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手机电池的首选,但由于其相对脆弱的特性,使其对充电电路的要求较高。本文分析了手机锂离子电池参数的选择,对锂离子电池出厂时电量的设置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介绍了手机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路设计与实现,该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便捷式应用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得到了普及,这对电池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可充电电池中,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放电电压高以及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成为了手机电池的首选。然而,由于过充电和高温会对锂离子电池造成极大的损坏。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池参数选择
1.1 电池参数
锂离子电池目前有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B)两类。其中,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指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正极采用锂化合物-钴酸锂、锰酸锂,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能量高、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是21世纪发展的理想能源载体。
1992年Sony成功开发出锂离子电池。它的实用化,使人们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使用时间大大延长。由于锂离子电池中不含有重金属镉,与镍镉电池相比,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合理的锂离子电池选择,对便携式电子设备发挥性能提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电池保护板参数
成品锂电池组成主要有两大部分,锂电池电芯和保护板,锂电池电芯由正极板、隔膜、负极板、电解液等组成。正极板、隔膜、负极板缠绕或层叠,包装,灌注电解液,封装后即成电芯。锂电池保护板,顾名思义就是保护锂电池用的,锂电池保护板的作用是保护电池不过放、不过充、不过流,还有就是输出短路保护。
当电池供电电流过大, 超出其额定功率,电池会产生较高的热量, 致使本身温度过高, 有爆炸的危险。所以此时保护电路应该关闭电池供电, 执行过流保护功能。至于保护时电流的大小, 则根据电池的额定功率和负载的大小加以设定。
2 出厂时电池电量设置
移动终端从工厂出厂到消费者手中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比如2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国内生产国外销售或国外生产国内销售等)。为了满足到消费者手中,电池不会出现过放保护一旦接入电源可以及时充起电池或开机。如下以手机出厂时保持电量50~55%为例:
关机漏电流120μA,放置两个月,损耗电量为:0.12mA*24H*60=172.8mAh。
同时,电池本身存在自耗电,约一天为1mV,放置两个月,损耗即为:0.06V。
以2500mAh电池容量为理论计算:
要使得电量保持在50%~55%,即剩余电量为2500mAh*50%~55%=1250~1375mAh,根据电池的ZCV(Zero Current Voltage)放电曲线可知,电压点为:3.74~3.76V。
在此基础上,再与以上损耗掉的进行向上累加,1250~1375mAh加上172.8mAh,则为1422~1547mAh,此电压点为:3.77~3.80V。
再加上0.06V电芯的自耗电,即为:3.83~3.86V。
因此,根据以上理论计算,而一般电池出厂时的电压为3.92~3.98V,本身可以满足出货需求。但是在生产组装和测试环节,本身会耗一部分电池电量,尤其在功能测试阶段耗电量较大。这样就需要在工厂生产线增加工序做再充电操作(备注:以上充放电计算按照ZCV放电曲线所得,与其他计算方式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采用出厂时提高手机电池电量,电池可以维护较长的时间。根据手机关机时由整机漏电流与电池自耗电两部分组成,Fairchild或Will半导体公司开发出可配置负载开关和复位定时器芯片(Configurable Reset Timer with Integrated Load Switch)。采用此芯片手机在出厂前可关断该芯片输出,此时这个系统的漏电流仅为0.2μA(芯片本身),最大也仅为1μA,极大的延长电池待机时间,手机出厂3~4个月后不会出现过放的情况。终端用户按开关机按键或充电器插入,可以打开芯片内部Mosfet进入正常的应用场景。锂电池的充电过程大致分为快充与慢充两个阶段。在锂电池快充的过程中充电电流恒定,且随着充电的进行,电压也逐渐增加,最终进入了电压恒定,充电速率减慢的第二阶段充电过程,且整个过程中随着电池充电量的增多,电压也会随着其电池电量的增加最终减少到0,完成充电。
3 充电电路分析和介绍
当便携式设备长久不用或者工厂出货至终端消费者周期交期,仍然会面临电池电量逐渐耗尽使得电池进入过放保护状态。此状态是无法避免或者回避,当电池可拆卸,尤其是功能机时代,通常采用外部电源来激活进行再次充电使用。但对内置电池方案,由于电池固定在整机内部不可拆卸,此时就需要充电方式来激活或者把电池充起。
不同设备的充电电路区别很大,例如有的采用硬件充电芯片去控制整个充电过程;有的手机采用分立元件,用软件控制充电流程。有些平台芯片内部集成充电功能电路,有些平台考虑温升和效率等方面,需要外部专门充电电路,PMIC(电源管理芯片)作为充电检测等。不管这些实现方案是如何构建,其实状态控制控制过程都是基于负反馈原理。
下面基于MT6582手机平台,充电过程如图1所示。
3.1 线性充电电路设计
在MTK平台方案中,具有DDLO(Deep discharge lockout)功能。当电池电压低于2.5V,PMIC进入深度放电锁止功能,此时VRTC的LDO被关闭。否则,VRTC将要从电池吸取电量,此DDLO功能可以防止电池进一步放电或者对电芯产生损坏。 (1)预充电模式
当电池电压处于UVLO(Under-voltage lockout)阶段,当充电器插入时进入预充电模式。此模式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当电池电压低于2.2V(深度放电),以70mA/550ms脉冲小电流来对电池充电;
当电池电压高于2.2V,例如Pre-CC1阶段,此时采用闭环预充电模式,通过保持RSENSE上电压电位差为60mV(AC充电)或14mV(USB host),可以计算出闭环预充电电流大小:
当RSENSE=0.2Ω,可以计算出此阶段充电电流为70mA或300mA,直至电池电压升至3.3V为止。假如电池过放,为了保护电池充电,采取涓流充电(IUNIT)和两个专用定时器来保护充电行为(BC1.1Dead-Battery Support)。
如果电池电压总是低于2.7V,一个5分钟的定时器结束和停止充电;
如果电池电压保持在2.7~3.3V之间,另一个35分钟定时器结束和停止充电行为。
(2)恒流(Constant current)模式
此阶段通过PMIC内部的负反馈网络,保证(ISENSEBATSNS)电压恒定。此时充电电流为:
3)恒压(Constant voltage)模式
此阶段通过PMIC内部的负反馈网络,保证BATSNS电压恒定。
在恒流阶段的前半段,VBAT较低,VBUS与VBAT压差较大。BJT或mos管和RSENSE电阻上发热大,软件控制充9秒停1秒,停一秒为了散热。因此,就有了“pulse charge”的名称。
由于线性充电方式具有成本低、设计简单优点但发热量大,效率偏低,充电电流较小等缺点,在一些高端产品中逐渐采用开关充电模式来增强用户体现效果。
3.2 开关充电电路设计
以BQ2415x系列芯片作为开关充电方式(switching charge)为例:
CBOOT主要是来当作charge pump(电荷泵)使用的,由下面方框图2可以看出Q2为NMOS管,N-MOS要导通需要Vgs>Vth,但是目前N-MOS放在high side(高电位),Vgs无法大于Vth。所以需要使用CBOOT当Charge pump,将电压升压大于Vbus+Vth,才能打开Q2。由于一般电容的误差相对较大,10nF的电容可能部分不能使N-MOS导通导致无法充电。因此可以更改为33nF电容加大电荷,以避免电容偏小导致升压不足隐患。
以BQ25153A/8芯片OTG控制脚介绍:
此对带OTG(On-The-Go)功能的项目尤其关键,USBOTG功能可以采用GPIO或I2C来控制。当OTG Pin为高电平时,通过I2C解除限流前限流为500mA;当OTG Pin为低电平时,通过I2C解除限流前限流为100mA,预充电电流小加上15分钟定时模式,存在不能满足下载程序电流要求或无法激活电池隐患。因此,OTG功能尽量采用I2C控制,此OTG通过10kΩ电阻上拉至VREF,保持高电平。
3.3 路径管理充电电路设计
根据线性与开关充电电路介绍,通过电池参数合理选择、预充电电流提高或软件优化方案等来解决电池过放激活问题。当电池过放后插入充电器,仍然需要5-8分钟的时间才能唤醒系统,直接带来错觉是手机存在不能充电故障。更糟糕的是,此时你恰好需要使用此设备。带路径管理充电方案通过把充电电流分成充电部分与系统部分,这样就较好的解决此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是手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其充电电路的设计关系到电池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并对手机的正常、安全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电池充电电路时,要考虑周全,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正常使用。本文对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进行了设计,该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可供类似电池充电电路设计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黎夏,徐军明.基于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多用途电路设计[J].机电工程.2014(01).
[2]孔淑苗.智能穿戴设备锂离子电池充电管理设计[J].电子技术.2016(02).
关键词: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便捷式应用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得到了普及,这对电池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可充电电池中,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放电电压高以及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成为了手机电池的首选。然而,由于过充电和高温会对锂离子电池造成极大的损坏。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池参数选择
1.1 电池参数
锂离子电池目前有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B)两类。其中,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指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正极采用锂化合物-钴酸锂、锰酸锂,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能量高、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是21世纪发展的理想能源载体。
1992年Sony成功开发出锂离子电池。它的实用化,使人们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使用时间大大延长。由于锂离子电池中不含有重金属镉,与镍镉电池相比,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合理的锂离子电池选择,对便携式电子设备发挥性能提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电池保护板参数
成品锂电池组成主要有两大部分,锂电池电芯和保护板,锂电池电芯由正极板、隔膜、负极板、电解液等组成。正极板、隔膜、负极板缠绕或层叠,包装,灌注电解液,封装后即成电芯。锂电池保护板,顾名思义就是保护锂电池用的,锂电池保护板的作用是保护电池不过放、不过充、不过流,还有就是输出短路保护。
当电池供电电流过大, 超出其额定功率,电池会产生较高的热量, 致使本身温度过高, 有爆炸的危险。所以此时保护电路应该关闭电池供电, 执行过流保护功能。至于保护时电流的大小, 则根据电池的额定功率和负载的大小加以设定。
2 出厂时电池电量设置
移动终端从工厂出厂到消费者手中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比如2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国内生产国外销售或国外生产国内销售等)。为了满足到消费者手中,电池不会出现过放保护一旦接入电源可以及时充起电池或开机。如下以手机出厂时保持电量50~55%为例:
关机漏电流120μA,放置两个月,损耗电量为:0.12mA*24H*60=172.8mAh。
同时,电池本身存在自耗电,约一天为1mV,放置两个月,损耗即为:0.06V。
以2500mAh电池容量为理论计算:
要使得电量保持在50%~55%,即剩余电量为2500mAh*50%~55%=1250~1375mAh,根据电池的ZCV(Zero Current Voltage)放电曲线可知,电压点为:3.74~3.76V。
在此基础上,再与以上损耗掉的进行向上累加,1250~1375mAh加上172.8mAh,则为1422~1547mAh,此电压点为:3.77~3.80V。
再加上0.06V电芯的自耗电,即为:3.83~3.86V。
因此,根据以上理论计算,而一般电池出厂时的电压为3.92~3.98V,本身可以满足出货需求。但是在生产组装和测试环节,本身会耗一部分电池电量,尤其在功能测试阶段耗电量较大。这样就需要在工厂生产线增加工序做再充电操作(备注:以上充放电计算按照ZCV放电曲线所得,与其他计算方式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采用出厂时提高手机电池电量,电池可以维护较长的时间。根据手机关机时由整机漏电流与电池自耗电两部分组成,Fairchild或Will半导体公司开发出可配置负载开关和复位定时器芯片(Configurable Reset Timer with Integrated Load Switch)。采用此芯片手机在出厂前可关断该芯片输出,此时这个系统的漏电流仅为0.2μA(芯片本身),最大也仅为1μA,极大的延长电池待机时间,手机出厂3~4个月后不会出现过放的情况。终端用户按开关机按键或充电器插入,可以打开芯片内部Mosfet进入正常的应用场景。锂电池的充电过程大致分为快充与慢充两个阶段。在锂电池快充的过程中充电电流恒定,且随着充电的进行,电压也逐渐增加,最终进入了电压恒定,充电速率减慢的第二阶段充电过程,且整个过程中随着电池充电量的增多,电压也会随着其电池电量的增加最终减少到0,完成充电。
3 充电电路分析和介绍
当便携式设备长久不用或者工厂出货至终端消费者周期交期,仍然会面临电池电量逐渐耗尽使得电池进入过放保护状态。此状态是无法避免或者回避,当电池可拆卸,尤其是功能机时代,通常采用外部电源来激活进行再次充电使用。但对内置电池方案,由于电池固定在整机内部不可拆卸,此时就需要充电方式来激活或者把电池充起。
不同设备的充电电路区别很大,例如有的采用硬件充电芯片去控制整个充电过程;有的手机采用分立元件,用软件控制充电流程。有些平台芯片内部集成充电功能电路,有些平台考虑温升和效率等方面,需要外部专门充电电路,PMIC(电源管理芯片)作为充电检测等。不管这些实现方案是如何构建,其实状态控制控制过程都是基于负反馈原理。
下面基于MT6582手机平台,充电过程如图1所示。
3.1 线性充电电路设计
在MTK平台方案中,具有DDLO(Deep discharge lockout)功能。当电池电压低于2.5V,PMIC进入深度放电锁止功能,此时VRTC的LDO被关闭。否则,VRTC将要从电池吸取电量,此DDLO功能可以防止电池进一步放电或者对电芯产生损坏。 (1)预充电模式
当电池电压处于UVLO(Under-voltage lockout)阶段,当充电器插入时进入预充电模式。此模式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当电池电压低于2.2V(深度放电),以70mA/550ms脉冲小电流来对电池充电;
当电池电压高于2.2V,例如Pre-CC1阶段,此时采用闭环预充电模式,通过保持RSENSE上电压电位差为60mV(AC充电)或14mV(USB host),可以计算出闭环预充电电流大小:
当RSENSE=0.2Ω,可以计算出此阶段充电电流为70mA或300mA,直至电池电压升至3.3V为止。假如电池过放,为了保护电池充电,采取涓流充电(IUNIT)和两个专用定时器来保护充电行为(BC1.1Dead-Battery Support)。
如果电池电压总是低于2.7V,一个5分钟的定时器结束和停止充电;
如果电池电压保持在2.7~3.3V之间,另一个35分钟定时器结束和停止充电行为。
(2)恒流(Constant current)模式
此阶段通过PMIC内部的负反馈网络,保证(ISENSEBATSNS)电压恒定。此时充电电流为:
3)恒压(Constant voltage)模式
此阶段通过PMIC内部的负反馈网络,保证BATSNS电压恒定。
在恒流阶段的前半段,VBAT较低,VBUS与VBAT压差较大。BJT或mos管和RSENSE电阻上发热大,软件控制充9秒停1秒,停一秒为了散热。因此,就有了“pulse charge”的名称。
由于线性充电方式具有成本低、设计简单优点但发热量大,效率偏低,充电电流较小等缺点,在一些高端产品中逐渐采用开关充电模式来增强用户体现效果。
3.2 开关充电电路设计
以BQ2415x系列芯片作为开关充电方式(switching charge)为例:
CBOOT主要是来当作charge pump(电荷泵)使用的,由下面方框图2可以看出Q2为NMOS管,N-MOS要导通需要Vgs>Vth,但是目前N-MOS放在high side(高电位),Vgs无法大于Vth。所以需要使用CBOOT当Charge pump,将电压升压大于Vbus+Vth,才能打开Q2。由于一般电容的误差相对较大,10nF的电容可能部分不能使N-MOS导通导致无法充电。因此可以更改为33nF电容加大电荷,以避免电容偏小导致升压不足隐患。
以BQ25153A/8芯片OTG控制脚介绍:
此对带OTG(On-The-Go)功能的项目尤其关键,USBOTG功能可以采用GPIO或I2C来控制。当OTG Pin为高电平时,通过I2C解除限流前限流为500mA;当OTG Pin为低电平时,通过I2C解除限流前限流为100mA,预充电电流小加上15分钟定时模式,存在不能满足下载程序电流要求或无法激活电池隐患。因此,OTG功能尽量采用I2C控制,此OTG通过10kΩ电阻上拉至VREF,保持高电平。
3.3 路径管理充电电路设计
根据线性与开关充电电路介绍,通过电池参数合理选择、预充电电流提高或软件优化方案等来解决电池过放激活问题。当电池过放后插入充电器,仍然需要5-8分钟的时间才能唤醒系统,直接带来错觉是手机存在不能充电故障。更糟糕的是,此时你恰好需要使用此设备。带路径管理充电方案通过把充电电流分成充电部分与系统部分,这样就较好的解决此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是手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其充电电路的设计关系到电池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并对手机的正常、安全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电池充电电路时,要考虑周全,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正常使用。本文对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进行了设计,该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可供类似电池充电电路设计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黎夏,徐军明.基于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多用途电路设计[J].机电工程.2014(01).
[2]孔淑苗.智能穿戴设备锂离子电池充电管理设计[J].电子技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