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为出发点,对“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突出课程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剖析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强化对成像技术转化应用的认识。课程教学改革既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强调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医学成像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医学成像技术是医学影像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医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信息学、材料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性基础课程[1]。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不同医学成像设备和临床应用,理解医学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医学图像的分析与处理。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量大、知识面广,培养对象的学科背景、专业储备差异等,各院校对课程内容讲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例如,医学院可能更多地偏向于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而理工科院校则倾向于医学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和技术转化应用。因此,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普适性会遇到一定的挑战。本文结合工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情形,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谈“医学成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教学扬帆,纪律护航
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引领学生热爱学习的教鞭。“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课堂纪律的约束。严格的课堂纪律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于律己的习惯。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监督,如课前组织学生检查出勤率,并做好登记;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抽点学生进行问答,防止学生听课走神;课后给出讲授内容相关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等,保证学生的学习紧跟课程教学的进度。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进程,安排其对课程讲授的相关内容加以作答,并在课后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在意识到问题的同时,对课程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和热爱。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纪律必须严抓,不能松懈。
二、注重概念,强化理解
准确领会与“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概念,是掌握和深刻理解成像原理的前提。课堂教学中的新知识点往往都是由很多基本概念构成的,围绕概念衍生的各种理论推导被完善成成像技术的理论基础。注重对概念的深入讲解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且把生涩的概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如与成像设备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应用相结合等)进行描述,既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吸收,也会引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讨论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对成像原理的掌握会更容易,教学内容也不再晦涩难懂。若不对课程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学生们往往抓不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对成像原理的理论推导便会失去信心,进而失去对课程的兴趣。
三、课堂互动,形式多样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催化剂。“医学成像技术”课程的概念和理论偏多,若不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变成“填鸭式”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3]。因此,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是极其必要的。例如,(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问答,教师应当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并对合理的观点给予肯定和表扬;(2)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给老师和同学们上课,然后由老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深化和纠正,使学生主动思考课程教学的内容;(3)在教学环节中,适时采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成像設备的成像原理和操作应用等,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4)结合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和科研兴趣;(5)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将部分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课程实验进行演示,同时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对部分成像技术涉及的图像重建进行模拟,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交叉学科特点的认识,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6)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根据课程教学的安排,适时组织学生到医院的影像科室实地观摩和学习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深入体会成像技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和浓厚兴趣。总之,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互动,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离不开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萌生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强化对新知识的领悟。
四、科研导向,与时俱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爆炸式激增促使医学成像技术不断更新,新知识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速传播。若不能及时地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将会造成各个方面的被动落后。同样地,“医学成像技术”的课程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2]。为此,在课程教学环节,组织安排学生总结最新的成像设备、成像技术、成像算法和应用等,并在课堂讨论中进行分享。针对这些新的成像技术,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最终将报告总结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既能够丰富学生们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科研素养,为步入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夯实基础。
五、结束语
“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特色使得此课程教学充满了前瞻性和挑战性。“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教师通过严抓课堂纪律、注重概念理解、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等各种学习途径,积极调动学生们课堂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思考和跟进最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并养成不断创新的科研精神,为适应当今成像技术的发展潮流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本立,万遂人,赵兴群.医学成像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郭翌,汪源源.“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1):17-19.
[3]戴修斌,王俊,等.医学成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和研究[J].时代教育,2011(9):36-38.
[关键词] 医学成像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医学成像技术是医学影像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医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信息学、材料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性基础课程[1]。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不同医学成像设备和临床应用,理解医学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医学图像的分析与处理。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量大、知识面广,培养对象的学科背景、专业储备差异等,各院校对课程内容讲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例如,医学院可能更多地偏向于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而理工科院校则倾向于医学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和技术转化应用。因此,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普适性会遇到一定的挑战。本文结合工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情形,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谈“医学成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教学扬帆,纪律护航
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引领学生热爱学习的教鞭。“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课堂纪律的约束。严格的课堂纪律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于律己的习惯。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监督,如课前组织学生检查出勤率,并做好登记;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抽点学生进行问答,防止学生听课走神;课后给出讲授内容相关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等,保证学生的学习紧跟课程教学的进度。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进程,安排其对课程讲授的相关内容加以作答,并在课后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在意识到问题的同时,对课程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和热爱。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纪律必须严抓,不能松懈。
二、注重概念,强化理解
准确领会与“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概念,是掌握和深刻理解成像原理的前提。课堂教学中的新知识点往往都是由很多基本概念构成的,围绕概念衍生的各种理论推导被完善成成像技术的理论基础。注重对概念的深入讲解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且把生涩的概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如与成像设备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应用相结合等)进行描述,既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吸收,也会引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讨论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对成像原理的掌握会更容易,教学内容也不再晦涩难懂。若不对课程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学生们往往抓不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对成像原理的理论推导便会失去信心,进而失去对课程的兴趣。
三、课堂互动,形式多样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催化剂。“医学成像技术”课程的概念和理论偏多,若不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变成“填鸭式”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3]。因此,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是极其必要的。例如,(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问答,教师应当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并对合理的观点给予肯定和表扬;(2)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给老师和同学们上课,然后由老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深化和纠正,使学生主动思考课程教学的内容;(3)在教学环节中,适时采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成像設备的成像原理和操作应用等,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4)结合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和科研兴趣;(5)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将部分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课程实验进行演示,同时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对部分成像技术涉及的图像重建进行模拟,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交叉学科特点的认识,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6)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根据课程教学的安排,适时组织学生到医院的影像科室实地观摩和学习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深入体会成像技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和浓厚兴趣。总之,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互动,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离不开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萌生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强化对新知识的领悟。
四、科研导向,与时俱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爆炸式激增促使医学成像技术不断更新,新知识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速传播。若不能及时地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将会造成各个方面的被动落后。同样地,“医学成像技术”的课程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2]。为此,在课程教学环节,组织安排学生总结最新的成像设备、成像技术、成像算法和应用等,并在课堂讨论中进行分享。针对这些新的成像技术,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最终将报告总结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既能够丰富学生们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科研素养,为步入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夯实基础。
五、结束语
“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特色使得此课程教学充满了前瞻性和挑战性。“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教师通过严抓课堂纪律、注重概念理解、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等各种学习途径,积极调动学生们课堂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思考和跟进最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并养成不断创新的科研精神,为适应当今成像技术的发展潮流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本立,万遂人,赵兴群.医学成像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郭翌,汪源源.“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1):17-19.
[3]戴修斌,王俊,等.医学成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和研究[J].时代教育,2011(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