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常用防晒剂的透皮吸收和安全评估

来源 :日用化学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猪耳皮肤为模型,利用静态Franz垂直扩散池法,探究皮肤状态、涂抹量、接收液等因素的影响,完善体外透皮实验方法,得到6种不同结构防晒原料二苯酮-3、对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4-甲基卞亚基樟脑、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乙基己基三嗪酮、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的透皮吸收值,比较其透皮吸收性能,结果表明使用法规允许最高限10%的二苯酮-3涂抹在冷冻储存的猪耳皮肤24 h后,经皮吸收率达到36.66%,高出其它准用防晒剂,安全边际值为96.15;新鲜与冷冻储存的皮肤的渗透系数在0.47~0.88之间;透皮吸收量随涂抹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非线性关系.总体来讲,在法规允许剂量下使用防晒剂,经皮吸收的量占比较小,带来的健康风险较低.
其他文献
通过单因素法,配制不同体系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研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表面张力、黏度、复配组分对溶液起泡、泡沫携液和润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吐温85、吐温40、烷基糖苷(APG)构成的表面活性剂体系中,溶液HLB值对起泡和润湿能力无明显影响.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APG构成的表面活性剂体系中,表面张力的降低有利于溶液起泡和润湿;当质量分数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随着质量分数增加,溶液起泡能力先增加后平稳,泡沫稳定性降低,润湿性能提升.在SDS、APG、黄原胶构成的复配体系中,溶液
在病因和发病机制的 TOAST分型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最为常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microRNA被发现参与机体代谢的各个途径,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本文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综述了 microRNA 在其中的作用和预测价值.
期刊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原油采收率低的问题,采用微乳液稀释法制备了具有纳米尺寸的鼠李糖脂乳液体系,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温度和无机盐对上述体系拟三元相图和纳米乳液粒径的影响规律,最后对纳米乳液的驱油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Km的增加,单相微乳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当Km=3时,单相微乳区面积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单相微乳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小;在323.15 K时,单相微乳区面积最大.相图中单相微乳区面积随着NaCl和CaCl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无机盐的加入降低了鼠李糖脂的临
旨在筛选氮素和磷素高效利用的小麦品种(种质),为高效小麦育种和肥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试验共设3个处理:对照处理(CK)、低氮处理(LN)、低磷处理(LP),根据小麦成熟期籽粒产量,参考小麦良种攻关养分利用效率鉴定公式,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氮素利用效率鉴定指标(NUI)≥1.300,磷素利用效率鉴定指标(PUI)≥1.100,认定为氮素和磷素养分高效材料.共筛选出20份氮素利用高效材料,分别为\'淄麦28\'、\'临麦4号\'、\'泰山27\'、\'良星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