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早产儿宫内外生长迟缓发生率情况;显示该组人群婴儿时期生长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治疗,并坚持出院后随访的早产儿.入选标准:胎龄<37周;单胎;生后24 h内入院;住院时间≥14 d;出院后至少随访至校正年龄3个月.住院期间对早产儿宫内、外生长迟缓、生后2周及校正胎龄38~40周时仍住院患儿生长迟缓(≤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情况进行描述,并对随访期早产儿生长迟缓情况及体重增长趋势进行描述.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患儿共计239例(男135例,女104例),以体重评价,IUGR及出院时EUGR发生率分别为25.5%及40.6%,IUGR及出院时EUGR发生率均随体重减少而增加,未呈现随胎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校正胎龄38~40周仍住院者生长迟缓发生率为61.8%.婴儿期校正年龄生长迟缓发生率38~40周20.5%,28 d 15%,61 d 8.8%,91 d17%,122 d 10.4%,152 d 10.1%,183 d 11.9%及274 d 7.4%,校正年龄3个月后生长迟缓发生率未再进一步降低.校正年龄6个月时女童生长迟缓发生率(19.3%)高于男童(3.8%)(x2=6.181,P=0.017).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者中仅男童胎龄<32周者于校正年龄2个月及4个月时平均体重高于生长曲线第50百分位,余婴儿期平均体重低于生长曲线第50百分位.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生长迟缓的高危人群,极低出生体重儿问题较为突出.生长迟缓问题随年龄增加有所减轻,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