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高层建筑施工实践,对高层建筑的特点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论述,供同行参考。
关健词:高层建筑;质量控制;要点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high-rise building,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quality control point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quality control; points
中圖分类号:TU974
引言: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基础埋置深,施工难度大;建筑层数多、施工周期长;高空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建设标准高,材料来源广;功能多,系统复杂,施工组织要求高。高层建筑质量控制要点有: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高层建筑的裂缝控制,以及高层建筑过程质量控制。根据高层建筑的特殊性,文中从加强质量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建筑物的垂直度、轴线、标高线称为“三线”,是建筑物的经络。“三线”控制的好坏对高层建筑质量影响极大。就“三线”控制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施工环境复杂,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的现象。因此,“三线”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一大难点。施工时应做好以下技术控制:
1、轴线的控制
1)轴线控制网的设置与引测。基础施工时,由于环境视线较好,可以采用常规的轴线控制网进行放线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在外围一些基准点难以引测。设置控制点时,应综合考虑随建筑物升高时作必要的复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地面纵横交叉点设四个控制上部轴线的基准点,设置方法为在建筑物(柱)内侧、距外柱轴线2m,不能遇到卫生间,基准点采用浇灌凸出200 mrn×200 mrn高出地面100 mrn的混凝土方形小柱墩,面上预埋(200 x 200 x 8)mrn的钢板预埋件。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引测到钢板上并做标志设置保护。在安装楼层梁板模板时,以一层设置的控制点(轴线)为基准点,在相应位置预留浇灌混凝土后能拆除的200×200方洞;采用大线锤或激光经纬仪对准一层控制点向上引测四个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无误后将基准线引到外柱轴线,再复核外围的柱位轴线,准确无误后进行内柱轴线及核心筒放线。
2)过程线的控制。核心筒剪力墙模板(混凝土)轴线的控制与否,是关系到整幢电梯能否安装的重中之重,因此模板安装选用18mm厚胶合板、100×60方木檀作组合固定大模,保证其平整度;模板支撑要严格控制核心筒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浇灌混凝土时不得出现爆模,在剪力墙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偏差立即纠正;混凝土的浇灌应对称,先外后内、分层次自由落差控制在2 m 内,振捣密实,不得漏振。而且应严格控制钢筋的位置,不得移动,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2、标高线的控制
1)在每层预控轴线的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有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用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2)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的钢筋来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3)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铺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3、垂直度的控制
1)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建筑物柱网布置情况来考虑,先将建筑物四个角柱的位置确定,根据柱的轴线位置,先安装外四个边角柱。立柱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线锤吊线其垂直度准确无误后,对准模板四个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以四柱为基线再安装其他柱,底部根据放样所弹的墨线,上部根据已安装固定的柱顶纵横拉线(但各柱应复核其垂直度),确保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拉撑固定。浇灌混凝土时一般从外向内对称浇灌,以保证浇灌过程不受碰撞影响。2)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校验,以保证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二、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因此,应做好以下技术控制,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强度。
1、配比的选定
1)工程开工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理论配合比。
2)将实验室作出的理论配合比结合现场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砂石级配不良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
2 严格养护制度
1)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要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
2)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3)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实践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浇筑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原因表明,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所至。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当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测试大于设计强度时,是否就是强度评定合格了呢?不尽然。《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准差过大,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可能不合格,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三、建筑裂缝的控制
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然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微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由于高层建筑使用的混凝土强度高、用量大,而且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采取“放”、 “抗”的措施来控制裂缝。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的变形余地;而“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1、设计措施1)“放”的措施:那就是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2)“抗”的措施:l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 m的构造柱,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 mrn)进行处理;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3)“放”、 “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措施,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2、施工措施
1)“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2)“抗”的措施;
a、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实践经验表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10 kg/m3时,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高层建筑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当然掺入外加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b、选择合理的中砂(M=2.8的中粗砂)和最大粒径碎石(5 mm~40 mrn),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
c、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d、模板要有足够的套数(3套),浇灌混凝土必须留置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待同养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所要求的强度才允许拆模。e、板内暗埋PVC管,以下情况必须加筋处理。在板跨中无腹筋,且管顶不小于L/3板厚且不小于30mm。两层相迭处间距大于20倍管直径,相交角度大于45度。并排敷设净距大于管径的3倍,且不小于50 H时。以上应加设@150钢筋,宽度分别a),b)为300 mm,c 为不小于600 mm。3、“放”、 “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
四、过程控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在人们操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只有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把每一个过程质量做成精品,才能保证整个建筑最终成为合格品或优良品,现在国家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终生制,把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细化落实到参与施工的人员。测量员对“三线”测量复核的精度和准确度负完全责任;材料采购员对所采购的材料质量负责;操作班组对自己完成的工序质量负责;施工员对自己所负责指挥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负责;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的施工技术质量负责;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质量负责。总之,要建立健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并认真实施。
4 结语
高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运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健词:高层建筑;质量控制;要点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high-rise building,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quality control point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quality control; points
中圖分类号:TU974
引言: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基础埋置深,施工难度大;建筑层数多、施工周期长;高空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建设标准高,材料来源广;功能多,系统复杂,施工组织要求高。高层建筑质量控制要点有: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高层建筑的裂缝控制,以及高层建筑过程质量控制。根据高层建筑的特殊性,文中从加强质量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建筑物的垂直度、轴线、标高线称为“三线”,是建筑物的经络。“三线”控制的好坏对高层建筑质量影响极大。就“三线”控制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施工环境复杂,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的现象。因此,“三线”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一大难点。施工时应做好以下技术控制:
1、轴线的控制
1)轴线控制网的设置与引测。基础施工时,由于环境视线较好,可以采用常规的轴线控制网进行放线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在外围一些基准点难以引测。设置控制点时,应综合考虑随建筑物升高时作必要的复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地面纵横交叉点设四个控制上部轴线的基准点,设置方法为在建筑物(柱)内侧、距外柱轴线2m,不能遇到卫生间,基准点采用浇灌凸出200 mrn×200 mrn高出地面100 mrn的混凝土方形小柱墩,面上预埋(200 x 200 x 8)mrn的钢板预埋件。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引测到钢板上并做标志设置保护。在安装楼层梁板模板时,以一层设置的控制点(轴线)为基准点,在相应位置预留浇灌混凝土后能拆除的200×200方洞;采用大线锤或激光经纬仪对准一层控制点向上引测四个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无误后将基准线引到外柱轴线,再复核外围的柱位轴线,准确无误后进行内柱轴线及核心筒放线。
2)过程线的控制。核心筒剪力墙模板(混凝土)轴线的控制与否,是关系到整幢电梯能否安装的重中之重,因此模板安装选用18mm厚胶合板、100×60方木檀作组合固定大模,保证其平整度;模板支撑要严格控制核心筒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浇灌混凝土时不得出现爆模,在剪力墙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偏差立即纠正;混凝土的浇灌应对称,先外后内、分层次自由落差控制在2 m 内,振捣密实,不得漏振。而且应严格控制钢筋的位置,不得移动,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2、标高线的控制
1)在每层预控轴线的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有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用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2)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的钢筋来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3)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铺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3、垂直度的控制
1)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建筑物柱网布置情况来考虑,先将建筑物四个角柱的位置确定,根据柱的轴线位置,先安装外四个边角柱。立柱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线锤吊线其垂直度准确无误后,对准模板四个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以四柱为基线再安装其他柱,底部根据放样所弹的墨线,上部根据已安装固定的柱顶纵横拉线(但各柱应复核其垂直度),确保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拉撑固定。浇灌混凝土时一般从外向内对称浇灌,以保证浇灌过程不受碰撞影响。2)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校验,以保证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二、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因此,应做好以下技术控制,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强度。
1、配比的选定
1)工程开工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理论配合比。
2)将实验室作出的理论配合比结合现场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砂石级配不良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
2 严格养护制度
1)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要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
2)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3)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实践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浇筑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原因表明,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所至。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当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测试大于设计强度时,是否就是强度评定合格了呢?不尽然。《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准差过大,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可能不合格,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三、建筑裂缝的控制
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然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微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由于高层建筑使用的混凝土强度高、用量大,而且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采取“放”、 “抗”的措施来控制裂缝。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的变形余地;而“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1、设计措施1)“放”的措施:那就是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2)“抗”的措施:l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 m的构造柱,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 mrn)进行处理;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3)“放”、 “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措施,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2、施工措施
1)“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2)“抗”的措施;
a、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实践经验表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10 kg/m3时,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高层建筑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当然掺入外加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b、选择合理的中砂(M=2.8的中粗砂)和最大粒径碎石(5 mm~40 mrn),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
c、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d、模板要有足够的套数(3套),浇灌混凝土必须留置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待同养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所要求的强度才允许拆模。e、板内暗埋PVC管,以下情况必须加筋处理。在板跨中无腹筋,且管顶不小于L/3板厚且不小于30mm。两层相迭处间距大于20倍管直径,相交角度大于45度。并排敷设净距大于管径的3倍,且不小于50 H时。以上应加设@150钢筋,宽度分别a),b)为300 mm,c 为不小于600 mm。3、“放”、 “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
四、过程控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在人们操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只有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把每一个过程质量做成精品,才能保证整个建筑最终成为合格品或优良品,现在国家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终生制,把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细化落实到参与施工的人员。测量员对“三线”测量复核的精度和准确度负完全责任;材料采购员对所采购的材料质量负责;操作班组对自己完成的工序质量负责;施工员对自己所负责指挥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负责;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的施工技术质量负责;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质量负责。总之,要建立健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并认真实施。
4 结语
高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运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