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魔”的推手是焦虑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y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陆续有媒体报道称,全国各地有一批有过高危性生活的人,经多次艾滋病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可他们仍然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一时间,类似被称为“阴性艾滋病”的“神秘病毒”被炒得沸沸扬扬。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态:没有所谓的“阴滋病”说法,也没有“阴滋病”病毒,公众不需要恐慌。所谓“阴性艾滋病”只是恐艾症状,属于一种心理疾病。
  
  如今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经多次专业医疗检查后,仍坚信自己患有比常见艾滋病更可怕的“阴性艾滋病”。这些人表示能确实地感觉到自己的躯体发生的变化,莫名的疼痛会带给他们身心的折磨。心理专家表示,实际上上述人士患了一种名为“躯体形式障碍”的心理疾病。
  
  个案:肠内没长虫,缘是心理在作怪!
  
  向先生曾患有肠道寄生虫病,病好后却整日忧心忡忡。原来,夜深人静时,向先生总觉到肠胃阵阵刺痛,像有千百条虫在咬,这让他担心肠道寄生虫病又复发了。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向先生到处求医,无数次的化验证实他体内无寄生虫,然而疼痛的感觉却总挥之不去。最终,向先生找到了心理医生进行治疗,用药物控制住了病情。
  “常有病人走进医院,手里攥着一摞化验单,一看这架势,多半是患‘躯体形式障碍’的了。”心理医师表示,这类病人自感症状明显,在医院却查无所获,于是便会不断寻医问诊。
  
  剖析:“躯体形式障碍”究竟是种什么病?
  
  心理医师说,“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心理医师打了一个比喻:“假设有人拿一把刀一直在你的背上比划,但他始终没有刺下去,这就会引起你的关注,而你越关注,就会越不舒服,你总会担心这把刀什么时候会刺下来。总体来说,就是过度关注,导致无中生有、小题大做。”
  据了解,“躯体形式障碍”背后的推手是焦虑症,而焦虑症与躯体形式障碍又有所区别,焦虑症患者是情绪焦虑,而躯体形式障碍是认知焦虑。认知焦虑不易察觉,但潜意识里总会担心自己的病症。
  
  病因:尚无定论 但女性患病多
  
  专家认为,“躯体形式障碍”可从遗传学、动力学、认知观念的角度去理解,从遗传这一角度解释,目前已被确认了。而从动力学上说,躯体形式障碍其实是一种焦虑的体现,比如说我在你面前,为了不让自己焦虑,会不自觉地吞口水,这样你就不会关注我的眼神。还有一种是行为上的角色扮演,潜意识里为达到某种目的角色认知所导致。
  “躯体形式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但据临床观察,专家们认为,此类患者的个性特征很鲜明:他们通常较内向、偏执、敏感多疑,对身体健康的变动十分关注。由于女性在情感体验上比男性要敏锐,因此女性患这种病的几率远远高于男性。
  
  建议一:看淡“生死”可避“障碍”
  
  心理专家表示,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可能导致“躯体形式障碍”的产生。文化程度的高低、是否迷信、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具有亚文化等,都有可能引发此病。比如日本人认为生命像樱花一样会很快凋谢,对生命不在意,这样他(她)对疾病也不会过高关注,患上“躯体形式障碍”的几率就相对小一些。
  
  建议二:心病需心药医 吃药比放任好
  
  由于对“躯体形式障碍”这一病症知识的缺乏,导致不少患者有病乱投医,结果钱花了,时间浪费了,生活被打乱了,病情仍得不到缓解。
  其实有经验的医生会检查“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病情与过往病例是否符合,疾病的规律是否一致,再加上年龄因素、文化修养、性格特点等相结合,很快就能判断患者是否是“心病”。心病还需心药医,想要症状得到缓解,“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需要到心理科就诊。若放任不管,对生活工作会造成一定影响。
  在治疗上,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情况,医生通常采取心理治疗或服用抗焦虑类药物治疗。所谓“是药三分毒”,而在“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上,专家表示,长期吃药是利大于弊,不吃药最好,但吃药比不吃药好。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大大超过服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药物的影响是可控的。
  
  患者:保持两种正确心态
  
  目前有40%患有“躯体形式障碍”的人,病情会反复发作,这是由性格特点决定的。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很难改变的,这个患者这次病治好了,下次出现新的情况,他又会怀疑自己是否得了什么病,一直会这么反复。
  因此,专家建议患者需抱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无知者无畏”,自己不能掌控的病症,坚决不去理会:第二种是科普“扫盲”,对这种病症的前因后果充分了解,切忌似懂非懂,否则会是“自己吓自己”。
  作为患者家属,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要对患者贯彻一些恰当的观点,坚持“不讨论、不提倡、不支持、不反对”的“四不”方针,对患者要理解,与患者多交流,增加患者的兴趣爱好。同时,家属要监督患者,使他(她)在一段时间内,坚决不盲目就医,减少就医后产生的心理负担。
其他文献
1Mn18Cr18N钢系无磁性高锰奥氏体不锈钢,该钢种合金含量高,可锻温度区间窄,在锻造过程中易出现表面裂纹。采用电炉冶炼、电渣重熔工艺获得优质钢锭。锻造加热温度为1190—1210%,终
东北的大豆腐是颇有名气的,以此为食材的系列菜谱更是数不胜数,“鲫鱼炖豆腐”便是其中的一道代表美食,人们一提到“千滚豆腐万滚鱼”这句民谚时,马上就会想到“鲫鱼炖豆腐”。  东北的黑土地盛产大豆,大豆做出的大豆腐洁白细嫩,盛在碟中,颤颤微微,如脂如膏,分外可人。大豆腐拌、炖、炒、蒸,皆宜。不过,能让人吃得最过瘾的还是“鲫鱼炖豆腐”。美食家们说,“鲫鱼炖豆腐”实谓取长补短:鱼缺乏苯丙氨酸,豆腐所含蛋白质
对张悟本现象,我们确实需要不同层面的反思。健康传播、健康教育,或者说公共卫生的最核心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科学,另外一个是艺术,这是1 920年美国温思洛教授提出来的。很多业内人士对艺术这个词还不够理解,而且我们在医学教育上,在这方面还是不足的,严重不足。如果把健康传播看作一个人的两条腿的话,我们目前的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医务人员,科学这条腿是大象腿,而艺术这条腿是蚊子腿。可以想像能出现什么样
近日,一位患者求医。“我患的是肩周炎,经常疼,两边肩膀都是,一年多了,推拿、针灸、理疗、拔火罐以及吃药等,什么方法都用了,效果就是不理想,最近愈来愈加重了……”  “肩周炎?推拿、针灸等没有明显效果?”医生反问道,“您还有其它毛病吗?”  “我有2型糖尿病,一直在吃降糖药……”患者回答。  “糖尿病?您有糖尿病?难怪肩周炎难治好呢!”医生恍然大悟。  “糖尿病跟肩周炎有什么关系?”患者不明白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