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化学史上的合成氨技术着手,探讨了原始创新产生的全过程和影响因素。介绍了科学家在合成氨研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曲折,特别是哈伯(Fritz Haber)所做的贡献,他发展的合成氨方法最终转化为人工固氮的主流技术,对农业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合成氨案例可以作为研究生树立原始创新的思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学习典范;也会对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有所启发。
【基金项目】
:
沈阳农业大学天柱山学者计划;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yjs-36);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LSNJC2019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化学史上的合成氨技术着手,探讨了原始创新产生的全过程和影响因素。介绍了科学家在合成氨研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曲折,特别是哈伯(Fritz Haber)所做的贡献,他发展的合成氨方法最终转化为人工固氮的主流技术,对农业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合成氨案例可以作为研究生树立原始创新的思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学习典范;也会对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产品领域的设备产生的热流密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散热结构已经不能够满足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需求,同时传统结构散热不均匀的问题也无法满足高度集成化和信息化的高精度散热要求。微结构换热的优势是体积小,换热效率高,同时也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多是由于流动分布不均造成的。本文基于喷嘴射流/歧管/微针翅复合热沉,利用其压降小、热阻低、换热效率高等优点,对射流孔和微针翅的拓扑进行优化,对流动进行二维方向的
为了探究暴雨前后河南北部河流水质分异特征并对其污染源进行识别,选取了暴雨前后6个监测断面和8个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利用箱线图、相关性分析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暴雨前后河南北部河流水质指标的差异性及其变化过程并计算了污染源的绝对贡献率。结果表明,pH、DO、EC和TN的值暴雨后比暴雨前有所降低,而浊度、高锰酸盐指数、NH3-N和TP的值暴雨后比暴雨前有所增加,其中TP的变化率最大
基于传统水质监测与污染排放的污染源识别方法,存在监测频率与识别结果模糊等限制,难以实现污染源及迁移转化的准确量化.联合多元统计分析与稳定同位素技术,以成都平原典型混合用地区地下水污染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识别污染主控因子,减小环境因素对污染源判别的干扰,并基于水化学分析与土地利用构建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进一步量化不同污染源对地下水典型污染物硝酸盐氮(NO3-)的贡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旅游旨在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发展平衡。论文研究目的是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基于社区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揭示成功实现基于社区生态旅游的关键。研究分析了生态旅游与基于社区生态旅游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社区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特殊性、作用,以及成为实现生态旅游成功要素的原因。论文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生态旅游的责任性,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成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突破
光纤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工具之一,为通信领域带来了快速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我国通信方式逐渐向全光纤模式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波导的传输损耗低,是二十世纪最主要的技术成果之一。康宁公司在1970年成功地研制出了传输损耗为20 dB/km的石英光纤,之后光纤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s,PCF)作为光子晶体中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采用材料科学计算软件Jmatpro计算了NM450耐磨钢在不同温度下的材料性能参数;通过建立60 mm厚NM450钢板的热处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钢板在喷水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组织场以及应力场和硬度场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冷却初期,钢板内外温差较大,表面受到拉应力作用,心部受到压应力作用;随着冷却时间的延长,钢板内外温差逐渐变小,表面向压应力转变,心部向拉应力转变
探索流域水环境现状、问题与污染来源是水环境质量改善和保护的前提,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2019年秦淮河流域29个监测站点的11个水质指标的实测数据,使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对不同水期的流域水体进行水质等级、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的解析。结果表明:氮素污染和有机污染是秦淮河流域最主要的污染类型,其中TN污染特别严重;年际变化上,2015~2019年水质呈现转好趋势,
采用水污染指数法(WPI)对璧南河流域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因子分析(FA)和层次聚类定性分析的方法确定该流域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应用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A-MLR)模型定量计算各项监测因子的污染贡献率。分析结果显示:璧南河流域的水质等级长期达到Ⅳ类,其主要污染指标包括TP、CODCr、CODMn、BOD5和石油类物质。其中:两河口断面第一因子对NH3N、CODMn、CODCr、BOD
热裂是铸造和焊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缺陷,它形成于凝固过程中靠近固相线的糊状区域,严重影响着铸焊件的质量,是目前工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掌握热裂纹的形成机理以及开发热裂纹预测判据对于解决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有关热裂纹形成的几大机理,综述了基于不同模型下提出的热裂预测判据,并指出了各判据中的不足之处,展望了未来热裂判据的发展方向。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熔融沉积成型(FDM)打印参数对聚醚醚酮(PEEK)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打印速度、打印温度及填充比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制备PEEK试样并对其进行拉伸试验,对比分析其抗拉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含缺陷裂纹的PEEK紧凑拉伸试样局部结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FDM打印参数为打印速度60 mm/s,打印温度370℃,填充比40%时所获得PEEK试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