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潜山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茧丝绸产业存在问题;对策
潜山县属安徽省蚕桑生产重点县,由于历届地方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蚕桑产业得以稳定积极发展,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全县现有桑园面积6.8万亩,养蚕农户1.5万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5个,科技示范户80户。去年发种5万盒,蚕茧产量2500吨,产业总产值近2亿元,为地方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0年全国蚕桑产业进入发展低谷期,蚕茧价格严重下跌,蚕农控桑毁桑现象严重,蚕桑生产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要认真分析思考,找出存在问题积极应对,帮助蚕农渡过难关。
1.存在问题
潜山县蚕桑产业行业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经营粗放,开发程度低,二是规模不大,起点不高、素质不高、机制不活。三是纽带不紧,牵动力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保险不配套。养蚕风险很大,蚕得病可能性很大,每年蚕农同蚕病损失不小,由于没有开展保险业务配套得不到赔付,这对蚕桑发展很不利。
(2)桑园老化严重。全县现有桑园中约40%为上世纪80年代栽植,桑品种多为湖桑32、湖桑197。老品种叶片小,加之桑园投入不足,树势衰败,桑叶产量、质量严重下降,低产衰败的老桑园降低了蚕农的产桑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3)收烘秩序混乱。蚕茧收烘工作是由商务局管理,目前全县收烘企业几十家,小而乱,每年收购时一哄而起,各自为政,价格乱出。蚕区普遍存在收购企业恶性抢收现象。行情好时大蚕上蔟第3天即开始争相抢购。造成大量毛脚茧,不能完全做到优质优价。最大问题还是行情不好时又拒收蚕茧,打白条现象普遍,蚕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4)经营管理体制不顺。蚕茧生产、经营、收烘、加工企业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多头管理,管理混乱,整个茧丝绸产业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链条不紧,利益分割,关联程度不高,带动力不强。
2.应采取的对策
2.1加强领导,加大政府投入,增强信心
2011年蚕桑产业被列入县政府重点扶持的六大产业之后,县农委、指挥部积极宣传政府的扶持政策对桑园流转大户、改造低产桑园的重点户进行奖励,遏止了群众的毁桑行为。但由于每年只有60万元的资金投入,不能充分地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今后宜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行业信心。
2.2抓好养蚕基地建设,将积极扶持养蚕大户,鼓励发展家庭蚕桑农场
蚕桑产业要发展,必须进行规模化养蚕,宜选择蚕农素质普遍较高,适宜蚕桑发展的村组作为重点,加大扶持和指导力度,积极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扶持养蚕大户,每户只要季单养蚕达10张种以上,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鼓励支持养蚕农户通过流转新辟桑园,扩大养蚕规模,筹建家庭蚕桑农场,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设备,更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县已在槎水皂河、官庄杨庄和黄铺的桃铺村尝试这种模式。每个家庭蚕桑场通过流转或新发展桑园100亩,兴建标准化蚕室200㎡,全年可养蚕70-100张蚕种,并在桑园内养鸡、养鸭,发展综合农业,全年收入可达2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准备新增家庭蚕桑农场20个,实现6个重点乡镇全覆盖。
2.3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全县茧丝绸部门分割,产加销脱节,多头分散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严重影响茧丝绸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潜山县蚕桑产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整合现有的八家主体企业建立起融生产、收烘、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集团公司,方便于协调、统一各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市场管理力度,规范蚕茧收购秩序,提倡优质优价,保持蚕茧收购市场的基本稳定,切实维护蚕农利益。
2.4试行蚕桑生产保险,降低蚕农养蚕风险
蚕桑生产受天气、环境、病虫害等制约,会发生各种突发蚕病,养蚕还有中毒、环境污染等突发性风险,因此试行蚕桑保险,对提高蚕农抗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2.5重点改造老桑园,加强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全县约有老桑园近3万亩,老桑园叶质差、产量低,养蚕产出率低,应利用当前低谷期,将这批老桑园进行改造。三年后即可进入丰产期,可使我县在不扩大桑园面积的情况下,年增加养蚕能力2万盒,切实加强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议将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统一纳入植保部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以更好地使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规范化,帮助蚕农解决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困难,降低桑叶质与量的损失。
【关键词】茧丝绸产业存在问题;对策
潜山县属安徽省蚕桑生产重点县,由于历届地方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蚕桑产业得以稳定积极发展,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全县现有桑园面积6.8万亩,养蚕农户1.5万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5个,科技示范户80户。去年发种5万盒,蚕茧产量2500吨,产业总产值近2亿元,为地方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0年全国蚕桑产业进入发展低谷期,蚕茧价格严重下跌,蚕农控桑毁桑现象严重,蚕桑生产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要认真分析思考,找出存在问题积极应对,帮助蚕农渡过难关。
1.存在问题
潜山县蚕桑产业行业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经营粗放,开发程度低,二是规模不大,起点不高、素质不高、机制不活。三是纽带不紧,牵动力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保险不配套。养蚕风险很大,蚕得病可能性很大,每年蚕农同蚕病损失不小,由于没有开展保险业务配套得不到赔付,这对蚕桑发展很不利。
(2)桑园老化严重。全县现有桑园中约40%为上世纪80年代栽植,桑品种多为湖桑32、湖桑197。老品种叶片小,加之桑园投入不足,树势衰败,桑叶产量、质量严重下降,低产衰败的老桑园降低了蚕农的产桑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3)收烘秩序混乱。蚕茧收烘工作是由商务局管理,目前全县收烘企业几十家,小而乱,每年收购时一哄而起,各自为政,价格乱出。蚕区普遍存在收购企业恶性抢收现象。行情好时大蚕上蔟第3天即开始争相抢购。造成大量毛脚茧,不能完全做到优质优价。最大问题还是行情不好时又拒收蚕茧,打白条现象普遍,蚕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4)经营管理体制不顺。蚕茧生产、经营、收烘、加工企业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多头管理,管理混乱,整个茧丝绸产业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链条不紧,利益分割,关联程度不高,带动力不强。
2.应采取的对策
2.1加强领导,加大政府投入,增强信心
2011年蚕桑产业被列入县政府重点扶持的六大产业之后,县农委、指挥部积极宣传政府的扶持政策对桑园流转大户、改造低产桑园的重点户进行奖励,遏止了群众的毁桑行为。但由于每年只有60万元的资金投入,不能充分地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今后宜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行业信心。
2.2抓好养蚕基地建设,将积极扶持养蚕大户,鼓励发展家庭蚕桑农场
蚕桑产业要发展,必须进行规模化养蚕,宜选择蚕农素质普遍较高,适宜蚕桑发展的村组作为重点,加大扶持和指导力度,积极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扶持养蚕大户,每户只要季单养蚕达10张种以上,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鼓励支持养蚕农户通过流转新辟桑园,扩大养蚕规模,筹建家庭蚕桑农场,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设备,更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县已在槎水皂河、官庄杨庄和黄铺的桃铺村尝试这种模式。每个家庭蚕桑场通过流转或新发展桑园100亩,兴建标准化蚕室200㎡,全年可养蚕70-100张蚕种,并在桑园内养鸡、养鸭,发展综合农业,全年收入可达2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准备新增家庭蚕桑农场20个,实现6个重点乡镇全覆盖。
2.3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全县茧丝绸部门分割,产加销脱节,多头分散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严重影响茧丝绸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潜山县蚕桑产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整合现有的八家主体企业建立起融生产、收烘、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集团公司,方便于协调、统一各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市场管理力度,规范蚕茧收购秩序,提倡优质优价,保持蚕茧收购市场的基本稳定,切实维护蚕农利益。
2.4试行蚕桑生产保险,降低蚕农养蚕风险
蚕桑生产受天气、环境、病虫害等制约,会发生各种突发蚕病,养蚕还有中毒、环境污染等突发性风险,因此试行蚕桑保险,对提高蚕农抗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2.5重点改造老桑园,加强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全县约有老桑园近3万亩,老桑园叶质差、产量低,养蚕产出率低,应利用当前低谷期,将这批老桑园进行改造。三年后即可进入丰产期,可使我县在不扩大桑园面积的情况下,年增加养蚕能力2万盒,切实加强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议将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统一纳入植保部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以更好地使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规范化,帮助蚕农解决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困难,降低桑叶质与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