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抓手,又是我们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治理模式。我们可以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目标、标准来推进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并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1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乡村,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乡村,那究竟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子?乡村是与城市相区别的另一种人居环境。近年来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并要求乡村发展能紧追城市的发展脚步,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建设美丽乡村设计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外在的标准,也包括内在的标准。外在的标准就是山清水秀、村容村貌美;内在的标准就是人好家和、精神文明好。要建设美丽乡村,只讲外在标准还是不够的,还要讲内在标准,讲精神标准,讲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政治发展的问题。
为达到外在标准,首先就是要遏制新的破坏的产生,或者抑制污染的继续。其次就是要治理已经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最后就是要提升生态环境功能,构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就是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快农村宽带、公路、危房、饮水、照明、环卫、消防等设施改造。重点应该放在防治污染、强化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上。如改水、改厕、改圈、改房,再比如在化肥、农药的使用方面,国家提出零增长,今后要朝着负增长的方向发展,用更高效、更低残留的农药化肥来取代。当然这些都不是短期的,需要在发展中逐渐解决。
二是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美丽乡村建设要与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现代化建设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对农村来说,除了留守儿童,还有很多人是鳏寡孤独,因此就存在对他们的社会救助问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更多地应该寄托于农民工的市民化,仅仅依靠农村来关爱恐怕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孩子的父母进城了,为咱们城市建设出力了,那么就应该给留守儿童接受平等的教育的权利,就应该给他们享受平等公共服务的权利,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所以,我们应寄希望于城市化政策的调整,寄托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工作的推进。当然,在村子里,村干部也要关爱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
四是要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继承我们的优秀的农村文化传统。美丽乡村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环境面貌、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更需要文化和人心之美。路修得再好,房子建得再多,花园修得再美,农家书屋的书摆放得再整齐,如果没有融洽、沒有孝顺、没有团聚,没有管理、没有运用、没有交流,就没有诗意、没有幸福、没有没有欢乐可言。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的,就是我们建设者、宣传者以及享受着神圣的职责和义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让优良村风、文明民风和淳朴家风在绿水青山和群众土壤中绵延悠长地扎根和传承下去,浸润一代又一代心灵,起到约束、引导、教化的作用,才能转变、提升乡风习俗、生活习惯、道德传统、价值观念。当然,在约束、引导、教化的始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为时代精神,为宣传导向,为价值取向,为目标方向。一些村落在坚持不懈的文明家庭、文明婆媳、文明父子、文明妯娌、文明邻居等评选表彰活动中,就充分体现了人心之美、人性之美和文明之美,是弘扬诚信美德、互助美德、宽容美德、礼让美德、勤俭美德、善良美德等传统美德以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一直强调绿色生活方式,既包括反对奢侈性、浪费性、炫耀性的消费,也要讲究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这都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努力。
2建设美丽乡村我们怎么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要实现兴业富民、民富村强就要我们农民群众唱“主角”。怎么唱?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跟得上新时代的农民。这也是是我们当前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那么我们农民要提高哪些素质,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呢?
一是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积极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参加议事,出工出钱,多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做贡献。
二是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邓小平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但在不少地方,农民们仍然主要使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农业的现代性还不明显。另外,我国农业主要以作物高产为目标,是数量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实现向“高产、高质、高效”的转变。
三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WTO背景下的农业,要求农民不但要掌握先进技术,而且要有文化、懂政治、经济、外语、计算机等等,会交际,善应酬,这样才能走出家门,寻找商机,迎接挑战。
四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个别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常因宅基地、承包地地界以及一些生活琐事,伤害他人身体。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个别农民不懂市场规则,违规违法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另外在自己权利受到侵犯时,也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正当权利等。
五是要提高农民的市场观念。目前农民最大的是缺乏竞争意识、商品意识,缺少时效观念。
六是要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多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惠农政策,倡导农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提高家、国观念,增强民族意识。
当然,政府也要负起自己的责任。要高度重视农民素质工作。要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教育规划。要通过教育、创建、培训、示范、宣传等途径来促进素质提高。要不断加大农民教育投入。要加强督促检查,并建立对农民教育单位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和奖惩长效机制。
只有我们要两头都热,才能共创美好幸福新家园。
1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乡村,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乡村,那究竟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子?乡村是与城市相区别的另一种人居环境。近年来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并要求乡村发展能紧追城市的发展脚步,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建设美丽乡村设计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外在的标准,也包括内在的标准。外在的标准就是山清水秀、村容村貌美;内在的标准就是人好家和、精神文明好。要建设美丽乡村,只讲外在标准还是不够的,还要讲内在标准,讲精神标准,讲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政治发展的问题。
为达到外在标准,首先就是要遏制新的破坏的产生,或者抑制污染的继续。其次就是要治理已经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最后就是要提升生态环境功能,构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就是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快农村宽带、公路、危房、饮水、照明、环卫、消防等设施改造。重点应该放在防治污染、强化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上。如改水、改厕、改圈、改房,再比如在化肥、农药的使用方面,国家提出零增长,今后要朝着负增长的方向发展,用更高效、更低残留的农药化肥来取代。当然这些都不是短期的,需要在发展中逐渐解决。
二是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美丽乡村建设要与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现代化建设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对农村来说,除了留守儿童,还有很多人是鳏寡孤独,因此就存在对他们的社会救助问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更多地应该寄托于农民工的市民化,仅仅依靠农村来关爱恐怕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孩子的父母进城了,为咱们城市建设出力了,那么就应该给留守儿童接受平等的教育的权利,就应该给他们享受平等公共服务的权利,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所以,我们应寄希望于城市化政策的调整,寄托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工作的推进。当然,在村子里,村干部也要关爱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
四是要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继承我们的优秀的农村文化传统。美丽乡村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环境面貌、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更需要文化和人心之美。路修得再好,房子建得再多,花园修得再美,农家书屋的书摆放得再整齐,如果没有融洽、沒有孝顺、没有团聚,没有管理、没有运用、没有交流,就没有诗意、没有幸福、没有没有欢乐可言。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的,就是我们建设者、宣传者以及享受着神圣的职责和义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让优良村风、文明民风和淳朴家风在绿水青山和群众土壤中绵延悠长地扎根和传承下去,浸润一代又一代心灵,起到约束、引导、教化的作用,才能转变、提升乡风习俗、生活习惯、道德传统、价值观念。当然,在约束、引导、教化的始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为时代精神,为宣传导向,为价值取向,为目标方向。一些村落在坚持不懈的文明家庭、文明婆媳、文明父子、文明妯娌、文明邻居等评选表彰活动中,就充分体现了人心之美、人性之美和文明之美,是弘扬诚信美德、互助美德、宽容美德、礼让美德、勤俭美德、善良美德等传统美德以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一直强调绿色生活方式,既包括反对奢侈性、浪费性、炫耀性的消费,也要讲究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这都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努力。
2建设美丽乡村我们怎么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要实现兴业富民、民富村强就要我们农民群众唱“主角”。怎么唱?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跟得上新时代的农民。这也是是我们当前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那么我们农民要提高哪些素质,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呢?
一是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积极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参加议事,出工出钱,多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做贡献。
二是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邓小平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但在不少地方,农民们仍然主要使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农业的现代性还不明显。另外,我国农业主要以作物高产为目标,是数量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实现向“高产、高质、高效”的转变。
三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WTO背景下的农业,要求农民不但要掌握先进技术,而且要有文化、懂政治、经济、外语、计算机等等,会交际,善应酬,这样才能走出家门,寻找商机,迎接挑战。
四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个别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常因宅基地、承包地地界以及一些生活琐事,伤害他人身体。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个别农民不懂市场规则,违规违法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另外在自己权利受到侵犯时,也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正当权利等。
五是要提高农民的市场观念。目前农民最大的是缺乏竞争意识、商品意识,缺少时效观念。
六是要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多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惠农政策,倡导农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提高家、国观念,增强民族意识。
当然,政府也要负起自己的责任。要高度重视农民素质工作。要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教育规划。要通过教育、创建、培训、示范、宣传等途径来促进素质提高。要不断加大农民教育投入。要加强督促检查,并建立对农民教育单位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和奖惩长效机制。
只有我们要两头都热,才能共创美好幸福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