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的科学发展史上往往有这样的一些情况:当人在从事某项创新活动时持续思考问题而苦苦不得结果时,后来会由于做梦而受到梦境的启示,结果很快就想出了解决方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说明做梦也有助于发明创造。
一、凯库勒与苯环
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自从它在1825年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之后,人们一直想知道它的结构。苯的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碳的化合价是四价,氢的化合价是一价,那么,1个碳原子就要和4个氢原子化合,6个碳原子就应该与12个氢原子化合(因为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还要化合),但苯怎么会是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化合:呢?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也着手探索这一难题,他的头脑中始终充满着苯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经常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直到1864年冬的某一天,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瞌睡梦见原子和分子们开始跳舞,结果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领悟到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凯库勒立即奔向书房,迫不及待地抓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个首尾相接的环状分子结构出现了。’经过进一步论证,凯库勒终于第一个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式,解决了有机化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这是有机化学史上里程碑的事件,人们也将苯环命名为“凯库勒环”以示纪念。
二、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1869年2月,35岁的化学教授门捷列夫苦苦思索着化学元素的分类问题,这也是长久以来很多科学家都想解决的一个问题。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像玩扑克牌似的进行排列试图找出元素周期规律。但排了三天三夜后也仍未解决问题,后来由于过分疲劳,他在桌子上不知不觉睡着了,谁知在梦中梦到了一张表,元素们纷纷跳进合适的格子里,最后竟然把元素周期排出来了!醒来后门捷列夫马上把梦中的元素周期表设计理念记下,元素周期表就这样戏剧性地出现了!这张梦中完成的元素周期表后来经过核实,只有一个元素排错了位置,其他都正确!针对门捷列夫首创了元素周期表,后来有一位记者问他怎么会做一个梦就能做出元素周期表时,门捷列夫哈哈大笑,反问道:“你以为做一个梦就能排出元素周期表来吗?你可知道,我研究这个问题已经多年了!”
三、洛伊与神经冲动化学传递机制
1921年的某个夜晚,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伊从梦中醒来,抓过一张纸迷迷糊糊地写了些东西,倒下去又继续睡了。早上6点醒来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昨天晚上记下了某些极其重要的东西,于是赶紧把那张纸拿过来看,结果发现它竟然是一个实验的设计方法,能够用来验证自己在17年前提出的神经冲动化学传递机制,洛伊也因此获得1936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和医学奖。
四、埃利亚斯与缝纫机针孔
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埃利亚斯一直为不能解决缝纫机的针头问题而困扰。某天他突然梦到一群野人要砍掉他的头,于是自己就拼命地躲过砍刀,但却被野人所使用的长矛吓醒了。不过当时他清醒地记得矛尖上开着孔,所以灵机一动,决定放弃手工缝纫机中把针孔开在针尾的方法,而是设计在针尖上,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见的缝纫机专用针。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不少类似的因梦而发明创造的事例: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在《自传》中说自己在创作描绘莱茵河的三部曲时,一个开场的曲调一直没有想出来。后来他乘船去外地,昼夜不得安眠。一天午后,他倦极微睡,仿佛觉得自己沉在急流之中,听到流水往复澎湃的声音自成一种乐调。醒来以后,他便根据在梦中听到的急流声谱写成了该三部曲的开场调。
匈牙利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海韦希说过:“我在床上,当下午3点到4点之间从睡梦中醒来时,脑子做了大量的无意识工作,而我的许多重大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当我著书的时候,我几乎每夜都会梦见书的内容,我不清楚在此时是否产生新思想或是旧思想新生。我常常梦见整页整页的书,并在梦中通读它们,这对我写书很有帮助。”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塔蒂尼曾梦见自己把小提琴交给一个魔鬼演奏,令他惊奇的是,该魔鬼竟然奏出了美妙的旋律。塔蒂尼醒来后立即把它记下来,由此创作出了流传较广的《魔鬼的颤音奏鸣曲》。魔鬼自然与作曲没有关系,但塔蒂尼却抓住魔鬼奏出的旋律,结果创作出这首著名乐曲。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曾介绍了自己如何利用做梦的方法:“长期以来,我靠无意识作用过程的帮助已成了习惯。当我准备演讲的时候,我就先想好要讲哪几点,拟写一个粗略的提纲。在以后的睡眠中,我常常会突然醒来,涌入脑海的是与演讲提纲有关的例子,恰当的词句和新鲜的思想,我随时将笔和纸放在身边,以便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这种方法对我帮助很大。”
据说大发明家爱迪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以及著名作家契诃夫等,都曾这样做过。英国剑桥大学的一名教授曾进行过调查,发现有近半数的科学家说自己在从事发明创造活动时得到做梦的帮助。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他们整天整夜都是在思考着某个难题,这样才最终有所成就。如果什么都不做、都不想,只是想靠做“白日梦”来搞个发明创造的话,那就真的只是梦了。
(责任编辑 肖博)
一、凯库勒与苯环
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自从它在1825年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之后,人们一直想知道它的结构。苯的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碳的化合价是四价,氢的化合价是一价,那么,1个碳原子就要和4个氢原子化合,6个碳原子就应该与12个氢原子化合(因为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还要化合),但苯怎么会是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化合:呢?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也着手探索这一难题,他的头脑中始终充满着苯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经常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直到1864年冬的某一天,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瞌睡梦见原子和分子们开始跳舞,结果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领悟到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凯库勒立即奔向书房,迫不及待地抓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个首尾相接的环状分子结构出现了。’经过进一步论证,凯库勒终于第一个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式,解决了有机化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这是有机化学史上里程碑的事件,人们也将苯环命名为“凯库勒环”以示纪念。
二、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1869年2月,35岁的化学教授门捷列夫苦苦思索着化学元素的分类问题,这也是长久以来很多科学家都想解决的一个问题。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像玩扑克牌似的进行排列试图找出元素周期规律。但排了三天三夜后也仍未解决问题,后来由于过分疲劳,他在桌子上不知不觉睡着了,谁知在梦中梦到了一张表,元素们纷纷跳进合适的格子里,最后竟然把元素周期排出来了!醒来后门捷列夫马上把梦中的元素周期表设计理念记下,元素周期表就这样戏剧性地出现了!这张梦中完成的元素周期表后来经过核实,只有一个元素排错了位置,其他都正确!针对门捷列夫首创了元素周期表,后来有一位记者问他怎么会做一个梦就能做出元素周期表时,门捷列夫哈哈大笑,反问道:“你以为做一个梦就能排出元素周期表来吗?你可知道,我研究这个问题已经多年了!”
三、洛伊与神经冲动化学传递机制
1921年的某个夜晚,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伊从梦中醒来,抓过一张纸迷迷糊糊地写了些东西,倒下去又继续睡了。早上6点醒来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昨天晚上记下了某些极其重要的东西,于是赶紧把那张纸拿过来看,结果发现它竟然是一个实验的设计方法,能够用来验证自己在17年前提出的神经冲动化学传递机制,洛伊也因此获得1936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和医学奖。
四、埃利亚斯与缝纫机针孔
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埃利亚斯一直为不能解决缝纫机的针头问题而困扰。某天他突然梦到一群野人要砍掉他的头,于是自己就拼命地躲过砍刀,但却被野人所使用的长矛吓醒了。不过当时他清醒地记得矛尖上开着孔,所以灵机一动,决定放弃手工缝纫机中把针孔开在针尾的方法,而是设计在针尖上,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见的缝纫机专用针。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不少类似的因梦而发明创造的事例: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在《自传》中说自己在创作描绘莱茵河的三部曲时,一个开场的曲调一直没有想出来。后来他乘船去外地,昼夜不得安眠。一天午后,他倦极微睡,仿佛觉得自己沉在急流之中,听到流水往复澎湃的声音自成一种乐调。醒来以后,他便根据在梦中听到的急流声谱写成了该三部曲的开场调。
匈牙利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海韦希说过:“我在床上,当下午3点到4点之间从睡梦中醒来时,脑子做了大量的无意识工作,而我的许多重大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当我著书的时候,我几乎每夜都会梦见书的内容,我不清楚在此时是否产生新思想或是旧思想新生。我常常梦见整页整页的书,并在梦中通读它们,这对我写书很有帮助。”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塔蒂尼曾梦见自己把小提琴交给一个魔鬼演奏,令他惊奇的是,该魔鬼竟然奏出了美妙的旋律。塔蒂尼醒来后立即把它记下来,由此创作出了流传较广的《魔鬼的颤音奏鸣曲》。魔鬼自然与作曲没有关系,但塔蒂尼却抓住魔鬼奏出的旋律,结果创作出这首著名乐曲。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曾介绍了自己如何利用做梦的方法:“长期以来,我靠无意识作用过程的帮助已成了习惯。当我准备演讲的时候,我就先想好要讲哪几点,拟写一个粗略的提纲。在以后的睡眠中,我常常会突然醒来,涌入脑海的是与演讲提纲有关的例子,恰当的词句和新鲜的思想,我随时将笔和纸放在身边,以便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这种方法对我帮助很大。”
据说大发明家爱迪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以及著名作家契诃夫等,都曾这样做过。英国剑桥大学的一名教授曾进行过调查,发现有近半数的科学家说自己在从事发明创造活动时得到做梦的帮助。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他们整天整夜都是在思考着某个难题,这样才最终有所成就。如果什么都不做、都不想,只是想靠做“白日梦”来搞个发明创造的话,那就真的只是梦了。
(责任编辑 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