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历史教学;细节;思维能力;实证意识;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3—0119—01
真实鲜活的历史课堂,离不开细节的支撑。所谓“细节”,指人物或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细小的环节和情节。现行教科书因为受篇幅的影响,言简意赅,许多细节被隐藏起来了。因此,在课堂中教师有必要运用历史细节,“再现”和“复原”具体历史情境,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实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开辟新航路》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及感悟。
一、利用细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一个地名——卡里库特)
教学中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学生在阅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了解了其路线之后,引导他们关注卡里库特这个地名,并将更多卡里库特的细节介绍给学生。“卡里库特也称卡利卡特,在中国古籍中称为古里,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第三大城市。这座城市因作为两位东西方航海家郑和与达·伽马的共同登陆地点而著名,郑和在此地病逝。”通过这个细节的挖掘和呈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对相关历史事件或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而中国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要早半个多世纪,为什么没有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反思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广阔的学科视野和反思能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利用细节树立学生实证意识(一幅地图——瓦尔德泽米勒地图)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引入了瓦尔德泽米勒地图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哥伦布虽然开辟了从欧洲至美洲的航路,但他一直都认为自己到达了印度,那些美洲土著被他称为 “印第安人”,加勒比群岛被称为“西印度群岛”。比他略晚的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于1499年航行到了南美洲,在他两封信中认为这是一片未知的新大陆。后来这两封信被印刷出版,德国的一位神父瓦尔德泽米勒根据他信中的描述绘制了这幅显示了美洲大陆的地图,并将这片新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这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画出的第一张美洲地图。笔者引导学生关注America这一信息,强调地图中使用“亚美利加”证明了美洲被发现的事实。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史料,能开阔其学科视野,使其学会辨别一手材料与二手材料,学会“在证据中重建过去”,树立实证和理性意识。
三、利用细节唤醒学生情感体验(一首民谣——《飞逝的山鹰》)
挖掘历史细节有助于学生从中体验到历史学习本身的乐趣。鉴于學生对南美文化了解甚少,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音乐欣赏——背景介绍——歌词分析——问题探究等环节逐步推进和深化教学内容。首先,将一首秘鲁民谣《飞逝的山鹰》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赏析中体验乐曲的内涵。其次,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乐曲创作原型出自秘鲁自由战士的故事。1780年,他在领导一场反抗西班牙人的起义中被害,死后化作一只雄鹰,翱翔于祖国的安第斯山上空。秘鲁人民以歌寄意,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再次,教师呈现歌词的内容:“神鹰,安第斯山的王者,把我带回我亲爱的土地,我的家乡安第斯山,我要和我思念的印加兄弟们生活在一起。在库斯科广场上等我……” 安第斯山是学生熟悉的,教师演示课件介绍库斯科广场的概况,在南美,除了巴西是原葡萄牙殖民地,其余基本都是西班牙殖民地,在这些国家的城市中心,都有一座武器广场,据说当初确实是存放武器的,一旦有当地部族发动反对西班牙统治者的起义,西班牙人就会聚集到武器广场,打开武器库以武力对抗。歌曲一经问世,立刻引起很大的反响,特别是秘鲁的印第安人,他们始终认为秘鲁不属于白人和外国人而是属于安第斯山麓的印第安民族的。这首歌曲凝结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具有唤醒民族意识、反抗殖民主义的政治意义,因而秘鲁政府将其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通过这一细节,使学生体验到了隐藏在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讨论:纪念哥伦布的活动,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通过讨论深化认识,使学生了解西欧史学界曾长期受到“欧洲中心论”的影响,当今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两个大陆、两种文明的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对立双方的观点,理解对立面各自的合理之处,从整体上认知历史现象。
编辑:孟 刚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3—0119—01
真实鲜活的历史课堂,离不开细节的支撑。所谓“细节”,指人物或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细小的环节和情节。现行教科书因为受篇幅的影响,言简意赅,许多细节被隐藏起来了。因此,在课堂中教师有必要运用历史细节,“再现”和“复原”具体历史情境,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实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开辟新航路》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及感悟。
一、利用细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一个地名——卡里库特)
教学中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学生在阅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了解了其路线之后,引导他们关注卡里库特这个地名,并将更多卡里库特的细节介绍给学生。“卡里库特也称卡利卡特,在中国古籍中称为古里,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第三大城市。这座城市因作为两位东西方航海家郑和与达·伽马的共同登陆地点而著名,郑和在此地病逝。”通过这个细节的挖掘和呈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对相关历史事件或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而中国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要早半个多世纪,为什么没有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反思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广阔的学科视野和反思能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利用细节树立学生实证意识(一幅地图——瓦尔德泽米勒地图)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引入了瓦尔德泽米勒地图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哥伦布虽然开辟了从欧洲至美洲的航路,但他一直都认为自己到达了印度,那些美洲土著被他称为 “印第安人”,加勒比群岛被称为“西印度群岛”。比他略晚的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于1499年航行到了南美洲,在他两封信中认为这是一片未知的新大陆。后来这两封信被印刷出版,德国的一位神父瓦尔德泽米勒根据他信中的描述绘制了这幅显示了美洲大陆的地图,并将这片新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这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画出的第一张美洲地图。笔者引导学生关注America这一信息,强调地图中使用“亚美利加”证明了美洲被发现的事实。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史料,能开阔其学科视野,使其学会辨别一手材料与二手材料,学会“在证据中重建过去”,树立实证和理性意识。
三、利用细节唤醒学生情感体验(一首民谣——《飞逝的山鹰》)
挖掘历史细节有助于学生从中体验到历史学习本身的乐趣。鉴于學生对南美文化了解甚少,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音乐欣赏——背景介绍——歌词分析——问题探究等环节逐步推进和深化教学内容。首先,将一首秘鲁民谣《飞逝的山鹰》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赏析中体验乐曲的内涵。其次,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乐曲创作原型出自秘鲁自由战士的故事。1780年,他在领导一场反抗西班牙人的起义中被害,死后化作一只雄鹰,翱翔于祖国的安第斯山上空。秘鲁人民以歌寄意,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再次,教师呈现歌词的内容:“神鹰,安第斯山的王者,把我带回我亲爱的土地,我的家乡安第斯山,我要和我思念的印加兄弟们生活在一起。在库斯科广场上等我……” 安第斯山是学生熟悉的,教师演示课件介绍库斯科广场的概况,在南美,除了巴西是原葡萄牙殖民地,其余基本都是西班牙殖民地,在这些国家的城市中心,都有一座武器广场,据说当初确实是存放武器的,一旦有当地部族发动反对西班牙统治者的起义,西班牙人就会聚集到武器广场,打开武器库以武力对抗。歌曲一经问世,立刻引起很大的反响,特别是秘鲁的印第安人,他们始终认为秘鲁不属于白人和外国人而是属于安第斯山麓的印第安民族的。这首歌曲凝结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具有唤醒民族意识、反抗殖民主义的政治意义,因而秘鲁政府将其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通过这一细节,使学生体验到了隐藏在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讨论:纪念哥伦布的活动,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通过讨论深化认识,使学生了解西欧史学界曾长期受到“欧洲中心论”的影响,当今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两个大陆、两种文明的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对立双方的观点,理解对立面各自的合理之处,从整体上认知历史现象。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