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10日,世界卫生日传来消息,在中国的患精神疾病患者中,中学生成为主要人群,一些地区的精神病患者中,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是什么原因使大批中学生成为精神疾病患者?学校的教学管理有哪些失误,导致了这个结果?
心理疾病盯上中小学生
“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四川省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发布一项针对成都市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2%的学生有抑郁焦虑情绪,23%的学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其中男生多于女生。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对武汉市近两千名7岁到18岁的青少年进行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有13.6%的人存在以上不良情绪。
在江苏省南京市,某小学学生阿沁,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开始接触电脑。他对电脑很感兴趣。在爸爸的指导下,他很快能熟练操作,并逐渐痴迷于网络游戏,经常一个人在电脑上一玩就是一天,饭也不想吃。父母为了帮他戒瘾卖掉了电脑,他就开始流连于网吧。后来,父母断掉了他所有的零花钱,试图将他留在课堂,但他从此不言不语,多次吃安眠药想自杀。
为阿沁治疗的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王民洁表示,近几年,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日益严重趋势,每天的门诊数都在20人以上,患病年龄上呈现低龄化。中小学生还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由上网成瘾带来的孤独症、抑郁症,由学习压力而带来的亲子矛盾问题等。一些学生甚至因此出现了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孤僻、自闭、逆反、厌学、沉迷网络、暴力倾向甚至厌世,青少年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另外一个案例中,南京某名校的初二学生芳芳,原本是个很乖的孩子,但自从上了初一后,她的脾气就越来越暴躁。有时,只是简单地问问她学校的情况,她就会吼一句:“你烦不烦呀!”前两天,也是为一件小事,芳芳的母亲批评了她几句,芳芳马上回了一句:“你还是不是人,你是畜生呀?”芳芳的母亲当时惊呆了。她爸爸也很生气,呵斥她“不想呆在家里就滚出去”。没想到,芳芳头一扭就走了,搬到外婆家去住了。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李老师表示,亲子方面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中小学生的一个突出问题。
南京一所中学退休校长的孙女丽丽,进入该校上学。学校教师都很关照她。每次考完试,老师都要找她谈话,考得不好,就告诫她:“你再不好好学习,我就告诉你爷爷。”这使丽丽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终于有一天,她再也不肯到学校去上课了。她得了“学校恐惧症”。
分析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王民洁认为,家庭和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孩子心理发育特点,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同时,老师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心,处理问题不应简单化。
呈加速蔓延趋势
深圳市罗湖区慢性病医院开展市级课题《深圳市罗湖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班级为单位选取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共3000名为研究对象,对中小学生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整体抑郁状态检出率为16%,其中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8.9%,小学生为14.1%,其CDI评分有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的趋势,性别差异不显著,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具有年纪差异,自我认知学习成绩差、歪曲认知态度明显、家庭环境功能障碍与抑郁症状相关联。
《教育》记者采访发现,青少年抑郁症正在从一线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30多年前,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中学生抑郁症批量发作之后,过了20年,才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中出现其他类型的中学生心理疾病,发病数量也开始大幅上升。但是仅仅从两年前开始,越来越多的省会城市甚至地级市、县级市出现了大量各种类型的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其中增加最快的患者是小学生。
2014年以来,在沈阳各大医院心理门诊中学生患者接踵出现。“每天的患者中,约有三成是未成年人,而两年前,心理门诊很少见到这么年轻的小患者。”调查显示,7岁到13岁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状者逐渐增多,而13岁到16岁的数据则比较平稳,16岁到18岁抑郁症状的不断减少。分析称,年龄的增长,让部分人学会了自我调节和控制抑郁情绪。
专家认为,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青少年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对学习有兴趣的孩子仅占15%,也就是说有85%的孩子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无处遁逃。如果不及时疏导,就可能变得情绪低落、自卑,时间久了就会患抑郁症,有的还伴有焦虑和强迫症状,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轻生的情绪。有这样的案例,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被父母安排到一所名校借读。由于基础和条件不如人,虽然他使出浑身解数,每次考试仍处于末位。而偏偏该学生十分好强,无法接受成绩末流的现实,经常自责,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久而久之,发展到只要到学校就感到恐慌,一到上学时间就拉肚子,最后根本无法上学。眼看就要中考了,家长和孩子都很着急。
因为升学和学习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集中在小学六年级、初三、高三学生。此外,初一、高一起始年级学生因人际交往方面的原因导致心理疾病的,也不在少数,这同样使青少年苦不堪言。
现在“有心结的已经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群孩子”。为了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首先,学生不要跟自己过不去,要善于欣赏自己,不要盲目在意别人的看法,同时不要和别人对比,要多和自己做纵向比较。而作为家长,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转嫁给孩子,不能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有限的压力是动力,过大的压力对孩子就是折磨了。
也是世界性命题
精神病患者是限制行为能力或者无行为能力人。根据山东省青岛市法院法官的统计,因患有精神病而终止审理或者不予追究的案件,每年有近百件之多,其中很多是中学生。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也给出了让人震惊的答案,“精神疾病就好像精神感冒,每百个人里就有一个可能是重度精神病。”其中,学生已成了精神疾病发病率最高的群体。 2012年,青岛市北公安分局延安路派出所抓住了一个频繁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在进行案情调查时,警方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原本是个大学生,可是在毕业后,因强迫症而屡屡作案。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是个精神疾病患者。最早从中学时代就开始了类似行为。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主任张永东介绍说,现在精神类疾病的发病患者在逐年增多,而学生在发病人群中已居首位。数据统计,重度精神患者的发病率已占到1%,相当于说100人当中就可能会有1个。精神卫生中心在2008年到2010年曾对进行心理咨询的7319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疾病患者中居前五位的人群分别为学生、公司职员、无业人员、普通工人和退休人员。学生已经成为精神疾病发病最多的群体。而在重度精神疾病的患者当中,16岁到24岁的青少年也占了半数以上,而且发病的人数在近十年增长了很多。
《教育》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世界范围内,精神疾病都在侵害中小学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非常令人担忧。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16%到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
学校是预防前线
医生提醒,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抑郁症往往会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学校是学生抑郁症的前线。学生时代的学习压力、家长过高的期望等,都会给孩子成长造成很大的压力。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医生黄明金说,学习压力大、社会节奏快、父母离异等家庭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当抑郁情绪超过一定限度时或是持续延长,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饮食、睡眠、体重等,从而发展成抑郁症。多数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负起责任。
“抑郁焦虑属于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又不等同神经病。”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况伟宏教授介绍,儿童青少年的各类精神疾病比较多,心理卫生中心的门诊患者中,每周会新增加大约100位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
医生提醒,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抑郁症往往会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最开始是流露出对学校不感兴趣、不想上学,以后逐渐发展到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拒绝上学。在这段时间,孩子会很少外出玩耍,不与同学来往,对学校发生的事一点也不关心。孩子记忆力不如以前好,思维速度慢,思考问题困难,不能全神贯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过去有自信心的孩子,临考前却没有信心,甚至不敢应考。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干预;抑郁情绪比较严重,一定要带着孩子及时就医。许多患者都是由于耽误了治疗而加重了病情。而其中有不少小患者对心理门诊存在着抵触情绪。学校教师是最了解孩子动态的人,因此要在抓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心理门诊既能为心理患者治病,也能为健康人做心理疏导。只要有困惑,有烦恼,心理有解不开的结,都可以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等到积重难返才来让心理医生治疗就困难了。
沈阳市教育局提出,有条件的学校都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市教育局出资培训的近50名心理咨询师,即将从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毕业。经过认证后,他们执证上岗,都能达到专业水平。学生要充分利用。
心理疾病盯上中小学生
“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四川省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发布一项针对成都市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2%的学生有抑郁焦虑情绪,23%的学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其中男生多于女生。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对武汉市近两千名7岁到18岁的青少年进行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有13.6%的人存在以上不良情绪。
在江苏省南京市,某小学学生阿沁,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开始接触电脑。他对电脑很感兴趣。在爸爸的指导下,他很快能熟练操作,并逐渐痴迷于网络游戏,经常一个人在电脑上一玩就是一天,饭也不想吃。父母为了帮他戒瘾卖掉了电脑,他就开始流连于网吧。后来,父母断掉了他所有的零花钱,试图将他留在课堂,但他从此不言不语,多次吃安眠药想自杀。
为阿沁治疗的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王民洁表示,近几年,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日益严重趋势,每天的门诊数都在20人以上,患病年龄上呈现低龄化。中小学生还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由上网成瘾带来的孤独症、抑郁症,由学习压力而带来的亲子矛盾问题等。一些学生甚至因此出现了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孤僻、自闭、逆反、厌学、沉迷网络、暴力倾向甚至厌世,青少年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另外一个案例中,南京某名校的初二学生芳芳,原本是个很乖的孩子,但自从上了初一后,她的脾气就越来越暴躁。有时,只是简单地问问她学校的情况,她就会吼一句:“你烦不烦呀!”前两天,也是为一件小事,芳芳的母亲批评了她几句,芳芳马上回了一句:“你还是不是人,你是畜生呀?”芳芳的母亲当时惊呆了。她爸爸也很生气,呵斥她“不想呆在家里就滚出去”。没想到,芳芳头一扭就走了,搬到外婆家去住了。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李老师表示,亲子方面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中小学生的一个突出问题。
南京一所中学退休校长的孙女丽丽,进入该校上学。学校教师都很关照她。每次考完试,老师都要找她谈话,考得不好,就告诫她:“你再不好好学习,我就告诉你爷爷。”这使丽丽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终于有一天,她再也不肯到学校去上课了。她得了“学校恐惧症”。
分析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王民洁认为,家庭和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孩子心理发育特点,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同时,老师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心,处理问题不应简单化。
呈加速蔓延趋势
深圳市罗湖区慢性病医院开展市级课题《深圳市罗湖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班级为单位选取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共3000名为研究对象,对中小学生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整体抑郁状态检出率为16%,其中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8.9%,小学生为14.1%,其CDI评分有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的趋势,性别差异不显著,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具有年纪差异,自我认知学习成绩差、歪曲认知态度明显、家庭环境功能障碍与抑郁症状相关联。
《教育》记者采访发现,青少年抑郁症正在从一线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30多年前,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中学生抑郁症批量发作之后,过了20年,才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中出现其他类型的中学生心理疾病,发病数量也开始大幅上升。但是仅仅从两年前开始,越来越多的省会城市甚至地级市、县级市出现了大量各种类型的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其中增加最快的患者是小学生。
2014年以来,在沈阳各大医院心理门诊中学生患者接踵出现。“每天的患者中,约有三成是未成年人,而两年前,心理门诊很少见到这么年轻的小患者。”调查显示,7岁到13岁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状者逐渐增多,而13岁到16岁的数据则比较平稳,16岁到18岁抑郁症状的不断减少。分析称,年龄的增长,让部分人学会了自我调节和控制抑郁情绪。
专家认为,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青少年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对学习有兴趣的孩子仅占15%,也就是说有85%的孩子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无处遁逃。如果不及时疏导,就可能变得情绪低落、自卑,时间久了就会患抑郁症,有的还伴有焦虑和强迫症状,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轻生的情绪。有这样的案例,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被父母安排到一所名校借读。由于基础和条件不如人,虽然他使出浑身解数,每次考试仍处于末位。而偏偏该学生十分好强,无法接受成绩末流的现实,经常自责,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久而久之,发展到只要到学校就感到恐慌,一到上学时间就拉肚子,最后根本无法上学。眼看就要中考了,家长和孩子都很着急。
因为升学和学习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集中在小学六年级、初三、高三学生。此外,初一、高一起始年级学生因人际交往方面的原因导致心理疾病的,也不在少数,这同样使青少年苦不堪言。
现在“有心结的已经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群孩子”。为了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首先,学生不要跟自己过不去,要善于欣赏自己,不要盲目在意别人的看法,同时不要和别人对比,要多和自己做纵向比较。而作为家长,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转嫁给孩子,不能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有限的压力是动力,过大的压力对孩子就是折磨了。
也是世界性命题
精神病患者是限制行为能力或者无行为能力人。根据山东省青岛市法院法官的统计,因患有精神病而终止审理或者不予追究的案件,每年有近百件之多,其中很多是中学生。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也给出了让人震惊的答案,“精神疾病就好像精神感冒,每百个人里就有一个可能是重度精神病。”其中,学生已成了精神疾病发病率最高的群体。 2012年,青岛市北公安分局延安路派出所抓住了一个频繁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在进行案情调查时,警方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原本是个大学生,可是在毕业后,因强迫症而屡屡作案。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是个精神疾病患者。最早从中学时代就开始了类似行为。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主任张永东介绍说,现在精神类疾病的发病患者在逐年增多,而学生在发病人群中已居首位。数据统计,重度精神患者的发病率已占到1%,相当于说100人当中就可能会有1个。精神卫生中心在2008年到2010年曾对进行心理咨询的7319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疾病患者中居前五位的人群分别为学生、公司职员、无业人员、普通工人和退休人员。学生已经成为精神疾病发病最多的群体。而在重度精神疾病的患者当中,16岁到24岁的青少年也占了半数以上,而且发病的人数在近十年增长了很多。
《教育》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世界范围内,精神疾病都在侵害中小学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非常令人担忧。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16%到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
学校是预防前线
医生提醒,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抑郁症往往会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学校是学生抑郁症的前线。学生时代的学习压力、家长过高的期望等,都会给孩子成长造成很大的压力。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医生黄明金说,学习压力大、社会节奏快、父母离异等家庭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当抑郁情绪超过一定限度时或是持续延长,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饮食、睡眠、体重等,从而发展成抑郁症。多数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负起责任。
“抑郁焦虑属于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又不等同神经病。”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况伟宏教授介绍,儿童青少年的各类精神疾病比较多,心理卫生中心的门诊患者中,每周会新增加大约100位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
医生提醒,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抑郁症往往会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最开始是流露出对学校不感兴趣、不想上学,以后逐渐发展到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拒绝上学。在这段时间,孩子会很少外出玩耍,不与同学来往,对学校发生的事一点也不关心。孩子记忆力不如以前好,思维速度慢,思考问题困难,不能全神贯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过去有自信心的孩子,临考前却没有信心,甚至不敢应考。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干预;抑郁情绪比较严重,一定要带着孩子及时就医。许多患者都是由于耽误了治疗而加重了病情。而其中有不少小患者对心理门诊存在着抵触情绪。学校教师是最了解孩子动态的人,因此要在抓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心理门诊既能为心理患者治病,也能为健康人做心理疏导。只要有困惑,有烦恼,心理有解不开的结,都可以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等到积重难返才来让心理医生治疗就困难了。
沈阳市教育局提出,有条件的学校都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市教育局出资培训的近50名心理咨询师,即将从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毕业。经过认证后,他们执证上岗,都能达到专业水平。学生要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