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乡土派现实主义作家,刘庆邦始终不忘关注乡土中国农民在今天的精神状况。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他无疑带着内心的赞许,但他并不忘记作为一个作家的责任,他时时要敲打一下遗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传统病根”。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我们早已遗忘并且视为理所当然的生活选择。这篇命名为《生人》的短篇小说,虽然故事题材并无特别新奇之处,但他提醒我们依然要去反思的某些传统遗产,特别是男性的自我意识。
这个故事讲述一位农家青年华学敏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城里工作,并娶了一位京生京长的姑娘白燕明做老婆,这对于老家的村民来说,华学敏很给父母长脸。小说要点在于探究,当今乡村人进城,即使读了大学,也娶了城里的姑娘,他就成了城里人吗?究竟什么是城里人?什么是乡村人?白燕明在某报社工作,她也有虚荣心,以打字员的身份暧昧地默认别人以为的记者身份。这表明庆邦并不认为城里人就是高尚的,就是有“现代意识”的。城里姑娘爱上舞厅跳舞,跳得很来劲,她和华学敏都有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热情。城乡冲突鲜明体现在“戴套”上,其实也就是生养后代的态度上。对于乡村社会来说,今天依然秉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但是城里的姑娘呢?却是要玩,要跳舞,还要美。为了整容,硬是把肚子里的孩子流产流掉了。现在,这篇小说悄悄地发生了偏斜——虽然未必是倒转,只是偏斜,这是做得比较巧妙的。小说重心现在转向白燕明,原来她是作为配角,出场的都是华学敏及他的家里的人,所有的背景描写,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华学敏为一道界线。似乎这篇小说是在批判乡村农民依然有的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现在小说发生了变异,白燕明把孩子打掉了,整了容。且看这故事如何发展。“戴套”依然在进行,只是更加夸张,更加具有戏剧性。但是,故事的重心圧在白燕明这里,白燕明遭遇到麻烦,一直不孕,最后的结果是她的子宫有严重的毛病。这就让她此后终身不育。命运的悲剧降临到白燕明的身上。从她不想生育,到为了美容打掉孩子,结果现在终身不育。华学敏理所当然和她离婚了,并准备找一个更年轻的姑娘结婚,生个儿子。小说现在是转向描写一个城里姑娘的不幸遭遇,这样的命运结果却是她自己“作的”。
现在华学敏似乎春风得意,他有了新的策略,不急于和任何一位女性办结婚登记手续,“他先试验一下再说”。谁能想到,试了一个又一个,却都没有怀上他的孩子。显然,华学敏也出了问题,他甚至不敢往下想。
这篇小说围绕一对青年夫妇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对待生儿育女的态度和方式上。一方面表明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附着于来自乡村的人们;另一方面,作者也尖锐批判了城市里的青年对待现代生活的赶时尚的思想。小说在笔法上值得肯定的在于不露声色地一步一步偏斜转向,虽然没有特别惊人的反转出现,但小的变异还是使故事显出了曲折的变化,叙述显示出变奏的特色,使得如此短篇幅的小说却十分吸引人,故事不断地出现意外。
当然,这篇小说还是有一两处可以再加推敲。比如,最为关键的行为是白燕明为了美容去流产,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行为。不知何故,小说中华学敏并没有与白燕明发生剧烈的冲突。按常理这里会有激烈的争执。另一方面,这个行为也有点生硬极端,当今青年女性为了美容做出许多蠢事,类似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作为小说是否要用这么硬的行为,在一个关键的地方,是否可以有其他的更为委婉的方式,甚至可以利用意外的事件发生,结果是同样的流产,追溯缘由也是因为美容,不用这么硬的行为(自己去做人流)。现在这么直接,显得白燕明实在是很愚蠢。因为从白燕明在小说中的行为来说,还不足以决定她会选择为了美容去做人流这样的愚蠢。这一极端行为的理由似乎还不充足,只有把它设置为偶然、意外,可能更为合理。这是我的一点浅见,供庆邦先生参考。
责任编辑 王 童
这个故事讲述一位农家青年华学敏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城里工作,并娶了一位京生京长的姑娘白燕明做老婆,这对于老家的村民来说,华学敏很给父母长脸。小说要点在于探究,当今乡村人进城,即使读了大学,也娶了城里的姑娘,他就成了城里人吗?究竟什么是城里人?什么是乡村人?白燕明在某报社工作,她也有虚荣心,以打字员的身份暧昧地默认别人以为的记者身份。这表明庆邦并不认为城里人就是高尚的,就是有“现代意识”的。城里姑娘爱上舞厅跳舞,跳得很来劲,她和华学敏都有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热情。城乡冲突鲜明体现在“戴套”上,其实也就是生养后代的态度上。对于乡村社会来说,今天依然秉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但是城里的姑娘呢?却是要玩,要跳舞,还要美。为了整容,硬是把肚子里的孩子流产流掉了。现在,这篇小说悄悄地发生了偏斜——虽然未必是倒转,只是偏斜,这是做得比较巧妙的。小说重心现在转向白燕明,原来她是作为配角,出场的都是华学敏及他的家里的人,所有的背景描写,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华学敏为一道界线。似乎这篇小说是在批判乡村农民依然有的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现在小说发生了变异,白燕明把孩子打掉了,整了容。且看这故事如何发展。“戴套”依然在进行,只是更加夸张,更加具有戏剧性。但是,故事的重心圧在白燕明这里,白燕明遭遇到麻烦,一直不孕,最后的结果是她的子宫有严重的毛病。这就让她此后终身不育。命运的悲剧降临到白燕明的身上。从她不想生育,到为了美容打掉孩子,结果现在终身不育。华学敏理所当然和她离婚了,并准备找一个更年轻的姑娘结婚,生个儿子。小说现在是转向描写一个城里姑娘的不幸遭遇,这样的命运结果却是她自己“作的”。
现在华学敏似乎春风得意,他有了新的策略,不急于和任何一位女性办结婚登记手续,“他先试验一下再说”。谁能想到,试了一个又一个,却都没有怀上他的孩子。显然,华学敏也出了问题,他甚至不敢往下想。
这篇小说围绕一对青年夫妇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对待生儿育女的态度和方式上。一方面表明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附着于来自乡村的人们;另一方面,作者也尖锐批判了城市里的青年对待现代生活的赶时尚的思想。小说在笔法上值得肯定的在于不露声色地一步一步偏斜转向,虽然没有特别惊人的反转出现,但小的变异还是使故事显出了曲折的变化,叙述显示出变奏的特色,使得如此短篇幅的小说却十分吸引人,故事不断地出现意外。
当然,这篇小说还是有一两处可以再加推敲。比如,最为关键的行为是白燕明为了美容去流产,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行为。不知何故,小说中华学敏并没有与白燕明发生剧烈的冲突。按常理这里会有激烈的争执。另一方面,这个行为也有点生硬极端,当今青年女性为了美容做出许多蠢事,类似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作为小说是否要用这么硬的行为,在一个关键的地方,是否可以有其他的更为委婉的方式,甚至可以利用意外的事件发生,结果是同样的流产,追溯缘由也是因为美容,不用这么硬的行为(自己去做人流)。现在这么直接,显得白燕明实在是很愚蠢。因为从白燕明在小说中的行为来说,还不足以决定她会选择为了美容去做人流这样的愚蠢。这一极端行为的理由似乎还不充足,只有把它设置为偶然、意外,可能更为合理。这是我的一点浅见,供庆邦先生参考。
责任编辑 王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