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世界人口呈现出暴涨的趋势,但是80年代以后生育率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21世纪以后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老人的福利待遇变得越发重要。
关键词:老龄化;趋势;老人福利;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N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290-01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65岁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达到4.41%,比第二次人口普查上升了1.2%,1990年“四普”这一趋势延续下来,当年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5.57%,2000年“五普”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6.96%。据联合国的预测2000-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可从6.96%上升到12.04%,年平均升高0.25个百分点;2020-2040年可由12.04%上升到21.96%,到2050年这一比例可以达到24.01%。与世界15.9%、发展中国家14.3%水平相比,分别高出6.17个百分点和7.77个百分点,居于世界较高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最高水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除了一般规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一)老年人口数量大。2004年年底,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人,2026年将达到3亿人,2037年将超过4亿人,据联合国预测,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在东部经济发达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人,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
(三)老年保障、老年福利刚刚起步,家庭功能趋于弱化,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现有的老年人福利和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二、社会福利事业的作用
社会福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福利项目的多样化。老年人口既是整个社会人口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别于其他年龄群体的人口,他们有和年轻人类似的福利需求,又有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老年人社会福利与一般社会福利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年人福利项目估计到老年人需求的特点。
(二)扩大了社会福利组织管理和资金筹集的范畴。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和社会福利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单靠政府支持的社会福利供给难满足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在这种情形下,对各种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宗教团体、商业机构的开发和利用就成为必然趋势。
(三)推动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业化。当今,医学、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对老年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使人们对老龄化问题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
三、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覆盖面小、整体水平较低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老年人福利事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社会福利机构的资金投入、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质量等方面相差甚远。中国有80%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仍未有一所全面的福利机构。
(二)社会文化程度较低,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我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多由国家、集体包办,真正兴办的福利机构比例少、规模小。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社会福利资金不足,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和集体办的福利单位依然保持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形成了一种端铁饭碗的体制,福利事业单位不适应市场,使得本来就有限的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和利用。
(三)政府对老年人的社会福利资金投入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9年得一分报告指出到2012年,预计养老保障的财政投入需要8300亿元,到2020年,预计养老保障财政投入要13700亿元左右;实际上2009年,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上的投入为GDP的6%,按照这个数字,届时会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
四、解决社会福利事业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建立健全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老人福利制度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主要途径。
(一)变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模式为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模式。贯彻“普遍性”原则,保障最低生活水平,保障范围覆盖全体国民,只要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就可以享受同一水平的养老保险金,这种政策的优点是:覆盖广,操作简单,手续简便,强调养老金待遇享受的普遍性,发放对象为所有老年人,受益者范围比较广泛。
(二)社会统筹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社会统筹基金现收现付制模式,资金来源于企业缴费,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完全积累制模式,资金来源于个人的缴费,同时国家也应把财政税收的一部分拿出来,补贴给老年人,同时为了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会贬值,为了使老年人的养老基金增值保值,还应上交的货币进行投资,以确保到时有足的货币进行支付。
(三)加大对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服务力度。老年人福利长期以“三无”老人为对象,1984年以后开始突破“三无”范围,面对其他老人开始自费收养。截至2008年,我国城镇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为190万张,国有老年福利院2009个,老人的福利水平和福利待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统筹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积极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在大力发展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的同时,有必要将家庭照顾、社区照顾、机构照顾和志愿者组织的照顾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于老年福利事业。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简介:渠习习(1989-),女,汉,本科,江苏徐州人,2008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现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王阿信(1990-),女,汉,本科,河南鹤壁人,2008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现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王娜(1989-),女,汉,本科,青海西宁人,2008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现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良瑾.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3.
[3]熊敏鹏.社会保障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吴宏洛.社会保障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老龄化;趋势;老人福利;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N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290-01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65岁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达到4.41%,比第二次人口普查上升了1.2%,1990年“四普”这一趋势延续下来,当年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5.57%,2000年“五普”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6.96%。据联合国的预测2000-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可从6.96%上升到12.04%,年平均升高0.25个百分点;2020-2040年可由12.04%上升到21.96%,到2050年这一比例可以达到24.01%。与世界15.9%、发展中国家14.3%水平相比,分别高出6.17个百分点和7.77个百分点,居于世界较高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最高水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除了一般规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一)老年人口数量大。2004年年底,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人,2026年将达到3亿人,2037年将超过4亿人,据联合国预测,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在东部经济发达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人,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
(三)老年保障、老年福利刚刚起步,家庭功能趋于弱化,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现有的老年人福利和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二、社会福利事业的作用
社会福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福利项目的多样化。老年人口既是整个社会人口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别于其他年龄群体的人口,他们有和年轻人类似的福利需求,又有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老年人社会福利与一般社会福利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年人福利项目估计到老年人需求的特点。
(二)扩大了社会福利组织管理和资金筹集的范畴。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和社会福利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单靠政府支持的社会福利供给难满足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在这种情形下,对各种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宗教团体、商业机构的开发和利用就成为必然趋势。
(三)推动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业化。当今,医学、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对老年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使人们对老龄化问题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
三、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覆盖面小、整体水平较低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老年人福利事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社会福利机构的资金投入、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质量等方面相差甚远。中国有80%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仍未有一所全面的福利机构。
(二)社会文化程度较低,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我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多由国家、集体包办,真正兴办的福利机构比例少、规模小。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社会福利资金不足,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和集体办的福利单位依然保持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形成了一种端铁饭碗的体制,福利事业单位不适应市场,使得本来就有限的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和利用。
(三)政府对老年人的社会福利资金投入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9年得一分报告指出到2012年,预计养老保障的财政投入需要8300亿元,到2020年,预计养老保障财政投入要13700亿元左右;实际上2009年,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上的投入为GDP的6%,按照这个数字,届时会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
四、解决社会福利事业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建立健全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老人福利制度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主要途径。
(一)变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模式为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模式。贯彻“普遍性”原则,保障最低生活水平,保障范围覆盖全体国民,只要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就可以享受同一水平的养老保险金,这种政策的优点是:覆盖广,操作简单,手续简便,强调养老金待遇享受的普遍性,发放对象为所有老年人,受益者范围比较广泛。
(二)社会统筹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社会统筹基金现收现付制模式,资金来源于企业缴费,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完全积累制模式,资金来源于个人的缴费,同时国家也应把财政税收的一部分拿出来,补贴给老年人,同时为了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会贬值,为了使老年人的养老基金增值保值,还应上交的货币进行投资,以确保到时有足的货币进行支付。
(三)加大对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服务力度。老年人福利长期以“三无”老人为对象,1984年以后开始突破“三无”范围,面对其他老人开始自费收养。截至2008年,我国城镇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为190万张,国有老年福利院2009个,老人的福利水平和福利待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统筹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积极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在大力发展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的同时,有必要将家庭照顾、社区照顾、机构照顾和志愿者组织的照顾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于老年福利事业。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简介:渠习习(1989-),女,汉,本科,江苏徐州人,2008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现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王阿信(1990-),女,汉,本科,河南鹤壁人,2008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现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王娜(1989-),女,汉,本科,青海西宁人,2008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现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良瑾.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3.
[3]熊敏鹏.社会保障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吴宏洛.社会保障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