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创设高效语文课堂,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创建高效语文课堂进行分析,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工作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高效课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1-01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受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思想的影响,语文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较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需要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各种课堂活动,比如,游戏、竞赛、唱歌等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将活动的形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设计,吸引学生学习。相反,如果教师一味的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忽视了课堂内容重点的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精力分散,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活动上,对于教学内容毫无理解,语文的学习质量也会因此而降低。
  二、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还必须注意综合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枯燥乏味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都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往往因此而将语文作为一种必学的科目应付性的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高。然而,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在课堂上结合使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对比分析教学、视频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并且在语文课堂上结合使用游戏、表演、唱歌等多种形式,缓和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用鼓励的眼光激励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尤其应该注意降低标准,注重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合作性教学,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所谓合作性教学,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互合作,通过相互交流完成学习目标。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合作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受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合作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此外,合作学习强调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传统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进行合作教学,进而不断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理解小说作者对故事主人公的同情之心,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并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的课堂时间属于教师,教学模式被简化为“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特别是对于处于表现欲较强的学生而言,这种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会压抑学生的性格;而对于本身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而言,刻板的教学模式,没有起到锻炼学生自信和勇气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初中语文教师营造更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使得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会更高。为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确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地位。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诚相待,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的真诚也会换来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五、构建课堂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越感兴趣,其学习积极性往往会越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难以将语文课文与丰富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讲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设计出教学内容相贴近的情境,把语文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趣味化;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亲身体会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和意义,在实践中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新颖;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教师;2010年31期
  [2]黄仁树;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1期
  [3]彭舒婷;试谈跨世纪的初中语文教学[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经常可以在历史课中看到这样的情景:讲坛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坛下,学生死气沉沉。原因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教学技巧;学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打造高效课堂呢?这是每位历史老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人从学习兴趣、方法途径等方面谈谈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研究的观点。  【关键词】学习兴趣 方法途径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摘要】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立足文本,以学定教,在分层教学中实现高效教学。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巧妙结合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本理念 小学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5-02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31-01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 的确,国家要兴旺,民族要昌盛,社会要进步都离不开创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巧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用于教学实践,特别是班班通项目的完成,更变革着我们的教学活动。但如何加以运用,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拟从教学实际和听课情况出发,谈一点儿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容量 创设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48-01  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