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人与成人之美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lily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个人”这个观点是从王阳明的“有善有恶意之动”引伸出来的。“意”是心之所发,任何人只要存在于世间,便不可能不接触外物,不可能不产生意念。因此自己的喜恶偏好、家庭背景、教育认知、文化传统、工作环境……都必然会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物的认知,从而产生正确或不正确的对待方式。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某人丢了斧头,以为是邻居的小孩拿了,所以怎么看他都像个贼;后来斧头找到了,他再看邻居小孩又不觉得像贼了。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往往来自流言或未经证实的评语。放在教育的角度,可以引伸出两层具体意义与作为:“尊重个人的价值”以及“尊重个人的特质”。
  尊重个人的价值
  提到王阳明的教育观点,大概都会用有名的“脱衣审案”故事为例。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冥顽不灵的大盗。这个大盗面对王阳明的审问顽固抵抗。所以王阳明便以天气热为由,要求大盗脱掉衣服审案。他一开始都无所谓,后来当王阳明要求他连内裤也脱了时,大盗竟然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连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在王阳明看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
  王阳明咏良知诗这样说:“个个心中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意思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像孔子那样的圣人资质,我们原本人人都具备。我们都听过“君子成人之美”,但是“成人之美”不应理解为“促成他人的好事”——因为有可能变成毫无原则地成全别人的私欲——成人之恶,应该是成就一个人的心灵品质,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展现出人的价值。教育就是一种“成人之美”,发现受教育者的心灵之美,并成就这份心灵品质。
  王阳明三十七岁在贵州龙场顿悟时,强调“真理不在外物之中,原在吾心之中”,真理不要到心外去求,这叫“吾性自足”。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曾提出这样一个经营管理哲学观点:“作为人,何谓正确?”他以此为准绳,强调人类与生俱来的以良心为基础的最基本伦理观和道德观,是纯粹、爱、直白,这些最自然、最质朴的东西是一种生命状态。他认为:“最终必须以藏在‘灵魂’深处的‘是非对错、好坏善恶’作判断基准,这就是基本原则。京瓷(京都陶瓷株式会社Kyocera)和KDDI(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有今天的局面,说到底,就是凭这一点,并不复杂,更无高深莫测的东西。”
  导引出每个人的特质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可以说是雕刻艺术的最重要代表作之一。在米开朗基罗动手雕刻之前,它原来是一块废弃的石头。
  有一位雕刻家菲耶索在雕制人像时不慎失手,将这块大理石在两腿位置中凿坏一个大洞,似乎不可能再雕出一件完整作品了。米开朗基罗争取到这块石头,他仔细把石头重新衡量,计算好如何依照既有形状创作雕刻,并开始埋头工作。在大理石原先被凿坏的部分,米开朗基罗有意在石像边缘保留下部分凿痕,细心的观赏者到今天还可以发现这些细节。米开朗基罗说过他的雕刻就是“将禁锢在石头中的生命解放出来”。
  教育不就是一种“创作”吗?不就是引发出一个人的特质与潜能的工作吗?在上期专栏文章中笔者说:好的教育就是把被教育者心底最本真的自我引出来,激发出他本就有的无限潜能。前文中所说“成人之美”,也可以理解为导引出“某人的特质”,让他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在共同的信仰原则下,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专长与定位,就如同齿轮一样,努力发挥功用,同时彼此相助,使组织得以发展,自己也得到成长。
  意大利插画家Marco Melgrati曾根据现实题材创作过一幅画——《你永远不知道跟你玩的是谁!》,画中的猫把蛇尾当成鼠尾,毫不畏惧地用爪子抓着蛇的尾巴。这幅画的意义是:你永远不知道跟你玩的人是谁,因此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特质,不要轻易看不起和低估任何人。人的可贵与价值就在于自己发展的不可掌控之灵性!
  层级越高的领导人或教导者,往往具有高情商,越懂得尊重别人;反过来说,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一个“优秀”的人。以尊重作为教导原则,让受教导者心悦诚服,全力贡献所长,领导人只须整合与导引,这是何等美善的教育领导哲学!
  美善熏陶
  “美善熏陶”这个观点也是从“有善有恶意之动”引伸出来的。如前所说,既然任何人都不可能不接触外物,都会受到自己的喜恶偏好、家庭背景、教育认知、文化传统、工作环境等影响,那么我们为何不给予“正面”的影响呢?既然“有善有恶意之动”,该怎么动?要如何“成人之美”?那就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了。换句话说,也就是营造出一个善与美的环境来强化受教育者的意念:例如美好的艺术,正面的时事报道,日行一善,时时关注自己的念头,注意不让自己一直处于诱惑的环境;更进一步,为身边的人也营造美好良善的环境——特别是职场,让旁人因自己而感受到正能量。
  求学是为成圣,成圣最重要的仍是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如何进行对自我内在的修练,当你能够使自己的心在各種环境中无入而不自得,看待事物均如平常一样,就能使自己在成圣这条毫无止尽的路上一直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圣贤可以“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但是就一般人来说,“蓬赖麻直”才是普遍真理。
  有人说王阳明强调“心学”,就是不假身外求道,又说王阳明强调“不动心”,就是不让外在环境影响自己。但王阳明怎么会不同意环境对人学习的重要呢?我们别忘了,王阳明心学坚持“知行合一”,就是认为“实践-生命经验”才能印证并坚固良知。杜维明先生曾写过一本《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描写王阳明在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标路途上,如何受到朱煮、王家祖先、父亲王华等人的影响;而科举失利、撰写文章而被廷杖、与手握大权的太监刘瑾斗争等等困难,又如何磨砺了他的心志,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王阳明在《训蒙大意》中有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藁矣。”这是王阳明对于学童教育的具体说明,强调给予诱因、建立好的学习环境,顺势而教。这也是今日施教者可以仔细回味的。
  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子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它本来就是“时间”的投资,无法立即看到成效,当下我判断为“不善”的实际状况,也许在未来的情境下反而是另一种“善”。生命的美善来自于我对生命经验的诠释,除非有美丽的眼睛,否则看不到美好的风景。一个企业体,若是里面的氛围是“积极的、追求卓越的、创新的、凝聚的、服务导向的”,那么不必过度强调业绩,这种企业文化自然形成一种品牌,企业员工都会自发形成一种不断自我超越的“异象”。稻盛和夫已经用他自己的例子说明了这个原理,不是吗?
其他文献
2020年是中国宣布“GDP将在十年之内翻一番”的最后一年。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本就是充满挑战和压力的一年? 监管更趋严格、声誉风险愈发难测、消费者也更加精明挑剔。然而,作为全球的需求、创新、资本和新兴竞争力重要来源地,中国对大多数全球性企业的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  刚步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更加清醒,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知也在回归常识和本质。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期刊
《华人家族企业关键报告》以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持续性、系统性的分析,这是第七年进行研究成果发表。本次报告主要探讨新形势下“家族财富传承”与“家族永续接班”的相关数据,并期望通过华人家族企业网络(CHINESE FAMILY BUSINESS NETWORK, 简称CFBN)分享的重要发现,以及对重要议题与实务的讨论,为家族掌门人、家族成员及利益关系人在决策过程中
期刊
在重大危机事件面前,慈善捐赠对效率的要求超过了传统慈善从业者的认知。当一线各种物资告急的时候,如何最有效率地满足这些需要考验着所有慈善机制背后的应急机制。这也让直接援助组织和慈善信托在这场疫情面前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与效率、应急机制紧密相联的就是慈善行为背后的公信力,这也让人们从此前单纯关注捐助执行事务层面的问题向关注结构化管理层面的问题过渡,开始考虑整个慈善捐助的构架,如何高效、透明、有效率
期刊
全球两位顶级富豪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并没有家族办公室,他们也不打算创建这样的机构。可他们难道不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办公室吗?只不过它们是在公开市场上运作的,这样,其他人也可以从中赚钱了。  在伯克希爾·哈撒韦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 2018年股东大会上,当巴菲特和芒格被问及是否有家族办公室,如果没有,他们是否
期刊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韩国电影《寄生虫》,夺得最佳导演、最佳电影、最佳国际电影及最佳原著剧本四个大奖,人们也第一次在这个颁奖舞台上见到作为这部电影的制作方和投资人的CJ集团副会长李美敬,长期以来她为了将韩国电影和韩流文化推向世界付出了超乎想象的努力和耐心。  韩国的企业家评级网站CEO排名榜(www.ceoscoredaily.com)在2019年末公布了韩国Top 500大企业的最新
期刊
“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持久的农耕文明为华夏民族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种类,而中国人也把享受美食当作人生的一大福事,名日:口福。由此也催生出了精湛的烹饪技巧和诸多的美食品类。甚至,中华礼仪也肇始于饮食。  《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日:“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可见食可养人,食可明礼,而且中国人有“药食一家”的观念,即不同性质的食材通过特殊烹制可以起到疗疾的作用,这就是药膳。但是,在大快朵颐的同时,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打破以往春节的热闹与团圆。其中作为重疫区的湖北省,面临医疗人员、医用及生活物资紧缺等难题。在政府紧急调配、筹措各地资源的同时,民间慈善力量也在逐渐汇聚,人们充分利用慈善组织、专项基金、慈善信托等各类慈善工具,为疫区提供紧急援助。各类慈善工具在这场抗疫攻坚战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各类慈善工具的特点与选择  根据受助对象接受帮助的途径不同,人们开展慈善
期刊
投资银行圈子里的人大概很多人都听过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大名。他1954年入行,在1969年成立第一支避险基金双鹰基金(Double Eagle Fund)。1973年,他离开老东家自立门户用1200百万美元成立索罗斯基金( SorosFund),后来又改名为量子基金(Quantum Fund),这其中只有少部分是他自己的资金。40年后,他的量子基金成长到400亿美元的规模,索罗
期刊
通常,黑天鹅飞行的轨迹是呈幂律分布的,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然而越是小概率,越是极具冲击性。  很多时候人们常会把“黑天鹅”和“不确定性”混淆,比如有人会把美国大选的结果视为“黑天鹅”,特别是各种机构的报告里“黑天鹅”这个字眼用得太多,以至于让人们神经渐渐麻痹而忽略了真正的风险。当真的黑天鹅来的时候,立时慌了手脚。通常,黑天鹅越是小概率,越是极具冲击性。而我们常说的“不确定性”是一种随机游走的曲线,
期刊
拥有共同企业或其他经济利益的家族可能会像其他家族一样产生冲突。但是,他们的争吵不只会毁掉一场尴尬的夏日烧烤,还会让企业的经济稳定以及家族成员的财务舒适度势如危卯。  在这些纠纷中,金钱问题会给家族不和的火焰火上浇油。与普通亲戚吵架后的典型反应是暂时把不快抛诸脑后,但那些因经济利益而联系在一起的人则更有可能聘请律师,为那些他们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战。  为了防止事态恶化,很多家族都会求助于所谓的“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