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并指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操作型、模拟型、合作型、校园型、家庭型等实践活动。以期望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并以此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操作型、模拟型、合作型、校园型、家庭型;意义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性的,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经过一定的观察、分析、验证等活动就可以掌握的内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在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己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研究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更是对学生沟通能力、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有效教学资源,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明确数学实践活动课开设的意义
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等。实践活动课是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接受基础知识。为了提高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实践活动课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获得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方式。学生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会产生新的理解,更加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这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开展的主要途径
(一)操作型实践活动
霍姆林斯基曾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工具的镜子”。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学片段应用较为普遍。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又如在“认识物体”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的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形、正方体、球体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
(二)模拟型实践活动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再如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善感。模拟性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三)合作型实践活动
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如“我们的校园”这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分别组建出跳绳组、跑步组、踢毽组等,至于组中谁任组长,谁先跳,谁数数,谁发口令,全留给学生自己处理,给学生充分合作、充分交流的空间。再如“小小商店”这一课中,让学生带着“纸币”到自己喜欢的“柜台”中“购物”时,学生买哪件商品,买卖时如何讨价还价,教师都应放心地让学生去交流、去合作。
(四)校园型实践活动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可以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比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五)家庭型践活动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家家都有一本“帐”。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可以这样说家庭中发生的大事小情几乎都与数学有关。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家庭中的这些大事小情一般都是漠不关心的,当然就更谈不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帮助父母分析解决家中琐事,为父母排忧解难。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有必要想方设法调动“家庭资源”,组织学生通过数学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去了解自己的家庭,关注自己的家庭。如学完24时计时法,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提出并修正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作息习惯;在学生认识了“年月日”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生日的故事”的活动,通过了解、交流各自家庭成员的生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辈、对家庭的感情。另外还可以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等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总结
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通过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活动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并以此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操作型、模拟型、合作型、校园型、家庭型;意义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性的,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经过一定的观察、分析、验证等活动就可以掌握的内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在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己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研究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更是对学生沟通能力、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有效教学资源,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明确数学实践活动课开设的意义
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等。实践活动课是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接受基础知识。为了提高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实践活动课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获得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方式。学生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会产生新的理解,更加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这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开展的主要途径
(一)操作型实践活动
霍姆林斯基曾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工具的镜子”。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学片段应用较为普遍。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又如在“认识物体”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的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形、正方体、球体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
(二)模拟型实践活动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再如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善感。模拟性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三)合作型实践活动
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如“我们的校园”这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分别组建出跳绳组、跑步组、踢毽组等,至于组中谁任组长,谁先跳,谁数数,谁发口令,全留给学生自己处理,给学生充分合作、充分交流的空间。再如“小小商店”这一课中,让学生带着“纸币”到自己喜欢的“柜台”中“购物”时,学生买哪件商品,买卖时如何讨价还价,教师都应放心地让学生去交流、去合作。
(四)校园型实践活动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可以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比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五)家庭型践活动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家家都有一本“帐”。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可以这样说家庭中发生的大事小情几乎都与数学有关。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家庭中的这些大事小情一般都是漠不关心的,当然就更谈不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帮助父母分析解决家中琐事,为父母排忧解难。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有必要想方设法调动“家庭资源”,组织学生通过数学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去了解自己的家庭,关注自己的家庭。如学完24时计时法,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提出并修正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作息习惯;在学生认识了“年月日”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生日的故事”的活动,通过了解、交流各自家庭成员的生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辈、对家庭的感情。另外还可以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等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总结
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通过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活动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并以此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