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要以深刻变革适应时代需要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青少年,甚至许多成人,不能掌握最基本预防方法,如不会正确戴口罩,不会规范地洗手,咳嗽、打喷嚏时不知道正确防护等现象,令人担忧。
  传染病的个体防护方法,是一些简单的技能,通常叫作健康技能。在正常情况下,受过一定健康教育的人完全可以正确掌握。之所以会出现健康,问题出在健康教育。新冠肺炎疫情是暂时的,但是,维护中小学生的健康是教育永恒的目标。所以,有必要站在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结合本次传染病疫情的防控,认真梳理健康教育问题,为今后健康教育的改革提出重要的路径指引。
  一、健康教育总体存在的问题
  1.健康教育的定位模糊
  在我国的课程体系中,没有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健康教育被设置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为推进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开展,教育部于2008年12月1日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除了学术研究成果的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外,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正式颁布“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健康教育没有独立的学科。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从内容设置角度看,相对“体育”部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一是缺乏系统性,不完整;二是内容缺乏重点,应用性不强;三是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与体育相结合的融合性质课程,与体育部分课程相比,健康教育课程部分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
  2.健康教育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得不到保证。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得不到保证。《课标》对于健康教育的规定不是硬性规定。“学校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如遇在下雨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1]。这样的规定,难以保证健康教育正常开展。
  3.健康教育的师资缺失严重
  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要有师资保证。实际上,在中小学校,缺少专职、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目前,承担健康教育的师资,一部分来自校医或保健教师,一部分来自体育教师或由其他学科教师。但是,总体上,大部分都是兼职的。
  校医和保健教师的配备情况。《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中小学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校医[2][3]。然而实际的配备情况却令人担忧,校医不足成为学校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北京等8省(市)7530所中小学仅有727所学校配备专职校医,配备率为9.65%,专职校医配备合格率为1.95%,专职校医配备比例平均值为1407∶1[4]。兰州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学生人数与学校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人数之比分别为:2596∶1、1958∶1、2054∶1、6038∶1、51556∶1[5]。由于不能保证专职校医的配备,中小学大量配备保健教师,且担任保健教师的50%以上还是兼职的。调查显示,浙江省75.6%的中小学配备卫生人员,保健教师占比63%。浙江省学校卫生人员的配备比例为1063∶1,仍然达不到规定,达到标准比例的学校仅为25.31%[6]。
  体育教师的配备情况。据中国教科院相关课题的测算,截至2018年底,全国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共缺乏约16万人[7]。从这个角度讲,由体育教师担任健康教育师资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也难以保证这个群体胜任健康教育的教师职责。体育教师可以把握的知识是“体育活动者应遵循的卫生要求。包括体育运动生理卫生、体育运动心理卫生、运动场地卫生、运动器械卫生,以及运动服装、饮食卫生等”,这是“体育卫生”[8],非健康教育的核心教学内容。
  4.健康教育的重点偏离实际
  经历本次疫情发现,防控疫情能够取得成效,“早隔离”是最重要的手段。作为“隔离”的重要方法,戴口罩、勤洗手等是被认为有效的方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最基本的健康技能,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本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这种健康技能的缺失,暴露了我国健康教育薄弱环节与明显的短板所在。
  总体上,当下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似有似无”的境地。现行的健康教育,不但整体上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即便偶有关注,其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一个完整的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理念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健康技能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但实际上,在有限的时间内,现在的健康教育往往只关注健康理念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健康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健康行为的养成。这种存在偏差的健康教育,使得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从小未能接受严格、良好的训练,无法掌握必要的健康技能。
  二、新时代健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1.传染病防控迫在眉睫
  近几年来,国内中小学校每年都遭受传染病威胁,如流行性腮腺炎、流感、手足口病、肺结核等。据调查,近年来,一些地区报告法定管理傳染病中,学校传染病报告的位次靠前。学校传染病防控始终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关键部位。[9]传染病疫情成为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对突出的安全危机。事实上,从20世纪末开始,全世界已进入受到新、老传染病共同威胁的危险时代。早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年度报告中指出:“人类目前正处于一场世界性传染病危机的边缘,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今后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全球仍将面临持续的传染病威胁。
  2.学校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食品安全无小事”。社会发展导致在校用餐人数不断增长,学校食品卫生管理越来越难。学校食品卫生涉及食品质量、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监督等多头、复杂环节。近几年,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事件频发[10],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热点。尽管国家出台各种政策规定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但是,据预测,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未来一个时期,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将维持在一定的频次和水平。由于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学校食品卫生问题将始终困扰学校管理。   3.校园伤害事件频发
  近年来,校园伤害事件呈现事件频发、种类多元、诱因复杂、方式多变的特征[11]。校园环境事故、运动伤害、学生冲突、师生冲突等原因导致的伤害时有发生。事件所引发的后果,一方面是给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不幸,另一方面是给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在教学管理上带来困扰和困难。由于“校闹”事件的频频发生,学校管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据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2017年12月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儿童青少年第一死亡原因是伤害,我国每年有超过5万名儿童青少年因遭受伤害而死亡。校园伤害事件第一时间得不到合理处置,将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新时代健康教育的重点和改革策略
  1.关口前移,构建实施健康教育的环境体系
  从世界传染病发生的趋势看,传染病防控是个急迫且持久的重要课题。要适应时代需要,利用本次疫情防控的契机,建立以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监控、校园伤害预防等为重点的国家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体系。该体系由教育部门负责行政管理,卫生健康、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各级学校卫生保健所为专业基干组织,各级疾控部门为技术指导单位,中小学校卫生室为基础专业单位。防控体系的构建,为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适应时代需要,构建独立、完整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从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时间等现有条件的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以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技能培养、健康行为养成为主体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依据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身心特点,制订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需要的传染病、食品安全、校园伤害防控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精准干预为重要内容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出台覆盖12年基础教育阶段的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出台硬性规定,增加“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时,统一规定小学每周1节健康教育课,初中、高中每2周1节健康教育课。
  3.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强化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专业、专职人员。教育部门、卫生部门要建立起培养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合格任职人员的有效机制。根据学生卫生和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要从“十四五”规划开始,扩大医学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卫生人員的培养计划,有计划分批次培养、培训校医和健康教育教师。稳定校医、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创新校医职称系列,保持与教师平等的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机会,为学生卫生和健康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转换健康教育思路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综合教学效果。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督促学生学习获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小学、初中阶段的健康教育,要以传授、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技能为主。健康知识、健康技能是儿童青少年形成健康行为的前提条件。健康技能是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之间的中介,掌握健康技能至关重要。
  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校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的健康技能主要是个体防护技能。一是,学会正确戴口罩;二是,学会正确洗手;三是,学会咳嗽、打喷嚏时的防护;四是,学会测量体温;五是,学会测量脉搏;六是,学会缓解不良情绪;七是,学会寻求医疗帮助;八是,学会科学饮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2011.
  [2]国家教育委员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S].1990.
  [3]仇元营,余小鸣,张芯,等.我国中小学校专职校医配备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11):152-154.
  [4]李娜,陈卫平,顾昉,等.浙江省中小学校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9):102-104,108.
  [5]郭珂,刘玮,王燕,等.兰州市2015年中小学校卫生人员队伍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6(11):1747-1748.
  [6]史慧静,谭晖,李广,等.上海市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队伍现状和专业培养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15(12):17-2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5.
  [8]学校体育大辞典编委会.学校体育大辞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1.
  [9]于秀平,王学海,樊立坤.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践体会[J].吉林医学,2019,40(5):1151,116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S].2016.
  [11]方芳.依法治教视域下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9(7):91-94.
其他文献
一、中长跑的项目特征  中长跑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简称,在奥运会田径小项的设置中,800m和1500m属于中距离跑,5000m和10000m属于长距离跑。800m对速度有更高的要求,这需要高强度的神经肌肉能力和无氧供能系统参与。而1500m以上的项目,运动成绩和最大摄氧量的相关性更高,需要更好的有氧代谢能力。  二、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营养需求特点  中长跑训练内容包括耐力跑训练、力量和冲刺
在室外上课是多数人对体育课的一贯认识,但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出现,室内体育课逐渐成为体育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体育课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呢?近日笔者有幸观摩辽宁省大连市一二五中学王雪老师的一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室内体育课,感触颇多。  在新授内容部分,王老师借鉴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将学生能自学的知识放到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进行理解、加工、展示,在积极开放的
在我校操场边的小竹林里,破土而出的竹笋嫩芽增添了勃勃生机,穿过小竹林就来到了绿茵场,这里是学生最喜欢的足球乐园。足球课上,一年级学生们正在我的指引下进行足球基本技术的练习,沐浴着初春的温暖,学生们显得格外兴奋,不留余力地展现着体内的能量。就在这美妙的时刻,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原本的欢乐:“王老师,你看这里的小竹笋被小智拔出来了!”看到地上破损的小竹笋,我把小智叫到身边,看着他低着头一副认识到错误
一、间歇训练法与混合连续接力项目的比较  间歇训练法[1]是在一组间歇跑后,通过不完全休息,使心率恢复至120~130次/min之间后,开始下1组训练,从而提高机体抗乳酸能力的训练方法。混合连续接力(2×2×400Metres Relay Mixed)是由每个代表队各派1名男女运动员混合比赛,2名运动员自由选择第1棒,每名运动员共需要跑2次400m,即1名运动员跑第1和第3棒,另1名运动员跑第2和
一、发现问题,探寻策略  (一) 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佩戴口罩问题。2.课程内容设置问题。3.场地教学冲突问题。4.器械安全与消毒问题。5.运动强度把控问题。6.线上教学衔接问题。7.教师防疫培训问题。8.学校统筹管理问题。  (二) 策略实施  1.合理佩戴口罩上课,注重学生卫生习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疫情期间的健康知识教育。如,告诉学生可以采用半封闭佩戴口罩上课,实践课教学时班级之间和学生之间
2021年1月18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及配套文件《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措施》)。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在此次发布会上提出了“北京市高标准谋划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创新发展”的行动口号,并指出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是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和重中之重。按照‘重基础、多样化
体操项目具有基础性、针对性、灵活性、全面性、系统性、健身性、可选择性等特点,内容丰富、适合不同群体,锻炼价值大,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体操、技巧运动和器械体操等,如,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技巧运动等,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体操教学是北京市体育与健康一体化课程体系下强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体操内容的学习,可以全面提高
体育学练环境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学习活动的环境,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项目不同,创设的学练环境也有所不同。笔者针对目前学练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学练环境创设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目的是引起广大教师重视学练环境的创设,让学生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学习环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技术的实用性。  一、学练环境创设应体现技术条件的限制性和多变性  每个体育项目都有
操场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曾经以为我今生将会与之失之交臂。就在去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仍然有幸站在这里,对于这一份来之不易的职业,倍感欣慰与珍惜。初为人师的我虽然在教育教学经验上有所欠缺,但身为人母,我有母亲一般的情怀,我珍爱这个职业,我敬畏生命的成长,我会尽所能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陪伴学生们一起成长,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清楚地记得初中时,曾经年少轻狂的自己说过
编者按:2019年12月28日,由教育部、北京冬奥组委、吉林省政府主办,吉林市政府、吉林省教育厅承办的全国学校冰雪运动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吉林市召开。会议总结了校园冰雪运动一系列好做法和经验,进一步部署了今后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的重点任务,明确了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方向。本刊本期摘编了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黑龙江省、上海市、吉林市在会议期间交流的学校冰雪运动工作经验,希望在呈现本次会议精神的同时,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