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生态文明却使公众陷入新的发展困境。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时刻处于力不从心状态,而生态文明构建当中,所发挥的职能相对有限。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管理模式的不足。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的政府管理已经成为学术领域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政府只有客观审视自身功能,从根本上优化管理途径,才能构建起与生态文明建设步调相一致的高效政府。
【关键词】生态文明;政府管理;模式优化
工业文明的发展为人类创造的巨大财富,同时也对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以环境换财富”的发展形式已经被公众所诟病。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和发展,则实现了工业文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构建起全新的文化形态。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依靠政府管理的积极调整和转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摆正角色定位,构建“社会本位”的服务政府
政府角色定位是其制定发展规划的基础原则。在民主政治环境下,政府角色已悄然生变,由以往的统治特色转变为服务特色。政府管理应当突出社会本位,以实现公众最大利益为先导。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大环境下,政府需要构建生态保护信息,实现生态利益的均衡分配,这是公众利益的主要诉求,同时也是政府服务改革中不可回避的内容。
如果单纯以生态换经济,那么政府就会陷入自身职能定位不清的境地,政府管理也将流于形式。政府管理者要积极转变理念,在生态保护中建立自觉有为理念,积极引导生态建设活动的开展。同时政府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生态服务体系,在生态建设总体引导下,政府需要充分利用生态建设的推助作用,将服务内容定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新管理理念,在行政管理、决策落实、考核机制方面有所创新,致力于构建全新的生态治理模式。在工作方式上也需要及时转变,突出民主、公正、法制原则,建立高诚信度的服务型政府。这样这样的政府才能在生他建设的发挥引导与指挥作用,为公众创造程又价值的生态文明公共产品。
二、优化管理职能,建设“生态优先”的责任政府
政府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只有对公众负责的政府,才能將生态建设置于政府管理的核心位,能够客观对待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起以生态职能为先导的政府工作模式,突出生态优化特色,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首先,政府在制定发展决策之前,将生态环境作为首要考量因素,在环境管理中采取一票否决制度。政府决策内容广泛,虽然不是全部涉及生态保护,但是在每项决策制定前,都需要以尊重是生态规律为先导,使其成为政府的主动行为。同时还需要将生态指标的构建作为政府工作评价的基础内容,在政府绩效评价中,需要以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为先导,强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政府还需要利用自身的职能引导作用,将生态优先这一理念推向公众社会,接受公众监督,从而构建起全社会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再造管理流程,构建“协调高效”的整体政府
在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下,自我封闭管理较为普遍,政府机构机制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下,政府需要进一步强化沟通,建立机构之间的有序衔接,实现整体型政府建设,结合环境管理树立以下流程:
第一,需要确定环保部门权利的独立性,实现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
第二,以社会生态文明需求为指导,依托网络科技实现生态管理数据共享,尤其是针对环境指数、公共评测指数等数据等,要实现公开透明。只有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共享网络,才能使政府管理更趋规范化,政府管理更具系统化优势。
第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社会管理的统一部署和指挥。进一步强化环保机构职能,强化环保部门跨区域管理环境问题的协调能力,能够实现良好的组织沟通、平衡作用,发挥其监督监管职能,实现环保部门的跨区域联动模式。
第四,在业务管理方面实现流程再造,消除部门利益的不良导向,控制不同机构之间的自利动机,消除部门界限,实现全局治理目标,在生态文明管理中体现出整体优势,以此促进其高效发展。
四、合理界定治理方式,构建“位置恰当”的善治政府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的作用发挥是不可取代的,但同时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政府职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企业社会机构的配合,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政府职能将难以完全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需要严格防范职能越位问题的出现,避免职能的失位与错位,这就需要政府有精准的社会定位,在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生态干预、企业创收等条件下衡量自身位置,与社会机构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生态治理中体现出生态善制特色。
生态善治的具体表现在于整合社会、经济实体、市场等多重资源及其管理优越性,依托全新的管理形式和治理手段,构建起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统一管理的新型生态文明管理体系。对于市场,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调解和规划作用。对于企业,政府要改变以往强制化管理措施,从政策、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构建起生态指标。对于公众,政府需要侧重于公众的生态意识培养和强化,优先发展生态中介作用,进而构建起全社会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民主机制。
五、结语
在重建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需要正视自身组织发展特点,建立政府凝聚力和公信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政府管理的创新,实现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构建起更完善的政府管理组织体系,从而体现出政府的服务性、责任性、整体性、善治性,实现切实为民的政府管理机制,为政府管理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谭海波.“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及其改革——基于“整体型政府”的理论视角[J].学术论坛.2013(06).
[2]方世南,张伟平.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05).
[3]沈壮海.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境遇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7).
【关键词】生态文明;政府管理;模式优化
工业文明的发展为人类创造的巨大财富,同时也对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以环境换财富”的发展形式已经被公众所诟病。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和发展,则实现了工业文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构建起全新的文化形态。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依靠政府管理的积极调整和转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摆正角色定位,构建“社会本位”的服务政府
政府角色定位是其制定发展规划的基础原则。在民主政治环境下,政府角色已悄然生变,由以往的统治特色转变为服务特色。政府管理应当突出社会本位,以实现公众最大利益为先导。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大环境下,政府需要构建生态保护信息,实现生态利益的均衡分配,这是公众利益的主要诉求,同时也是政府服务改革中不可回避的内容。
如果单纯以生态换经济,那么政府就会陷入自身职能定位不清的境地,政府管理也将流于形式。政府管理者要积极转变理念,在生态保护中建立自觉有为理念,积极引导生态建设活动的开展。同时政府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生态服务体系,在生态建设总体引导下,政府需要充分利用生态建设的推助作用,将服务内容定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新管理理念,在行政管理、决策落实、考核机制方面有所创新,致力于构建全新的生态治理模式。在工作方式上也需要及时转变,突出民主、公正、法制原则,建立高诚信度的服务型政府。这样这样的政府才能在生他建设的发挥引导与指挥作用,为公众创造程又价值的生态文明公共产品。
二、优化管理职能,建设“生态优先”的责任政府
政府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只有对公众负责的政府,才能將生态建设置于政府管理的核心位,能够客观对待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起以生态职能为先导的政府工作模式,突出生态优化特色,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首先,政府在制定发展决策之前,将生态环境作为首要考量因素,在环境管理中采取一票否决制度。政府决策内容广泛,虽然不是全部涉及生态保护,但是在每项决策制定前,都需要以尊重是生态规律为先导,使其成为政府的主动行为。同时还需要将生态指标的构建作为政府工作评价的基础内容,在政府绩效评价中,需要以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为先导,强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政府还需要利用自身的职能引导作用,将生态优先这一理念推向公众社会,接受公众监督,从而构建起全社会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再造管理流程,构建“协调高效”的整体政府
在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下,自我封闭管理较为普遍,政府机构机制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下,政府需要进一步强化沟通,建立机构之间的有序衔接,实现整体型政府建设,结合环境管理树立以下流程:
第一,需要确定环保部门权利的独立性,实现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
第二,以社会生态文明需求为指导,依托网络科技实现生态管理数据共享,尤其是针对环境指数、公共评测指数等数据等,要实现公开透明。只有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共享网络,才能使政府管理更趋规范化,政府管理更具系统化优势。
第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社会管理的统一部署和指挥。进一步强化环保机构职能,强化环保部门跨区域管理环境问题的协调能力,能够实现良好的组织沟通、平衡作用,发挥其监督监管职能,实现环保部门的跨区域联动模式。
第四,在业务管理方面实现流程再造,消除部门利益的不良导向,控制不同机构之间的自利动机,消除部门界限,实现全局治理目标,在生态文明管理中体现出整体优势,以此促进其高效发展。
四、合理界定治理方式,构建“位置恰当”的善治政府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的作用发挥是不可取代的,但同时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政府职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企业社会机构的配合,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政府职能将难以完全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需要严格防范职能越位问题的出现,避免职能的失位与错位,这就需要政府有精准的社会定位,在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生态干预、企业创收等条件下衡量自身位置,与社会机构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生态治理中体现出生态善制特色。
生态善治的具体表现在于整合社会、经济实体、市场等多重资源及其管理优越性,依托全新的管理形式和治理手段,构建起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统一管理的新型生态文明管理体系。对于市场,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调解和规划作用。对于企业,政府要改变以往强制化管理措施,从政策、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构建起生态指标。对于公众,政府需要侧重于公众的生态意识培养和强化,优先发展生态中介作用,进而构建起全社会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民主机制。
五、结语
在重建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需要正视自身组织发展特点,建立政府凝聚力和公信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政府管理的创新,实现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构建起更完善的政府管理组织体系,从而体现出政府的服务性、责任性、整体性、善治性,实现切实为民的政府管理机制,为政府管理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谭海波.“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及其改革——基于“整体型政府”的理论视角[J].学术论坛.2013(06).
[2]方世南,张伟平.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05).
[3]沈壮海.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境遇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