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城市机动化下,城市发展面临了严峻挑战,本文提出建设“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宜居城市相关策略,引导城市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城市交通。并对宜居城市株洲的未来公共交通进行畅想。
【关键词】 公交优先、绿色交通、宜居城市
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在当前特殊的城市机动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城市交通环境日渐恶化、交通拥堵,面对严峻的交通问题,各地政府转变思想,对交通规划的战略方向、基本理念與目标、规划编制内容作相应变革。
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能源、环境危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瓶颈”组织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打造人性化的、宜居的生活环境,而当务之急更新城市交通发展思路,解决活缓解交通公害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我国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居民对出行的舒适度、方便性和快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引下,各城市均积极开展高品质和集约化交通发展实践探索。众多城市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均强化了公交优先、绿色交通作为主要发展战略。
2 宜居城市与“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内涵
2.1 宜居城市内涵
宜居城市是对工业化异化了的城市方向的回归和人性化城市重建的倡导。
宜居城市是:1、经济持续繁荣的城市。2、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3、文化丰富厚重的城市。4、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5、景观优美怡人的城市。6、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
2.2 “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内涵
2.2.1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建设
环保意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私人小汽车交通需求过度膨胀,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其对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巨大负面影响,近年来全国各城市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合理引导小汽车使用方面已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交通模式:有轨快速客运系统(包括地铁和轻轨),正在被大力推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很有必要走的一条路径,提升公共交通的地位,尤其是大型公共交通走廊的建设必将带动城市结构的整体优化。
当前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机动化、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做了很多实践,地铁和轻轨线快速发展,建立的轨道系统十分庞大。其他一些城市也已经看到发展公共交通带来的良好效果,也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建设自己的城市。
2.2.2 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绿色交通不仅是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一个实践目标。具体是指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方便、安全、高效、低公害、人性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的、与生态环境协调的、与城市发展协调的城市交通系统。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情况下,绿色交通理念也应运而生,是向以人为本的一种迈进。绿色交通倡导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有效结合,提倡无污燃料和车辆等,适用于所有出行者,这是一种低成本、无污染、土地资源和空间节约的交通系统。“绿色出行”不仅是低碳、环保,同时生活方式也是健康与休闲的。
综上所述,“绿色出行”其本质包括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和资源可持续性四个方面,其内涵可概括为“高效、公平、低耗、安全、环保”。
2.3 宜居城市与“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关系
一个现代文明的城市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其相当程度上需要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人居环境,交通服务体系设计应更多融入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才能更好地满足正常社会经济交流活动,更好地保护和发扬城市特色,降低交通建设对居民生活和城市文化风貌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现代化发展应该充分满足人的现代化交通服务需求。在城市生活水平逐步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化的同时,居民对时间价值的判断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一定程度提升,城市人口呈现收入结构、文化结构或就业结构分层的情况,各阶层可以支付的交通成本决定了其对交通提供的服务要求差异较大,出行需求多元化特征明显,城市交通服务对各阶层均应一视同仁,提供高品质的出行服务。然而,现阶段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迅猛向前推动,交通需求总量持续上涨,冲击城市生活环境与历史人文资源的趋势开始上扬,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行车难、停车难和行路难”。交通拥堵更是从特大城市迅速蔓延到各等级城市,成为交通运行的“顽症”,“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对构建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 建设“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宜居城市策略
3.1抓住当前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契机,建设低交通负荷的城市
当前全国很多城市正值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快速发展,如果不吸取国内外相关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就会给未来城市的交通带来各种隐患。因此,我们需要从交通需求源头控制的角度入手。
(1)各个城市组团都应具有独立的城市功能,这样可以减少组团间的交通出行量,有效缩短城市居民的平均出行距离,这是合理的城市结构的发展方向。
(2)就业岗位与居住容量需均衡配置。建设交通低负荷城市的首要措施就是在同一城市组团内,应提供均衡的就业岗位和居住容量,以达到工作出行总量少、出行距离短的目的。
(3)社区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配置应当完善,使工作以外的生活出行安全、方便。在100~300m左右的范围内,满足大家日常购物、各种日常生活需要以及休闲散步等需求。
(4)杜绝大规模的卧城建设。高容积率、大密度、大规模的居住组团必然形成城市交通的堵点,给未来的城市交通留下巨大隐患,采用强大的轨道交通干支线配合,为巨大的交通需求提供轨道交通服务,支撑大规模、高强度的住宅区建设。
3.2 建设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补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建设
合理的交通结构的形式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关键。在既定城市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公交分担率,不但能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也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3.3 合理规划建设道路网和完善交通工程设施
(1)道路网密度要疏密得当,道路宽度应宽窄适宜。路网密度过稀会导致更多的绕行距离,道路宽度过大会导致更多的机动车交织行为、行人过街会更加困难,从而导致道路网利用效率的地下。
(2)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是实现交通安全、畅通的基础。城市道路必须拥有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路段、路口渠化和精细的交通工程设计,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动态的交通组织,从而提高道路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3.4 借助高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安全水平和规范人的交通行为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得交通出行者获得的信息更全面,决策者的决策依据更充分,执法手段更先进,对违法行为的约束和震慑力更强。
4 株洲城市的“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未来畅想
一个城市的交通政策是决策者的政治选择,也是城市智慧的体现。
如何加快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吸引力,使小汽车利用者转向公共交通,使交通结构趋于合理,推进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补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城市应提供分层次的公交服务。组团间应采用大运量、快速度的轨道交通系统等快速交通系统,组团内的主要交通通道采用干线公交,大型住宅区提供社区公交,从而实现公交加步行为主的城市交通出行模式。城市应该提供多层次、可选择的公交服务系统。
打造具有株洲特色的绿道网:结合城市道路绿化,将已初步形成网络的自行车道与公共交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建设株洲绿道网。
基于株洲未来发展的长远思考,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辅助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形成中国城市交通的株洲模式的必然选择。
5 结语
本文提出的一系列策略建议,其目的是积极应对快速城市化、城市机动化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试图通过构建综合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使现在及未来城市交通供需水平能够基本维持平衡,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实现对城市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引导城市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携手共建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 蒋涤非. 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株洲城市嬗变及未来畅想[R].在株洲市委中心组2012年度第3次集中学习会上的发言,2012.
[2] 过秀成,孔哲,窦雪萍,叶茂.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体系及编制要点[J].城乡规划—城市交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陆化普.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考[J].城乡规划—城市交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城市机动化下,城市发展面临了严峻挑战,本文提出建设“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宜居城市相关策略,引导城市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城市交通。并对宜居城市株洲的未来公共交通进行畅想。
【关键词】 公交优先、绿色交通、宜居城市
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在当前特殊的城市机动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城市交通环境日渐恶化、交通拥堵,面对严峻的交通问题,各地政府转变思想,对交通规划的战略方向、基本理念與目标、规划编制内容作相应变革。
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能源、环境危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瓶颈”组织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打造人性化的、宜居的生活环境,而当务之急更新城市交通发展思路,解决活缓解交通公害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我国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居民对出行的舒适度、方便性和快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引下,各城市均积极开展高品质和集约化交通发展实践探索。众多城市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均强化了公交优先、绿色交通作为主要发展战略。
2 宜居城市与“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内涵
2.1 宜居城市内涵
宜居城市是对工业化异化了的城市方向的回归和人性化城市重建的倡导。
宜居城市是:1、经济持续繁荣的城市。2、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3、文化丰富厚重的城市。4、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5、景观优美怡人的城市。6、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
2.2 “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内涵
2.2.1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建设
环保意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私人小汽车交通需求过度膨胀,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其对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巨大负面影响,近年来全国各城市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合理引导小汽车使用方面已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交通模式:有轨快速客运系统(包括地铁和轻轨),正在被大力推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很有必要走的一条路径,提升公共交通的地位,尤其是大型公共交通走廊的建设必将带动城市结构的整体优化。
当前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机动化、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做了很多实践,地铁和轻轨线快速发展,建立的轨道系统十分庞大。其他一些城市也已经看到发展公共交通带来的良好效果,也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建设自己的城市。
2.2.2 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绿色交通不仅是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一个实践目标。具体是指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方便、安全、高效、低公害、人性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的、与生态环境协调的、与城市发展协调的城市交通系统。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情况下,绿色交通理念也应运而生,是向以人为本的一种迈进。绿色交通倡导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有效结合,提倡无污燃料和车辆等,适用于所有出行者,这是一种低成本、无污染、土地资源和空间节约的交通系统。“绿色出行”不仅是低碳、环保,同时生活方式也是健康与休闲的。
综上所述,“绿色出行”其本质包括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和资源可持续性四个方面,其内涵可概括为“高效、公平、低耗、安全、环保”。
2.3 宜居城市与“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关系
一个现代文明的城市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其相当程度上需要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人居环境,交通服务体系设计应更多融入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才能更好地满足正常社会经济交流活动,更好地保护和发扬城市特色,降低交通建设对居民生活和城市文化风貌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现代化发展应该充分满足人的现代化交通服务需求。在城市生活水平逐步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化的同时,居民对时间价值的判断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一定程度提升,城市人口呈现收入结构、文化结构或就业结构分层的情况,各阶层可以支付的交通成本决定了其对交通提供的服务要求差异较大,出行需求多元化特征明显,城市交通服务对各阶层均应一视同仁,提供高品质的出行服务。然而,现阶段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迅猛向前推动,交通需求总量持续上涨,冲击城市生活环境与历史人文资源的趋势开始上扬,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行车难、停车难和行路难”。交通拥堵更是从特大城市迅速蔓延到各等级城市,成为交通运行的“顽症”,“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对构建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 建设“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宜居城市策略
3.1抓住当前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契机,建设低交通负荷的城市
当前全国很多城市正值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快速发展,如果不吸取国内外相关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就会给未来城市的交通带来各种隐患。因此,我们需要从交通需求源头控制的角度入手。
(1)各个城市组团都应具有独立的城市功能,这样可以减少组团间的交通出行量,有效缩短城市居民的平均出行距离,这是合理的城市结构的发展方向。
(2)就业岗位与居住容量需均衡配置。建设交通低负荷城市的首要措施就是在同一城市组团内,应提供均衡的就业岗位和居住容量,以达到工作出行总量少、出行距离短的目的。
(3)社区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配置应当完善,使工作以外的生活出行安全、方便。在100~300m左右的范围内,满足大家日常购物、各种日常生活需要以及休闲散步等需求。
(4)杜绝大规模的卧城建设。高容积率、大密度、大规模的居住组团必然形成城市交通的堵点,给未来的城市交通留下巨大隐患,采用强大的轨道交通干支线配合,为巨大的交通需求提供轨道交通服务,支撑大规模、高强度的住宅区建设。
3.2 建设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补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建设
合理的交通结构的形式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关键。在既定城市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公交分担率,不但能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也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3.3 合理规划建设道路网和完善交通工程设施
(1)道路网密度要疏密得当,道路宽度应宽窄适宜。路网密度过稀会导致更多的绕行距离,道路宽度过大会导致更多的机动车交织行为、行人过街会更加困难,从而导致道路网利用效率的地下。
(2)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是实现交通安全、畅通的基础。城市道路必须拥有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路段、路口渠化和精细的交通工程设计,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动态的交通组织,从而提高道路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3.4 借助高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安全水平和规范人的交通行为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得交通出行者获得的信息更全面,决策者的决策依据更充分,执法手段更先进,对违法行为的约束和震慑力更强。
4 株洲城市的“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未来畅想
一个城市的交通政策是决策者的政治选择,也是城市智慧的体现。
如何加快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吸引力,使小汽车利用者转向公共交通,使交通结构趋于合理,推进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补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城市应提供分层次的公交服务。组团间应采用大运量、快速度的轨道交通系统等快速交通系统,组团内的主要交通通道采用干线公交,大型住宅区提供社区公交,从而实现公交加步行为主的城市交通出行模式。城市应该提供多层次、可选择的公交服务系统。
打造具有株洲特色的绿道网:结合城市道路绿化,将已初步形成网络的自行车道与公共交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建设株洲绿道网。
基于株洲未来发展的长远思考,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辅助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形成中国城市交通的株洲模式的必然选择。
5 结语
本文提出的一系列策略建议,其目的是积极应对快速城市化、城市机动化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试图通过构建综合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使现在及未来城市交通供需水平能够基本维持平衡,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实现对城市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引导城市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携手共建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 蒋涤非. 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株洲城市嬗变及未来畅想[R].在株洲市委中心组2012年度第3次集中学习会上的发言,2012.
[2] 过秀成,孔哲,窦雪萍,叶茂.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体系及编制要点[J].城乡规划—城市交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陆化普.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考[J].城乡规划—城市交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