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自觉.话语接轨.媒介创新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是中国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家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全面升级传播硬件,深度接轨国际话语,高度重视传播效果。因而,2010年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就带有了浓重的国际传播自觉的色彩。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拼抢新闻制高点
  
  在中国新闻报道的竞争中,重大突发事件是中外传媒拼抢的制高点。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突发7.1级大地震,新华社以英文“特急电”向海外发出第一条关于震中和震级的精确消息。此后的报道也被外电跟随转发,生动诠释了中国媒体第一时间报道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展现了中国公开透明、救灾得力的良好形象。
  玉树地震报道中,新华社对外部记者用英文在震中结古镇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请求做了电话连线报道。这在以往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极为罕见。其原因在于,新华社对外英文最先发出了“玉树”电头的特写报道,表明“第一现场”与“第一时间”同样重要。这个细节也表明,新华社开始利用自己在中国本土的突发事件报道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国际品牌塑造。
  
  “史上最长”中国国际传播盛事
  
  开园长达6个月、报道纵贯全年的上海世博会,堪称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史上迄今最长的国际传播事件。新华社对外报道将上海世博会视为“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的巨型舞台,在全景报道的同时,尤其注意从全球视野,抓住海外关注的中国政经社会文化等问题构建一流报道,说明中国的进步、开放与文明,充分展现中国真诚和平融入世界的理念和实践。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新华社对外采写播发了一系列报道,指出中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快、城市问题等科学发展挑战,都能在上海世博会中找到解决之道或有启发性的思路,倡导绿色、环保、低碳是上海世博会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共同语言。敏感时间=传播“黄金窗口”
  乌鲁木齐“7·5”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新疆发展与稳定上升为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与此相应,加强涉疆问题的国际传播具有前所未有的迫切性和挑战性。
  2010年6月下旬,在乌鲁木齐“7·5”事件一周年前夕,新华社派遣由总社资深英文记者和新疆等分社记者共同组成的特派小分队赴疆采访。此行时值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和“7·5”周年之前的涉疆敏感期,同时,也是海外高度关注的传播“黄金窗口”。新华社对外部根据中央精神和国际传播规律,研究在敏感时间,针对海外关注的敏感话题,如对口援疆、双语教育、反恐维稳、民生改善和文化保护等精心设计报道选题。
  小分队深入新疆乡村和城市基层调研采访,采写了近20篇深度报道,罕有地被法新社、路透社、《南华早报》、《中国日报》等境内外主流媒体大幅采用。“7·5”周年当天,新华社对外播发了《乌鲁木齐在伤痕淡去中重拾信心》等记者亲历见闻式稿件,向海外传递了新疆局势平稳、人民渴望稳定与发展的讯息,说明了新疆局势的真相,平衡了外媒负面报道。
  
  在中西、古今交叉点上
  推介中国文化
  
  2010年9月在山东曲阜举行的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为向世界推介孔子这张中国文化名片提供了新的平台,新华社对外部对此次论坛的报道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而且,其所采用的报道思路和报道模式,对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类题材具有一般性的启发意义。
  新华社对外报道瞄准“世界文明将走向融合还是走向冲突”的国际争议话题,淡化尼山论坛的学术色彩,强化其思想碰撞“和而不同”的中国式智慧,进而探究对世界现实挑战和未来走向的启示,在中西、古今的交叉点上设置一系列议题。《中国聚焦:基督教士在中国的一次精神之旅在尼山启程》,透过孔子诞生地尼山给基督教士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基督教与儒家文明对话的历史渊源,向海外读者揭示了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新华视点)孔子和耶稣:2000年后的对话》,通过对美国知名牧师、韩国儒学和基督教研究专家、英国、奥地利和中国等国学者的采访,分析了孔子和耶稣思想在当今时代对话的机遇。
  
  借体育舞台,向世界传播中国
  
  南非世界杯如火如荼之际,新华社对外播发了深度报道《瓦瓦祖拉:世界杯的商业传奇,中国制造的辛酸故事》。报道抓住南非世界杯上最引人注目的欢笑道具“瓦瓦祖拉”,讲述了瓦瓦祖拉商业化之父——浙江宁海一家庭作坊“闯入”世界杯、扬名世界杯、又饮恨世界杯的故事,从而指出一个惊人事实: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决定了中国企业无法掌握国际定價权,其中的暴利只能被外国人赚走。这一报道回击了“中国独秀论”,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要性。
  广州亚运会开幕之前,新华社对外部与广东分社策划的“大亚运”报道已经启幕。一系列与广州亚运会有关联的中国热点话题,如《史上最严厉控烟条例在中国引发争议》、《广州牺牲GDP兑现“绿色亚运”承诺》、《拆迁与扰民:举办亚运考验中国城市管理能力》等,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海外对中国奇迹、中国模式和中国故事的好奇心。
  上述体育赛事所表现出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潜力,提示我们须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思考中国国际传播:每一个引发世界关注的事件,只要找到它与中国的关联,都有可能变成一个有效传播中国的好机会。
  
  2010中国国际传播五点启示
  
  第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正在引发中国主流媒体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中国新闻对外报道需要重新定位和重新定义。新华社对外部对自己的新定位是:构建对外传播创意策划、组织指挥和快速反应体系,整合中国新闻对外报道资源,将策划、采访、编辑、发稿、研究一体化,强化对互联网站等新传播方式的应用,紧紧围绕以英文为主要语种的内容建设,完善全流程策划和多媒体产业链,打造中国新闻权威发布的全天候、全媒体平台。
  第二,完善海外受众导向的国际传播体系。中国国际传播必须更加重视海外受众的需求,真正形成海外受众导向的报道策划、采写和编辑机制,这并非一味迎合,而是要通过满足其对中国新闻的需求,“有的放矢”,“无缝对接”,达到我们期待的传播效果。
  第三,回归新闻,内容为王。“内容为王”仍是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从传播效果看,最重要的就是回归新闻,着力提升报道的新闻性、针对性,对海外关心的中国热点、敏感或所谓负面题材,不是选择回避、失语,而是通过巧妙选取角度和专业化处理,取得引导舆论的积极效果。
  第四,中国不缺一流故事,但一流表达远远不够。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英文报道,与国际话语体系接轨。“师夷长技以制夷”,有选择地借鉴其媒体管理的先进经验,有步骤地引入西方新闻学叙事形态,建立面向西方受众的报道规范,改善英文写作技巧,突出新闻性,淡化宣传味。
  第五,有效的议题设置,需要传播技巧,也需要专业。专业产生深度,新华社对外部将瞄准涉藏、涉疆、涉台、人权、宗教、民族、安全挑战、贸易摩擦、知识产权、气候变化等国际舆论斗争中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针对“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建立专题舆情资料库,以更好地设置传播议题。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后,中欧关系有所恢复,欧洲民众对华观感也有所回升,但难以恢复前几年的“蜜月”状态。在近几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关于欧洲舆论的争论很多,中、欧的学者都容易情绪化。但是中国人对欧洲舆论有一定误解,因此需要厘清欧洲涉华舆论的形成机制,才能提出较好的应对办法。    几点误解    首先,欧洲领导人故意不“约束”媒体。这是国内常见观点,言下之意即欧洲领导人故意放任、甚至怂恿媒体“反华”报道。  欧洲
期刊
中国的祭孔活动自改革开放后恢复以来,年年都举行。正如英国《卫报》在今年9月28日孔子2561岁诞辰当天所发的报道中说,“当一个人诞辰2561周年时,人们已经难以区别他的上一次诞辰与这次有什么不同。”的确,报道这样一个已成为程式的活动,如何挖掘新角度是个大问题。  笔者试以两篇外媒报道为例,探讨一下如何为祭孔报道这个“旧瓶”装入“新酒”。    新闻!新闻!    在今年孔子诞辰当天,法新社和英国《
期刊
正在进行的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被媒体称作史上最复杂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无论是从超过13亿人口的调查对象,或是从参与调查的逾650万统计人员数量来讲,规模都是空前的。中外媒体普遍给予高度关注,报道的内容也涉及多个方面。  其中,美联社9月2日播发的《隐私意识让中国人口普查遇阻》一文,不仅较为平衡地写出了中国这次人口普查所面临的难题,更从中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5次全
期刊
凯利·布朗(Kerry Brown),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研究项目主任,欧洲中国研究及建议网络项目负责人,知名的中国问题和中国共产党问题研究专家。他曾在剑桥大学和利兹大学求学,在日本、澳大利亚、东帝汶和中国等地工作,后又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2000年至2003年任英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2003年至2005年任英国外交部印尼东帝汶处处长。  基于对中国的兴趣和在中国长期的实地考察,布朗以中国和
期刊
从美对台军售案到美韩黄海军演,再到日本非法扣留中国渔船,在近来一系列涉及国家安全的事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是“舆论的力量”伴随事件的始终,并成为了调节各方张力的重要杠杆。应当看到,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国家利益的拓展,一些谋求霸权、怀有复杂心理的国家与中国的安全摩擦事件还会频发,而同时,信息全球化的持续深入,“自媒体”时代的高度发达也将赋予“舆论”介入国际争端更高的权力,关注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事件中
期刊
“现在主持人把麦克风交给我,那么让我提个问题:世界上哪个国家的麦克风最多?请让我来回答:是中国。中国有多少个麦克风?至少有4亿2千万个,因为中国有4亿2千万个网民,世界最多;很快要增加到7亿个,因为中国有7亿个移动电话用户,也是世界最多。”  “互联网时代是麦克风时代,使用无形的麦克风生活、工作,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时尚。中国人用麦克风干什么?表达、社交、工作、娱乐,等等。在用途排行榜的前几名里就包括
期刊
2010年10月13日,全国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宣系统对外宣传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主题为:分析研究新疆目前外宣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洽淡研讨对口援疆外宣工作事宜及合作项目,共同努力做大做强新疆外宣工作,大力营造有利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舆论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新疆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
期刊
“澳大利亚馆的每一幅作品每一段音像、每一处展示,都印刻着这个国家的多元性。访客们可以充分感受不同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在2010年6月8日举行的澳大利亚国家馆日活动中,澳大利亚总督昆廷·布莱斯对澳大利亚馆接待了超过150万的访客充满自豪。悠久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独特融合,正是这个国家的魅力所在。    “锈”外慧中的场馆    乍看澳大利亚馆外观,满眼的“锈红色”。而其背后,正是这个国家的现代科技与自然
期刊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报道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上海世博局合作,通过国际在线网络平台,共同推出多文种、多媒体官方电子杂志《城市之光》,立体展现上海世博会主题和人文特色,为国际社会和境外受众了解上海世博会,开辟新颖独特的渠道,取得良好传播实效。    亮丽图景    《城市之光》由国际在线负责设计、制作,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打造了一系列“城市建设提升人类幸福”的经典范例。依托
期刊
2010年3月26日晚,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韩国西部海域白翎岛附近突然发生剧烈爆炸并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46人丧生。这一事件犹如一把“导火索”,使原本紧张的半岛局势更加恶化,充满危机。韩国认定“天安”号警戒舰系“朝鲜小型潜水艇实施的鱼雷攻击”所致,朝方认为这“纯属捏造”、“是对朝鲜的挑衅行为”,由此双方展开了一场“硬碰硬”的舆论对抗,并逐步演变为牵动国际社会关注的舆论焦点。    剑拔弩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