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提倡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要更加多元化,微课登上了数学课堂的大舞台。微课若能被有效地利用,则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激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本文将从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出发,探讨微课在课堂中相对应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 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学习,尤其对年纪尚小、思维能力暂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微课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新颖,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减少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一、微课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
微课,指的是以视频为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 绕着难点、重点、疑点、考点等知识内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微课作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产物,逐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其所具有的趣味性、形象性、灵活性、应用性是其最大优势。
(一)微课具有趣味性
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所提供的微课大多是一段段趣味知识视频以及简明扼要的知识整理,所营造出来的充满张力和吸引力的教学环境是其他课前预习手段所不具备的。学生被微课强大的视听效果所吸引,对其中有趣的数学知识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认识分数时,教师通过一段“小羊分蛋糕”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迫切想要了解每只小羊手中的蛋糕是几分之几,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便会自然地铺陈展开。
(二)微课具有形象性
微课教学的特点就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呈现小学数学阶段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它能够把小学数学阶段一些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复杂的知识点以视频和语音为载体,变成具体的、动态的和有益于学生理解的感性內容。微课教学真正做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降低了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初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二年级上册学生学习“认识千以内的数”时,教师可通过微课展示十个小方块一组一组堆叠成一百个一层,接着一层一层地组成一千块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这样,形象地展示了数的增加过程。
(三)微课具有灵活性
微课教学真正做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它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想要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因材施教,不再拘泥于空间和时间,让课堂无处不在,让数学课前预习的形式更加灵活。如当教师进行网络在线教学“认识厘米、米”时,由于网络教学的局限性教师无法做到实物对比举例,此时可利用微课的灵活性打开教学局面,让学生印象深刻。
(四)微课具有应用性
微课通常以视频为载体,所以教师使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教学时,应用起来更加便捷。教师只要学会简单的电脑录屏技术、编辑技术,就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串联起来,制作出一个精彩的微课视频。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微课的应用是十分方便的。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微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奠定良好基础
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为数学课堂教学创造出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因为课前学生就能知道本节课自己暂时不理解的知识点,所以课堂上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讲,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能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时出现的困扰,突出重难点推进教学进程,真实做到了课堂效率的最优化,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极致化。
教师可以从整本教材以及相关重难知识点的高度出发,精心制作微课,并且根据知识点的相关联系性将这些微课整合成一个系列,方便学生系统化的课前预习。而生与生之间以此系列微课为平台进行交流与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自主有效的。具体来说,教师不仅要脚踏实地地分析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易考点和易错点,还要关注整本书,专注整本教材的内容,知晓学生在学习完本册教材之后应该提高什么能力。教师只有这样统筹兼顾地将课前预习任务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内容,明确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才能让课前预习不再脱离教师的管控,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及时交流,并完整地将学生课前预习中的疑问收集起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和分析后,及时地处理和反馈,并通过这些数据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课程重点是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底×高÷2。想要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需要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去进行推算。教师围绕这一重点内容制作微课,设计了本节课的课前预习任务,微课中先带领学生复习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再以二维动画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平行四边形被剪成两个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过程。在剪切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也明白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底×高÷2”,找到三角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在微课的最后,笔者布置“练一练”习题,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答一些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简单的应用题,以此检测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的效果。
(二)应用微课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授导入
数学课堂中新授导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精彩的新授导入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本节课接下来的活动。教师应合理利用微课创建符合学生认知的真实、有意义的问题,只有真实才能带来探寻的动力,才会让本节课充满吸引力和魅力。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成功的教学就会水到渠成。具体而言,教师要留心观察生活当中的数学现象,用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被问题情境所包裹的学生会主动地解决问题,而只有学习好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学生才能走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面对课堂中的教学导入。 如在讲解“有余数除法”时,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中教师先通过微课展示出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买票场景,设置“视频中一张车票3元钱,现有11元钱,想要给4个人买车票够买吗?如果不够还需要多少元?”创设有冲突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己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和处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接下来就能轻松地完成教学导入任务。
(三)应用微课直观呈现数学知识,便于学生理解
即使是小学数学教材,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对于小学生目前的理解能力而言,也是抽象复杂的,教师单纯地用公式以及语言去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当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所学知识点以视频、图像或者综合表格的形式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一些复杂知识点的理解困难。同时这样形象直观的记忆法也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更加方便地记忆。具体而言,当遇到相对而言较为抽象或者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在课前就给学生打好认知基础,通过微课视频的教学,灵巧地化繁为简,转抽象为具体,给予学生直接的视听认知,那么学生则会通过已有的形象思维认知去学习和解决相应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平均数”时——
师:(展示微课视频滔滔江水往東流的现象)请你观察观察,说一说这是生活中什么现象?
生:这是“水往低处流”。
师:这一日常现象蕴含的是平均数中最重要的“移多补少”概念,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生:当天平向一端倾斜,我们可以将重的一端物体取一部分到轻的一端。
平均数这一抽象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视频变成生动形象的身边常见的知识。学生有了具体的生活经验,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本质,也能较轻松地解决平均数的相关数学问题。
(四)应用微课助力学生理解,明确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回顾课上讲授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解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是什么,知道应该学习掌握哪些数学知识。”可见教师应该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易考点以及易错点放在微课视频中,借由微课视频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突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就能够在课堂学习的最后完整地进行课堂总结。
比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归纳总结了: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同时本节课还涉及以下的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价=单价×数量。
学生虽不能完整地记下这些数量关系式,但是通过简单直观的了解,学生能够明确接下来课堂学习的重点。通过这些数量关系式,教师着重讲解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理清楚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课堂总结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微课关联互联网,丰富课堂资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数学一直采用“板书 口语”讲解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具有现代化素养的教师应用心制作微课,学生就能充分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教师有效利用微课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生动化的特点能够促进小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和了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师要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合理引导小学生正确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效的思考则是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快途径。当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时,他们的其他能力也会随之一起得到发展。随着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阶段的广泛应用,教师以微课作为载体,从庞大的互联网信息中筛选合适教学的视频以及动态图片,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即将学习的数学概念定理以及图形的变化。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表现方式将思维的过程直接呈现到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真正让学生做到“开眼看世界”。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能够利用微课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最终促进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 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学习,尤其对年纪尚小、思维能力暂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微课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新颖,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减少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一、微课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
微课,指的是以视频为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 绕着难点、重点、疑点、考点等知识内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微课作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产物,逐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其所具有的趣味性、形象性、灵活性、应用性是其最大优势。
(一)微课具有趣味性
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所提供的微课大多是一段段趣味知识视频以及简明扼要的知识整理,所营造出来的充满张力和吸引力的教学环境是其他课前预习手段所不具备的。学生被微课强大的视听效果所吸引,对其中有趣的数学知识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认识分数时,教师通过一段“小羊分蛋糕”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迫切想要了解每只小羊手中的蛋糕是几分之几,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便会自然地铺陈展开。
(二)微课具有形象性
微课教学的特点就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呈现小学数学阶段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它能够把小学数学阶段一些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复杂的知识点以视频和语音为载体,变成具体的、动态的和有益于学生理解的感性內容。微课教学真正做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降低了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初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二年级上册学生学习“认识千以内的数”时,教师可通过微课展示十个小方块一组一组堆叠成一百个一层,接着一层一层地组成一千块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这样,形象地展示了数的增加过程。
(三)微课具有灵活性
微课教学真正做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它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想要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因材施教,不再拘泥于空间和时间,让课堂无处不在,让数学课前预习的形式更加灵活。如当教师进行网络在线教学“认识厘米、米”时,由于网络教学的局限性教师无法做到实物对比举例,此时可利用微课的灵活性打开教学局面,让学生印象深刻。
(四)微课具有应用性
微课通常以视频为载体,所以教师使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教学时,应用起来更加便捷。教师只要学会简单的电脑录屏技术、编辑技术,就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串联起来,制作出一个精彩的微课视频。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微课的应用是十分方便的。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微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奠定良好基础
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为数学课堂教学创造出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因为课前学生就能知道本节课自己暂时不理解的知识点,所以课堂上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讲,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能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时出现的困扰,突出重难点推进教学进程,真实做到了课堂效率的最优化,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极致化。
教师可以从整本教材以及相关重难知识点的高度出发,精心制作微课,并且根据知识点的相关联系性将这些微课整合成一个系列,方便学生系统化的课前预习。而生与生之间以此系列微课为平台进行交流与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自主有效的。具体来说,教师不仅要脚踏实地地分析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易考点和易错点,还要关注整本书,专注整本教材的内容,知晓学生在学习完本册教材之后应该提高什么能力。教师只有这样统筹兼顾地将课前预习任务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内容,明确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才能让课前预习不再脱离教师的管控,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及时交流,并完整地将学生课前预习中的疑问收集起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和分析后,及时地处理和反馈,并通过这些数据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课程重点是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底×高÷2。想要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需要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去进行推算。教师围绕这一重点内容制作微课,设计了本节课的课前预习任务,微课中先带领学生复习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再以二维动画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平行四边形被剪成两个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过程。在剪切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也明白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底×高÷2”,找到三角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在微课的最后,笔者布置“练一练”习题,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答一些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简单的应用题,以此检测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的效果。
(二)应用微课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授导入
数学课堂中新授导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精彩的新授导入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本节课接下来的活动。教师应合理利用微课创建符合学生认知的真实、有意义的问题,只有真实才能带来探寻的动力,才会让本节课充满吸引力和魅力。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成功的教学就会水到渠成。具体而言,教师要留心观察生活当中的数学现象,用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被问题情境所包裹的学生会主动地解决问题,而只有学习好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学生才能走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面对课堂中的教学导入。 如在讲解“有余数除法”时,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中教师先通过微课展示出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买票场景,设置“视频中一张车票3元钱,现有11元钱,想要给4个人买车票够买吗?如果不够还需要多少元?”创设有冲突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己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和处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接下来就能轻松地完成教学导入任务。
(三)应用微课直观呈现数学知识,便于学生理解
即使是小学数学教材,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对于小学生目前的理解能力而言,也是抽象复杂的,教师单纯地用公式以及语言去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当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所学知识点以视频、图像或者综合表格的形式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一些复杂知识点的理解困难。同时这样形象直观的记忆法也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更加方便地记忆。具体而言,当遇到相对而言较为抽象或者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在课前就给学生打好认知基础,通过微课视频的教学,灵巧地化繁为简,转抽象为具体,给予学生直接的视听认知,那么学生则会通过已有的形象思维认知去学习和解决相应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平均数”时——
师:(展示微课视频滔滔江水往東流的现象)请你观察观察,说一说这是生活中什么现象?
生:这是“水往低处流”。
师:这一日常现象蕴含的是平均数中最重要的“移多补少”概念,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生:当天平向一端倾斜,我们可以将重的一端物体取一部分到轻的一端。
平均数这一抽象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视频变成生动形象的身边常见的知识。学生有了具体的生活经验,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本质,也能较轻松地解决平均数的相关数学问题。
(四)应用微课助力学生理解,明确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回顾课上讲授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解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是什么,知道应该学习掌握哪些数学知识。”可见教师应该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易考点以及易错点放在微课视频中,借由微课视频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突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就能够在课堂学习的最后完整地进行课堂总结。
比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归纳总结了: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同时本节课还涉及以下的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价=单价×数量。
学生虽不能完整地记下这些数量关系式,但是通过简单直观的了解,学生能够明确接下来课堂学习的重点。通过这些数量关系式,教师着重讲解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理清楚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课堂总结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微课关联互联网,丰富课堂资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数学一直采用“板书 口语”讲解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具有现代化素养的教师应用心制作微课,学生就能充分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教师有效利用微课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生动化的特点能够促进小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和了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师要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合理引导小学生正确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效的思考则是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快途径。当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时,他们的其他能力也会随之一起得到发展。随着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阶段的广泛应用,教师以微课作为载体,从庞大的互联网信息中筛选合适教学的视频以及动态图片,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即将学习的数学概念定理以及图形的变化。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表现方式将思维的过程直接呈现到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真正让学生做到“开眼看世界”。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能够利用微课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最终促进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