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需要从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升级国际货物贸易产品结构、利用加入WTO的契机这三个方面来提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新增长。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竞争力
一、国际服务贸易概念阐释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1]国际贸易狭义的概念是指传统的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无形贸易。而广义的概念还包括现代发展起来的、除了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以外的新的贸易活动。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重心转向服务业,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的比重呈现出高速增长之势。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年平均增长率约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2.5%的两倍。1980-2006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扩大到53304亿美元,其间增长了6.9倍。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球服务贸易加速增长,服务出口与进口均保恃了两位数的年均增氏率。[2]由此可见,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已势不可挡,而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则势必将愈演愈烈。
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概况而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结构缺乏合理性,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据《世界发展报告》统计显示,我国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至2001年底,我国不仅低于发达国家65%-70%的水平,而且还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10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滞缓影响了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2006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7万亿美元,而服务贸易额仅有1928.3亿,只占货物贸易总额约11%,这个比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服务贸易竞争力系数(TC指数)计算公式: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为负值,表明我国在服务贸易收支中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在服务贸易中我国不具有比较优势,而是处于比较弱势状态。不过,从竞争力系数长期变化趋势来看,2004年数值为0.08,2005年数值减小至0.06,2006年进一步减少至0.05,这就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在逐渐提高,但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
更为突出的一点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较不合理,行业分布不均。目前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的两个大支撑项目是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项目占主导地位的主体运输业和旅游业,而在发达国家占据了服务贸易出口主体的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项目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业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比重却非常低,TC指数均为负值。
三、提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新增长。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曾指出:“对服务业的国家竞争优势而言,需求条件可能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4]我国应以目前自身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为依托,运用现代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以逐步改造低端服务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劳务输出、人造卫星发射服务和资源密集型服务的旅游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开拓技术、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产业,尤其需要在稅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安全调查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等行业,以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2.升级国际货物贸易产品结构,促进服务贸易协同发展。
我们需要适应目前以服务贸易为主和以货物贸易为辅的世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是个制造业大国,“Made-in-China”的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因此要引导服务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相结合,发掘货物贸易中蕴含的服务贸易机会,提升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争取在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大量输出服务。[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将朝着高科技化、高附加值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劳动生产生产率不断提高,用料趋于节约和环保,因此,对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广告宣传、运输流通、法律咨询等服务贸易的需求度和依赖度会大幅增加,因此,国际货物贸易产品结构的升级更新能够促进其与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
3.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带动国际贸易的新增长。
加入WTO给我国国际贸易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发展的空间,尤其表现在金融、电信、旅游、文化、教育、等行业的发展上,引入了适度的竞争,打破以往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城乡分割等体制性障碍,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轮驱动”,从而带动国际贸易的新增长。
参考文献
[1]邵继勇.国际贸易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2]陈宪.国际服务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3]王小平,高钟庭.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9).
[4]王仁曾.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2,(4).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Z].国发〔2007〕7号.
[6]程南洋,余金花.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的相关性检验:1997—2005[J].亚太经济,2007,(1)
作者简介:
章静(1969-),女,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高级国际商务师
熊国胜(1969-),男,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竞争力
一、国际服务贸易概念阐释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1]国际贸易狭义的概念是指传统的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无形贸易。而广义的概念还包括现代发展起来的、除了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以外的新的贸易活动。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重心转向服务业,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的比重呈现出高速增长之势。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年平均增长率约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2.5%的两倍。1980-2006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扩大到53304亿美元,其间增长了6.9倍。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球服务贸易加速增长,服务出口与进口均保恃了两位数的年均增氏率。[2]由此可见,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已势不可挡,而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则势必将愈演愈烈。
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概况而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结构缺乏合理性,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据《世界发展报告》统计显示,我国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至2001年底,我国不仅低于发达国家65%-70%的水平,而且还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10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滞缓影响了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2006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7万亿美元,而服务贸易额仅有1928.3亿,只占货物贸易总额约11%,这个比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服务贸易竞争力系数(TC指数)计算公式: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为负值,表明我国在服务贸易收支中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在服务贸易中我国不具有比较优势,而是处于比较弱势状态。不过,从竞争力系数长期变化趋势来看,2004年数值为0.08,2005年数值减小至0.06,2006年进一步减少至0.05,这就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在逐渐提高,但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
更为突出的一点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较不合理,行业分布不均。目前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的两个大支撑项目是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项目占主导地位的主体运输业和旅游业,而在发达国家占据了服务贸易出口主体的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项目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业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比重却非常低,TC指数均为负值。
三、提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新增长。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曾指出:“对服务业的国家竞争优势而言,需求条件可能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4]我国应以目前自身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为依托,运用现代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以逐步改造低端服务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劳务输出、人造卫星发射服务和资源密集型服务的旅游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开拓技术、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产业,尤其需要在稅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安全调查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等行业,以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2.升级国际货物贸易产品结构,促进服务贸易协同发展。
我们需要适应目前以服务贸易为主和以货物贸易为辅的世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是个制造业大国,“Made-in-China”的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因此要引导服务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相结合,发掘货物贸易中蕴含的服务贸易机会,提升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争取在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大量输出服务。[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将朝着高科技化、高附加值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劳动生产生产率不断提高,用料趋于节约和环保,因此,对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广告宣传、运输流通、法律咨询等服务贸易的需求度和依赖度会大幅增加,因此,国际货物贸易产品结构的升级更新能够促进其与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
3.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带动国际贸易的新增长。
加入WTO给我国国际贸易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发展的空间,尤其表现在金融、电信、旅游、文化、教育、等行业的发展上,引入了适度的竞争,打破以往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城乡分割等体制性障碍,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轮驱动”,从而带动国际贸易的新增长。
参考文献
[1]邵继勇.国际贸易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2]陈宪.国际服务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3]王小平,高钟庭.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9).
[4]王仁曾.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2,(4).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Z].国发〔2007〕7号.
[6]程南洋,余金花.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的相关性检验:1997—2005[J].亚太经济,2007,(1)
作者简介:
章静(1969-),女,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高级国际商务师
熊国胜(1969-),男,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