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传媒院校要增强在传媒领域的竞争力,必须要加强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具有民办传媒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民办传媒类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创新特色校园文化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民办传媒院校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4-0114-03
民办高校不同于国办高校,其在生源背景、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与一般国办院校相比,特色鲜明。而民办高校中的传媒类学院,因其专注于为传媒领域培养输送人才,学院专业也都围绕传媒这一行业特点展开,使得学院从办学到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呈现出自身独特的传媒特质。因此,在民办传媒学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自身专业载体,放大专业优势,创新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途径,将专业所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专业水平,走出一条具有学校品牌、富有传媒特点、立意高远又深受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之路。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下简称南广学院)为例,对该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个案分析与评述,对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我们常说的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讲,大致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组成。“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的硬件设置,例如校园建筑、校园环境的各种绿化、美化以及文化、教育教学设施等。制度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的各种规章制度、教师学生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等等。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学院的学院精神,包含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1]”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相互促进、高度统一、缺一不可的整体。狭义的校园文化,指的是文化的精神范畴,是多年来由一届届师生薪火相传,反映师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所共同信守的团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氛围等。我们平时所说的校园文化一般都是指狭义上的校园文化,即精神文化,它是一所学院的核心,体现出一个学院的精神。当这种精神文化形成之后,它就会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在一所学院独立地传承和发展,成为一所学院的气质特征。例如,我们提到北大,就会想到它对“德先生、赛先生”的历史追求;提到复旦,就会想起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训中蕴含的读书做人的道理。
高校作为教育的高等学府,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所传授给学生的,除了知识和学术之外,还有着传承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塑造学生高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的功能。在这些教育活动的过程当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情操、人格、信仰的培育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是具有导向性。校园文化中蕴含着深层次的价值体系,成为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参照,能够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自觉地处理个人行为与集体目标的关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有着鲜明的导向功能,能在潜意识中为学生树立一种目标模式,引导学生朝着这个目标去追求和奋斗。
二是具有凝聚性。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校风,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表现为学生个体与学校集体荣辱与共,个人认同集体、集体吸引个人。
三是具有激励性。学院取得的成绩、涌现出的先进个人以及搭建的展示学生风采的平台等等,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由于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着很强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能弘扬主流价值观、优化校园风气、培育校园精神。
四是具有整合性。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一开始的模仿进而发展到比较、分析和判断,最后初步形成个人认知体系。优秀的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模仿的蓝本,能为学生在个人与社会的融合中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从而逐步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做到认识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民办传媒学院文化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以南广学院为例,该校于2004年建校,学院一直以校园环境优美、各类传媒类教学设施齐备闻名。在校园设计上风格别致、中西合璧,是集求学研习、艺术展演、传媒实践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园林式校园。学院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优势,根据“大传播、全媒体、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设有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国际传播、摄影、演艺、艺术设计、动画与数字艺术、文化管理、传媒技术等36个本科专业、90个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了文化传媒各个领域。十多年来,学院一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将“忠诚、规范、创新、分享”作为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校园精神的软环境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内容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各类知识技能培训活动、各类文化竞赛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鼓励倡导师生实践,创新创意,气氛活跃,成果丰硕。学院师生曾多次在Telly国际广告节、法国飞帕电视节、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世界小姐选美大赛等重要国内外专业赛事上取得佳绩。
但总的看来,南广学院因其发展历史较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之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因而对校园文化缺乏概念上的深入认同。表现为学院的文化建设整体发展还不够均衡,存在一些需要加以解决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在民办传媒学院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特色不够鲜明
在价值观多元的今天,全国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南广学院每年都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迎新晚会、辩论赛、创业大赛、大合唱比赛等,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客观来看,南广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其他高校相比,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对“传媒”的这一特色把握得还不够到位,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传媒特质不够鲜明,不能给人一种“南广印记”的感觉。
(二)内涵不够深刻
南广学院从创办至今,只用了十年多的时间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物质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制度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因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积累,与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备相比显得有些滞后,这也是民办学院存在的普遍问题。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立意还不够深刻,有时仅停留在娱乐活动层面,体现传媒学术水平、专业技能素质等具有南广传媒特色的高质量活动还不够多。在校园精神的塑造上还显得有些单薄,师生员工从内心深处激起对学院赤诚挚爱、对传媒专业孜孜以求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氛围还有需要努力的空间。
(三)落实不够到位
从目前全国高校的评价机制来看,人们更多关注的还是学术研究质量、就业率等显性指标。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的软实力,没有具体的指标加以衡量,也不是学生总体素质评价的一个方面,看不见、摸不着,使得从学院领导层到师生有时会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副产品”,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文件、制度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缺乏一种“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抓推进的执行力和实实在在、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一些社区活动往往只在新生入学的一段时间搞得热热闹闹,一阵风之后就逐渐归于平淡,还没有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加以推行。
三、民办传媒学院特色校园文化的创新途径分析
文化是一所大学精神风貌的展示形式。作为民办传媒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借助特色校园文化展示学院魅力,既是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特征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民办传媒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凸显“传媒”这一最大的特色亮点和专业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领导工程来抓,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培养富有传媒特色的学院精神,不断创新民办传媒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的导向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交锋较为激烈,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的思潮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冲击。而民办传媒学院学生因为其专业特点,与传播媒介打交道较为频繁,各类资讯、价值观念往往第一时间就能获悉。如果不能明辨真伪、去其糟粕,则很容易给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偏差。
因此,民办传媒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立足传媒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正确的价值导向,按照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例如,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互动式的大讨论、大辩论活动,使学生在思想的交锋、观念的碰撞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使课堂成为塑造心灵的场所,而不是机械呆板的概念传播过程;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功能,推出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把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用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二)将传媒品牌创建作为独特的校园文化优势
作为传媒学院,最大的专业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影视文化;另一个是晚会文化,二者之间互有交叉、互相促进。
一方面,南广学院可以将晚会作为载体,将影视技能运用作为核心内容,建设传媒学院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活泼、健康、向上的晚会能够激发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实践中来,让学生在举办晚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为人才的培养搭建很好的平台。一台晚会,从主持人、演员到节目编排、舞美设计、化妆、摄影、灯光、音响、现场切换、后期合成、动画制作、剧务等,都有各个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在活动中成长,个人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毕业时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毕业后进入传媒行业能很快适应行业要求,无形中促进了学院美誉度的提升。
另一方面,传媒学院可以积极适应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突出传媒专业特点和民办学院特色,依托和挖掘传媒的丰富资源,重点培育一批反映传媒知识、反映校园生活、反映学生精神的文化活动,如各类影视文化竞赛、创业技能大赛、社会实践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传媒特质,烙上“传媒人”这一独特印记。
(三)树立校园文化的全员共建意识
一提到校园文化建设,人们习惯上认为这是学院相关行政机构、学生社团组织和学生群体的事情,很少将教师这一主力军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密切相关。大学之大,除了学校建设规模之外,更多注重的是“大师”。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博学的理论知识、突出的教研成果的教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一所优秀的大学,一定有着一批在相关知识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型学者。“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直接决定着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良好的校园文化不只是让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
因此,民办传媒学院必须树立起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让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有的责任,除了开展学生层面的文化活动外,还需丰富教师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将教师与学生在文化建设中融为一体,在师生中形成一种整体共建意识。通过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中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将学院形象塑造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代代师生共同努力,像“接力赛”一样,将校园文化这个“接力棒”代代传承,并且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南广学院虽然有中国传媒大学这个母体学校的支持,有母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样板,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办学实体,毕竟建设的时间过短,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要形成具有南广特色的校园文化需要数十年的日积月累。
目前,南广学院虽然文化活动繁多但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把文化活动纳入学院长远规划做得还不够到位。作为学院领导层,应该确立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实践中的地位,用战略眼光对待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院常态化的议事日程,与学院的事业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生就业规划等重要决策部署一并思考、整体推行,推进整个学院形成“文化立校、文化兴校”的共识。如果能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抓下去,则南广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必然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民办传媒院校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4-0114-03
民办高校不同于国办高校,其在生源背景、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与一般国办院校相比,特色鲜明。而民办高校中的传媒类学院,因其专注于为传媒领域培养输送人才,学院专业也都围绕传媒这一行业特点展开,使得学院从办学到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呈现出自身独特的传媒特质。因此,在民办传媒学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自身专业载体,放大专业优势,创新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途径,将专业所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专业水平,走出一条具有学校品牌、富有传媒特点、立意高远又深受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之路。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下简称南广学院)为例,对该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个案分析与评述,对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我们常说的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讲,大致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组成。“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的硬件设置,例如校园建筑、校园环境的各种绿化、美化以及文化、教育教学设施等。制度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的各种规章制度、教师学生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等等。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学院的学院精神,包含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1]”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相互促进、高度统一、缺一不可的整体。狭义的校园文化,指的是文化的精神范畴,是多年来由一届届师生薪火相传,反映师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所共同信守的团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氛围等。我们平时所说的校园文化一般都是指狭义上的校园文化,即精神文化,它是一所学院的核心,体现出一个学院的精神。当这种精神文化形成之后,它就会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在一所学院独立地传承和发展,成为一所学院的气质特征。例如,我们提到北大,就会想到它对“德先生、赛先生”的历史追求;提到复旦,就会想起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训中蕴含的读书做人的道理。
高校作为教育的高等学府,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所传授给学生的,除了知识和学术之外,还有着传承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塑造学生高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的功能。在这些教育活动的过程当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情操、人格、信仰的培育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是具有导向性。校园文化中蕴含着深层次的价值体系,成为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参照,能够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自觉地处理个人行为与集体目标的关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有着鲜明的导向功能,能在潜意识中为学生树立一种目标模式,引导学生朝着这个目标去追求和奋斗。
二是具有凝聚性。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校风,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表现为学生个体与学校集体荣辱与共,个人认同集体、集体吸引个人。
三是具有激励性。学院取得的成绩、涌现出的先进个人以及搭建的展示学生风采的平台等等,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由于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着很强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能弘扬主流价值观、优化校园风气、培育校园精神。
四是具有整合性。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一开始的模仿进而发展到比较、分析和判断,最后初步形成个人认知体系。优秀的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模仿的蓝本,能为学生在个人与社会的融合中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从而逐步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做到认识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民办传媒学院文化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以南广学院为例,该校于2004年建校,学院一直以校园环境优美、各类传媒类教学设施齐备闻名。在校园设计上风格别致、中西合璧,是集求学研习、艺术展演、传媒实践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园林式校园。学院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优势,根据“大传播、全媒体、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设有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国际传播、摄影、演艺、艺术设计、动画与数字艺术、文化管理、传媒技术等36个本科专业、90个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了文化传媒各个领域。十多年来,学院一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将“忠诚、规范、创新、分享”作为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校园精神的软环境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内容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各类知识技能培训活动、各类文化竞赛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鼓励倡导师生实践,创新创意,气氛活跃,成果丰硕。学院师生曾多次在Telly国际广告节、法国飞帕电视节、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世界小姐选美大赛等重要国内外专业赛事上取得佳绩。
但总的看来,南广学院因其发展历史较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之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因而对校园文化缺乏概念上的深入认同。表现为学院的文化建设整体发展还不够均衡,存在一些需要加以解决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在民办传媒学院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特色不够鲜明
在价值观多元的今天,全国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南广学院每年都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迎新晚会、辩论赛、创业大赛、大合唱比赛等,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客观来看,南广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其他高校相比,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对“传媒”的这一特色把握得还不够到位,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传媒特质不够鲜明,不能给人一种“南广印记”的感觉。
(二)内涵不够深刻
南广学院从创办至今,只用了十年多的时间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物质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制度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因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积累,与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备相比显得有些滞后,这也是民办学院存在的普遍问题。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立意还不够深刻,有时仅停留在娱乐活动层面,体现传媒学术水平、专业技能素质等具有南广传媒特色的高质量活动还不够多。在校园精神的塑造上还显得有些单薄,师生员工从内心深处激起对学院赤诚挚爱、对传媒专业孜孜以求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氛围还有需要努力的空间。
(三)落实不够到位
从目前全国高校的评价机制来看,人们更多关注的还是学术研究质量、就业率等显性指标。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的软实力,没有具体的指标加以衡量,也不是学生总体素质评价的一个方面,看不见、摸不着,使得从学院领导层到师生有时会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副产品”,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文件、制度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缺乏一种“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抓推进的执行力和实实在在、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一些社区活动往往只在新生入学的一段时间搞得热热闹闹,一阵风之后就逐渐归于平淡,还没有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加以推行。
三、民办传媒学院特色校园文化的创新途径分析
文化是一所大学精神风貌的展示形式。作为民办传媒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借助特色校园文化展示学院魅力,既是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特征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民办传媒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凸显“传媒”这一最大的特色亮点和专业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领导工程来抓,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培养富有传媒特色的学院精神,不断创新民办传媒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的导向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交锋较为激烈,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的思潮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冲击。而民办传媒学院学生因为其专业特点,与传播媒介打交道较为频繁,各类资讯、价值观念往往第一时间就能获悉。如果不能明辨真伪、去其糟粕,则很容易给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偏差。
因此,民办传媒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立足传媒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正确的价值导向,按照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例如,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互动式的大讨论、大辩论活动,使学生在思想的交锋、观念的碰撞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使课堂成为塑造心灵的场所,而不是机械呆板的概念传播过程;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功能,推出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把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用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二)将传媒品牌创建作为独特的校园文化优势
作为传媒学院,最大的专业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影视文化;另一个是晚会文化,二者之间互有交叉、互相促进。
一方面,南广学院可以将晚会作为载体,将影视技能运用作为核心内容,建设传媒学院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活泼、健康、向上的晚会能够激发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实践中来,让学生在举办晚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为人才的培养搭建很好的平台。一台晚会,从主持人、演员到节目编排、舞美设计、化妆、摄影、灯光、音响、现场切换、后期合成、动画制作、剧务等,都有各个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在活动中成长,个人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毕业时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毕业后进入传媒行业能很快适应行业要求,无形中促进了学院美誉度的提升。
另一方面,传媒学院可以积极适应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突出传媒专业特点和民办学院特色,依托和挖掘传媒的丰富资源,重点培育一批反映传媒知识、反映校园生活、反映学生精神的文化活动,如各类影视文化竞赛、创业技能大赛、社会实践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传媒特质,烙上“传媒人”这一独特印记。
(三)树立校园文化的全员共建意识
一提到校园文化建设,人们习惯上认为这是学院相关行政机构、学生社团组织和学生群体的事情,很少将教师这一主力军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密切相关。大学之大,除了学校建设规模之外,更多注重的是“大师”。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博学的理论知识、突出的教研成果的教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一所优秀的大学,一定有着一批在相关知识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型学者。“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直接决定着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良好的校园文化不只是让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
因此,民办传媒学院必须树立起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让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有的责任,除了开展学生层面的文化活动外,还需丰富教师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将教师与学生在文化建设中融为一体,在师生中形成一种整体共建意识。通过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中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将学院形象塑造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代代师生共同努力,像“接力赛”一样,将校园文化这个“接力棒”代代传承,并且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南广学院虽然有中国传媒大学这个母体学校的支持,有母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样板,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办学实体,毕竟建设的时间过短,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要形成具有南广特色的校园文化需要数十年的日积月累。
目前,南广学院虽然文化活动繁多但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把文化活动纳入学院长远规划做得还不够到位。作为学院领导层,应该确立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实践中的地位,用战略眼光对待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院常态化的议事日程,与学院的事业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生就业规划等重要决策部署一并思考、整体推行,推进整个学院形成“文化立校、文化兴校”的共识。如果能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抓下去,则南广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必然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
- 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6).
- 邹世享,李杨.新时期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途径探析[J].求实,2009(1).
- 陈冲,杨延圣.“中国梦”引领下的中国特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8).
- 赵野.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媒体整合传播[J].学子论文选登,2014(9).
- 朱春莉.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形神兼备[J].才智,2013(15).
-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