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该类技术人才始终处于紧缺的状态,而中职院校对该类学生的培养则是缓解人才短缺,促进行业平稳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下,以中职学校为代表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培养机构不断增多,相关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是以,如何通过创新电子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并提高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工程;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中职电子教学的现状
与一般的培养科学型、知识型人才的初高中不同,中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着重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生产能力的培养,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大多会直接进入社会中的相关行业,成为一线生产技术人员或相关行业的管理型人才。是以,必须在认清中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对电子工程这一理论性、抽象性强,内容繁多枯燥的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电子工程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且经常被作为后续电子内容学习的理论前提和操作基础。在不少中职电子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上课人数较少,学生课堂听讲不认真,教师讲课“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乏味等现象。归结起来,可以讲中职电子教学的现状总结为授课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这两大点。授课效率低是教学目标、授课方法不佳造成的,口述式教学不仅使上课变得毫无新意,也使得教师在讲课时很难分清授课重点究竟是什么,更无法根据相应的实验和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反饋情况。此外,授课效率低还体现在课程进展前松后紧,即在期中考试前的授课内容较少,且教师讲述的较为详细,而期中考试之后,教师则可能因为教学进去的客观要求而提升讲课速度,进而造成课本中后段的部分内容被一带而过,相关的实验课时也被一再压缩,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在大量的授课内容中发现重点,导致对电子工程相关内容的掌握不够扎实。而学生兴趣不足这一现状则是教师、学生、课程特点三方决定的,缺乏学习兴趣使学生很难保持整节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而导致他们无法很好的掌握授课内容,进而进一步降低学习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中职电子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2.1引入多媒体教学,摆脱僵化授课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口述为主,着重强调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这使得学生能从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中更为直接的把握电子工程这一学科的授课重点,进而实现学习的高效化。然而,在实际授课中,口述的方式很容易使课程失去新鲜感,单一的授课方法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无法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将多媒体引入电子信息类教学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和尝试。简单来说,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使电子教学课堂不再是只能依靠听课、记笔记等方式来加深对理论了解的传统课堂,而是综合调动学生视听感觉,激发他们思考和想象力的新型教学。举例来说,电子工程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电路图及相关理论知识,传统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来实现学生对电路运行情况的了解,而受限于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看清、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是一味的进行笔记内容的记录与完善。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电路运行情况通过一些软件进行直观展示,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清晰的观察到电流的运行情况及相关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情况,也能通过程序模拟实验对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模拟性分析,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此外,多媒体教学也将学生从记笔记的学习方法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将课堂时间都投入对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上,而将整理授课内容的环节转移至课下,通过拷贝课程的相关课件,实现笔记内容的完整详细记录,并通过课下整理笔记的过程完成对所学内容的二次复习。
2.2加强实用性内容教学,开展“选讲式”授课
由于课时条件限制,想在一学期时间内完成电子工程课程的详细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授课进度的合理安排,进而导致授课内容“先松后紧”情况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深入学习。而“选讲式”授课则是对“照搬式”授课方法的一种革新,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排列,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授课,并对缺乏实用性和教材中的滞后内容予以选择性的删减,以此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为例,必须将其中与元件和基本电路内容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挑选出来,形成有规律性和内部联系的教学模块,进而确保学生在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能满足模拟电子领域的生产实践需要。对于教材中那些在生产中较少涉及,或存在滞后,不符合电子行业发展现状的内容,则予以删除或略讲,缩短这部分内容所占据的授课时间,进而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学习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结合中职学校授课偏重实用性的特点,选讲授课真正实现了课堂时间的高效化利用,通过选讲的方式不仅能缩减不必要的授课时长,避免额外授课情况的发生,也能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所在,帮助他们掌握电子信息类课程的重点。
2.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主体意识
从不少中职学校的课时安排来看,实验教学的时长远远少于理论教学,且基本开始于整本教材的学习之后。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压缩了学生的练习时间,使他们无法将理论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也使得学生在大多数时间只能通过阅读课本和死记硬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来完成相关考试及作业中的要求。此时,通过延长实验课时,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穿插进行,能有效实现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并使他们走出理论学习的枯燥环境,从实验中感受到电子学科所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实验课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加深记忆理解的平台。传统教学方法下,实验课大多用来进行课本上的规定实验及相关理论数据的验证工作。而通过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充足的实验时间,能使他们有机会将授课内容中出现的、自己感兴趣的每个实验都进行实地操作,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所电子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操作能力。这为他们步入相关行业,投身生产一线提供了可能,也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得以真正确立,从根本上实现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涛.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7(4):35-37
[2]王艳 .multisim 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周敏.情景教学在电工课程中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任骏原.全方位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1):21-24.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工程;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中职电子教学的现状
与一般的培养科学型、知识型人才的初高中不同,中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着重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生产能力的培养,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大多会直接进入社会中的相关行业,成为一线生产技术人员或相关行业的管理型人才。是以,必须在认清中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对电子工程这一理论性、抽象性强,内容繁多枯燥的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电子工程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且经常被作为后续电子内容学习的理论前提和操作基础。在不少中职电子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上课人数较少,学生课堂听讲不认真,教师讲课“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乏味等现象。归结起来,可以讲中职电子教学的现状总结为授课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这两大点。授课效率低是教学目标、授课方法不佳造成的,口述式教学不仅使上课变得毫无新意,也使得教师在讲课时很难分清授课重点究竟是什么,更无法根据相应的实验和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反饋情况。此外,授课效率低还体现在课程进展前松后紧,即在期中考试前的授课内容较少,且教师讲述的较为详细,而期中考试之后,教师则可能因为教学进去的客观要求而提升讲课速度,进而造成课本中后段的部分内容被一带而过,相关的实验课时也被一再压缩,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在大量的授课内容中发现重点,导致对电子工程相关内容的掌握不够扎实。而学生兴趣不足这一现状则是教师、学生、课程特点三方决定的,缺乏学习兴趣使学生很难保持整节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而导致他们无法很好的掌握授课内容,进而进一步降低学习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中职电子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2.1引入多媒体教学,摆脱僵化授课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口述为主,着重强调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这使得学生能从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中更为直接的把握电子工程这一学科的授课重点,进而实现学习的高效化。然而,在实际授课中,口述的方式很容易使课程失去新鲜感,单一的授课方法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无法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将多媒体引入电子信息类教学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和尝试。简单来说,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使电子教学课堂不再是只能依靠听课、记笔记等方式来加深对理论了解的传统课堂,而是综合调动学生视听感觉,激发他们思考和想象力的新型教学。举例来说,电子工程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电路图及相关理论知识,传统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来实现学生对电路运行情况的了解,而受限于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看清、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是一味的进行笔记内容的记录与完善。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电路运行情况通过一些软件进行直观展示,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清晰的观察到电流的运行情况及相关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情况,也能通过程序模拟实验对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模拟性分析,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此外,多媒体教学也将学生从记笔记的学习方法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将课堂时间都投入对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上,而将整理授课内容的环节转移至课下,通过拷贝课程的相关课件,实现笔记内容的完整详细记录,并通过课下整理笔记的过程完成对所学内容的二次复习。
2.2加强实用性内容教学,开展“选讲式”授课
由于课时条件限制,想在一学期时间内完成电子工程课程的详细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授课进度的合理安排,进而导致授课内容“先松后紧”情况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深入学习。而“选讲式”授课则是对“照搬式”授课方法的一种革新,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排列,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授课,并对缺乏实用性和教材中的滞后内容予以选择性的删减,以此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为例,必须将其中与元件和基本电路内容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挑选出来,形成有规律性和内部联系的教学模块,进而确保学生在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能满足模拟电子领域的生产实践需要。对于教材中那些在生产中较少涉及,或存在滞后,不符合电子行业发展现状的内容,则予以删除或略讲,缩短这部分内容所占据的授课时间,进而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学习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结合中职学校授课偏重实用性的特点,选讲授课真正实现了课堂时间的高效化利用,通过选讲的方式不仅能缩减不必要的授课时长,避免额外授课情况的发生,也能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所在,帮助他们掌握电子信息类课程的重点。
2.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主体意识
从不少中职学校的课时安排来看,实验教学的时长远远少于理论教学,且基本开始于整本教材的学习之后。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压缩了学生的练习时间,使他们无法将理论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也使得学生在大多数时间只能通过阅读课本和死记硬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来完成相关考试及作业中的要求。此时,通过延长实验课时,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穿插进行,能有效实现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并使他们走出理论学习的枯燥环境,从实验中感受到电子学科所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实验课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加深记忆理解的平台。传统教学方法下,实验课大多用来进行课本上的规定实验及相关理论数据的验证工作。而通过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充足的实验时间,能使他们有机会将授课内容中出现的、自己感兴趣的每个实验都进行实地操作,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所电子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操作能力。这为他们步入相关行业,投身生产一线提供了可能,也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得以真正确立,从根本上实现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涛.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7(4):35-37
[2]王艳 .multisim 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周敏.情景教学在电工课程中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任骏原.全方位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