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说,拥有奢侈品,不等于拥有生活。他迷恋收藏一切美的、精致的、富于设计感的盒子。他励志要续写“买椟还珠”的传奇。他钟情于北欧的自然之风。此刻,他享受着他的奢侈生活,立志要将这种“奢侈感”传达给每一位喜爱奢侈生活的朋友。他就是品时柏的开创者——韩炳新,一个要“将奢侈打包到底”的人。
这是一个周五的下午,与韩炳新相约在他的办公室见面。虽然这不是我与他的初次见面,但是我对于这个出生于一个普通南方家庭的生意人,还是怀有几分的探询感。身量不高,清清瘦瘦,一身休闲装扮,显得非常随意。戴着一副眼镜的韩炳新,讲起话来温文儒雅,又不时透露出商场精英的敏锐。他独特的广东式普通话,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他那独特的幽默感。他的事业之路一波三折,他的职业角色太多变化。就像一位成熟的画家,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风格迥异又气息相通。他的每一个职业角色都硬铮铮,他的每一次转身也都坦荡荡。韩炳新不仅是一位做事一丝不苟的商界新锐,也是一个酷爱游走的背包客。他的脚步遍及了欧洲诸国。他甚至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参观过三次卢浮宫。他被世间的“美”深深震撼。他亦热衷于他的“奢侈生活”,喜好收藏名表,感受名车的风驰电掣。驰骋商海与享受生活,是他人生的两大主题。
“早熟”的商业精英
1987到1991年,韩炳新在华南理工大学度过了不算平静的四年,尚未大学毕业,“韩老板”的名声早已在校园流传开了。读书的时候,思想活跃的韩炳新想锻炼一下自己,积累一点社会经验。于是,他联系了珠江啤酒厂,把啤酒分销到广州周边地区。这份啤酒的分销工作,让韩炳新对贸易有了一个笼统的认识,也为他日后从商作了重要的铺垫。
毕业后,韩炳新分配到基层做锻炼。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尚属凤毛麟角,他也深受领导的重视,于是被安排去做领导的助理。助理的工作还算清闲。时值邓小平同志“南巡”不久,他所在的单位响应国家号召,鼓励社会主义市场思想教育,于是韩炳新调到农村去搞社教。初来乍到的他,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下决心要从零做起。在这半年中,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当时农村道路正在建设中,常常步行几个小时才到达所驻的管理区。这段时间,韩炳新深入了解了身边一些企业的经济生产现状,也深刻理解了改革开放的精髓。他认为,这段基层锻炼,使他累积了很多社会经验,学会了如何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于是,韩炳新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大胆决定——辞职创业。
麈战IT商海
韩炳新说,他很幸运,赶上了好时候。改革开放让他看到了自行创业的曙光。辞职的时候,韩炳新压力很大,没有告诉家人,手里也没有什么好项目,但他有着坚定的信念。他认为,在这么好的大环境下,自行创业可以成功,“吃螃蟹”是可行的。韩炳新早在学校就对电子类很感兴趣,他的第一桶金也是凭借进口电讯设备而赚得的。最开始代理爱立信产品,将这些电讯设备推销给各个有需求的企业。1996年,他去欧洲的爱立信总部参加培训,这次出国经历让他对国外电讯产业发展大为惊叹,也让他意识到对外贸易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当时,韩炳新(英语)口语不是很好,经过这次培训他也开始注意锻炼外语能力,积极和国外品牌打交道。
韩炳新觉得自己对IT产业有了不少的了解,加之他看到世界范围内lT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他动心了。1998年,他把电讯设备贸易赚得的钱又投到互联网和软件开发上。新开张的公司主要业务是研发ERP管理软件以及相关网站,帮品牌建设跨地域的内部网等等。可惜,由于对基本市场的把握并不透彻,并且没有一个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没有核心业务,没有进行市场探底,公司的资本流动出了问题,韩炳新不得不缩减公司规模。2000年,他不得不放弃了互联网及软件开发业务,将公司转手。虽然这是一次并不成功的经历,但是韩炳新内心深处从未放弃。
这个事件也让韩炳新认识到自身专业管理知识的欠缺,他做了又一个重大的决定——读书,充电。接下来的两年MBA经历,对他影响深远。MBA课程非常系统,他学习到了丰富又专业的管理知识,明白了如何对自身定位。他说:“做事是不能单凭满腔热血的。MBA的经历让我的思维方式由感性到理性。现在遇到事情我都会用学到的一套进行分析,所以我现在做自己的品牌就很清晰,能够看到自己的位置。”韩炳新总结了上次创业失败的教训,然后开始思考接下来他应该做什么。
第三次华丽转身
韩炳新去硅谷拜会了老同学,这次经历让他得出了自己并不适合做IT产业的结论,他那要做“世界的”想法也在慢慢改变。经过对广东多个地区市场的考察,韩炳新意识到,只有做好本地市场就可以成功,自己所能掌握的优势就是资本优势。“当时,我非常看好制造业,这样就可以发挥我们低成本的人力优势。不过我那时做点小投资。还找了合伙人,一个包装盒的厂子就这样做起来了。我们有自己的品牌。”他又笑道,“其实我的行业跨度很大。我觉得一直有个不服输的信念鼓励着我。”
新成立的工厂,最开始接一些小品牌的订单,经过数年的发展,现在为数十个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做包装及展示道具,业内口碑颇佳。韩炳新对中国的“盒子”市场充满信心,依照自己的产品特色,寻找自己的客户群。他以“为所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现代人提供独特设计的优质产品”为其品牌定位,强调设计感,以及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力求打造出一个全新概念的国际奢侈品牌。尽管盒子在中国市场处于萌芽状态,但他对这个市场信心满满。韩炳新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如果是25岁的话,我的盒子还只是个小孩。行业的发展不能操之过急,也许投入不能立即显现成效,但是我明白做品牌就需要打一个持久战,接下来我的团队会去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我不仅做产品,也需要做理念。也许有一些人购买奢侈品只是在炫耀,并不是真正的懂奢侈的内涵。而我认为,买奢侈品的目的不应该这么单纯,我们需要心理愉悦感,享受奢侈生活这才是根本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在说,拥有奢侈品,不等于拥有奢侈生活。”
品牌发展至今,韩炳新为自己的定位,是品牌的幕后推手,同时积极享受人生。“我喜欢休闲服装,同时我也热爱思考。思考和享受生活是我生命中停不了的事。”韩炳新至今不忘曾经在纽约看到一个楼顶摆了一个巨型盒子带给他的震撼。于是他萌生了收集关于盒子和奢侈品的创意。他希望帮助很多品牌借助盒子来体现它的“奢侈”。把已经有的奢侈品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他要告诉大家的。韩炳新设计了第一批产品,接下来他还会找更多的专业设计师来帮助他推广奢侈生活的理念。他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奢侈品带来的舒适、愉悦和感动,这才是真正的奢侈生活。
这是一个周五的下午,与韩炳新相约在他的办公室见面。虽然这不是我与他的初次见面,但是我对于这个出生于一个普通南方家庭的生意人,还是怀有几分的探询感。身量不高,清清瘦瘦,一身休闲装扮,显得非常随意。戴着一副眼镜的韩炳新,讲起话来温文儒雅,又不时透露出商场精英的敏锐。他独特的广东式普通话,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他那独特的幽默感。他的事业之路一波三折,他的职业角色太多变化。就像一位成熟的画家,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风格迥异又气息相通。他的每一个职业角色都硬铮铮,他的每一次转身也都坦荡荡。韩炳新不仅是一位做事一丝不苟的商界新锐,也是一个酷爱游走的背包客。他的脚步遍及了欧洲诸国。他甚至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参观过三次卢浮宫。他被世间的“美”深深震撼。他亦热衷于他的“奢侈生活”,喜好收藏名表,感受名车的风驰电掣。驰骋商海与享受生活,是他人生的两大主题。
“早熟”的商业精英
1987到1991年,韩炳新在华南理工大学度过了不算平静的四年,尚未大学毕业,“韩老板”的名声早已在校园流传开了。读书的时候,思想活跃的韩炳新想锻炼一下自己,积累一点社会经验。于是,他联系了珠江啤酒厂,把啤酒分销到广州周边地区。这份啤酒的分销工作,让韩炳新对贸易有了一个笼统的认识,也为他日后从商作了重要的铺垫。
毕业后,韩炳新分配到基层做锻炼。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尚属凤毛麟角,他也深受领导的重视,于是被安排去做领导的助理。助理的工作还算清闲。时值邓小平同志“南巡”不久,他所在的单位响应国家号召,鼓励社会主义市场思想教育,于是韩炳新调到农村去搞社教。初来乍到的他,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下决心要从零做起。在这半年中,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当时农村道路正在建设中,常常步行几个小时才到达所驻的管理区。这段时间,韩炳新深入了解了身边一些企业的经济生产现状,也深刻理解了改革开放的精髓。他认为,这段基层锻炼,使他累积了很多社会经验,学会了如何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于是,韩炳新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大胆决定——辞职创业。
麈战IT商海
韩炳新说,他很幸运,赶上了好时候。改革开放让他看到了自行创业的曙光。辞职的时候,韩炳新压力很大,没有告诉家人,手里也没有什么好项目,但他有着坚定的信念。他认为,在这么好的大环境下,自行创业可以成功,“吃螃蟹”是可行的。韩炳新早在学校就对电子类很感兴趣,他的第一桶金也是凭借进口电讯设备而赚得的。最开始代理爱立信产品,将这些电讯设备推销给各个有需求的企业。1996年,他去欧洲的爱立信总部参加培训,这次出国经历让他对国外电讯产业发展大为惊叹,也让他意识到对外贸易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当时,韩炳新(英语)口语不是很好,经过这次培训他也开始注意锻炼外语能力,积极和国外品牌打交道。
韩炳新觉得自己对IT产业有了不少的了解,加之他看到世界范围内lT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他动心了。1998年,他把电讯设备贸易赚得的钱又投到互联网和软件开发上。新开张的公司主要业务是研发ERP管理软件以及相关网站,帮品牌建设跨地域的内部网等等。可惜,由于对基本市场的把握并不透彻,并且没有一个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没有核心业务,没有进行市场探底,公司的资本流动出了问题,韩炳新不得不缩减公司规模。2000年,他不得不放弃了互联网及软件开发业务,将公司转手。虽然这是一次并不成功的经历,但是韩炳新内心深处从未放弃。
这个事件也让韩炳新认识到自身专业管理知识的欠缺,他做了又一个重大的决定——读书,充电。接下来的两年MBA经历,对他影响深远。MBA课程非常系统,他学习到了丰富又专业的管理知识,明白了如何对自身定位。他说:“做事是不能单凭满腔热血的。MBA的经历让我的思维方式由感性到理性。现在遇到事情我都会用学到的一套进行分析,所以我现在做自己的品牌就很清晰,能够看到自己的位置。”韩炳新总结了上次创业失败的教训,然后开始思考接下来他应该做什么。
第三次华丽转身
韩炳新去硅谷拜会了老同学,这次经历让他得出了自己并不适合做IT产业的结论,他那要做“世界的”想法也在慢慢改变。经过对广东多个地区市场的考察,韩炳新意识到,只有做好本地市场就可以成功,自己所能掌握的优势就是资本优势。“当时,我非常看好制造业,这样就可以发挥我们低成本的人力优势。不过我那时做点小投资。还找了合伙人,一个包装盒的厂子就这样做起来了。我们有自己的品牌。”他又笑道,“其实我的行业跨度很大。我觉得一直有个不服输的信念鼓励着我。”
新成立的工厂,最开始接一些小品牌的订单,经过数年的发展,现在为数十个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做包装及展示道具,业内口碑颇佳。韩炳新对中国的“盒子”市场充满信心,依照自己的产品特色,寻找自己的客户群。他以“为所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现代人提供独特设计的优质产品”为其品牌定位,强调设计感,以及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力求打造出一个全新概念的国际奢侈品牌。尽管盒子在中国市场处于萌芽状态,但他对这个市场信心满满。韩炳新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如果是25岁的话,我的盒子还只是个小孩。行业的发展不能操之过急,也许投入不能立即显现成效,但是我明白做品牌就需要打一个持久战,接下来我的团队会去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我不仅做产品,也需要做理念。也许有一些人购买奢侈品只是在炫耀,并不是真正的懂奢侈的内涵。而我认为,买奢侈品的目的不应该这么单纯,我们需要心理愉悦感,享受奢侈生活这才是根本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在说,拥有奢侈品,不等于拥有奢侈生活。”
品牌发展至今,韩炳新为自己的定位,是品牌的幕后推手,同时积极享受人生。“我喜欢休闲服装,同时我也热爱思考。思考和享受生活是我生命中停不了的事。”韩炳新至今不忘曾经在纽约看到一个楼顶摆了一个巨型盒子带给他的震撼。于是他萌生了收集关于盒子和奢侈品的创意。他希望帮助很多品牌借助盒子来体现它的“奢侈”。把已经有的奢侈品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他要告诉大家的。韩炳新设计了第一批产品,接下来他还会找更多的专业设计师来帮助他推广奢侈生活的理念。他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奢侈品带来的舒适、愉悦和感动,这才是真正的奢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