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师户外运动支持的四大“转身”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外运动是实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幼儿园对户外运动环境的创设与组织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户外提供低结构材料,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在发展幼儿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同时,关注灵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并强调合作、坚持等学习品质。
  北大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主任董进霞强调,要树立全面发展的幼儿体育观,即不再简单地强调体能或者动作发展,而是要通过身体活动促进幼儿情商、语言、智商的全面发展。
  作为幼儿运动的支持者,教师要学会从课程的意识出发,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真正支持幼儿智慧运动。

观念转身:环境即教育资源


  户外运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们能够坚持安全原则,时刻关注场地材料的损坏情况以及安全隐患,但处理方式过于单一。比如,草丛迷宫的树枝会刮碰幼儿,我们通常是清除多余树枝。但是,这些植被不正是吸引到幼儿的原因吗?把球、布娃娃、积木等玩具藏在草丛里,不也是幼儿的最爱吗?
  为幼儿扫除障碍,只能解决一时问题,新的植被还会长出来。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转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把问题转换成教育资源,通过图片欣赏、现场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身运动环境的危险,并尝试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我们可以开展危险标志的设计活动,带领幼儿去场地观察,让幼儿自己设计标志,悬挂或张贴在迷宫入口以及植被上,后续推进全园分享,让每一位幼儿知悉。

目标转身:运动习惯和能力都重要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的活动都是具有综合性的,教师要有经验的整体意识,从儿童的多方面发展中,鼓励和指导幼儿园的活动。我们在关注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幼儿体育的综合性,更要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审视活动的实施。
  比如我们对体育活动的目标制定,一般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定势。可是,我们在户外运动区域、体育游戏、体能拓展等执行中,往往会忽略幼儿运动习惯的培养。
  又比如,户外运动结束后,很多遗忘的器械散落在操场,体育游戏中,很多女孩子穿着漂亮的小皮鞋,体能拓展时没有进行热身,直接现场操作等,不仅会影响幼儿完整人格的建立,还会造成運动损伤。
  运动习惯是实现运动能力的重要基础,活动前的热身能够让幼儿的肌肉达到预热,活跃神经系统,预防在运动中骨骼、关节、韧带的损伤;有意识、有序收放运动器械,是调节幼儿活动量以及心率、肺活量稳定的重要习惯;穿戴合适的服饰、饰品是促进幼儿高效运动的重要辅助材料,不可丢失。

内容转身:经验比技能更适合幼儿


  幼儿园课程不同于小学,是以经验为体系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然而,在当前幼儿足球热的背景下,幼儿园或幼教培训机构,呈现出了重技能的现象,与大众对幼儿足球认识以及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相悖。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是什么?
  幼儿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获取信息,并与之发生作用,提升原有经验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经验,不是知识、技能。幼儿体育亦是如此。
  幼儿的动作发展是指幼儿生活与游戏需要的多样性,而不是我们竞技体育概念中的更高、更快、更强。实现幼儿运动能力的基础是幼儿丰富、多样的动作经验积累,经验越多,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会更多样,更有创意,更有质量。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幼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才能真正做到理念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行为转身:材料不是运动主体


  面对户外场地的创设,教师们能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需求进行材料投放,保证每位幼儿都有材料可玩。可是,幼儿玩一会儿就会失去兴趣,出现了频繁更换器械的现象。运动器械作用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活动量不够,运动质量不高,幼儿停留在浅层学习层面。
  其实,问题的根源是材料。投放何种材料、投放多少材料是教师主观意识,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前期做一个调查,梳理出幼儿对材料的需求类型,根据材料属性确定数量。
  如通过家长辅助调查,发现幼儿喜欢的材料类型中车类、球类占为60%。我们就以此为中心进行拓展。尤其是车类,从载人到载货,从固定比赛到全园快递,成为园所的亮点。教师辅助以低结构的轮胎、竹梯、油桶等,拓展出快递、露营、寻宝等多个主题。
  同时,研究指出,过多地提供运动材料,会让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材料是促进幼儿交往的载体,但材料投放过多,就会让材料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场地中有10位幼儿,只有5个轮胎。在教师不干预幼儿行为的前提下,幼儿为了同一个目标,会商量怎么玩,从而出现合作探究。如滚轮胎游戏、一个人坐轮胎多人拉、将轮胎拖到草坪做“灶头”等。
  玩是幼儿的天性,适宜的材料数量可以促使他们合作,实现大肌肉的发展,积累社会交往经验。也让我们明白,幼儿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健康”这样狭义的目标指向,更多还是要让幼儿寻找和感受到身体运动对其生活和游戏的重要意义,进而才会真正喜欢运动。
其他文献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思考型、专业型的幼儿教师,创建优质的教育环境,为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本文将围绕园本教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展开一系列探析。一、园本教研是什么  “研”即细磨与深入地探究。“教研”是对教育教学现象细磨与深入的探究。“园本教研”则是立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现状而展开的细磨与深入的研究。  从园本教研的概念中可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对其各方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开展教学活动,贵在得法。达到目的的方法有很多,就如同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有一条是最近的,这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选择合适多样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研究是教师作为专业者的需要,是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之保障。近年来,我园在园本教研的路上不断前行,从传统的管理型教研向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的发展型教研的转型,探索出一条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教研模式——园本研修。一、以聚焦问题为先导  教研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期刊
绘本剧,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绘本故事改编成的舞台短剧,它是具备戏剧要素,结合灯光、服装、道剧、音效等许多元素呈现的短剧。而幼儿园绘本剧则是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对已经出版的中外绘本故事或绘本图书中的原型人物进行改编,供幼儿开展角色扮演、言语对话、音乐律动、表情动作等各种形式活动,深受幼儿喜欢。  时下,在众多幼儿园,开展早期绘本阅读活动已经非常普遍,随处可见幼儿三五成群一起阅读绘本的身影。对于幼儿而言,读
期刊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市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升。为此,介休市教科局整体部署,以“一条主线、三个抓手、五种途径”,全方位构建教师成长平台。一条主线:城市农村齐进步、公办民办共发展;三个抓手:名师工作室、教育联盟、农村联片教研;五种途径:专题教研、定制式主题教研、引领式教研、微问题教研、体验式教研。通过多项举措形成突破园际界线、“交错立体”的专业指导平台
期刊
专业的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高度关注教育质量的当前,“研究型”教师逐渐取代“教书匠”教师,成为当今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如何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型”的角色转变,教育教研先行是重要一步。我园主要从完善教研管理制度、探索多种教研形式、优化专业发展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总结实践经验四方面来保障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一、完善教研管理制度,保障教研有效落实
期刊
如今学前教育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越来越要求幼儿全面发展。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首先突出就是健康,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内容:身心状况、动作发展以及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其中幼儿的身心状况是健康的主要内容。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往往生理健康体现更加明显,幼儿身体健康、无疾病一般可代表身体健康,然而心理的健康状况相对来说较为隐晦。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来说,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期刊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通过多样化的途径、丰富的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幼儿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呼啦圈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材料多由塑料或橡胶制成,轻便美观,安全性高,练习活动占地不大,且经济实惠,是幼儿园常用的活动器械之一。而且呼啦圈游戏没有固化的格式和模式,只要参与即可,如能引导得当,定能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幼儿园在体验式教育理论的引导下,借助呼啦圈开展
期刊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规则意识以及合作意识明显提升,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增强,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愈加浓厚,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充分满足了幼儿的这种需求,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往往会片面地认为学习型区域更加重要,于是容易出现以下现象:  1.一些大班角色游戏区得不到重视与支持,设置在逐渐变小、变少或干脆就被撤掉,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社
期刊
经过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晋中市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市教育局审时度势,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升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方法和路径,并顺势抓住省教育厅将晋中市列为“健全幼儿园教研机制”试点的契机,以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注重引领,坚持在推动内涵发展上聚焦发力,使全市幼兒园保教水平整体上得到大幅度提升,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一、顶层设计,引领幼儿园迈进课程改革“深水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