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 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已达到 834 万,同比增长 13 万,受多方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尤其是财会专业学生形势严峻,因而提升个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凸显得尤为重要。多数企业在招聘条件中已明确表示了所需的职业证书或优先考虑某些职业证书的持有者。当前证书市场鱼龙混杂, 其应用范围和种类颇为繁多。本文基于此对现今考证现状、企业需求等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解决完善方案,为财经类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增加就业竞争力。
财经类资格证书概述
当前所有的财经岗位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需要其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大多数求职者所欠缺的。进入新世纪,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低端的财务工作已经完全被程序所取代,高端的工作又因缺乏资质、经验而无法胜任。那么有没有其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呢?就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大多数公司入职的要求来看,想要在求职中脱颖而出,最佳途径就是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国家在这方面已基本建立完整的专业认证体系,大多数公司也将其纳入招聘体系,对于财经类专业学生而言是一条最为直接的提升就业能力之路。
高校学生考证情况
通过收集整理目前主流财经专业证书考试科目、考试难度、参考要求以及通过率等要素的相关资料,我们将这些证书大致分为四类:基础类、过渡类、中级类和高级类。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可知,大多数在校生已经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专业证书的相关考试,占比近 60%,剩余未参加的同学大多为大一年级新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但未来有参考意向,还有近 2/3 的同学准备在下年度参加相关考试。出乎意料的是,专业证书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影响力不可小觑,但在我们收回的有效问卷调查中仅有约 13.5% 的学生很了解专业相关证书的具体情况,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几乎不知道自己专业具体有哪些资格证书。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证书认可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 ACCA 专项班、CPA 实验班、CFA 专项班等。校内实验班对证书的推广有很大的作用,是鼓励学生参与高级职业证书学习考试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对证书的需求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企业在招聘及录用财会人员时便把取得初级会计师职称作为了录取的最低门槛。但由于中级会计师职称对于报考人员有工作年限上的限制,导致许多应届毕业生无法报考, 只能先工作后考试,因此取得初级会计师职称对所有财会从业人员而言都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对公司而言,考察应聘者专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也尤为重要,当应聘者拥有一些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时,便可作为一个有力的加分项,尽管这些证书并不是应聘岗位所必须的但与其他未考取相关证书的人相比却拥有了更大的竞争力。对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证券业、基金业、银行业,其从业人员被要求必须持证上岗, 对于高端的财务岗位,CPA、ACCA、CFA 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公司的角度看,当前的竞争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方面的、全球化的竞争,公司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与公司未来的发展潜能、盈利水平息息相关。只有展现出过硬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才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财经类资格证书的作用
与存在的问题
普及职业资格证书带来的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通过政府或其授权机构的考核和鉴定获得相應资格而取得的相应的证书,这是专业机构对求职者学识、技术和能力达到了某一基准的肯定, 是认定劳动者个人职业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激励持证者继续奋发向上的同时也为其获得工作机会和工资福利提供了基础,因此职业资格证书无论是对在校大学生还是已毕业的求职者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激励他们靠此在社会上、职场中谋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职业资格的多级划分能促使学生们不断努力,合理规划在校时间,一步一步完成目标。若想要获得更高的职业地位,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须不断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考证的目的也不仅仅是通过突击学习获得一张证书或一个职称,而是在此过程中了解胜任一个岗位应当具备什么知识, 需要应对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措施有哪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资格证书即意味着职业准入,没有证书就没有工作。据统计,很多企业一年能收到超过 10 万份简历,而为了缩小范围招聘到最优人员,公司往往会提高岗位的准入门槛即对证书等专业证明提出硬性要求。因为只有通过鉴定考核, 有真才实学、有技能的人才能获此证明, 技能水平不足、能力不够者则会遭遇淘汰。
普及职业资格证书存在的问题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教育和劳动就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教育体系和培训就业体系各自发展的历史产物,其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尚存在不少问题。
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滞后于技术改善,某些新兴专业面临无证可考的尴尬局面。同时,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标准仍有较大差异,考核范围也有所不同, 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全球化和高层次发展的需要。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无法实现有效融通。学校教育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学习是学习, 考证是考证,两者未实现共通。当前高校教育偏向于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同时本科阶段所学知识较为浅薄,看似开设的课程涉及到方方面面, 使得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看起来什么都略懂一二但实际上专业知识仍很薄弱。
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管理混乱,降低了证书含金量。由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机构很多,政府、社团机构甚至学校等机构都有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资质,在此基础上国家又缺乏统一、科学、权威的认证标准, 导致 “ 资格证书 ” 满天飞。证书市场鱼龙混杂,致使其含金量出现越来越低的趋势。同时,各行业、各部门、各省份都有自己的认证体系,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协商, 相互不予承认,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的不信任感。
学生的精力投入。作为大学生,仍需以学习为主,考证可以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的路径但不可因此而忽略自身学业。另外,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是完全自费的,没有国家财政补贴,那么高昂的培训费、考试费对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层面
对于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首先是要了解各类职业证书考试的参考条件、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考试难度等。网络上此类信息繁多但真假参半,这需要他们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去进行深入了解和筛选。选择考什么证书,第一要对自身能力有清晰认知,第二要对市场需求、市场缺口有所了解、第三要对未来职业方向有所规划, 第四要根据自身实际经济情况量力而行, 不要盲目追随身边人的步伐。若是财经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有意愿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学习,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提升自我,形成专业的知识体系,就能在未来的职场上拥有强大竞争力。
学校层面
细化专业、因材施教。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可以继续进行详细的划分:如会计学专业可以细分为财务会计专业、管理会计专业、成本预算会计专业等,以此提升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同时,高校还可采用校企合作、专项班等新型教学合作模式,与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加强专业证书在学生中的推广,将考试科目融入到日常学习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独具特色的专业型应用人才。
政府与国家层面
国家机关作为证书的发放机关,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证书的含金量与价值。利用国家力量,提升职业证书持有者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制定更加合适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鼓励财经类大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此外,要坚决打击证书代考、证书挂靠等违法违规现象, 对相关机构、公司不定期实施审查抽查。另外,要加强市场监管,剔除无价值证书, 避免群众上当受骗。最后证书的考核体系要更加健全,考核内容需更加贴近现实。逐步推广建成证书教育一体化。
(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
财经类资格证书概述
当前所有的财经岗位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需要其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大多数求职者所欠缺的。进入新世纪,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低端的财务工作已经完全被程序所取代,高端的工作又因缺乏资质、经验而无法胜任。那么有没有其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呢?就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大多数公司入职的要求来看,想要在求职中脱颖而出,最佳途径就是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国家在这方面已基本建立完整的专业认证体系,大多数公司也将其纳入招聘体系,对于财经类专业学生而言是一条最为直接的提升就业能力之路。
高校学生考证情况
通过收集整理目前主流财经专业证书考试科目、考试难度、参考要求以及通过率等要素的相关资料,我们将这些证书大致分为四类:基础类、过渡类、中级类和高级类。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可知,大多数在校生已经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专业证书的相关考试,占比近 60%,剩余未参加的同学大多为大一年级新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但未来有参考意向,还有近 2/3 的同学准备在下年度参加相关考试。出乎意料的是,专业证书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影响力不可小觑,但在我们收回的有效问卷调查中仅有约 13.5% 的学生很了解专业相关证书的具体情况,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几乎不知道自己专业具体有哪些资格证书。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证书认可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 ACCA 专项班、CPA 实验班、CFA 专项班等。校内实验班对证书的推广有很大的作用,是鼓励学生参与高级职业证书学习考试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对证书的需求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企业在招聘及录用财会人员时便把取得初级会计师职称作为了录取的最低门槛。但由于中级会计师职称对于报考人员有工作年限上的限制,导致许多应届毕业生无法报考, 只能先工作后考试,因此取得初级会计师职称对所有财会从业人员而言都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对公司而言,考察应聘者专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也尤为重要,当应聘者拥有一些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时,便可作为一个有力的加分项,尽管这些证书并不是应聘岗位所必须的但与其他未考取相关证书的人相比却拥有了更大的竞争力。对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证券业、基金业、银行业,其从业人员被要求必须持证上岗, 对于高端的财务岗位,CPA、ACCA、CFA 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公司的角度看,当前的竞争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方面的、全球化的竞争,公司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与公司未来的发展潜能、盈利水平息息相关。只有展现出过硬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才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财经类资格证书的作用
与存在的问题
普及职业资格证书带来的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通过政府或其授权机构的考核和鉴定获得相應资格而取得的相应的证书,这是专业机构对求职者学识、技术和能力达到了某一基准的肯定, 是认定劳动者个人职业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激励持证者继续奋发向上的同时也为其获得工作机会和工资福利提供了基础,因此职业资格证书无论是对在校大学生还是已毕业的求职者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激励他们靠此在社会上、职场中谋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职业资格的多级划分能促使学生们不断努力,合理规划在校时间,一步一步完成目标。若想要获得更高的职业地位,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须不断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考证的目的也不仅仅是通过突击学习获得一张证书或一个职称,而是在此过程中了解胜任一个岗位应当具备什么知识, 需要应对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措施有哪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资格证书即意味着职业准入,没有证书就没有工作。据统计,很多企业一年能收到超过 10 万份简历,而为了缩小范围招聘到最优人员,公司往往会提高岗位的准入门槛即对证书等专业证明提出硬性要求。因为只有通过鉴定考核, 有真才实学、有技能的人才能获此证明, 技能水平不足、能力不够者则会遭遇淘汰。
普及职业资格证书存在的问题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教育和劳动就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教育体系和培训就业体系各自发展的历史产物,其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尚存在不少问题。
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滞后于技术改善,某些新兴专业面临无证可考的尴尬局面。同时,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标准仍有较大差异,考核范围也有所不同, 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全球化和高层次发展的需要。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无法实现有效融通。学校教育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学习是学习, 考证是考证,两者未实现共通。当前高校教育偏向于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同时本科阶段所学知识较为浅薄,看似开设的课程涉及到方方面面, 使得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看起来什么都略懂一二但实际上专业知识仍很薄弱。
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管理混乱,降低了证书含金量。由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机构很多,政府、社团机构甚至学校等机构都有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资质,在此基础上国家又缺乏统一、科学、权威的认证标准, 导致 “ 资格证书 ” 满天飞。证书市场鱼龙混杂,致使其含金量出现越来越低的趋势。同时,各行业、各部门、各省份都有自己的认证体系,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协商, 相互不予承认,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的不信任感。
学生的精力投入。作为大学生,仍需以学习为主,考证可以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的路径但不可因此而忽略自身学业。另外,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是完全自费的,没有国家财政补贴,那么高昂的培训费、考试费对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层面
对于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首先是要了解各类职业证书考试的参考条件、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考试难度等。网络上此类信息繁多但真假参半,这需要他们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去进行深入了解和筛选。选择考什么证书,第一要对自身能力有清晰认知,第二要对市场需求、市场缺口有所了解、第三要对未来职业方向有所规划, 第四要根据自身实际经济情况量力而行, 不要盲目追随身边人的步伐。若是财经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有意愿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学习,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提升自我,形成专业的知识体系,就能在未来的职场上拥有强大竞争力。
学校层面
细化专业、因材施教。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可以继续进行详细的划分:如会计学专业可以细分为财务会计专业、管理会计专业、成本预算会计专业等,以此提升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同时,高校还可采用校企合作、专项班等新型教学合作模式,与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加强专业证书在学生中的推广,将考试科目融入到日常学习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独具特色的专业型应用人才。
政府与国家层面
国家机关作为证书的发放机关,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证书的含金量与价值。利用国家力量,提升职业证书持有者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制定更加合适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鼓励财经类大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此外,要坚决打击证书代考、证书挂靠等违法违规现象, 对相关机构、公司不定期实施审查抽查。另外,要加强市场监管,剔除无价值证书, 避免群众上当受骗。最后证书的考核体系要更加健全,考核内容需更加贴近现实。逐步推广建成证书教育一体化。
(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