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同学:性格倔强、不听话、不爱学习等等。其实这类同学的内心是比较脆弱的,平时很想得到老师的关心、热爱、帮助和信任。事实表明,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心中的很多症结就会打开,会主动拆掉隔阂高墙,沟通情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关爱学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桥梁和纽带。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成为受欢迎的老师。教师的爱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霜,能使他们鼓起风帆,增强信心,奋发向上。学生得到关爱,尝到被爱的快乐,他们也会去爱别人,爱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这样,师生间就少一些烦恼,多一份和谐、融洽。有了快乐,就有了兴趣,学习热情就高涨,那么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以下是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正确理解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学生对老师不够尊重的态度其实有时并不是冲着老师本人来的,他可能正因情绪不佳,在寻找着机会发泄自己的情感。如果老师不能冷静理智地对待和处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我们需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怀、诚挚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宽容学生一时对我们的不礼貌,运用自己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疏导,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增强师生感情。
1.教师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要对他们加以鼓励,使学生从老师身上得到关爱,这将成为他们以后学习的动力。
2.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现在提倡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集体,因此,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爱心,不要以粗暴的方式高压管理,要以理服人,要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要讽刺挖苦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生更应如此。
3.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严是爱,宽是害。有些优生认为自己学习优秀,往往在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学习不错,于是姑息、放任这个学生,对他的一些“毛病”也从不过问,认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该生变得高傲自大,目无师长,无视学校纪律,也逐渐让老师反感起来。因此教师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宽严有度
二、做一个有心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想法并不会直接暴露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发现、了解学生的深层心理动机,找出问题原因,抓住教育他们的最佳契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进步就失去教育的意义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中学生处在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形成和发展,情感也日益丰富,但自觉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发展尚不成熟,都是应善于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慢慢改正缺点。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
三、认真分析“问题”学生
在学生身上产生的一些困惑和心结,可能远远大于我们所了解的程度。比如生活上的不如意,学业上的困惑,同老师相处不融洽,交友不慎,与父母关系不良,面对竞争压力不善调节心理等等,他们都有可能产生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使学生感到难于启齿,故而在内心深处隐瞒下来,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就会积淀产生一些严重心理问题。但无论何种状况,学生总会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对自己的心理有所显露。这时,教师应慎重处理,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关爱,耐心细致地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
教育学生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长期过程,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力量的整合,尤其是要积极与家长联系、交流和沟通,引导家长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而言之,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因此对学生的身心、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们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才、成功。
关爱学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桥梁和纽带。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成为受欢迎的老师。教师的爱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霜,能使他们鼓起风帆,增强信心,奋发向上。学生得到关爱,尝到被爱的快乐,他们也会去爱别人,爱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这样,师生间就少一些烦恼,多一份和谐、融洽。有了快乐,就有了兴趣,学习热情就高涨,那么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以下是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正确理解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学生对老师不够尊重的态度其实有时并不是冲着老师本人来的,他可能正因情绪不佳,在寻找着机会发泄自己的情感。如果老师不能冷静理智地对待和处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我们需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怀、诚挚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宽容学生一时对我们的不礼貌,运用自己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疏导,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增强师生感情。
1.教师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要对他们加以鼓励,使学生从老师身上得到关爱,这将成为他们以后学习的动力。
2.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现在提倡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集体,因此,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爱心,不要以粗暴的方式高压管理,要以理服人,要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要讽刺挖苦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生更应如此。
3.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严是爱,宽是害。有些优生认为自己学习优秀,往往在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学习不错,于是姑息、放任这个学生,对他的一些“毛病”也从不过问,认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该生变得高傲自大,目无师长,无视学校纪律,也逐渐让老师反感起来。因此教师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宽严有度
二、做一个有心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想法并不会直接暴露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发现、了解学生的深层心理动机,找出问题原因,抓住教育他们的最佳契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进步就失去教育的意义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中学生处在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形成和发展,情感也日益丰富,但自觉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发展尚不成熟,都是应善于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慢慢改正缺点。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
三、认真分析“问题”学生
在学生身上产生的一些困惑和心结,可能远远大于我们所了解的程度。比如生活上的不如意,学业上的困惑,同老师相处不融洽,交友不慎,与父母关系不良,面对竞争压力不善调节心理等等,他们都有可能产生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使学生感到难于启齿,故而在内心深处隐瞒下来,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就会积淀产生一些严重心理问题。但无论何种状况,学生总会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对自己的心理有所显露。这时,教师应慎重处理,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关爱,耐心细致地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
教育学生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长期过程,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力量的整合,尤其是要积极与家长联系、交流和沟通,引导家长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而言之,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因此对学生的身心、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们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