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全日制培养,这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顺应科学技术发展及世界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步伐的的重大变革。为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本文全方面、多角度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对应措施,以确保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培养的成功。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0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对高层次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然而,自1917年北京大学设立研究所正式招收研究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一直较为单一,一般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大学教师为主[1]。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又迅速扩大,学术性人才以及大学教师大多被博士研究生所取代,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转向更偏向实际性的工作。为了促使我国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必须将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总体规模小、类型较少、而且以在职攻读为主,以非全日制攻读为主,影响了大批优秀应届毕业生报考,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大大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教育部发布从2009年起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6]。本文对我国硕士研究生现状以及当今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同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文章探讨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应策略。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学定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全日制培养。目的是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一方面改变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一直较为单一、不适合社会职业需求的现状,为社会特定领域培养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避免了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中不够正规、学术能力欠佳等缺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源对象基本上是应届毕业生,实行与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一样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这种模式下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比学术性专业有着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与在职人员相比有着更强的实际应用潜力、知识吸收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必然性
1、由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区别看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必然性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职业分化越来越细,社会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的特点。世界各国都主动的适应这种变化并积极的调整其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提高其国际竞争性。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代表着世界的先进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研究生教育较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学位,其学位类型结构体现为学术性与专业性学位协调发展、加强专业学位发展的趋势。美国的专业学位发展已有80多年的历史,培养了大批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专业硕士学位获得比例占全部硕士学位总数55%以上。美国专业学位体系完善、规模大、种类多,涉及到社会分工的方方面面,至少有74种专业硕士、56种专业博士,共140余种专业学位,满足了美国社会发展对大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2]。而我国的专业学位仅有19种,分别为: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4]。经过百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支柱,是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比说明了我国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的必要性,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增设专业学位的类型,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培养模式,以形成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使学术学位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协调发展。
2、社会发展逼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我国自1917年北京大学设立研究所正式招收研究生以来,硕士研究生一般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大学教师为主。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又迅速扩大,博士研究生成为科研、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转向更偏向实际性的工作,然而这批学生进入真正的实际性、应用性工作后出现不适应实际工作的现状。很多研究生表示“其工作期望值与现实相差太远”。
在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也不再盲目的将学位作为门槛,他们更加注重的是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经调查,2010的高校招聘中,大约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非学术科研能力,在平等的竞争条件下,许多硕士研究生对工作的待遇期望值较高,同时用人单位所强调的应用及创新能力相对于不少本科生来说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使得他们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以来,国家、个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培养出的研究型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促使我国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必须将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
3.我国专业学位发展的不充分导致研究生教育的变革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于1991年,其设置打破了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所需求的高层次人才[3]。然而,由于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一般以在职人员为主,其考试以每年十月份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为主,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4]。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学术论文不过关等现象。同时,改革开发步伐的加大以及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社会向专业精细的方向迈进,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明显的体现出专业学位的设置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的现状,客观上要求研究生教育改变主流的学术性学位教育,大力开展专业学位教育。 我国专业学位的种类较少,需要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增设相关学科。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主题。
随着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比如环境污染、能源开发与利用、金融知识的分析与应用等)都急需大量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为专业硕士的建设带来了很强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专业硕士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在这个大环境下丰富专业学位的类型、增加急需的学位设置、不但能够完善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而且可以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自身实力和竞争能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人们思想上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存有偏见:认为所谓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过是将在职研究生的“单证”变成了“双证”,其实际内容是“换汤不换药”。经调查,很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担心这种培养模式在实际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不会承认或认可度低。人们思想意识里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认可只局限在学术性学位,认为专业硕士是一种不够正规、只为拿文凭的教育模式。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法规不够健全
纵观世界,各专业学位培养成功的国家都具备相关的法律以保障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日本在2007年出台的《研究生教育振兴纲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的《教育法》及研究生教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并未就专业学位教育作出相关规定,滞后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规范性及科学发展。
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单位的实力问题
2009年,全国高校将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个。然而,参与此项目的培养单位的性质差异大、本身实力参差不齐。有些高校由于自身的实力及局限性,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化解的设置都与学术性学位相似。还有些院校参与此项目的目的仅仅为了挣钱,其学校的现有条件完全无法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此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还面临着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的危机,有些高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上延续着学术型学位的课程或稍加调整,没有能够将对学生实践性、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上日程。
4、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与导师队伍的质量有关。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硕士培养的主体为学术性的科学硕士,高校的师资建设自然也围绕着这种培养模式开展,从而导致了专业学位师资匮乏。另外,有些高校学术学位导师与专业性学位导师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有些教师采用学术性学位的培养方式对待专业学位的学生,有些教师不能够将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吃透,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5、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不够健全
教育评估是监督、调整、改进教学的手段,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同样适用。由于我国专业学位开办的时间较短,国家以及各培养单位尚未能制定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及完善的评估体系,这无疑滞后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质量保障。
四、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1、 政府方面
(1)面对人民长期以来对专业硕士的偏见,政府以及各高校必需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宣传。
(2)加大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单位的拨款以及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设立及资助,成立专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资助项目,鼓励学生作出创造性的成功。
(3)在选择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试点时要考虑各高校的综合实力及办学水平,以保障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要推进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修订《教育法》,健全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法规。通过立法明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法律地位,规范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行为,是推动专业学位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毕竟之路。
2、 培养单位
各培养单位应重视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转型培养,及时的转变观念,注重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1)要严格的制定并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注重为这批学生提供实践的岗位,保证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术论文和实践的相结合的辩证关系。
2)培养单位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设置上要重视对专业范围、知识面的拓宽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要避免随意性以及以直接移植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实际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上已较为合理,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3)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是全日制专业硕士专科化的前提,各培养单位必需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可以派出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和参加职业培训以提高教师实际应用水平。
3、 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合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增加实习实践机会
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专业硕士重点突出其实践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不能仅仅通过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而获得的,必须通过实地实践才能掌握。而由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没有工作单位,致使这种实践机会十分稀少。仅凭高校自己实力不可能满足每年大量的专业硕士的实践实习,因此这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出台多种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税比例、补贴研究生实习期间费用开支、提供研究课题与经费等措施鼓励高校输送与企业接收专业硕士。同时,高校可以与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研究生毕业后,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一来使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一份满意工作;二来使高校解决毕业生实习与就业难题;三来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后续力量提供保障,从而达到三方共赢。 4、 优化考核制度
现在专业硕士的考核方式仍沿用科学硕士的考核方式:课程结束,要么交论文,要么考试;毕业考核仍然是以提交学位论文的方式为主。这就无法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运用能力。是不是能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在实习期间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笔者认为,既然专业硕士更加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以原来学术型硕士的方式来考核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因此,以新的更加实用的考核形式取代传统学位论文是必然的选择。
5、 健全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
美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非常健全,有具体负责专业学位质量保障组织:学科专业认证协会,还有广泛的社会评估。比如:在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官方网站上,在介绍其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是,首先介绍其研究生专业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全国研究理事会的评估中获得佳绩的情况[5]。我国必须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评估的主体上,要有对各培养单位的评估,也要有对不同学科专业的评估,同时还要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实施中所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评估,从而改善该培养模式的教学和管理,提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五 结论
自1991年专业学位开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全日制专业硕士是比专业学位更成熟、更合理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在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顺应了世界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其增招志在必行。然而,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该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对正确的认识问题并对症下药,才能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及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培养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范杜丹: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存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11
2 刘念才,刘少雪: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分析,教学前沿,2003,6
3 谢安邦,朱宇波: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特色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9,3
4 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高等教育研究,2009,6
5 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2009,3
6 教育部:今年将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09,3
作者简介:
袁玲(1983-),女,河南信阳人,军事经济学院训练部,助教 (湖北武汉430072)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0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对高层次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然而,自1917年北京大学设立研究所正式招收研究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一直较为单一,一般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大学教师为主[1]。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又迅速扩大,学术性人才以及大学教师大多被博士研究生所取代,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转向更偏向实际性的工作。为了促使我国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必须将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总体规模小、类型较少、而且以在职攻读为主,以非全日制攻读为主,影响了大批优秀应届毕业生报考,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大大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教育部发布从2009年起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6]。本文对我国硕士研究生现状以及当今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同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文章探讨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应策略。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学定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全日制培养。目的是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一方面改变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一直较为单一、不适合社会职业需求的现状,为社会特定领域培养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避免了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中不够正规、学术能力欠佳等缺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源对象基本上是应届毕业生,实行与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一样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这种模式下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比学术性专业有着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与在职人员相比有着更强的实际应用潜力、知识吸收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必然性
1、由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区别看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必然性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职业分化越来越细,社会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的特点。世界各国都主动的适应这种变化并积极的调整其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提高其国际竞争性。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代表着世界的先进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研究生教育较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学位,其学位类型结构体现为学术性与专业性学位协调发展、加强专业学位发展的趋势。美国的专业学位发展已有80多年的历史,培养了大批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专业硕士学位获得比例占全部硕士学位总数55%以上。美国专业学位体系完善、规模大、种类多,涉及到社会分工的方方面面,至少有74种专业硕士、56种专业博士,共140余种专业学位,满足了美国社会发展对大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2]。而我国的专业学位仅有19种,分别为: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4]。经过百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支柱,是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比说明了我国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的必要性,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增设专业学位的类型,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培养模式,以形成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使学术学位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协调发展。
2、社会发展逼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我国自1917年北京大学设立研究所正式招收研究生以来,硕士研究生一般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大学教师为主。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又迅速扩大,博士研究生成为科研、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转向更偏向实际性的工作,然而这批学生进入真正的实际性、应用性工作后出现不适应实际工作的现状。很多研究生表示“其工作期望值与现实相差太远”。
在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也不再盲目的将学位作为门槛,他们更加注重的是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经调查,2010的高校招聘中,大约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非学术科研能力,在平等的竞争条件下,许多硕士研究生对工作的待遇期望值较高,同时用人单位所强调的应用及创新能力相对于不少本科生来说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使得他们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以来,国家、个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培养出的研究型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促使我国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必须将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
3.我国专业学位发展的不充分导致研究生教育的变革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于1991年,其设置打破了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所需求的高层次人才[3]。然而,由于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一般以在职人员为主,其考试以每年十月份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为主,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4]。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学术论文不过关等现象。同时,改革开发步伐的加大以及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社会向专业精细的方向迈进,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明显的体现出专业学位的设置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的现状,客观上要求研究生教育改变主流的学术性学位教育,大力开展专业学位教育。 我国专业学位的种类较少,需要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增设相关学科。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主题。
随着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比如环境污染、能源开发与利用、金融知识的分析与应用等)都急需大量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为专业硕士的建设带来了很强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专业硕士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在这个大环境下丰富专业学位的类型、增加急需的学位设置、不但能够完善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而且可以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自身实力和竞争能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人们思想上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存有偏见:认为所谓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过是将在职研究生的“单证”变成了“双证”,其实际内容是“换汤不换药”。经调查,很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担心这种培养模式在实际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不会承认或认可度低。人们思想意识里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认可只局限在学术性学位,认为专业硕士是一种不够正规、只为拿文凭的教育模式。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法规不够健全
纵观世界,各专业学位培养成功的国家都具备相关的法律以保障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日本在2007年出台的《研究生教育振兴纲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的《教育法》及研究生教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并未就专业学位教育作出相关规定,滞后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规范性及科学发展。
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单位的实力问题
2009年,全国高校将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个。然而,参与此项目的培养单位的性质差异大、本身实力参差不齐。有些高校由于自身的实力及局限性,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化解的设置都与学术性学位相似。还有些院校参与此项目的目的仅仅为了挣钱,其学校的现有条件完全无法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此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还面临着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的危机,有些高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上延续着学术型学位的课程或稍加调整,没有能够将对学生实践性、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上日程。
4、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与导师队伍的质量有关。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硕士培养的主体为学术性的科学硕士,高校的师资建设自然也围绕着这种培养模式开展,从而导致了专业学位师资匮乏。另外,有些高校学术学位导师与专业性学位导师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有些教师采用学术性学位的培养方式对待专业学位的学生,有些教师不能够将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吃透,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5、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不够健全
教育评估是监督、调整、改进教学的手段,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同样适用。由于我国专业学位开办的时间较短,国家以及各培养单位尚未能制定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及完善的评估体系,这无疑滞后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质量保障。
四、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1、 政府方面
(1)面对人民长期以来对专业硕士的偏见,政府以及各高校必需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宣传。
(2)加大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单位的拨款以及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设立及资助,成立专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资助项目,鼓励学生作出创造性的成功。
(3)在选择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试点时要考虑各高校的综合实力及办学水平,以保障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要推进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修订《教育法》,健全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法规。通过立法明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法律地位,规范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行为,是推动专业学位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毕竟之路。
2、 培养单位
各培养单位应重视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转型培养,及时的转变观念,注重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1)要严格的制定并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注重为这批学生提供实践的岗位,保证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术论文和实践的相结合的辩证关系。
2)培养单位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设置上要重视对专业范围、知识面的拓宽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要避免随意性以及以直接移植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实际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上已较为合理,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3)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是全日制专业硕士专科化的前提,各培养单位必需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可以派出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和参加职业培训以提高教师实际应用水平。
3、 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合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增加实习实践机会
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专业硕士重点突出其实践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不能仅仅通过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而获得的,必须通过实地实践才能掌握。而由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没有工作单位,致使这种实践机会十分稀少。仅凭高校自己实力不可能满足每年大量的专业硕士的实践实习,因此这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出台多种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税比例、补贴研究生实习期间费用开支、提供研究课题与经费等措施鼓励高校输送与企业接收专业硕士。同时,高校可以与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研究生毕业后,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一来使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一份满意工作;二来使高校解决毕业生实习与就业难题;三来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后续力量提供保障,从而达到三方共赢。 4、 优化考核制度
现在专业硕士的考核方式仍沿用科学硕士的考核方式:课程结束,要么交论文,要么考试;毕业考核仍然是以提交学位论文的方式为主。这就无法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运用能力。是不是能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在实习期间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笔者认为,既然专业硕士更加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以原来学术型硕士的方式来考核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因此,以新的更加实用的考核形式取代传统学位论文是必然的选择。
5、 健全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
美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非常健全,有具体负责专业学位质量保障组织:学科专业认证协会,还有广泛的社会评估。比如:在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官方网站上,在介绍其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是,首先介绍其研究生专业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全国研究理事会的评估中获得佳绩的情况[5]。我国必须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评估的主体上,要有对各培养单位的评估,也要有对不同学科专业的评估,同时还要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实施中所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评估,从而改善该培养模式的教学和管理,提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五 结论
自1991年专业学位开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全日制专业硕士是比专业学位更成熟、更合理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在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顺应了世界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其增招志在必行。然而,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该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对正确的认识问题并对症下药,才能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及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培养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范杜丹: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存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11
2 刘念才,刘少雪: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分析,教学前沿,2003,6
3 谢安邦,朱宇波: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特色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9,3
4 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高等教育研究,2009,6
5 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2009,3
6 教育部:今年将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09,3
作者简介:
袁玲(1983-),女,河南信阳人,军事经济学院训练部,助教 (湖北武汉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