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音乐教育的功能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gang98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音乐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艺术教学,是因为中学音乐教学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也是由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所决定的。把中学音乐教学归属于艺术教育范畴并不等于它跟纯艺术的艺术教育没有区别,而所区别的正是由于中等学校的教育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音乐教师也肩负着同样艰巨的培养任务。
  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是众所周知的。音乐教育是用音乐对人进行教育的简称。它是音乐艺术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育人工程。因此,音乐教育在中等学校应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体现音乐的特点,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并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获得素质的提高,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健康发展。音乐教育的功能可以概括为:陶冶情操、培养美德、消除疲劳、调节精神、丰富生活、增强意志、拓展心身、发展思维、提高智能、促进创造等等。
  音乐教育功能曾被中外许多教育家用大量的事实所证明。音乐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如今,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在深化,扩展与升华。由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音乐教育有许多独特之处,音乐是用声音、时间、感情高度组合的听觉艺术。声音与时间是音乐的素材,在音教上要注意辨别声音,掌握音准,发展听觉能力,培养内心节奏感的稳定性,强化时间观念。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来改造人的情感,培养人的美感的。审美教育则是音乐教育固有的主体、本质与独特的美育任务。音乐教育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它包括文学、哲学、美学、数学、声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史地学与教育学等。在整体化音乐教育中,音乐为主体,德育为灵魂,智育为脉络,集德、智、体、美、劳五育之大成,有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特殊效益。音乐教育丰富多彩,生机勃发,十分活跃,极为美妙,且易被人乐意接受,能寓教于乐。
  人们在享受音乐美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丑恶行径不能容忍。唯其如此,潜移默化,其魅力不可抗拒,特别是对中学生将起着奠基和定型作用,让人受益终生。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配合其它教育学科发挥着音乐的特有教育功能,而且还能通过音乐使学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或者说使非智力性教育促使智力性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我校大多数音乐特长生都来自山区农村,基层农村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设过音乐课,学生们对音乐一无所知,很不了解,认为自己喜欢唱歌、跳舞就可以了,对音乐方面的知识一片空白,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识别能力也较薄弱,这样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不便。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和促使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需要在传达中利用丰富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能以及借助媒介(录音、录像)等一切手段,把握和传达好音乐教学中——即每堂音乐课中所要讲述的一切内容。要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启迪去获得音乐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思维与想象的统一。
  中学音乐教育的特点是集娱乐、欣赏、歌唱、舞蹈、器乐以及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教育,音乐教师在传达时需要将这些内容以活的艺术形象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传达得到的是一种形象化了的或是拟人化的感觉,去扩大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掌握、感觉和表达音乐。
  因此,我们应当从对青少年的培养,特别是对贫困山区的学生培养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去重视音乐教育这一特殊手段,用优美、高尚的音乐去熏陶和感染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教育和培养他们,使他们逐步地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并进一步形成和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及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不但有美的心灵,而且还能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生活,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功能。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1.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
期刊
在历史课教学中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让课堂充满正气,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我在讲中国现代史时,就利用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事迹,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1.强身健体是学生必须获取的正能量  当今学生在校期间首要任务是强身健体,而今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差也成为普遍现象。强健的体魄是完成其它一切工作的资本。历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改革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培养目标其实与高考并不矛盾,课程的内容和高考的内容上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也无冲突,只是前者内容多,而后者并不是都有所涉及,是什么原因造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感觉二者有所脱节呢?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方向上出现了偏差,本应“先育后选”,变成了“为选而教”,高中教育变质为高考教育。本文目的在于探究“新课程”教学与高考的相互融合及良性互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培养人才必须靠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要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更要他们学有所用。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引导、点拨、指导。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退隐,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要不断提高教学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和评价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
期刊
【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认识“沿、际、信”等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过程和方法:通过读议结合,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的对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则成语的寓意。  二、 教学
期刊
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以生为本,为了学生发展的课堂,为了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才是生本高效课堂。  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小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利用预习引导学生先自学,启发学生思维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
期刊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绪 快乐 教学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期刊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二十篇关于竞技状态与运动训练方面的文献。学者一致认为在比赛中能否取得比赛的胜利或者最佳成绩,不仅需要良好的体能与技能,同时也需要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寻找形成竞技状态的因素,找出一些合理的方法,希望能更好的为运动训练服务。  【关键词】竞技状态 运动训练 调控  1.研究意义  竞技状态与运动训练分期问题一直是运动训练界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运动竞赛的不断
期刊
游戏是儿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手段,对于儿童的社会化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蒙台梭利指出:“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游戏不仅有启智的功能,还可以帮助孩子从中认识和体验真善美。  1.在游戏中认识真  在友人家做客,眼见这样的一件事。女儿缠着爸爸要做“你一笔,我一笔”的绘画游戏。一开始,爸爸柔声对女儿说:“我要招待客人,你先自己画着玩吧,别忘了替我画上一笔。”不一会儿,女儿兴高采烈地拿着
期刊
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并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反映探索四周世界的一种活动。体育游戏活动应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学前儿童由于动作和语言在发展,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性增长,他们有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因此,只有通过游戏这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来满足其需要.所以,体育游戏活动理所当然成了学前儿童活动的主要形式。这就是说.体育游戏活动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