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前身可追溯至唐代的金乡儒学“山阳书院”,历经数次历史更迭,于1982年正式建校。2015年5月,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由金乡县教育体育局批准成立“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金乡县实验小学为核心学校,山陽书院附属小学校区、三中校区、西关校区、新金一校区、金乡县实验小学幼儿园等若干小学部和幼儿园为成员学校,目前拥有在校师生8000余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此方面,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起步很早。核心学校金乡县实验小学于2008年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西关校区(原金乡县西关小学)在20世纪60年代即组织校园腰鼓活动。但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之前,各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上普遍存在认识不够充分的问题,活动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创造性。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认识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两方面入手。基于此,集团把传统文化教育的触角向家庭和社会延伸,从历史和空间两个维度、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传承:深挖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
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致力从爱国、处世、修身等方面入手,对传统文化资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校根植地域文化、乡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包蕴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经典著述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深刻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化落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古今融合,做好顶层设计
为建设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创新性发展、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学校,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并结合科学前瞻的当代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形成了“创建和谐,享受幸福”的办学理念,把“以爱育爱,立德树人”校训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齐鲁名校,育阳光少年——创办一所令全社会尊敬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读好书·写好字·学好艺·做好人”的“四好阳光少年”育人目标,制定了“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了“用文化引领学校,努力提升办学软实力”的发展道路,明确了打造“科研、戏曲、科技、书香、安全、和谐”六大主题校园的学校发展战略,推出了“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大创新育人工作举措。
依据政策,开展三个教育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学校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方针等为遵循,以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行动指导,努力在三个层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对应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对应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对应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校本课程,实施创新六艺
结合校情、学情实际,并经过反复检验和论证,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构建起一整套符合少年儿童主体特征、满足少年儿童精神需求的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实小新六艺”,涵盖少儿京剧、国学经典诵读、校园腰鼓、书法国画、围棋、传统民间游戏等,旨在对学生施以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和认知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少儿京剧,深度融合德育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在此背景下,金乡县实验小学审时度势,研究出台《“京剧进校园”实施方案》并开展了试点工作——
一是深挖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中的德育因子(“爱国”因子、“处世”因子、“修身”因子),促进京剧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本着“有所批评、有所扬弃,兼收并蓄、择善而从”的原则,学校组织专、兼职京剧教师,从经典剧目中寻觅、甄别、深挖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并以此为抓手,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正面引导和强化。
二是编修京剧校本教材。2014年,学校组织专门人员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近京剧》;2018年,对该教材进行修订,更名为《走进京剧》并重版。新版京剧校本教材分为“剧史、剧目、剧人、剧艺”四大章节,有层次、有计划地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剧目片段,如弘扬爱国精神的《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弘扬和谐、友善的《将相和·廉颇做事无分寸》,弘扬公正、法治的《苏三起解·苏三离了洪洞县》等。学校每周开设1节京剧课,按照“兴趣培养”“唱腔教学”“身段教学”三级目标组织教学。
十年来,集团学校在实践与探索中逐步确立了“京剧小观众→小票友→小专业演员→小艺术家”的培养和教育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儿京剧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向着“人人懂京剧、人人爱京剧、人人学京剧、人人传唱京剧”的愿景努力。
国学经典,诵读涵养人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本着培养小学生优良学习和生活习惯的目的,2013年,学校组织专门人员从《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论语》《孟子》《世说新语》《菜根谭》等国学经典中,精心选摘富有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句段、诗词、文章,汇集成“文明礼仪篇、惜时勤学篇、自立自强篇、诚实守信篇、知恩感恩篇、爱心行动篇”六个主题板块,编撰了《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并正式出版发行。结合教材,学校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了“读原著、读名著、读整本书、读大部头书”“读书节”“阅读·乐读”“手抄四书五经”“百日诵读”“国旗下的班级经典诵读”等诵读活动,使经典入眼、入口、入脑、入心。 创新发展:秉持“双创”方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创新达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促进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目的。在学校领导班子引领下,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完善和拓展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掘和丰富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利用当代科技手段和综合性舞台艺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对新时代青少年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以“京剧进校园”活动为例,2011年至今,学校一以贯之地进行国粹京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至今已创编了5部京剧作品——京剧校歌《阳光少年》、原创京歌《明朝我辈更辉煌》、原创少儿京剧《鸡黍之约》、原创京韵古诗《春之声·夏之韵》、原创京剧《英雄王杰》。孩子们学京剧、唱京剧、演京剧,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鸡黍之约》,重塑诚信典范
“鸡黍之约”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南朝著名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传》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后经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改编,演绎成了《喻世明言·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主人公范式,以讲诚信、守承诺的高尚品行和精神彪炳史册,是人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榜样和典范。由于范式出生在金乡,所以金乡县又被人们称为“诚信之乡”。
为实现“促普及,出精品”的京剧教育教学活动目标,推出一批精品京剧剧目,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于2016年组织本校教师依托“鸡黍之约”诚信故事,参考《后汉书》《喻世明言》和《后汉演义》等古典著作,编写了九幕、共二十四场的《鸡黍之约》剧本,全剧近七万字,涵盖了范式一生的主要事迹。在此基础上,学校选取第七至第九场最精华的部分,进一步删减整合、二度创编,形成了适合搬上演出舞台的少儿京剧剧目《鸡黍之约》。
这台戏的创作,前后历时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例、独创。整个创编过程得到了中国戏曲学院繼续教育部(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志强、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王文清、济南市京剧院著名作曲家杨广利等的大力支持。在他们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下,少儿版京剧《鸡黍之约》几易其稿,反复编排,于2017年11月在“CCTV-11《快乐戏园》演唱会暨‘春风化雨 浸润童心’金乡县实验小学2017京剧进校园活动成果展演”上进行了首演。该剧目荣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第八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一等奖,并受邀参加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传统文化进校园成果展演”。它带给人们以道德的陶冶与美的享受,令人徜徉在“山阳诚信文化”的海洋里,领略古人先贤的精神风范,并从中找到自己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价值支柱。
《英雄王杰》,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6月1日,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原创京剧《英雄王杰》在“‘国华绽放 童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京剧进校园成果展演活动”中正式亮相。新颖的京剧艺术表现方式,精彩的戏曲配乐,娴熟的舞台表演,深刻的主旨寓意,产生了出乎预料的轰动效应。
山东省金乡县是革命烈士王杰的故乡,学校的师生从小就是听着王杰的故事长大的。在建党百年的节点上,把王杰的伟大事迹用京剧艺术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牢记英雄功勋,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以党史学习教育助推党员干部在党的教育事业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为此,学校领导班子安排教师根据革命烈士王杰的事迹,进行京剧《英雄王杰》剧本的创编。期间,广泛搜集、查阅英雄王杰的资料以及各大新闻媒体对王杰同志的报道,并到金乡羊山王杰纪念馆、王杰同志出生地“王杰村”实地调研,向专家请教,创编了一万三千字的剧本。演出的成功令人坚信,王杰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英雄气概,“一心为民、两个不怕、三不伸手”的崇高精神,定会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和青少年身上薪火相传。
纵观《鸡黍之约》《英雄王杰》这两个原创京剧剧目从研讨策划到剧本创编、从作曲配乐到编排导演、从演员训练到正式演出并产生轰动效应的整个过程,充分彰显了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结合乡土文化、学校特色、自身优势和学生需求,开发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致力于“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执着与毅力、决心和信心。
几十年来,从茫然摸索到逐步成熟,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取得了丰硕成绩,一代又一代体格强健、精神刚健、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创造活力、有人格魅力的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在魅力、阳光、和谐的校园之中。未来,集团会努力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双创”方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刘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此方面,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起步很早。核心学校金乡县实验小学于2008年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西关校区(原金乡县西关小学)在20世纪60年代即组织校园腰鼓活动。但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之前,各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上普遍存在认识不够充分的问题,活动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创造性。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认识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两方面入手。基于此,集团把传统文化教育的触角向家庭和社会延伸,从历史和空间两个维度、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传承:深挖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
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致力从爱国、处世、修身等方面入手,对传统文化资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校根植地域文化、乡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包蕴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经典著述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深刻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化落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古今融合,做好顶层设计
为建设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创新性发展、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学校,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并结合科学前瞻的当代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形成了“创建和谐,享受幸福”的办学理念,把“以爱育爱,立德树人”校训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齐鲁名校,育阳光少年——创办一所令全社会尊敬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读好书·写好字·学好艺·做好人”的“四好阳光少年”育人目标,制定了“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了“用文化引领学校,努力提升办学软实力”的发展道路,明确了打造“科研、戏曲、科技、书香、安全、和谐”六大主题校园的学校发展战略,推出了“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大创新育人工作举措。
依据政策,开展三个教育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学校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方针等为遵循,以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行动指导,努力在三个层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对应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对应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对应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校本课程,实施创新六艺
结合校情、学情实际,并经过反复检验和论证,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构建起一整套符合少年儿童主体特征、满足少年儿童精神需求的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实小新六艺”,涵盖少儿京剧、国学经典诵读、校园腰鼓、书法国画、围棋、传统民间游戏等,旨在对学生施以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和认知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少儿京剧,深度融合德育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在此背景下,金乡县实验小学审时度势,研究出台《“京剧进校园”实施方案》并开展了试点工作——
一是深挖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中的德育因子(“爱国”因子、“处世”因子、“修身”因子),促进京剧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本着“有所批评、有所扬弃,兼收并蓄、择善而从”的原则,学校组织专、兼职京剧教师,从经典剧目中寻觅、甄别、深挖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并以此为抓手,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正面引导和强化。
二是编修京剧校本教材。2014年,学校组织专门人员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近京剧》;2018年,对该教材进行修订,更名为《走进京剧》并重版。新版京剧校本教材分为“剧史、剧目、剧人、剧艺”四大章节,有层次、有计划地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剧目片段,如弘扬爱国精神的《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弘扬和谐、友善的《将相和·廉颇做事无分寸》,弘扬公正、法治的《苏三起解·苏三离了洪洞县》等。学校每周开设1节京剧课,按照“兴趣培养”“唱腔教学”“身段教学”三级目标组织教学。
十年来,集团学校在实践与探索中逐步确立了“京剧小观众→小票友→小专业演员→小艺术家”的培养和教育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儿京剧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向着“人人懂京剧、人人爱京剧、人人学京剧、人人传唱京剧”的愿景努力。
国学经典,诵读涵养人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本着培养小学生优良学习和生活习惯的目的,2013年,学校组织专门人员从《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论语》《孟子》《世说新语》《菜根谭》等国学经典中,精心选摘富有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句段、诗词、文章,汇集成“文明礼仪篇、惜时勤学篇、自立自强篇、诚实守信篇、知恩感恩篇、爱心行动篇”六个主题板块,编撰了《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并正式出版发行。结合教材,学校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了“读原著、读名著、读整本书、读大部头书”“读书节”“阅读·乐读”“手抄四书五经”“百日诵读”“国旗下的班级经典诵读”等诵读活动,使经典入眼、入口、入脑、入心。 创新发展:秉持“双创”方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创新达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促进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目的。在学校领导班子引领下,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完善和拓展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掘和丰富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利用当代科技手段和综合性舞台艺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对新时代青少年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以“京剧进校园”活动为例,2011年至今,学校一以贯之地进行国粹京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至今已创编了5部京剧作品——京剧校歌《阳光少年》、原创京歌《明朝我辈更辉煌》、原创少儿京剧《鸡黍之约》、原创京韵古诗《春之声·夏之韵》、原创京剧《英雄王杰》。孩子们学京剧、唱京剧、演京剧,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鸡黍之约》,重塑诚信典范
“鸡黍之约”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南朝著名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传》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后经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改编,演绎成了《喻世明言·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主人公范式,以讲诚信、守承诺的高尚品行和精神彪炳史册,是人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榜样和典范。由于范式出生在金乡,所以金乡县又被人们称为“诚信之乡”。
为实现“促普及,出精品”的京剧教育教学活动目标,推出一批精品京剧剧目,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于2016年组织本校教师依托“鸡黍之约”诚信故事,参考《后汉书》《喻世明言》和《后汉演义》等古典著作,编写了九幕、共二十四场的《鸡黍之约》剧本,全剧近七万字,涵盖了范式一生的主要事迹。在此基础上,学校选取第七至第九场最精华的部分,进一步删减整合、二度创编,形成了适合搬上演出舞台的少儿京剧剧目《鸡黍之约》。
这台戏的创作,前后历时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例、独创。整个创编过程得到了中国戏曲学院繼续教育部(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志强、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王文清、济南市京剧院著名作曲家杨广利等的大力支持。在他们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下,少儿版京剧《鸡黍之约》几易其稿,反复编排,于2017年11月在“CCTV-11《快乐戏园》演唱会暨‘春风化雨 浸润童心’金乡县实验小学2017京剧进校园活动成果展演”上进行了首演。该剧目荣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第八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一等奖,并受邀参加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传统文化进校园成果展演”。它带给人们以道德的陶冶与美的享受,令人徜徉在“山阳诚信文化”的海洋里,领略古人先贤的精神风范,并从中找到自己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价值支柱。
《英雄王杰》,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6月1日,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原创京剧《英雄王杰》在“‘国华绽放 童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京剧进校园成果展演活动”中正式亮相。新颖的京剧艺术表现方式,精彩的戏曲配乐,娴熟的舞台表演,深刻的主旨寓意,产生了出乎预料的轰动效应。
山东省金乡县是革命烈士王杰的故乡,学校的师生从小就是听着王杰的故事长大的。在建党百年的节点上,把王杰的伟大事迹用京剧艺术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牢记英雄功勋,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以党史学习教育助推党员干部在党的教育事业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为此,学校领导班子安排教师根据革命烈士王杰的事迹,进行京剧《英雄王杰》剧本的创编。期间,广泛搜集、查阅英雄王杰的资料以及各大新闻媒体对王杰同志的报道,并到金乡羊山王杰纪念馆、王杰同志出生地“王杰村”实地调研,向专家请教,创编了一万三千字的剧本。演出的成功令人坚信,王杰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英雄气概,“一心为民、两个不怕、三不伸手”的崇高精神,定会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和青少年身上薪火相传。
纵观《鸡黍之约》《英雄王杰》这两个原创京剧剧目从研讨策划到剧本创编、从作曲配乐到编排导演、从演员训练到正式演出并产生轰动效应的整个过程,充分彰显了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结合乡土文化、学校特色、自身优势和学生需求,开发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致力于“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执着与毅力、决心和信心。
几十年来,从茫然摸索到逐步成熟,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取得了丰硕成绩,一代又一代体格强健、精神刚健、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创造活力、有人格魅力的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在魅力、阳光、和谐的校园之中。未来,集团会努力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双创”方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