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第一次去上海时只有16岁。一个人,拖着一个从母亲同事那里借来的磨掉了皮的拉杆箱,站在上海火车站出站口呆呆地四处张望。没有想象中大气林立的写字楼,也鲜有电视里穿着考究的妇女,与我接踵而过的,多半是些背着用米袋子打包被褥的务工人员。他们用质朴的方言互相吆喝,黝黑泛红的脸上写满了温暖的笑意。
可是我却觉得害怕,害怕一个不小心,孤独落单的自己便会被哪个道貌岸然的坏人捂了嘴掳走,卖到不见天日的山沟里。
带着十足的忐忑,我飞快地冲上一辆不知开往何处的公交车,想尽快离开这片声嚣之地。彼时的我从没坐过地铁,甚至连地铁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为了避免在大城市“见过世面”的人群面前露怯,我只能选择熟悉亲民的公交。
车子在高楼间留存的窄道上穿梭,我隔着玻璃,静静地窥视着魔都平凡的街道。公交车停下又起步,几名穿着校服的中学生笑闹着走到车子中间,在冬日温暖的车厢里啃着包子。那个时候我觉得,他们和自己似乎也没什么不同,但是又好像有些什么不一样,那种感觉很怪,怪得让人说不上来。
后来,我也不太记得自己是怎么找到住处的。大概是之前在网上认识的一个一同参加比赛的朋友发蓄心跑去接我,才终于结束了我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大街小巷间无序穿梭的好奇与焦灼。岁月如斯,很多细节已经模糊在了消退的记忆里,唯有拖着箱子站在火车站前心惊胆战地左顾右盼的心绪和隔着公交车的玻璃细细品味这座梦想中的城市的画面,永远地留在了脑海深处,直到现在。
当然,还有那群笑闹着吃包子的中学生,和我对他们毫无理由的熟稔与艳羡。
说来不怕大家笑话,那次糗事频出的上海之行,竟然唤醒了很少出过远门的我对外面世界的更多遐想与好奇。比如我吃到了必胜客——简直是我吃过的最好吃最正宗的披萨,比如我去了锦江乐园——简直是我去过的最大最好玩的游乐园……因为是独自出行,我学会了事事替自己操心,订火车票,找交通便捷的经济酒店,甚至学会了在出门前把所有的线路都查好,再也不会出现坐着公交车漫无目的地绕着城市转圈的焦灼。
毫不夸张地讲,上海之行重塑了我原本禁锢闭塞的世界观,也给了我闯荡未知的决心和勇气。我不再甘于当一个小城市的筒子楼里一个狭隘平庸的小女孩儿,我想了解世界,想体验不同成长环境下的文化差异,想给一度自卑的自己一个向上的空间。
带着这种年轻的热情,一年里,凭借积攒下来的不算丰盈的稿费,我到湖南品尝了沁香的口味虾,到北京逛遍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到西安体验了西北厚重的美食文化和历史渊源。后来想起来,我是多么感谢在上海时,那些第一次撞入我脑海的“新奇事物”。外滩的热闹,黄浦江对岸的恢弘,带给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多大的心灵冲击。只是,我没有让这种冲击演化成新闻里常见的悲剧闹剧,没有在新鲜的世界面前迷失自己,没有因为自己突如其来的好奇心让原本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
那时年少的自己,一瞬间相信了曾被我无比唾弃的“学习才是最大的出路”。是啊,对一个家境窘迫又无可依靠的平凡女孩来说,还有什么能够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我庆幸自己当时的理智,即使不断有人提议可以靠写作谋生,还是清醒地拒绝了把写作与赚钱作为生活的主线。
没有持续的学习,没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没有底蕴的积累和常识的补充,我纵使有谋生出路,终究要在内涵上做一只再难爬升的井底之蛙。而这些,我在独自旅行之前,连想都没有想过。你一定想不到,此时的我坐在大学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打下这段话时,多么感激曾经年少却独立的自己。
隔着图书馆的玻璃往外望,窗外便是APEC会议后留下的纯粹耀眼的蓝天,种种这些,都是那时的成长和眼界带给我的世界和格局。那一年,我真正开始长大.而现在,我已经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怀念过去充满勇气的自己了。
如同受洗礼一般,旅行带给了青春期充满耽想的我前行的信念,还有令现在的我垂羡不已的闯荡世界的勇气。那种眼界的开阔带来的思维的碰撞,指引并重塑了我的成长。乃至后来被人问及,你觉得怎样才算是长大呢?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心灵的旅行吧,因为那不仅是一次对未知世界的触碰,更是一种解放,一种理想。
可是我却觉得害怕,害怕一个不小心,孤独落单的自己便会被哪个道貌岸然的坏人捂了嘴掳走,卖到不见天日的山沟里。
带着十足的忐忑,我飞快地冲上一辆不知开往何处的公交车,想尽快离开这片声嚣之地。彼时的我从没坐过地铁,甚至连地铁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为了避免在大城市“见过世面”的人群面前露怯,我只能选择熟悉亲民的公交。
车子在高楼间留存的窄道上穿梭,我隔着玻璃,静静地窥视着魔都平凡的街道。公交车停下又起步,几名穿着校服的中学生笑闹着走到车子中间,在冬日温暖的车厢里啃着包子。那个时候我觉得,他们和自己似乎也没什么不同,但是又好像有些什么不一样,那种感觉很怪,怪得让人说不上来。
后来,我也不太记得自己是怎么找到住处的。大概是之前在网上认识的一个一同参加比赛的朋友发蓄心跑去接我,才终于结束了我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大街小巷间无序穿梭的好奇与焦灼。岁月如斯,很多细节已经模糊在了消退的记忆里,唯有拖着箱子站在火车站前心惊胆战地左顾右盼的心绪和隔着公交车的玻璃细细品味这座梦想中的城市的画面,永远地留在了脑海深处,直到现在。
当然,还有那群笑闹着吃包子的中学生,和我对他们毫无理由的熟稔与艳羡。
说来不怕大家笑话,那次糗事频出的上海之行,竟然唤醒了很少出过远门的我对外面世界的更多遐想与好奇。比如我吃到了必胜客——简直是我吃过的最好吃最正宗的披萨,比如我去了锦江乐园——简直是我去过的最大最好玩的游乐园……因为是独自出行,我学会了事事替自己操心,订火车票,找交通便捷的经济酒店,甚至学会了在出门前把所有的线路都查好,再也不会出现坐着公交车漫无目的地绕着城市转圈的焦灼。
毫不夸张地讲,上海之行重塑了我原本禁锢闭塞的世界观,也给了我闯荡未知的决心和勇气。我不再甘于当一个小城市的筒子楼里一个狭隘平庸的小女孩儿,我想了解世界,想体验不同成长环境下的文化差异,想给一度自卑的自己一个向上的空间。
带着这种年轻的热情,一年里,凭借积攒下来的不算丰盈的稿费,我到湖南品尝了沁香的口味虾,到北京逛遍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到西安体验了西北厚重的美食文化和历史渊源。后来想起来,我是多么感谢在上海时,那些第一次撞入我脑海的“新奇事物”。外滩的热闹,黄浦江对岸的恢弘,带给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多大的心灵冲击。只是,我没有让这种冲击演化成新闻里常见的悲剧闹剧,没有在新鲜的世界面前迷失自己,没有因为自己突如其来的好奇心让原本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
那时年少的自己,一瞬间相信了曾被我无比唾弃的“学习才是最大的出路”。是啊,对一个家境窘迫又无可依靠的平凡女孩来说,还有什么能够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我庆幸自己当时的理智,即使不断有人提议可以靠写作谋生,还是清醒地拒绝了把写作与赚钱作为生活的主线。
没有持续的学习,没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没有底蕴的积累和常识的补充,我纵使有谋生出路,终究要在内涵上做一只再难爬升的井底之蛙。而这些,我在独自旅行之前,连想都没有想过。你一定想不到,此时的我坐在大学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打下这段话时,多么感激曾经年少却独立的自己。
隔着图书馆的玻璃往外望,窗外便是APEC会议后留下的纯粹耀眼的蓝天,种种这些,都是那时的成长和眼界带给我的世界和格局。那一年,我真正开始长大.而现在,我已经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怀念过去充满勇气的自己了。
如同受洗礼一般,旅行带给了青春期充满耽想的我前行的信念,还有令现在的我垂羡不已的闯荡世界的勇气。那种眼界的开阔带来的思维的碰撞,指引并重塑了我的成长。乃至后来被人问及,你觉得怎样才算是长大呢?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心灵的旅行吧,因为那不仅是一次对未知世界的触碰,更是一种解放,一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