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成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健全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教师去探索、去完善。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成了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后思考展开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思考进行实践,想要找到学生有效思考的便捷途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有效思考
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体现在教育者身上就是不再紧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将教育的目光更多地放在学生的综合培养上,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想让学生成长为对时代有用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在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学科思考意识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主思考的积极意义。笔者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围绕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后思考展开教学,能够有效覆盖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
一、 课前导入——树立学生问题意识
课前,作为学生接收知识的第一步,对于教师带领学生融入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课前指导,为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课前的重要性,总是直接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理解。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学生,结合课前指导,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规则与秩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懂得遵守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意义,能够自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新时代好青年,提高学生的认知,在课前为学生设置了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学生拿到问题后,围绕自己的身边事,对不遵守规则与秩序的案例进行了分析,认为遵守规则和秩序不仅能与己方便,还能与人方便,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反之,则会影响社会风气,不利于时代的发展,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这样,笔者通过在课前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使学生有了思考的动力,帮助学生养成了问题意识。
二、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技巧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学生汲取知识,获得营养的主阵地。教师在此期间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运用头脑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使学生产生了厌恶的心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做到真正放手,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使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技巧。
例如,在学习“少年的权利”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懂得自己所拥有的权利,能够通过有效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表演的模拟平台,让学生围绕某一案例进行演绎,让学生想一想自己遇到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做?促进学生对权利的思考。学生在表演中知道了自己拥有的权利,诸如受教育权、安全权等,加深了对权利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还知道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沉默不语”,而是要勇敢寻求帮助,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技巧。
三、 课后思考——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课后训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思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及时的肯定,没有给学生持续思考的动力,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应避免以上问题,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机制。
例如,在学习“与挫折同行”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讓学生能够正视成功和失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课后为学生设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想一想面对挫折时怎样做才能尽快站起来?学生结合自己的身边事,对如何抗击挫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分析、思考案例时,学生意识到挫折是不会因为躲避而凭空消失掉的,消极抵抗是不正确的,只有迎难而上,积极挑战,才能摆脱挫折的阴霾,掌握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健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总之,本文围绕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后思考展开了教学,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获得了相应的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推动了学生的思考,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为其他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契机。
参考文献:
[1]南长荣.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的教学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8.
[2]姚瑶,李春超.浅谈初中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J].知识经济,2019(4):119-120.
作者简介:
廖成武,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有效思考
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体现在教育者身上就是不再紧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将教育的目光更多地放在学生的综合培养上,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想让学生成长为对时代有用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在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学科思考意识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主思考的积极意义。笔者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围绕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后思考展开教学,能够有效覆盖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
一、 课前导入——树立学生问题意识
课前,作为学生接收知识的第一步,对于教师带领学生融入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课前指导,为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课前的重要性,总是直接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理解。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学生,结合课前指导,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规则与秩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懂得遵守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意义,能够自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新时代好青年,提高学生的认知,在课前为学生设置了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学生拿到问题后,围绕自己的身边事,对不遵守规则与秩序的案例进行了分析,认为遵守规则和秩序不仅能与己方便,还能与人方便,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反之,则会影响社会风气,不利于时代的发展,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这样,笔者通过在课前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使学生有了思考的动力,帮助学生养成了问题意识。
二、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技巧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学生汲取知识,获得营养的主阵地。教师在此期间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运用头脑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使学生产生了厌恶的心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做到真正放手,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使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技巧。
例如,在学习“少年的权利”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懂得自己所拥有的权利,能够通过有效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表演的模拟平台,让学生围绕某一案例进行演绎,让学生想一想自己遇到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做?促进学生对权利的思考。学生在表演中知道了自己拥有的权利,诸如受教育权、安全权等,加深了对权利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还知道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沉默不语”,而是要勇敢寻求帮助,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技巧。
三、 课后思考——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课后训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思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及时的肯定,没有给学生持续思考的动力,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应避免以上问题,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机制。
例如,在学习“与挫折同行”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讓学生能够正视成功和失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课后为学生设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想一想面对挫折时怎样做才能尽快站起来?学生结合自己的身边事,对如何抗击挫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分析、思考案例时,学生意识到挫折是不会因为躲避而凭空消失掉的,消极抵抗是不正确的,只有迎难而上,积极挑战,才能摆脱挫折的阴霾,掌握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健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总之,本文围绕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后思考展开了教学,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获得了相应的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推动了学生的思考,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为其他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契机。
参考文献:
[1]南长荣.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的教学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8.
[2]姚瑶,李春超.浅谈初中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J].知识经济,2019(4):119-120.
作者简介:
廖成武,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