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出生的张卫东,如今已到知天命之年。他1989年参加公安工作,2000年被调入距离单位农场场部60余公里的第四警务区。从此,他18年如一日地守护在黑龙江省垦区公安局八五一公安分局第四警务区,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这里。
平时,他几乎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农忙、安保节点或统一行动时,甚至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为了第四警务区职工群众的利益和安全,他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信赖和支持。
他带领着警区民警全力编织“信息网、自防网、巡防网、爱民网、边境网”保一方平安,达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编织一张信息网
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他广泛和群众交朋友,唠知心话,拉近民警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掌握了大量的治安信息。每年春节过后,管理区开始进行土地承包,总会有个别群众考虑到个人利益,想多承包一些土地的现象。这样就滋生了一些不稳定因素。这时,张卫东就成了最忙的人。他带领民警深入到辖区的各个家庭,了解调查不稳定因素,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并做好化解和疏导工作,确保了土地顺利发包。每当国家或农场有重大会议或大型活动时,张卫东办公室的灯光就会彻夜通明。通过掌握的信息,他会把辖区内有影响稳定念头的人找来,苦口婆心地与他们促膝交谈,真心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化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对一些思想顽固的人,他一是不放弃,二是及时与农场信访部门、公安分局等部门取得联系,双管齐下,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平息事态,牢牢掌握了辖区内稳定工作的主动权。
凭借为群众办事的这份真心实意,张卫东织就了一张信息网,警务区内的一切尽在掌握,有效提升了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警情与案件分析能力,营造出了“社区警务跟着民意走、社区民警围着群众转”的良好氛围。人民群众把张卫东视为与老百姓最贴心的人,不论是在哪里,只要是辖区群众碰到张卫东,总会停下来与他唠两句家常,说几句知心话。因为有了张卫东这样的公安民警,辖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攀升。
竖起一块宣传栏
当你进入第四管理区,你就会发现,在管理区的醒目位置上有一块不普通的宣传栏,这就是张卫东创立的警情预报栏。栏目中,围绕一些多发性、普遍性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随时根据不同节点向居民通报近期治安形势及警务区工作措施,及时向居民介绍治安防范方法以及道路交通、消防、涉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醒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可别小瞧这块宣传栏,辖区内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这块牌子功不可没。正是这块宣传栏让当地的老百姓每天吃得香、睡得好,它就像一根定海神针,为当地营造了一个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比如说,群众急需了解入室盗竊防范知识,栏目中就会刊出一些有效的防范知识,使群众很快就掌握了多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防盗方法。同时,张卫东还让治安积极分子深入到群众中宣讲一些防范经验和小窍门,辖区群众的整体防盗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邻里守望、共创平安”的良好治安氛围逐步形成。
正是这块小小的宣传栏,让第四管理区警民关系更加密切了,辖区内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辖区群众都说:“警情预报”使我们对社会治安心中有了底,这样的零距离宣传我们非常欢迎。
结识一个区的亲戚
与其说第四管理区的百姓们把张卫东当成一名警察,不如说把张卫东当成了一个住在眼前的亲戚,以至于张卫东跟警区内每个群众都“沾亲带故”。群众也不管什么困难事、烦心事都愿意找他帮忙,而他也从来都是服务到家。
在他的倡导下,警务区将辖区内的81名特殊人群——孤寡老人、残疾人、军烈属、低保户、精神病人一一进行登记、拍照、建档,然后确定联系户民警,采取不定期上门服务的办法,为他们服务。
辖区内有一户居民郑某,因妻子户口没有迁到农场,给夫妇二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郑某想把妻子的户口迁入但不知如何办理,心中一时十分着急。张卫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利用回家探亲之机,为郑某的妻子办理了户口。郑某的妻子拿出200元钱表示答谢时,被张卫东婉言谢绝了。在张卫东的带动下,全警务区民警积极主动为群众服务已蔚然成风,每一位民警都争做群众的贴心人,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几年来,张卫东为群众代办户口本、证明材料、迁落户手续达500余件,送身份证1800余张,为群众节省开支3万余元,做好事200余件,收到锦旗10余面、表扬信件27封,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内涵。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张卫东虽然没有侦破大案、要案后的鲜花和掌声,但是他拥有一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火热之心,拥有一片对辖区群众的赤子之情。他用自己的坚实步伐丈量着辖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守护服务着辖区每一名百姓乡亲。张卫东说,他是一名普通的公安民警,他的职责就是保卫一片辖区安定祥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平时,他几乎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农忙、安保节点或统一行动时,甚至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为了第四警务区职工群众的利益和安全,他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信赖和支持。
他带领着警区民警全力编织“信息网、自防网、巡防网、爱民网、边境网”保一方平安,达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编织一张信息网
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他广泛和群众交朋友,唠知心话,拉近民警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掌握了大量的治安信息。每年春节过后,管理区开始进行土地承包,总会有个别群众考虑到个人利益,想多承包一些土地的现象。这样就滋生了一些不稳定因素。这时,张卫东就成了最忙的人。他带领民警深入到辖区的各个家庭,了解调查不稳定因素,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并做好化解和疏导工作,确保了土地顺利发包。每当国家或农场有重大会议或大型活动时,张卫东办公室的灯光就会彻夜通明。通过掌握的信息,他会把辖区内有影响稳定念头的人找来,苦口婆心地与他们促膝交谈,真心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化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对一些思想顽固的人,他一是不放弃,二是及时与农场信访部门、公安分局等部门取得联系,双管齐下,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平息事态,牢牢掌握了辖区内稳定工作的主动权。
凭借为群众办事的这份真心实意,张卫东织就了一张信息网,警务区内的一切尽在掌握,有效提升了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警情与案件分析能力,营造出了“社区警务跟着民意走、社区民警围着群众转”的良好氛围。人民群众把张卫东视为与老百姓最贴心的人,不论是在哪里,只要是辖区群众碰到张卫东,总会停下来与他唠两句家常,说几句知心话。因为有了张卫东这样的公安民警,辖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攀升。
竖起一块宣传栏
当你进入第四管理区,你就会发现,在管理区的醒目位置上有一块不普通的宣传栏,这就是张卫东创立的警情预报栏。栏目中,围绕一些多发性、普遍性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随时根据不同节点向居民通报近期治安形势及警务区工作措施,及时向居民介绍治安防范方法以及道路交通、消防、涉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醒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可别小瞧这块宣传栏,辖区内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这块牌子功不可没。正是这块宣传栏让当地的老百姓每天吃得香、睡得好,它就像一根定海神针,为当地营造了一个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比如说,群众急需了解入室盗竊防范知识,栏目中就会刊出一些有效的防范知识,使群众很快就掌握了多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防盗方法。同时,张卫东还让治安积极分子深入到群众中宣讲一些防范经验和小窍门,辖区群众的整体防盗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邻里守望、共创平安”的良好治安氛围逐步形成。
正是这块小小的宣传栏,让第四管理区警民关系更加密切了,辖区内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辖区群众都说:“警情预报”使我们对社会治安心中有了底,这样的零距离宣传我们非常欢迎。
结识一个区的亲戚
与其说第四管理区的百姓们把张卫东当成一名警察,不如说把张卫东当成了一个住在眼前的亲戚,以至于张卫东跟警区内每个群众都“沾亲带故”。群众也不管什么困难事、烦心事都愿意找他帮忙,而他也从来都是服务到家。
在他的倡导下,警务区将辖区内的81名特殊人群——孤寡老人、残疾人、军烈属、低保户、精神病人一一进行登记、拍照、建档,然后确定联系户民警,采取不定期上门服务的办法,为他们服务。
辖区内有一户居民郑某,因妻子户口没有迁到农场,给夫妇二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郑某想把妻子的户口迁入但不知如何办理,心中一时十分着急。张卫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利用回家探亲之机,为郑某的妻子办理了户口。郑某的妻子拿出200元钱表示答谢时,被张卫东婉言谢绝了。在张卫东的带动下,全警务区民警积极主动为群众服务已蔚然成风,每一位民警都争做群众的贴心人,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几年来,张卫东为群众代办户口本、证明材料、迁落户手续达500余件,送身份证1800余张,为群众节省开支3万余元,做好事200余件,收到锦旗10余面、表扬信件27封,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内涵。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张卫东虽然没有侦破大案、要案后的鲜花和掌声,但是他拥有一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火热之心,拥有一片对辖区群众的赤子之情。他用自己的坚实步伐丈量着辖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守护服务着辖区每一名百姓乡亲。张卫东说,他是一名普通的公安民警,他的职责就是保卫一片辖区安定祥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