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的课堂教学是有生命灵性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捕捉随机生成的资源,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次次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语文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关键词:捕捉资源;生成;展示个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的课堂教学是有生命灵性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一,知识多少有别,个性也有差异,所以课堂上往往会有着不同的见解。这种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的对话课堂,是真实的、开放的、互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案例:一堂有不同看法的课】
《说声“对不起”》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划破了同学陆叶的下巴,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他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我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知道陈刚错在哪里了吗?
生1:他一开始就应该承认错误,向陆叶道歉的。
生2:陈刚一开始就不想认错,他自认为自己没有错。
生3:我觉得一个人做了错事,应该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陈刚不像个男子汉,不能主动认错。
正当我暗自高兴学生读懂了课文,庆幸本环节的教学进展顺利时,教室里却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生4:(小手一直高举):不,老师,我觉得陆叶也有不对的地方。
师:(这一发言,打断了我的教学流程,这可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如果讨论这个问题,这堂课的教学任务肯定完不成。可是,面对学生如此独特的见解又怎能置之不理呢?)哦?为什么这样说?
生4:你看,一开始,陈刚划破了陆叶的下巴,他就哭了,那可能是疼痛的原因。可是后来,老师关切地问陆叶:“疼吗?”他就哭得更厉害了,难道是老师一问就痛得更厉害了?他这样做是想告诉老师:我受伤了,是陈刚的错,我需要得到保护。
师:那他有错误?他为什么哭得更厉害了?
生5:他是疼痛哭得更厉害了。
生6:我认为不是,他是激动而哭得更厉害了。你看老师一开始就站在他的一边。
生7:我觉得陆叶很娇气,才哭得更厉害了,他本来是受伤者,老师一问他,他就更加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所以哭得更凶了。
生8:我觉得,陆叶也有不对的地方,偏偏要陈刚向他道歉,其实他俩是同桌,又是自己撞了陈刚,陈刚挡了他一下,也不是故意的,他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得理不饶人?
生9:不能这样说,毕竟陆叶受了伤。他要有错也是小错,可陈刚的错误就大了,划破了人家的下巴,还不敢主动承认错误。
师:由此看来,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做了错事就应该——(我赶紧趁热打铁)
生:(一起回答,声音响亮)主动道歉,敢于承认错误!
虽然,这节课预设的教学任务因此而没有完成,但我却很高兴。这些看似学生有不同理解的问题,却引起了全班学生的思考、讨论,最后上升为对事理的认识,甚至是多元思维方式的形成。利用“陆叶也有错”这一生成的问题,充分展示了学生个性。因此,要充分展示学生个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学设计毕竟只是教师在课前的一种个人预设,无法绝对符合实际进展情况。本教学案例中,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展示。 认为“陆叶也有错”中的学生畅所欲言,都是其自主阅读后的思考和想法。
(2)用好生成资源,展示学生个性。学生认识的“不同”也是课程资源。课堂是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每一节课都有预设与生成的综合过程,我们教师应该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计划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性地存在着某种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的显现,正是学生与文本教材碰撞的自我解读,其中应该不乏价值的成分,对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在本案例中,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结合生活中或当时某种现象或事物而对文本的理解产生了独特的体验,突发奇想,想出了“陆叶也有错”,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对话,这出乎于教师的预设,但这时教师及时捕捉生成资源,把握住教学的契机,扭转被动的局面,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不可唯教参、唯教本,应灵活自如地因生制宜,在教学中要捕捉随机生成的资源,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次次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学校)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的课堂教学是有生命灵性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一,知识多少有别,个性也有差异,所以课堂上往往会有着不同的见解。这种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的对话课堂,是真实的、开放的、互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案例:一堂有不同看法的课】
《说声“对不起”》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划破了同学陆叶的下巴,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他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我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知道陈刚错在哪里了吗?
生1:他一开始就应该承认错误,向陆叶道歉的。
生2:陈刚一开始就不想认错,他自认为自己没有错。
生3:我觉得一个人做了错事,应该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陈刚不像个男子汉,不能主动认错。
正当我暗自高兴学生读懂了课文,庆幸本环节的教学进展顺利时,教室里却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生4:(小手一直高举):不,老师,我觉得陆叶也有不对的地方。
师:(这一发言,打断了我的教学流程,这可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如果讨论这个问题,这堂课的教学任务肯定完不成。可是,面对学生如此独特的见解又怎能置之不理呢?)哦?为什么这样说?
生4:你看,一开始,陈刚划破了陆叶的下巴,他就哭了,那可能是疼痛的原因。可是后来,老师关切地问陆叶:“疼吗?”他就哭得更厉害了,难道是老师一问就痛得更厉害了?他这样做是想告诉老师:我受伤了,是陈刚的错,我需要得到保护。
师:那他有错误?他为什么哭得更厉害了?
生5:他是疼痛哭得更厉害了。
生6:我认为不是,他是激动而哭得更厉害了。你看老师一开始就站在他的一边。
生7:我觉得陆叶很娇气,才哭得更厉害了,他本来是受伤者,老师一问他,他就更加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所以哭得更凶了。
生8:我觉得,陆叶也有不对的地方,偏偏要陈刚向他道歉,其实他俩是同桌,又是自己撞了陈刚,陈刚挡了他一下,也不是故意的,他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得理不饶人?
生9:不能这样说,毕竟陆叶受了伤。他要有错也是小错,可陈刚的错误就大了,划破了人家的下巴,还不敢主动承认错误。
师:由此看来,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做了错事就应该——(我赶紧趁热打铁)
生:(一起回答,声音响亮)主动道歉,敢于承认错误!
虽然,这节课预设的教学任务因此而没有完成,但我却很高兴。这些看似学生有不同理解的问题,却引起了全班学生的思考、讨论,最后上升为对事理的认识,甚至是多元思维方式的形成。利用“陆叶也有错”这一生成的问题,充分展示了学生个性。因此,要充分展示学生个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学设计毕竟只是教师在课前的一种个人预设,无法绝对符合实际进展情况。本教学案例中,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展示。 认为“陆叶也有错”中的学生畅所欲言,都是其自主阅读后的思考和想法。
(2)用好生成资源,展示学生个性。学生认识的“不同”也是课程资源。课堂是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每一节课都有预设与生成的综合过程,我们教师应该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计划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性地存在着某种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的显现,正是学生与文本教材碰撞的自我解读,其中应该不乏价值的成分,对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在本案例中,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结合生活中或当时某种现象或事物而对文本的理解产生了独特的体验,突发奇想,想出了“陆叶也有错”,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对话,这出乎于教师的预设,但这时教师及时捕捉生成资源,把握住教学的契机,扭转被动的局面,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不可唯教参、唯教本,应灵活自如地因生制宜,在教学中要捕捉随机生成的资源,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次次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