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娃哈哈都做了什么?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s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娃哈哈很成功。它的成功得益于其对渠道的掌控,以及其“后发制人”的产品开发。但是今后娃哈哈还能通过“超值的产品”和“高密度的渠道”,赢得新一轮的胜利吗?
  我的回答是:几乎没有可能。为什么?因为以下几点疑问,娃哈哈无法回答,至少它还没能找到答案。
  守住了渠道,失去了制空权
  娃哈哈,可以打赢国内多如牛毛的饮料企业,但当对面站着的是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等行业大鳄时,你的胜机在哪里?
  “农村包围城市”,这没有错,可是当你抢占了所有的农村时,你如何进攻城市呢?最终的会战局面已初见端倪,总有一天你要与可口可乐这样的超级选手面对面交手。不,事实是已经交恶了,只是尚未决战。
  你的渠道掌控力固然很强,可当这些优势在更强大的对手那里不再成为优势时(可乐、康师傅、统一他们的渠道力量一点也不比你弱),你该如何出招?难道你只躲在二、三线市场当一方诸侯?面对这些超级对手的泰山压顶,没有避难所,不准半道离席,甚至不准中立,只有放开一搏,那时你会怎么办?
  娃哈哈,你在地面战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可是你不知道未来的战争更多是掌握制空权,你可以通过控制渠道赢得销售,而在一个开放的渠道环境下,你只能把产品摆在消费者面前,你只能把马牵到河边,至于马喝不喝水,那是马的事情。
  真正的市场争夺战不在地面,不在终端,而在空中——在消费者的大脑里。而娃哈哈对于大脑资源的抢夺战,在意识上明显是个“门外汉”,对于更长远和更精密的品牌经营,我想说的是:娃哈哈,你OUT了!
  全品项战术,难补品牌短板
  娃哈哈不会明白,为什么一个可口可乐可以卖上百年,你更不会思考为何上了这么多新品,而长久畅销的却寥寥可数。
  你当然想让自己开发的产品都能茁壮成长,所以不顾死活地推出“全品项营销”。可是最终也就是营养快线、爽歪歪这些跟你最早的“果奶”关联产品在撑腰。你不在乎死了几个产品,因为你也认为卖的就是产品而已,你根本没有把它当品牌来看待、来经营。那些已经死去的产品,只是满足货架上的“排场”或配货时的“齐全”。
  娃哈哈,你这种以渠道为焦点的思考方式,注定会漠视品牌的思考方式。你一定不能相信,市场竞争的真实高地,其实是在消费者大脑里,是对消费者心智的管理。而你看到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流往总部,一定会认为搞那些抽象的、意识形态的品牌建设,是“务虚”;扎实做好“超值产品”、管好渠道、物流,争取更大的年终盈利,才是“务实”——所以在目前的推广布局来看,无不是围绕产品、成分、包装、目标群等开展的。
  你知道为什么可口可乐,把庞大品牌内涵压缩到“畅爽”这个词上吗?你知道可乐为什么不再说“提神醒脑”的功能吗?以你现在的做法,一定不会放弃诉求产品优势的机会,因为在你的眼里,产品才是硬道理!
  品牌是什么?品牌不是标识、不是产品、不是功能、不是利益、不是目标群锁定、不是VI,你所能看到的这些都不是品牌,虽然这些元素都涉及到品牌,但它们最终都不是品牌。
  那么品牌到底是什么?
  品牌是语言!品牌是一个词!
  如果你坚信存在品牌的核心价值,并且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只有一个的话,你就能理解了,看看这些品牌的核心价值吧:
  可乐——畅爽;
  雪碧——凉;
  七喜——透;
  德芙——丝滑;
  万宝路——豪迈;
  李维斯——反叛;
  喜力——激情;
  麦当劳——欢乐。
  你不能理解,可乐为什么不再谈其上百年积累的丰富品牌内涵,不再谈提神醒脑,不再代表美国文化,而把所有的筹码压在一个字上——“爽”。
  难道老美不知道利用自己的强势,大肆宣扬自己品牌所包含的美国文化?如果是国内品牌,或许早就急不可耐了!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同一类商品可以有成千上万个品牌,但在消费者的心智里,只能容纳几个,甚至几个都容不下。
  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问题,不妨参照一下淘宝上的AD WORD竞价排名。一个“韩版女装”,每点击一次要收商家好几块钱。而随着商家的竞标竞价,可能每点击一次就要收更贵的价钱。在电子商务上,你就可以清晰地知道语言有多值钱,甚至超过在地面黄金路段的铺租。
  所以,最有价值的东西总是稀有的。
  回过头来看,“爽”这个字在我们的语言系统里出现的几率有多高?甚至多数人活着的目的为的就是这一个字。人们的生活也好,思维也好,可以跨过成千上万的商品,但却无法跨过“爽”字。
  麦当劳的精髓不再是汉堡、薯条这些“垃圾”食品,而是“欢乐”。我们很容易跨越汉堡、薯条这些品类,但总是无法躲开“欢乐”。
  那么,我们来看看娃哈哈干了什么:
  “15种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
  这种“产品派”的做法,曾经非常有效,但当所有商品都进入了同质化时代,特别是在国内的一线城市,说这些语言还有效吗?
  娃哈哈,你一直盯着产品不放,拼命挖掘产品价值,你的“超值产品”的确能扫平二、三线市场上相对低端的竞争者,但你的产品放在一线市场这种开放型、竞争性的市场环境里,不再是产品之争了,而是心智资源之争。
  消费者在“瞬间决策”的购买思考下,哪个品牌抢先进入消费者的思考路径,它就会首先被购买,而不是你的产品有多优秀。而诉求自己的产品有多优秀的做法,多半是小品牌和弱势品牌。
  娃哈哈的真正对手
  娃哈哈所做的一切,都是“前工业时代”围绕生产、销售建立的系统,诉求的是产品,控制的是渠道,基本上停留在4P中某个层面的思考模式,运作的焦点就是“通过渠道卖产品”。
  但不论卖多少产品,如果在消费者心智里没有植根、积累,迟早有一天,当消费者面临更大的诱惑时,必然会移情别恋——娃哈哈虽然跟自己的经销系统是“义、利”共存的,跟消费者却只有“利”而没有“义”。
  等到有一天,有关词汇已经被别的品牌占据,娃哈哈,你的品牌就再难以找到立身之地,哪怕是你依然保持二、三线渠道上的强势,又有什么意义呢?一旦竞争品牌们争取了消费者,见风使舵的渠道会作何选择?
  娃哈哈,别太“务实”了,别只盯着销售业绩,是该“务虚”好好研究一下品牌建设的问题了。
  看看这个世界的格局,由美国操纵的世界经济格局,在生产运营控制上,美国干不过工作狂且具备武士道精神的日本。所以狡猾的美国发明了品牌理论这个武器,将思维的焦点从产品身上转向人的大脑,这套理论在物质丰富的时代非常有效。
  因为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满足了人们的功能必须后,人们更多关注的已经不是商品了,而是自我的“独特性”,也就是我们时常所说的“个性化”消费。人们愿意为这种“独特性”多花钱!
  娃哈哈,你出售的是什么?是“代工”模式下的低附加值的商品,当然你也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娃哈哈也会经营品牌,新推出的爱迪生奶粉就是例证,让荷兰人给咱“代工”。看起来,很有理想!
  而全世界都知道爱迪生是美国人,本来定位高端奶粉是没错的,但问题是经过三聚氰胺事件后,外资品牌已经成高端奶粉的代名词,你现在又宣扬荷兰代工,其实是为荷兰国家做品牌。消费者认账的是荷兰的奶粉,而不是娃哈哈的奶粉,人家身上的肉,长不到你身上。想想吧,一个荷兰的产品用美国的名字依托娃哈哈的名号,这是个什么品牌?
  娃哈哈,你成功了太多次,在这些多次的成功里,固定的成功经验加固了惯性的思维模式。“错误到头,真理就出现了”,可是娃哈哈面临的却是——成功太多了,难免就有谬误!
  再加上国内一些后进企业对“联销体”的效仿,以及企业内部对宗庆后先生的“毛式”膜拜,娃哈哈企业内部已经成了一种“群体极化”现象,根本不可能有第二种声音存在,这样很容易出现“集体盲点”。
  娃哈哈,需要的是反思的精神,因为真正的自信者,是敢于怀疑自己的!
  娃哈哈,你真正的敌人,在我们看来不是可乐、康师傅之流,而是你自己!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你若能战胜自己,也就一定能战胜这些对手。
其他文献
这个冬天很难过,主要在于,要买的东西太多了,而我没什么钱!  作为一个骨灰级的诺基亚脑残粉,我还在用C500,就是第一代智能手机,但样子还是原来那种砖头!我对手机的要求真是低啊!只要能打电话、能收发短信就可以了,所以一直没有进入用手机上网的时代……作为一个高端大气的编辑,怎么可以这么老土!每当拿出我的老古董手机,身边朋友再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时,我都只好假装淡定!现在,我终于决定换手机!  有一次看芬
期刊
我爸从小就是一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严父。  上学前班前,我爸在自制的黑板上教我认字。当时“工”和“干”字分不清,我一念错他就踢我。他经常这样,我很怕他。可是我爸无所不知,我又很崇拜他。到初中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觉得我爸爸对我不好,不像其他小孩的爸爸和蔼可亲。  一次數学考试打74分我害怕极了,我爸看了看我什么也没说,只是一遍遍地给我讲题。  到了高中,我发现爸爸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很多事情都是我告
期刊
编者按:  好想你电商2013年创造了将近1亿的销售收入,贡献利润除去团队成本和激励还有2000万,在食品红枣类目里面排名第一,同时又是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我们先说我们现有的资源有哪些,我们有专卖店、商超,有很多的品牌展示,那么如何把专卖店、商超融进来,我刚才已经讲过了,我们电商要推动整个公司实现电商化的转型,我们要去承接从软件到服务、到配套措施所有标准的制定。整合营
期刊
从推着自行车一路走马观花地经过报亭,掏钱买下第一本《萤火》起,半年一闪而过。  我看到你们的进步,正如成千上万的萤火虫一般。  你们说,即使少了一期,也没停止过用心。我信。因为当我“风尘仆仆”赶到报亭拿起剩下的两本《萤火》时竟源自内心地感觉到暖意。像是找着了短暂离开的好友,虽然没有矫情的眼泪。  你们说,真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看见了。看见你们辛苦的付出,看见你们细心询问读者的意见,看见有更多人因
期刊
引文:行业调整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需要用市场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尊重消费者需求,重视创新的健康良性发展。  2013年是五粮液经营与营销体制改革的一年。这一年,新体制遇到行业转型,我们加速了营销体系的转型和升级;为应对市场变化,我们加大了与运营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并加大了对运营商的支持力度,努力使运营商增加获利空间;还开发上市了新品,包括尖庄、特曲头曲、35、39、42度低度酒,引领了行业发展
期刊
我们不是情感专家,想聊就说,爱信不信!  周末回家时,猛然听到俩侄女在探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先是侄女A偷偷跟侄女B说:“我同桌好奇怪哦,每天都对着我傻笑。”说完又小声地补充了一句:“是男同学。”侄女B一脸震惊:“喜欢……你?”“不可能吧!”我在一旁听着,莫名觉得很有趣。  年少时的我们不懂喜欢,微微冒出的情愫就像嫩绿的新芽。但只要一路迎着阳光生长,就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本期嘉宾  资深暖男
期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圣誕年会(神经病狂欢会)了!
期刊
人所共知,有优势有特点的产品才好卖。可惜,同质化是市场的常态,好像专门考验营销人似的。  一些产品由于市场成熟,竞品众多,产品之间的差异微不足道;还有些产品来自田间牧场,像粮、油、肉、蛋、奶等产品,天生就是弱差异。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不要奢望惊天动地的创新,如果你能够做足“表面”的差异化、形象的差异化,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美国营销界有一个著名的普渡鸡肉营销案例。为了让自己出售的鸡与众不同,
期刊
“加多宝有意收购十花汤?”一则震动业界的消息于2013年下半年,在互联网上迅速传开。目前中国的饮料行业诸侯割据,从传统的碳酸、果汁饮料到抗疲劳的功能型饮料,再到大打“去火”概念的凉茶型饮料,市场细分已十分成熟。这则消息,无疑将一个新的草本“汤类”饮品——“十花汤”推到了公众前台。  如今加多宝、王老吉、红牛已成为国内功能型饮料的三大代表。尤其以“中国红”式战略出现的加多宝,更是将曾经蜗居南方一隅、
期刊
前情提要:故事回到纪瓷的现在,她的同学莫奈住进医院,路公子貌似对她和冯宥的认识颇感兴趣,特意打听,但纪瓷只是和冯宥刚刚接触,偶尔觉得冯宥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她并不知道冯宥已经对她有些倾心,还带她去一些好玩的地方。  她忽然失笑,心想,他这人倒是有趣,无端地生哪门子气?  冯宥听见她的轻笑声,也没理睬她,又向前走了几步,拉她进了一间店。  那间店门面不大,门前有一棵粗大的合欢树,枝丫纵横,罩在二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