,“这类题也容易出错,做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分析能一目了然轻松解题。”
(指导老师 吴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