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度开卷考试的政治科目改为闭卷考试,造成了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为学生对政治科考试形式转变的不适应和不重视,另一方面政治学科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化解矛盾,文章结合平时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谈了一些教学感悟和做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注意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在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教学反思的确是提高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途径。因此我们要在反思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不断促进自身发展。本文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一、寻找趣点,妙导新课
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当代的时政热点、幽默诙谐的动漫短片或精彩的片段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比如在讲授《拒绝不良诱惑》时先播放一系列网络诈骗视频的前半部分,让大家先猜一猜贪小便宜的人会遇到怎样的境遇。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抢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理论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因此,教师要善于适时地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或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设计要有系列性、连贯性,使学生如临其境、欲罢不能,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创新火花碰撞出来。因此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营造学生敢问、敢說,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的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讲《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时,设计两个场景。场景一:一位同学上课迟到被教师批评,嘴里咕哝着:“家里没人叫醒我,习惯了。”场景二:一位同拿着成绩不及格的卷子心里暗暗埋怨:“物理课没劲,我没兴趣,考得好才怪。”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做法。 2.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同学,你对他们有何建议?或你若有与这两位同学一样的行为,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由于现象就在学生身边或自己身上发生,同学们积极踊跃,各抒己见,责任与建议在辩驳中变得清晰。又如,讲《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时,我选用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曹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探讨与深思,还使其感悟到诚信的重要性。
三、艺术启发,创新思维
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同时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艺术地启发、点燃学生创新思维,使课堂更有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的启发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的思维火花,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一方面,艺术启发及时为学生释疑。另一方面,教师的适时启发,帮助学生分析途径,答疑解惑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的研讨活动能够继续进行,同时还能把学生引导到正轨上。例如在学习《拒绝不良诱惑》中的“电子游戏机”时,先向学生提问,班上多少学生有手机?你们的手机用来做什么?你们认为学生用手机有哪些利弊?然后分四组比赛,看哪组归纳最多。学生面对感兴趣的问题纷纷举手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浓烈。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启发点拨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且还可以让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问”,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四、紧扣时代,突破束缚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生命力,得紧跟时代步伐。思想品德课教学背景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新时代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广纳信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新颖。 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紧扣时代脉搏,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做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抽出时间随时向课堂引入学生感兴趣又存在迷惑的社会 “热点”和“焦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启迪思维。我时常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时政热点与书中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如2016年闽清特大洪灾后政府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营救,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灾后如火如荼的重建工作和全国各地的无私捐助,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带给灾区人民的温暖;针对2015年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蝉联冠军,高铁技术领先世界,则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五、四个问题
(一)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平时往往过多地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成绩欠佳的学生,有的教师认为有些学生一问三不知,上课关注这些学生既浪费时间又耽搁课堂教学,只能“冷处理”。其实就是“冷处理”一点点地浇灭了这些学生内心潜在的热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能,期待我们教师去关注、发现和挖掘他,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上课时适时地给他们一点关注,给他们一点引导,给他们一点鼓励,甚至给他们一个手势,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融入你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上让性格各异的学生百花齐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作为教师应该关注所有学生,相信他们,唤醒他们的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正确处理学生的合作性与独立性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们广为采用。合作学习也确实能够给学生以享受与启迪,但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由于学生对课文、问题、材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认识也只停留在表面上时,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也只能是肤浅的、片面的,或者说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甚至有的教师把合作讨论当作唯一的形式,不管有沒有讨论的必要,都作为讨论话题,有些内容其实浅而易见也让学生讨论;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结束。往往这些合作学习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只能流于形式,其结果看似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效果。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没有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
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实验等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方式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得不好,学生很可能会对这节课失去兴趣,最终导致整节课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但是往往物极必反。过分地强调方式,会使教学重心转移,使大家感觉这是一节纯粹的表演课,太虚化,不真实。毕竟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还有很多教师把基本要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都在课件上反映出来,花好长的时间在制作课件上,精心构思安排,煞费苦心。可是过分强调形式,过分地依赖课件,忽视内容,教师反而让机器控制,而且课前要花大量时间准备,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收效反而甚微。我有时让学生边看视频,边记录下有效信息,然后根据他们记录下来的信息去归纳出知识点。这使得看视频不是一件走走过场而毫无结果的形式。中间环节让小组在白纸板上写下各组收集的信息,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请一位同学给展示组的情况进行点评。从这个活动的结果来看,学生参与度很好,积极性也很高。
(四)正确处理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
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能够及时获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答问、质疑、讨论、探究以及学生的课堂练习中我们都可以获取反馈信信息,通过反馈信息我们教师要适时协调“教”与“学”。同时教师课下要不断总结与反思,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察觉,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昌建.教学情境的创设与高效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J].新课程(中学版), 2010(12).
[2]唐益才.鼎尖教案·八年级思想品德[M].北京:延边教育出版社, 2014.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注意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在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教学反思的确是提高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途径。因此我们要在反思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不断促进自身发展。本文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一、寻找趣点,妙导新课
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当代的时政热点、幽默诙谐的动漫短片或精彩的片段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比如在讲授《拒绝不良诱惑》时先播放一系列网络诈骗视频的前半部分,让大家先猜一猜贪小便宜的人会遇到怎样的境遇。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抢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理论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因此,教师要善于适时地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或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设计要有系列性、连贯性,使学生如临其境、欲罢不能,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创新火花碰撞出来。因此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营造学生敢问、敢說,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的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讲《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时,设计两个场景。场景一:一位同学上课迟到被教师批评,嘴里咕哝着:“家里没人叫醒我,习惯了。”场景二:一位同拿着成绩不及格的卷子心里暗暗埋怨:“物理课没劲,我没兴趣,考得好才怪。”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做法。 2.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同学,你对他们有何建议?或你若有与这两位同学一样的行为,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由于现象就在学生身边或自己身上发生,同学们积极踊跃,各抒己见,责任与建议在辩驳中变得清晰。又如,讲《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时,我选用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曹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探讨与深思,还使其感悟到诚信的重要性。
三、艺术启发,创新思维
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同时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艺术地启发、点燃学生创新思维,使课堂更有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的启发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的思维火花,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一方面,艺术启发及时为学生释疑。另一方面,教师的适时启发,帮助学生分析途径,答疑解惑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的研讨活动能够继续进行,同时还能把学生引导到正轨上。例如在学习《拒绝不良诱惑》中的“电子游戏机”时,先向学生提问,班上多少学生有手机?你们的手机用来做什么?你们认为学生用手机有哪些利弊?然后分四组比赛,看哪组归纳最多。学生面对感兴趣的问题纷纷举手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浓烈。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启发点拨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且还可以让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问”,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四、紧扣时代,突破束缚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生命力,得紧跟时代步伐。思想品德课教学背景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新时代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广纳信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新颖。 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紧扣时代脉搏,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做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抽出时间随时向课堂引入学生感兴趣又存在迷惑的社会 “热点”和“焦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启迪思维。我时常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时政热点与书中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如2016年闽清特大洪灾后政府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营救,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灾后如火如荼的重建工作和全国各地的无私捐助,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带给灾区人民的温暖;针对2015年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蝉联冠军,高铁技术领先世界,则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五、四个问题
(一)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平时往往过多地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成绩欠佳的学生,有的教师认为有些学生一问三不知,上课关注这些学生既浪费时间又耽搁课堂教学,只能“冷处理”。其实就是“冷处理”一点点地浇灭了这些学生内心潜在的热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能,期待我们教师去关注、发现和挖掘他,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上课时适时地给他们一点关注,给他们一点引导,给他们一点鼓励,甚至给他们一个手势,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融入你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上让性格各异的学生百花齐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作为教师应该关注所有学生,相信他们,唤醒他们的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正确处理学生的合作性与独立性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们广为采用。合作学习也确实能够给学生以享受与启迪,但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由于学生对课文、问题、材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认识也只停留在表面上时,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也只能是肤浅的、片面的,或者说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甚至有的教师把合作讨论当作唯一的形式,不管有沒有讨论的必要,都作为讨论话题,有些内容其实浅而易见也让学生讨论;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结束。往往这些合作学习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只能流于形式,其结果看似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效果。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没有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
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实验等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方式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得不好,学生很可能会对这节课失去兴趣,最终导致整节课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但是往往物极必反。过分地强调方式,会使教学重心转移,使大家感觉这是一节纯粹的表演课,太虚化,不真实。毕竟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还有很多教师把基本要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都在课件上反映出来,花好长的时间在制作课件上,精心构思安排,煞费苦心。可是过分强调形式,过分地依赖课件,忽视内容,教师反而让机器控制,而且课前要花大量时间准备,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收效反而甚微。我有时让学生边看视频,边记录下有效信息,然后根据他们记录下来的信息去归纳出知识点。这使得看视频不是一件走走过场而毫无结果的形式。中间环节让小组在白纸板上写下各组收集的信息,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请一位同学给展示组的情况进行点评。从这个活动的结果来看,学生参与度很好,积极性也很高。
(四)正确处理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
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能够及时获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答问、质疑、讨论、探究以及学生的课堂练习中我们都可以获取反馈信信息,通过反馈信息我们教师要适时协调“教”与“学”。同时教师课下要不断总结与反思,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察觉,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昌建.教学情境的创设与高效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J].新课程(中学版), 2010(12).
[2]唐益才.鼎尖教案·八年级思想品德[M].北京:延边教育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