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川椒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C)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和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中获取川椒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按照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筛选.基于GeneCards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取AC的相关靶点;并获取川椒方治疗AC的关键靶点,构建关键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模块分析.结果 共得到川椒方活性成分85个,预测靶点508个,其中川椒方治疗AC的关键靶点183个.PPI网络中度值最高的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激酶B(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GO富集分析分别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1,981个,细胞成分(CC)条目71个,分子功能(MF)条目160个.KEGG富集分析共筛选得到160条信号通路.模块分析共得到7类模块.结论 川椒方中主要含有的成分是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可能通过作用于IL-6、TNF-α、VEGFA、AKT1等关键靶点,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来调节炎症免疫等过程,从而发挥治疗AC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