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550003
摘要: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国内施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工程算量、预算管理、物料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信息化管理所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
自施工企业的计算机应用与管理技术被列为建筑业10项新技术加大推广以来,面向施工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不仅反映在各类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多目标上,同时也体现在施工企业对应用软件选择所注重的实用性、有效性及易用性上,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为国内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而发展的方向及应用的目的还必须紧密联系施工企业的特点。建筑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引用新的技术或管理方法时,要从其业务活动的特点出发,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一、工程算量的基础作用
绝对意义上一个企业所承包或完成的工程量是反映其经营规模及水平的一个指标;相对意义上对具体工程实物量的计算及认证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讲,前一方面主要是统计报量,多由企业自身独立完成;后一方面则是计算报量,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且与多方发生联系,并要得到有关方的认可。
1、工程算量的作用
基本作用:工程实物量是工程施工各条线计划与实施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是预算的依据。
延深作用:满足工程施工组织及管理的需求,不仅是工程量在数量上的分配,而且应为人员的组织、施工场地的布置、材料堆放、机械设备的进出场等提供依据。在工程施工的空间及时间上均发挥作用。工程算量的基本作用用传统方法完全可以实现,而延深作用则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
2、工程算量信息化的特点
准确性:不仅是计算机在计算上准确性高,而且从计量方法上通过直接对图形的操作使得准确性更多了自动的成份。
便捷性:可以针对不同专业施工工种或不同流水段及时间段的安排,对不同材料、不同部位、不同做法的工程量进行任意的分类组合统计计算。
高效性:除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外,信息化算量是基于对图形的自动操作,而图形的建立方法则是影响工程算量本身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继承性:前继承直接利用算量依据----设计图纸,包括电子图档文件或扫描蓝图,这对算量的准确性、便捷性及高效性都有很大影响;后继承是指信息化算量中所建立的各种信息能为后续的施工组织管理提供一个数字化平台。前者是算量的革命,而后者则为工程施工管理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可视化:既可以形象动态地反映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也为工程的施工进程管理提供一个可视化平台,满足工程管理者在空间及时间上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项目施工的计划、协调与综合管理。
二、预算的指导作用
1、量的控制作用
预算首先定的是量。如果完全撇开价格,预算就蜕化成对完成一定工程实物量下消耗量的分析。无论采用何种承包形式,这种预算都是必须做的,这也是预算所应有的本意,即预算成为确定消耗量的依据。在信息化管理中必须实现预算对消耗量的控制作用,其关键在量的标准是否合理,因此预算中的消耗量应当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这必须借助信息化的分析处理手段。
2、价的借鉴作用
从市场经济发展来看,政府制订的计划单价是要取消的,但预算的价格因素仍存在。从近期来看,在3~5年的过渡期内,由政府或行业主管提供的定额单价,包括材料中准价,仍是在工程招投标及工程结算中的主要参照依据;从长期来看,在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始终存在对单价或报价的认定。在信息化的管理中必须针对不同的阶段对预算中的价进行适当有效的处理。一方面在实现量价分离的同时,对价的确认要灵活方便;另一方面在大量搜集工程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统计分析模型,得出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并依据市场变化及企业自身经营水平的改变,随时调整综合单价。
3、生产经营水平的衡量作用
预算定额是某地区或行业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施工定额是体现企业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建立在企业自身施工定额基础上的施工预算既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直接反映,又对其经营管理水平有决定性影响。施工定额是施工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参考行业或地区预算定额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已完成工程的有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制订自身的施工预算定额,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利用,技术素质水平的提高而及时调整。
三、物料的主控作用
在工程成本中物料成本可高达70%,控制了物料的消耗也就控制了项目成本。这必须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从用料计划、库存及采购、仓库管理、帐务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形成有序的信息流。从避免材料浪费上节省直接成本,从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降低库存等来降低流动资金占有率。
四、进度的监控作用
从理论上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以进度为主线可以协调许多方面。进度控制的工具是网络计划技术,国效果远远未达到产品的功能。目前国内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有两大用处:一是招投标标书中表示工程进展的网络计划图;二是工地现场中显示工程工期及主要工种作业的横道图,这都是“形象”上的。从现状考虑网络计划即使不能很好起到主线控制的作用,但可以有效地发挥监督控制的作用。
五、成本的核心作用
1、事前测算
在工程开始之前对两种成本进行测算对比:一是预算成本,来源于施工图预算,承包方与发包方商定的承包成本;二是计划成本,来源于承包方根据自身的施工定额,结合承包项目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得出的施工预算,这是承包方内部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据。通过两算对比,得出预算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使对承包效益有基本把握。
2、事中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每项支出进行核算。核算方式采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实际成本是在工程施工预算和施工方案已定的情况下,分别汇总出材料、人工及机械耗量,再结合实际价格确定,各项费用的对比及控制是实时的。成本控制最主要的是事中控制,工程成本管理的效益都体现在其中,信息化的成本管理系统可以将事中成本控制分时、分段、分主体进行,时间上可分解到月、周;可按分部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可按各施工工种、施工队及分包等,真正体现出成本管理的实时控制之效。
3、事后核算
事后核算在常规意义上即是盘点结算,信息化的成本管理还要对工程的成本控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不仅找出其盈亏点,还要分析盈亏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三者之间的关联,这对承包方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非常有益。
摘要: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国内施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工程算量、预算管理、物料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信息化管理所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
自施工企业的计算机应用与管理技术被列为建筑业10项新技术加大推广以来,面向施工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不仅反映在各类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多目标上,同时也体现在施工企业对应用软件选择所注重的实用性、有效性及易用性上,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为国内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而发展的方向及应用的目的还必须紧密联系施工企业的特点。建筑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引用新的技术或管理方法时,要从其业务活动的特点出发,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一、工程算量的基础作用
绝对意义上一个企业所承包或完成的工程量是反映其经营规模及水平的一个指标;相对意义上对具体工程实物量的计算及认证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讲,前一方面主要是统计报量,多由企业自身独立完成;后一方面则是计算报量,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且与多方发生联系,并要得到有关方的认可。
1、工程算量的作用
基本作用:工程实物量是工程施工各条线计划与实施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是预算的依据。
延深作用:满足工程施工组织及管理的需求,不仅是工程量在数量上的分配,而且应为人员的组织、施工场地的布置、材料堆放、机械设备的进出场等提供依据。在工程施工的空间及时间上均发挥作用。工程算量的基本作用用传统方法完全可以实现,而延深作用则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
2、工程算量信息化的特点
准确性:不仅是计算机在计算上准确性高,而且从计量方法上通过直接对图形的操作使得准确性更多了自动的成份。
便捷性:可以针对不同专业施工工种或不同流水段及时间段的安排,对不同材料、不同部位、不同做法的工程量进行任意的分类组合统计计算。
高效性:除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外,信息化算量是基于对图形的自动操作,而图形的建立方法则是影响工程算量本身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继承性:前继承直接利用算量依据----设计图纸,包括电子图档文件或扫描蓝图,这对算量的准确性、便捷性及高效性都有很大影响;后继承是指信息化算量中所建立的各种信息能为后续的施工组织管理提供一个数字化平台。前者是算量的革命,而后者则为工程施工管理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可视化:既可以形象动态地反映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也为工程的施工进程管理提供一个可视化平台,满足工程管理者在空间及时间上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项目施工的计划、协调与综合管理。
二、预算的指导作用
1、量的控制作用
预算首先定的是量。如果完全撇开价格,预算就蜕化成对完成一定工程实物量下消耗量的分析。无论采用何种承包形式,这种预算都是必须做的,这也是预算所应有的本意,即预算成为确定消耗量的依据。在信息化管理中必须实现预算对消耗量的控制作用,其关键在量的标准是否合理,因此预算中的消耗量应当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这必须借助信息化的分析处理手段。
2、价的借鉴作用
从市场经济发展来看,政府制订的计划单价是要取消的,但预算的价格因素仍存在。从近期来看,在3~5年的过渡期内,由政府或行业主管提供的定额单价,包括材料中准价,仍是在工程招投标及工程结算中的主要参照依据;从长期来看,在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始终存在对单价或报价的认定。在信息化的管理中必须针对不同的阶段对预算中的价进行适当有效的处理。一方面在实现量价分离的同时,对价的确认要灵活方便;另一方面在大量搜集工程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统计分析模型,得出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并依据市场变化及企业自身经营水平的改变,随时调整综合单价。
3、生产经营水平的衡量作用
预算定额是某地区或行业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施工定额是体现企业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建立在企业自身施工定额基础上的施工预算既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直接反映,又对其经营管理水平有决定性影响。施工定额是施工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参考行业或地区预算定额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已完成工程的有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制订自身的施工预算定额,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利用,技术素质水平的提高而及时调整。
三、物料的主控作用
在工程成本中物料成本可高达70%,控制了物料的消耗也就控制了项目成本。这必须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从用料计划、库存及采购、仓库管理、帐务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形成有序的信息流。从避免材料浪费上节省直接成本,从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降低库存等来降低流动资金占有率。
四、进度的监控作用
从理论上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以进度为主线可以协调许多方面。进度控制的工具是网络计划技术,国效果远远未达到产品的功能。目前国内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有两大用处:一是招投标标书中表示工程进展的网络计划图;二是工地现场中显示工程工期及主要工种作业的横道图,这都是“形象”上的。从现状考虑网络计划即使不能很好起到主线控制的作用,但可以有效地发挥监督控制的作用。
五、成本的核心作用
1、事前测算
在工程开始之前对两种成本进行测算对比:一是预算成本,来源于施工图预算,承包方与发包方商定的承包成本;二是计划成本,来源于承包方根据自身的施工定额,结合承包项目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得出的施工预算,这是承包方内部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据。通过两算对比,得出预算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使对承包效益有基本把握。
2、事中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每项支出进行核算。核算方式采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实际成本是在工程施工预算和施工方案已定的情况下,分别汇总出材料、人工及机械耗量,再结合实际价格确定,各项费用的对比及控制是实时的。成本控制最主要的是事中控制,工程成本管理的效益都体现在其中,信息化的成本管理系统可以将事中成本控制分时、分段、分主体进行,时间上可分解到月、周;可按分部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可按各施工工种、施工队及分包等,真正体现出成本管理的实时控制之效。
3、事后核算
事后核算在常规意义上即是盘点结算,信息化的成本管理还要对工程的成本控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不仅找出其盈亏点,还要分析盈亏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三者之间的关联,这对承包方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