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散曲中“景语”和“情语”的运用特色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7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可久的散曲中多对景物的描写,并通过景语来表达情语。本文将以张可久的两首代表性散曲为例,分析讨论张可久散曲中的景语和情语的运用特色。
  【关键词】张可久;景语;情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张可久,子小山,是元后期散曲家。这一时期的元曲从风格上来看豪放派仍旧存在,但随着社会变迁,清雅之风逐渐盛行。张可久被称为“清雅一格的代表人”。他直抒胸臆的豪放类散曲相对较少,多是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更加含蓄地表情达意,用“景语”表达“情语”。
  关于 “景语”和“情语”运用问题的讨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道:“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点明景语和情语的关系。“词家多以景寓情”,寓情于景,进而抒发自身的情感。
  下面通过张可久的两首词散曲对“景语”和“情语”进行分析。
  《人月圆·春晚次韵》是张可久的散曲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一首。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这首散曲由多个景语构成:萋萋芳草、缭乱云朵、夕阳、短亭、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啼鸟、夜雨、东风、桃花、佳人。作者首先描写当天的景色,萋萋的芳草,春日的云朵缭乱,此时又正是在夕阳的场景中。点明了故事是在春季的傍晚发生的,同时营造出一种较为雾霭昏暗的色调,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作者寓情于景,显现出那时候些许的阴郁和压抑感。紧接着,回忆往昔,在送行饯别的短亭处饮着象征着离别的酒。又忆起湖上的画舫和垂柳、骄骢。这三句表明作者对往昔故去之事仍然历历在目,仿佛昨天。从这种难以忘怀表明了思念之切。下片,啼叫的鸟仿佛一下点醒梦中人,将作者从绵延不断的追忆中拉回现实。下过的一番夜雨,刮过了一阵东风,桃花尽散满地,客家人却仍然不在。现实的寂寥让人无奈。从门缝中看到的已是那残红一片。结尾三句,化用唐代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意,表明佳人不在身边内心的伤感与无奈。只剩残阳,迫近夜晚,徒增了更多烦恼,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
  整首散曲除却对“佳人何在”的感叹,其他都是对景色描写,并无太多表达情感的语句,但作者却能运用景物,将景物串联起来,表现意境,表达情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再来看另外一首。
  《折桂令·石塘道中》
  雨依微天淡云阴,有客徜徉,缓辔登临。老封危亭,平津短棹,远店疏砧。傲尘世山无古今,避风波鸥自浮沉。霜后园林,万绿枝头,一点黄金。
  这首散曲中对景物的描写也很多,细微的雨丝、淡色的天、荫翳的云朵,行走的人,马、高耸的山亭、小船、山峰、海鸥、园林、树木等等这些景色构成了这首诗。曲前六句对于景色的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在去往石塘路上所看到的景色。小雨淅沥天色灰暗云朵遮蔽,远游者们在路上自由自在地行走,慢慢地驱赶着马在游览。高耸的山亭,平坦的渡口停留着的小船,还有远处人家传来的捶衣声,将所见之景進行描绘。下面一句,“傲尘世山无古今,避风波鸥自浮沉”,即是对景物的描写,傲世的山峦并不在意古今,避风的海鸥自由自在地任浮沉,作者并未明说自己的情感,而是以此自比,表达出傲世避世的情怀。散曲的结尾对霜过后的园林进行了描绘,在万绿枝头有一点黄金。这首曲同样是没有对个人情感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景象将作者的所思所想含蓄地描绘出来,以景语来写情语,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从《人月圆·春晚次韵》《折桂令·石塘道中》这两首曲中,我们都看到了张可久娴熟的功底,可以游刃有余地利用各种景语来表达情感。李昌集认为“在元曲家中只有小山才全面地将传统诗词的艺术精神输入散曲,把元曲的‘外旋’意趣,引向传统诗词的‘内旋’风格,把元散曲总体特征上属于‘直陈性和白描化’的语态明显地转向‘描述性和修饰化’”。李昌集先生对张可久的评价也可以看出张可久对于景语和情语的处理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写景语让人去体悟作者的情感状态,以景语表情语,也给读者带来绵绵不尽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李昌吉.中国古代散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 袁行霈.中国古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潘程环.简评元曲大家张可久的散曲创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3.
  [5] 赵德坤.试论张可久散曲的艺术风格[J].宜宾学院学报,2004(5).
  [6] 陈双蓉.张可久散曲风格新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5).
  (编辑:刘佳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加强指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使其提高自学能力。尊重学生,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讨论,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质疑,创设自主学习气氛。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自学;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摘要】多媒体把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交互整体来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立体化地表现事物,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思考,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角度来理解和感受。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更加快捷、灵活、真实。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增大课堂的容量。  【关键词】多媒体 ;愉快教学;有效运用
【摘要】一个正确的句子,莫名其妙被打入错误的“监狱”,成为现代语王国的“非法句民”。那么这是怎样一个人句子?你是给打“√”还是打“×”?不妨来看看本文作者是如何给这个句子翻案的。  【关键词】句子;语法;新方法;新观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吴子涵很喜欢吃新鲜的水煮活鱼。可是,自从跟父母来到这个偏远的林场,就没有这个口福了。妈妈每个月只去一趟镇上,买回的活鱼都腌
【摘 要】《寒风吹彻》是中国现代作家刘亮程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涉及三个冬天:自然的、人性的,生命的冬天。同时,写了这几个人:父母、姑妈还有路人。本文旨在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三个冬天的内涵,又是如何处理和这几个人的关系,以及使学生产生误解的原因。  【关键词】主旨;悲天悯人;冰冷;火热;温暖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有关《寒风吹彻》的主旨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作者对生命冷漠
【摘要】现阶段新课改正在进行,新的课程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课改措施也层出不穷,但是语文学科存在本身的特殊性,其课改进行得并非一帆风顺。多种“措施”交错,甚至有的完全背离了基本的语文教学规律,盲目地求新,教学中只注重对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模仿,而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探究写法等事只是一笔带过。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使教学的效率大幅降低,有些甚至于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大多数电影的拍摄场地会选在室内、城镇、村庄等地方。当确定了一个真实生活的场景设定后,导演、制片人等会在预算范围内寻找最适合的拍摄场地。  试想一下,如果你有一笔预算,你会把你的人生故事设定在哪里?以下这些地方已经成为电影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拍摄场地。  《鸡尾酒》是汤姆·克鲁斯早期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成为他青少年角色和成年后角色的一个转折点。电影摄制于牙买加的东北海岸小镇安东尼奥港。  安东尼奥港曾是
【摘要】 诗人徐志摩在其名作《再别康桥》中写道:“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庞荣飞老师作为语文教师的“摆渡人”,在五色斑斓的语文河流里满载着一船星辉,企盼让更多的语文教师抵达教学的“彼岸”,他且行且吟并乐此不疲……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研员;庞荣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1992年初闯入语文教研这一“行当”,庞荣飞老师已在这方园地里淡定地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措施,对语文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句话对应到语文教学上,则旨在强调语文教学要依据题材、主旨、背景等的不同而在教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散文
【摘要】不少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进行小说教学时,常常课前同学们对作品充满期待,一上起课来却趣味了了,情绪低落,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所期待的情境形成巨大的落差。究其原因,固然有小说本身故事性强,形象鲜明,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一说,但更主要的是教师教法陈旧,程式化、标签式的解读激不起学生的兴奋点,一上课便是小说文体知识的呈现式回顾,接着便是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的讲述与指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未能引导
【摘要】在“淡化文体”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越来越发现传统意义上的符合议论文要求的文章越来越少,反而是那些分不清到底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越来越多。  【关键词】叙例:凸显事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要想写出一篇文体特征非常鲜明的议论文来,首先要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其次要纠正“叙议脱离”的不良习惯。接着就是在写作过程中一定不能满足于“解说”材料,不能用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