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地与冰上、雪上衔接训练实践出发,在总结陆地与冰上、雪上训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冬季运动陆地与冰雪训练的前沿,提出我国冬奥会陆地与冰雪训练科学衔接的关键技术、原则、方法,并对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以此建立起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科学基础。
关键词: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地训练;冰雪训练;科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81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4—0007—04
速度滑冰、短道滑冰、花样滑冰和单板滑雪等作为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承担着重要的奥运增光任务。对这些项目训练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将有利促进科技攻关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的陆地与冰(雪)上训练,做为相对独立的两种训练途径,在实践中各自积累了一定的方法、手段,也有了相对丰富的训练经验。但从训练衔接与专项能力发展的角度审视,两种训练系统无论是对项目训练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是对训练规律的提炼,都尚未总结出科学的内容、方法,提出有效的训练原则,更难以在掌握国际前沿的基础上,提出科学衔接的训练体系。针对我国冬奥会项目陆、冰(雪)训练的实践,课题组在专家咨询、文献研究、实践调查、跟踪实验和训练与竞赛应用的基础上,总结陆地与冰(雪)训练衔接的基本方法,训练原则。课题组通过对国家一、二线队伍的科技服务与跟踪调研,提取陆地与冰雪衔接训练的基础数据,筛选科学训练方法,总结有效提高专项能力的训练方法,提出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训练原则,初步形成冬季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科学体系,为在索契冬奥会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总结了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原则,主要方法、手段,并结合国际冬季运动训练、科研前沿动态,提出冬奥会项目未来发展的趋势。 1
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作用意义
冬季奥运项目的陆地与冰(雪)上项目衔接训练,涉及项目多,且各个项目分别具有不同的项群特征。使得各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方法、内容、手段带有鲜明专项特点。从冬季奥林匹克项群分类角度来看,冬季项目主要包括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和体能与技能结合类项目。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主要集中于以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为代表的体能主导类项目和以花样滑冰双人滑、单板滑雪男女U型场地技巧为代表的技能主导类技巧型项目中。
1.1科学衔接的训练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专项运动能力冬奥会优势项目的特点,需要运动员培养突出的专项能力,以更好的控制器材和装备。冰(雪)上训练较难提高的体能、技术,通过高度专项化的陆地训练手段,可以得到更有效提高,从而为项目取得突破奠定基础。
1.2科学预防冰(雪)上运动损伤冰(雪)上项目在训练、竞赛过程中的意外伤害、运动损伤长期困扰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由于冬季项目对冰(雪)环境特定要求,大大增加了运动员发生运动伤害风险的几率。通过陆地训练手段,可有效预防和降低运动员受伤情况。
1.3丰富冬奥会项目的训练手段
陆地训练手段,可以将冰(雪)上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弥补,提高训练科学学体系的科学化水平。一些重要的冰(雪)上运动技术与技能,仅通过冰(雪)上训练,很难达到项目专项能力的要求。陆地训练手段的应用,可以丰富和创新训练手段,达到实施科学训练、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目标。
1.4提高运动员冰(雪)上训练心理适应度陆地训练,之所以是冰雪项目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员本身心理特点决定的。如果运动员长期在冰(雪)上进行训练,相对单一固定的运动环境,必然使运动员心理发生变化,对训练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而陆地与冰(雪)训练在变化训练场景下,可以有效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训练效率。
2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重要内容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面临众多难题。在实践层面,训练的方法和突破性技术主要集中于优势项目的体能、有氧能力以及动作技术和表现能力等方面。课题从力量训练专项化、恢复性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评价、协调、平衡能力训练、有氧耐力的替代训练方法、冰上项目速度结构分析、花样滑冰艺术表演能力陆冰衔接等几方面对陆上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结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
针对我国速滑运动员后程降速的普遍现象,分析原因并筛选若干力量专项化方案。利用数字化冰场、陆地专项力量训练器械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在分析我国速滑重点队员近几年比赛与训练速度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创新陆冰训练的辅助器械,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探索力量训练专项化可行模式,结合国际训练的前沿动态,最终制定出力量训练最佳的专项化方案,提出创新训练方法内容。
通过对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与竞赛的调查,论证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年周期不同阶段陆冰结合恢复性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及负荷动态变化,在全面总结传统训练方法与内容的基础上,建立陆地恢复性训练的内容组合,通过实践应用,进一步论证陆冰结合训练方法科学衔接的有效性。
通过对索契冬奥会国家单板滑雪队、国家花样滑冰队重点队伍的跟踪测试,对这些项目专项体能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与筛选。通过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指标的测试与分析,从专项体能的角度选取简便、实用、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以检验冬奥会优势项目在陆地与冰(雪)上训练衔接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花样滑冰和单板滑雪国家队主力队员为科技服务与攻关对象,针对运动员的协调、平衡能力训练,从本体感知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器材控制能力、小肌肉群控制、动作精确性、身体整体姿态控制等方面对技巧类单板滑雪和花样滑冰项目的协调、平衡能力进行研究,提出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内容及方法手段。
有氧耐力的替代训练方面:以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为突破口,分析和解决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实效性以及陆冰有氧耐力训练的有效衔接。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特点,研究设计冰上训练方法、陆上训练方法以及陆冰两种不同环境下训练效果转化的问题。 从速度滑冰全程滑跑节奏和步频与步幅节奏关系等方面总结出速度滑冰不同项目的速度结构特征,进而建立适合我国运动员的速度结构模式,并在此模式下进行陆冰训练科学衔接和有效转化分析,最终制定出陆冰结合的最佳训练方案。
课题组在长期跟踪服务国家花样滑冰重点队员的过程中,创建我国花样滑冰艺术表演陆冰衔接的科学训练体系,服务花样滑冰一线队伍对于提高艺术表演力的迫切需求,解决一线重点队员的陆地专项舞蹈训练、音乐感受力训练、个体比赛节目艺术加工训练与冰上训练有效转化,为国家花样滑冰队重点队员提供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与服务。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着重解决当前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关键问题,为我国冬季优势项目备战奥运会提供科技服务,为实现冬奥会项目关键技术的突破提供理论与实践成果支撑。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冬季运动项目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项目的器材、装备及训练方法等有着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积累。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实践发展过程中,总结了一定的训练经验,也积累了很多具有效果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但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亟需新的训练理论、训练方法,加以充实与提高。
3.1首先,陆地与冰(雪)训练各自发展。衔接不够陆地与冰上(雪上)训练,各自有着较好的实践基础,分别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但还缺乏能够将陆、冰(雪)训练所获取的运动能力有效转化为专项能力,做到科学衔接的方法。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断层,需要理论充实,也需要实践探索。
3.2衔接训练以经验积累为主。缺乏科学性在冬奥会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很多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凭依多年专项训练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经过竞赛实践的检验,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优秀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但对于这些方法为何效果明显,还大多处于主观感性、经验的阶段,对训练的科学原理缺乏认识,限制了这些方法的进一步深入应用与开发。如果能将这些经验加以科学研究,并分析,提炼出训练的理论,将更有利于项目训练的科学化。
3.3内容、方法手段陈旧,缺乏创新我国冬奥会项目在冰上、雪上项目形成了一些优势项目,包括花样滑冰双人滑、冰壶、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等。并且在参考国际训练前沿基础上,这些项目也都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特的训练体系。
相比国际冬季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使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多种训练科学理论的深入应用,我国的冬奥会优势项目在陆冰雪衔接训练过程中,更趋保守。现有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以及对各种创新手段的应用都较少。一方面是由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薄弱,另一方面也由于夺金压力较大,在实践层面不太敢于创新。但冬季运动各项目在训练实践中的手段创新,已成为冬奥会优势的重要支撑,如KLAP冰刀,滑雪板等技术创新,已经成为项目突破的关键,提示我们在陆冰雪衔接训练中的未来发展更应大胆创新,革新训练体系。
3.4缺少衔接训练客观评价体系
相对于已经初步形成的陆地与冰上、雪上衔接训练内容体系,我国还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陆冰雪衔接训练的客观标准与理论体系。以经验、感性为主的训练方式,需要一个基于运动生理、生化及生物力学等学科平台上的评价体系,达到科学衔接和有效训练的目标。所以,从实践出发,在结合多学科应用理论基础上建立一个有效、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更好的将训练、竞赛中总结的经验与感受,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以更深入的贯彻于训练竞赛的实践中去。
3.5国际交流路径不畅,亟待深入学习前沿技术冬奥会的项目训练,是关系到新技术、新理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不仅在训练、竞赛实践中需要深入的学习交流。同时,对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理论成果进行积极的探索,也是项目持续发展的必须路径。但我国的冬奥会项目,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交流都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少一个有效的、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的该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4
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原则
陆地与冰(雪)上衔接的训练实践,要贯彻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陆冰(雪)训练的特殊性,还要求在二者的训练衔接过程中特别强调以下原则。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以杨桦等为代表的运动训练专家提出的如自觉积极性原则、专项训练深化原则、系统不间断性原则、周期安排训练原则和适宜负荷原则,以及以田麦久为代表的专家提出的训练原则,都是陆冰训练理论的重要基础。冬奥会项目因其独特的项群特点,以及对器材、装备等的特殊要求,使得专项能力的陆地与冰雪训练还强调以下几点原则,在实践应用中需要特别重视。
4.1专项突出原则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作用和目的,要求在训练中注意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专项能力的发展。针对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专项素质、专项技术和专项形态,设计衔接训练的方法、手段和内容。
4.2合理负荷原则
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负荷的安排,是决定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做为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培养专项能力的统一整体,陆地与冰(雪)训练在全年训练周期中承担着不同的训练负荷。结合不同阶段运动员身体状态、训练情况和比赛任务等情况,确定训练量和强度。
4.3科学监控原则现代训练手段与条件的广泛应用,为冬奥会项目训练、竞赛提供了科学监测的技术基础。在陆地与冰(雪)上训练中,广泛应用先进手段,对训练、竞赛情况实施科学监控,可以针对性的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有效性。
4.4损伤预防原则冬季运动项目在冰(雪)上,应用特殊的器材和装备,运动员速度、力量、运动技术难度大大增加,有效的降低运动中意外损伤与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衔接训练的重要原则。在陆冰(雪)衔接中,应有意识的通过有效的陆地训练,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训练的安全性。
4.5周期训练原则
之所以将周期性原则列入,一是因为围绕冬奥会项目的比赛贯穿于全年周期。同时,陆地与冰(雪)上训练本身的阶段特点,也将全年训练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因而,根据比赛、季节、环境变化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周期训练,将陆地与冰(雪)上训练的衔接起来也成为重要原则之一。 4.6创新方法原则
在陆冰(雪)衔接训练中,引入新器材、新装备和新的训练方法,不断创新,也是有效提高训练科学性、有效性的原则。结合国际冬季训练、竞赛前沿,探索新的训练方法,是实现我国冬奥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如:通过陆地与冰(雪)上训练手段之间的高度模拟、互动,强化运动员对于表象训练效果。
5 国际前沿动态与未来展望
国际奥委会对冬奥会项目设置的特殊规定,以及冬季运动单项组织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训练理论的提升,为冬奥会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课题组通过对冬奥会优势项目训练和竞赛前沿动态进行深度分析,结合当前的训练实践,得出未来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5.1陆地训练占据运动训练的比重不断加大,陆冰(雪)衔接贯彻于周期训练全程技能为主和体能与技能结合类的冬季项目,动作技术难度不断提高,陆地训练起到重要作用。世界顶尖选手,近几年不约而同的提高了陆地训练比重,在大、中、小周期训练的各个时间段和时间点上强化衔接训练,形成了陆、冰(雪)训练的有机系统,使得科学训练体系的内涵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深化。
冬季奥运项目中,以技能主导类和体能与技能结合类为代表的项目,如:花样滑冰双人滑、单板滑雪男女U型场地技巧为代表的技能主导类技巧型项目中,陆、冰(雪)训练互补、互动,从训练和竞赛周期的角度,结合季节、赛制等客观条件,进一步改革传统训练观念,将陆冰(雪)衔接训练深入贯彻于训练周期各环节,极大地提高动作技术难度升级的速度和效率。
5.2通过对传统陆地与冰(雪)上训练方法、模式的组合变换与革新,提高了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有效性,加强了陆冰(雪)训练的科学性在陆、冰(雪)衔接训练中,训练的基本方法、核心技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短时期内很少发生大的突破,但通过训练方法的组合与手段变换,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将陆地训练获得的专项能力,有效的转换为冰(雪)上竞技能力。世界范围陆冰(雪)结合性的训练科学化水平快速提高。
5.3通过器材、装备的改革,实现陆、冰(雪)训练的创新,丰富了陆冰(雪)衔接训练的内容体系
快速发展与更新的科学技术,为运动训练领域器材、装备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先进电子、科技手段在训练、竞赛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世界范围冬季项目衔接训练内容增添了新的活力。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安全性均得到极大提高。
5.4在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运动心理、运动生理、生化等学科平台,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理论体系不断拓展,为训练、竞赛的实践提供科学支撑在训练理论层面,注重理论平台的充实,训练、竞赛实践中更广泛、深入的采用交叉学科理论成就,使得陆、冰(雪)训练的理论基础更坚实,理论研究为训练实践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5.5全球范围训练、竞赛的广泛交流。使得陆、冰(雪)衔接训练技术整合深入,有效提高了训练理论的更新在文化交流层面,全球训练、竞赛的方法、手段有通过频繁、深入的交流,依托国际教练这一特殊渠道,新技术、新方法得到全面传播,学术、文化交流平台的开放性,一定程度提高前沿技术、手段的实践应用范围,促进了训练国际化,同一化趋势。
关键词: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地训练;冰雪训练;科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81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4—0007—04
速度滑冰、短道滑冰、花样滑冰和单板滑雪等作为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承担着重要的奥运增光任务。对这些项目训练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将有利促进科技攻关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的陆地与冰(雪)上训练,做为相对独立的两种训练途径,在实践中各自积累了一定的方法、手段,也有了相对丰富的训练经验。但从训练衔接与专项能力发展的角度审视,两种训练系统无论是对项目训练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是对训练规律的提炼,都尚未总结出科学的内容、方法,提出有效的训练原则,更难以在掌握国际前沿的基础上,提出科学衔接的训练体系。针对我国冬奥会项目陆、冰(雪)训练的实践,课题组在专家咨询、文献研究、实践调查、跟踪实验和训练与竞赛应用的基础上,总结陆地与冰(雪)训练衔接的基本方法,训练原则。课题组通过对国家一、二线队伍的科技服务与跟踪调研,提取陆地与冰雪衔接训练的基础数据,筛选科学训练方法,总结有效提高专项能力的训练方法,提出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训练原则,初步形成冬季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科学体系,为在索契冬奥会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总结了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原则,主要方法、手段,并结合国际冬季运动训练、科研前沿动态,提出冬奥会项目未来发展的趋势。 1
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作用意义
冬季奥运项目的陆地与冰(雪)上项目衔接训练,涉及项目多,且各个项目分别具有不同的项群特征。使得各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方法、内容、手段带有鲜明专项特点。从冬季奥林匹克项群分类角度来看,冬季项目主要包括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和体能与技能结合类项目。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主要集中于以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为代表的体能主导类项目和以花样滑冰双人滑、单板滑雪男女U型场地技巧为代表的技能主导类技巧型项目中。
1.1科学衔接的训练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专项运动能力冬奥会优势项目的特点,需要运动员培养突出的专项能力,以更好的控制器材和装备。冰(雪)上训练较难提高的体能、技术,通过高度专项化的陆地训练手段,可以得到更有效提高,从而为项目取得突破奠定基础。
1.2科学预防冰(雪)上运动损伤冰(雪)上项目在训练、竞赛过程中的意外伤害、运动损伤长期困扰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由于冬季项目对冰(雪)环境特定要求,大大增加了运动员发生运动伤害风险的几率。通过陆地训练手段,可有效预防和降低运动员受伤情况。
1.3丰富冬奥会项目的训练手段
陆地训练手段,可以将冰(雪)上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弥补,提高训练科学学体系的科学化水平。一些重要的冰(雪)上运动技术与技能,仅通过冰(雪)上训练,很难达到项目专项能力的要求。陆地训练手段的应用,可以丰富和创新训练手段,达到实施科学训练、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目标。
1.4提高运动员冰(雪)上训练心理适应度陆地训练,之所以是冰雪项目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员本身心理特点决定的。如果运动员长期在冰(雪)上进行训练,相对单一固定的运动环境,必然使运动员心理发生变化,对训练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而陆地与冰(雪)训练在变化训练场景下,可以有效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训练效率。
2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重要内容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面临众多难题。在实践层面,训练的方法和突破性技术主要集中于优势项目的体能、有氧能力以及动作技术和表现能力等方面。课题从力量训练专项化、恢复性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评价、协调、平衡能力训练、有氧耐力的替代训练方法、冰上项目速度结构分析、花样滑冰艺术表演能力陆冰衔接等几方面对陆上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结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
针对我国速滑运动员后程降速的普遍现象,分析原因并筛选若干力量专项化方案。利用数字化冰场、陆地专项力量训练器械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在分析我国速滑重点队员近几年比赛与训练速度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创新陆冰训练的辅助器械,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探索力量训练专项化可行模式,结合国际训练的前沿动态,最终制定出力量训练最佳的专项化方案,提出创新训练方法内容。
通过对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与竞赛的调查,论证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年周期不同阶段陆冰结合恢复性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及负荷动态变化,在全面总结传统训练方法与内容的基础上,建立陆地恢复性训练的内容组合,通过实践应用,进一步论证陆冰结合训练方法科学衔接的有效性。
通过对索契冬奥会国家单板滑雪队、国家花样滑冰队重点队伍的跟踪测试,对这些项目专项体能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与筛选。通过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指标的测试与分析,从专项体能的角度选取简便、实用、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以检验冬奥会优势项目在陆地与冰(雪)上训练衔接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花样滑冰和单板滑雪国家队主力队员为科技服务与攻关对象,针对运动员的协调、平衡能力训练,从本体感知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器材控制能力、小肌肉群控制、动作精确性、身体整体姿态控制等方面对技巧类单板滑雪和花样滑冰项目的协调、平衡能力进行研究,提出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内容及方法手段。
有氧耐力的替代训练方面:以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为突破口,分析和解决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实效性以及陆冰有氧耐力训练的有效衔接。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特点,研究设计冰上训练方法、陆上训练方法以及陆冰两种不同环境下训练效果转化的问题。 从速度滑冰全程滑跑节奏和步频与步幅节奏关系等方面总结出速度滑冰不同项目的速度结构特征,进而建立适合我国运动员的速度结构模式,并在此模式下进行陆冰训练科学衔接和有效转化分析,最终制定出陆冰结合的最佳训练方案。
课题组在长期跟踪服务国家花样滑冰重点队员的过程中,创建我国花样滑冰艺术表演陆冰衔接的科学训练体系,服务花样滑冰一线队伍对于提高艺术表演力的迫切需求,解决一线重点队员的陆地专项舞蹈训练、音乐感受力训练、个体比赛节目艺术加工训练与冰上训练有效转化,为国家花样滑冰队重点队员提供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与服务。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着重解决当前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关键问题,为我国冬季优势项目备战奥运会提供科技服务,为实现冬奥会项目关键技术的突破提供理论与实践成果支撑。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冬季运动项目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项目的器材、装备及训练方法等有着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积累。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实践发展过程中,总结了一定的训练经验,也积累了很多具有效果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但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亟需新的训练理论、训练方法,加以充实与提高。
3.1首先,陆地与冰(雪)训练各自发展。衔接不够陆地与冰上(雪上)训练,各自有着较好的实践基础,分别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但还缺乏能够将陆、冰(雪)训练所获取的运动能力有效转化为专项能力,做到科学衔接的方法。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断层,需要理论充实,也需要实践探索。
3.2衔接训练以经验积累为主。缺乏科学性在冬奥会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很多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凭依多年专项训练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经过竞赛实践的检验,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优秀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但对于这些方法为何效果明显,还大多处于主观感性、经验的阶段,对训练的科学原理缺乏认识,限制了这些方法的进一步深入应用与开发。如果能将这些经验加以科学研究,并分析,提炼出训练的理论,将更有利于项目训练的科学化。
3.3内容、方法手段陈旧,缺乏创新我国冬奥会项目在冰上、雪上项目形成了一些优势项目,包括花样滑冰双人滑、冰壶、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等。并且在参考国际训练前沿基础上,这些项目也都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特的训练体系。
相比国际冬季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使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多种训练科学理论的深入应用,我国的冬奥会优势项目在陆冰雪衔接训练过程中,更趋保守。现有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以及对各种创新手段的应用都较少。一方面是由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薄弱,另一方面也由于夺金压力较大,在实践层面不太敢于创新。但冬季运动各项目在训练实践中的手段创新,已成为冬奥会优势的重要支撑,如KLAP冰刀,滑雪板等技术创新,已经成为项目突破的关键,提示我们在陆冰雪衔接训练中的未来发展更应大胆创新,革新训练体系。
3.4缺少衔接训练客观评价体系
相对于已经初步形成的陆地与冰上、雪上衔接训练内容体系,我国还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陆冰雪衔接训练的客观标准与理论体系。以经验、感性为主的训练方式,需要一个基于运动生理、生化及生物力学等学科平台上的评价体系,达到科学衔接和有效训练的目标。所以,从实践出发,在结合多学科应用理论基础上建立一个有效、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更好的将训练、竞赛中总结的经验与感受,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以更深入的贯彻于训练竞赛的实践中去。
3.5国际交流路径不畅,亟待深入学习前沿技术冬奥会的项目训练,是关系到新技术、新理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不仅在训练、竞赛实践中需要深入的学习交流。同时,对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理论成果进行积极的探索,也是项目持续发展的必须路径。但我国的冬奥会项目,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交流都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少一个有效的、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的该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4
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原则
陆地与冰(雪)上衔接的训练实践,要贯彻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陆冰(雪)训练的特殊性,还要求在二者的训练衔接过程中特别强调以下原则。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以杨桦等为代表的运动训练专家提出的如自觉积极性原则、专项训练深化原则、系统不间断性原则、周期安排训练原则和适宜负荷原则,以及以田麦久为代表的专家提出的训练原则,都是陆冰训练理论的重要基础。冬奥会项目因其独特的项群特点,以及对器材、装备等的特殊要求,使得专项能力的陆地与冰雪训练还强调以下几点原则,在实践应用中需要特别重视。
4.1专项突出原则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作用和目的,要求在训练中注意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专项能力的发展。针对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专项素质、专项技术和专项形态,设计衔接训练的方法、手段和内容。
4.2合理负荷原则
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负荷的安排,是决定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做为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培养专项能力的统一整体,陆地与冰(雪)训练在全年训练周期中承担着不同的训练负荷。结合不同阶段运动员身体状态、训练情况和比赛任务等情况,确定训练量和强度。
4.3科学监控原则现代训练手段与条件的广泛应用,为冬奥会项目训练、竞赛提供了科学监测的技术基础。在陆地与冰(雪)上训练中,广泛应用先进手段,对训练、竞赛情况实施科学监控,可以针对性的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有效性。
4.4损伤预防原则冬季运动项目在冰(雪)上,应用特殊的器材和装备,运动员速度、力量、运动技术难度大大增加,有效的降低运动中意外损伤与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衔接训练的重要原则。在陆冰(雪)衔接中,应有意识的通过有效的陆地训练,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训练的安全性。
4.5周期训练原则
之所以将周期性原则列入,一是因为围绕冬奥会项目的比赛贯穿于全年周期。同时,陆地与冰(雪)上训练本身的阶段特点,也将全年训练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因而,根据比赛、季节、环境变化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周期训练,将陆地与冰(雪)上训练的衔接起来也成为重要原则之一。 4.6创新方法原则
在陆冰(雪)衔接训练中,引入新器材、新装备和新的训练方法,不断创新,也是有效提高训练科学性、有效性的原则。结合国际冬季训练、竞赛前沿,探索新的训练方法,是实现我国冬奥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如:通过陆地与冰(雪)上训练手段之间的高度模拟、互动,强化运动员对于表象训练效果。
5 国际前沿动态与未来展望
国际奥委会对冬奥会项目设置的特殊规定,以及冬季运动单项组织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训练理论的提升,为冬奥会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课题组通过对冬奥会优势项目训练和竞赛前沿动态进行深度分析,结合当前的训练实践,得出未来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5.1陆地训练占据运动训练的比重不断加大,陆冰(雪)衔接贯彻于周期训练全程技能为主和体能与技能结合类的冬季项目,动作技术难度不断提高,陆地训练起到重要作用。世界顶尖选手,近几年不约而同的提高了陆地训练比重,在大、中、小周期训练的各个时间段和时间点上强化衔接训练,形成了陆、冰(雪)训练的有机系统,使得科学训练体系的内涵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深化。
冬季奥运项目中,以技能主导类和体能与技能结合类为代表的项目,如:花样滑冰双人滑、单板滑雪男女U型场地技巧为代表的技能主导类技巧型项目中,陆、冰(雪)训练互补、互动,从训练和竞赛周期的角度,结合季节、赛制等客观条件,进一步改革传统训练观念,将陆冰(雪)衔接训练深入贯彻于训练周期各环节,极大地提高动作技术难度升级的速度和效率。
5.2通过对传统陆地与冰(雪)上训练方法、模式的组合变换与革新,提高了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有效性,加强了陆冰(雪)训练的科学性在陆、冰(雪)衔接训练中,训练的基本方法、核心技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短时期内很少发生大的突破,但通过训练方法的组合与手段变换,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将陆地训练获得的专项能力,有效的转换为冰(雪)上竞技能力。世界范围陆冰(雪)结合性的训练科学化水平快速提高。
5.3通过器材、装备的改革,实现陆、冰(雪)训练的创新,丰富了陆冰(雪)衔接训练的内容体系
快速发展与更新的科学技术,为运动训练领域器材、装备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先进电子、科技手段在训练、竞赛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世界范围冬季项目衔接训练内容增添了新的活力。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安全性均得到极大提高。
5.4在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运动心理、运动生理、生化等学科平台,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理论体系不断拓展,为训练、竞赛的实践提供科学支撑在训练理论层面,注重理论平台的充实,训练、竞赛实践中更广泛、深入的采用交叉学科理论成就,使得陆、冰(雪)训练的理论基础更坚实,理论研究为训练实践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5.5全球范围训练、竞赛的广泛交流。使得陆、冰(雪)衔接训练技术整合深入,有效提高了训练理论的更新在文化交流层面,全球训练、竞赛的方法、手段有通过频繁、深入的交流,依托国际教练这一特殊渠道,新技术、新方法得到全面传播,学术、文化交流平台的开放性,一定程度提高前沿技术、手段的实践应用范围,促进了训练国际化,同一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