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一年来在排球教学中采用的双球法教学与传统法教学之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球教学法增加了学生练习密度和次数,对加速学生传垫球的动力定型,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排球; 传统法; 双球法; 教学
1 前 言
排球运动是由准备姿势、移动、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技术动作组成,以组织进攻和防守的隔网对抗类的球类运动项目。在初中体育课的教学中,排球教材既可以进行比赛,也可以作为游戏进行娱乐、锻炼。同时通过比赛和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练习密度,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还可以培养学生果敢、顽强拼搏、协作等心理素质,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但是现在,中学体育课的排球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低估学生的潜能,片面强调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学习的循序渐进,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置学生于被动的、消极的学习地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是排球教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以下要求:垫球手型的掌握,提高并巩固垫球击球部位、击球点、手臂动作及全身的协调用力。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满足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欲望;采用同学间的协作垫球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今后的教学竞赛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中学排球教学效果不理想,两极分化严重。其原因是排球运动技术性强,学生不易掌握,加上教学时数少,传统法教学显然不适应新教学计划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双球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九洲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学生。
2.2研究方法: 各年级男生,将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等同者两两配对,然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2.3为检验教学效果,按全国新课标,规范化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2.4运用T检验的方法对实验的有关数据进行处理。
3 实验过程
3.1传统教学模式:
示范讲解→学生练习→教师纠错
3.2双球法教学模式
师范讲解→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带练→教师、学生同时纠错
教学程序: 教师作传、垫球示范和讲解。学生简单练习。教师纠错。(包括个别纠错和集体纠错)
注意事项: 双球练习时要求掌握好1 两球间的节奏 , 两个不同性能球的难易程度。对于不同的水平, 要有所区别 。2 要控制好分组人数, . 3 一般难度小的练习, 由于准确性较高,拣球较容易, 每组八人为宜, 难度大的练习, 由于准确性差, 拣球相对困难 , 每组十二人为宜, 人数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影响练习密度。
动作要领:给判断和移动对准来球后,两臂自然伸直、并拢、含胸收腹,作好垫球的准备。
当球来到腹前时,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前伸并向上抬,迎击来球,击球时,两手互握,手腕下压,使两前臂外展,用前臂的前部击球的后下部。击球点一般在腹前。触球时,配合蹬腿、吸腹的全身协调动作,用提肩、抬臂前送的力量,将球垫出。垫球用力的大小,要以来球的力量和垫出目标的远近而定。
重点:插、夹、提
难点:根据来球力量合理地用提臂,迎球或缓冲。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垫球手型不正确。如两臂弯屈,夹臂不紧,不压腕,做徒手模仿练习,或用橡皮拉手做垫球的模仿动作练习。或者于腹部夹一个排球。
2、不习惯用前臂垫球,曲肘用手垫球。由一个拿球,多练习固定球,或采用自抛自垫的方法练习。
3、用力不协调。如垫球时前腿往后伸直,屁股往后移等,多练习徒手的“蹬、摆、送”,全身协调动作,或多练习垫固定球,如一人持球于练习者的前下方,练习者用双手垫球方法将球垫出去。
4、身体重心过高或站着垫球。要求学生随机做好准备姿势,多练习垫弧度较低或更低的球。
5、垫球时,摆臂动作太大,用力过猛或垫不起球。如摆臂太大用力过猛,可用近距离抛球垫低球,或连续自垫低球。如垫不起的球,说明学生的摆臂不够功没有摆臂和没有蹬腿等的全身协调用力,要求学生多练习接力量较大的来球或有目标的把球垫远,同时要求全身协调用力配合。
6、身体对不准垫球方向,主要原因是移动不及时或双手过早互握影响移动等。多做徒手移动练习,要求到位才双手互握,多练习移动后双手下手垫球,或采用传垫结合的练习。
教学方法:
①两人一组练习,甲持两球,将一球扔向乙方,乙方将球击出后,再击甲方抛出的另一球,进行。
② 结合各种步法移动,各种传、垫球动作,各种来球路线练习。
③ 两人一组,一人一球。同时将球击向对方,及时判断取位,做好下一次击球准备。
④ 教师和学生同时纠错。
⑤ 教师纠正抛球问题和传、垫球错误。
⑥ 学生相互纠错和自我纠错。
5分析与结论:
5.1分析:两种教学方法效果差异显著。
双球法在传统法基础上增加学生带练,学生纠错两个步骤。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提高主观能动性。練习程度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领会动作要领而形成良好的动作表象。通过学生纠错,让学生感知传垫球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学生带练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双球法既有信息的传递性,又具有信息的反馈性。双球法有效增加了练习密度和练习次数,加速学生传、垫球动作动力定型的形成。缩短了教学时数,教学效果却更佳。顺应了改革的需要。
5.3教学手段的更新使学生从被动学的过程进入了主动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手段具有改革意义。让学生始终处于移动状态下练习,增强了手感,提高了预判能力和反应能力,扩大了视野,加快了步法移动和下肢灵活性。
6.结论:
6.1双球法教学,提高了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加大了练习密度,对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锻炼习惯有明显的作用。
6.2用于课时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加速学生传、垫球技术动力定型。
6.3双球教学法,对于学生自娱自乐,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以及达到良好的健身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雷,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2]宋志伟,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J];学周刊;2011年10期
[3]咸国俊,浅谈初中体育课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J];体育博览;2011年19期
关键词:排球; 传统法; 双球法; 教学
1 前 言
排球运动是由准备姿势、移动、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技术动作组成,以组织进攻和防守的隔网对抗类的球类运动项目。在初中体育课的教学中,排球教材既可以进行比赛,也可以作为游戏进行娱乐、锻炼。同时通过比赛和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练习密度,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还可以培养学生果敢、顽强拼搏、协作等心理素质,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但是现在,中学体育课的排球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低估学生的潜能,片面强调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学习的循序渐进,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置学生于被动的、消极的学习地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是排球教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以下要求:垫球手型的掌握,提高并巩固垫球击球部位、击球点、手臂动作及全身的协调用力。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满足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欲望;采用同学间的协作垫球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今后的教学竞赛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中学排球教学效果不理想,两极分化严重。其原因是排球运动技术性强,学生不易掌握,加上教学时数少,传统法教学显然不适应新教学计划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双球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九洲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学生。
2.2研究方法: 各年级男生,将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等同者两两配对,然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2.3为检验教学效果,按全国新课标,规范化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2.4运用T检验的方法对实验的有关数据进行处理。
3 实验过程
3.1传统教学模式:
示范讲解→学生练习→教师纠错
3.2双球法教学模式
师范讲解→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带练→教师、学生同时纠错
教学程序: 教师作传、垫球示范和讲解。学生简单练习。教师纠错。(包括个别纠错和集体纠错)
注意事项: 双球练习时要求掌握好1 两球间的节奏 , 两个不同性能球的难易程度。对于不同的水平, 要有所区别 。2 要控制好分组人数, . 3 一般难度小的练习, 由于准确性较高,拣球较容易, 每组八人为宜, 难度大的练习, 由于准确性差, 拣球相对困难 , 每组十二人为宜, 人数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影响练习密度。
动作要领:给判断和移动对准来球后,两臂自然伸直、并拢、含胸收腹,作好垫球的准备。
当球来到腹前时,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前伸并向上抬,迎击来球,击球时,两手互握,手腕下压,使两前臂外展,用前臂的前部击球的后下部。击球点一般在腹前。触球时,配合蹬腿、吸腹的全身协调动作,用提肩、抬臂前送的力量,将球垫出。垫球用力的大小,要以来球的力量和垫出目标的远近而定。
重点:插、夹、提
难点:根据来球力量合理地用提臂,迎球或缓冲。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垫球手型不正确。如两臂弯屈,夹臂不紧,不压腕,做徒手模仿练习,或用橡皮拉手做垫球的模仿动作练习。或者于腹部夹一个排球。
2、不习惯用前臂垫球,曲肘用手垫球。由一个拿球,多练习固定球,或采用自抛自垫的方法练习。
3、用力不协调。如垫球时前腿往后伸直,屁股往后移等,多练习徒手的“蹬、摆、送”,全身协调动作,或多练习垫固定球,如一人持球于练习者的前下方,练习者用双手垫球方法将球垫出去。
4、身体重心过高或站着垫球。要求学生随机做好准备姿势,多练习垫弧度较低或更低的球。
5、垫球时,摆臂动作太大,用力过猛或垫不起球。如摆臂太大用力过猛,可用近距离抛球垫低球,或连续自垫低球。如垫不起的球,说明学生的摆臂不够功没有摆臂和没有蹬腿等的全身协调用力,要求学生多练习接力量较大的来球或有目标的把球垫远,同时要求全身协调用力配合。
6、身体对不准垫球方向,主要原因是移动不及时或双手过早互握影响移动等。多做徒手移动练习,要求到位才双手互握,多练习移动后双手下手垫球,或采用传垫结合的练习。
教学方法:
①两人一组练习,甲持两球,将一球扔向乙方,乙方将球击出后,再击甲方抛出的另一球,进行。
② 结合各种步法移动,各种传、垫球动作,各种来球路线练习。
③ 两人一组,一人一球。同时将球击向对方,及时判断取位,做好下一次击球准备。
④ 教师和学生同时纠错。
⑤ 教师纠正抛球问题和传、垫球错误。
⑥ 学生相互纠错和自我纠错。
5分析与结论:
5.1分析:两种教学方法效果差异显著。
双球法在传统法基础上增加学生带练,学生纠错两个步骤。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提高主观能动性。練习程度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领会动作要领而形成良好的动作表象。通过学生纠错,让学生感知传垫球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学生带练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双球法既有信息的传递性,又具有信息的反馈性。双球法有效增加了练习密度和练习次数,加速学生传、垫球动作动力定型的形成。缩短了教学时数,教学效果却更佳。顺应了改革的需要。
5.3教学手段的更新使学生从被动学的过程进入了主动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手段具有改革意义。让学生始终处于移动状态下练习,增强了手感,提高了预判能力和反应能力,扩大了视野,加快了步法移动和下肢灵活性。
6.结论:
6.1双球法教学,提高了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加大了练习密度,对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锻炼习惯有明显的作用。
6.2用于课时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加速学生传、垫球技术动力定型。
6.3双球教学法,对于学生自娱自乐,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以及达到良好的健身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雷,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2]宋志伟,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J];学周刊;2011年10期
[3]咸国俊,浅谈初中体育课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J];体育博览;2011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