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分析。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18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个性化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术后第12周,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82.4±10.6)分,Barthel评分(88.5±9.2)分,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早期功能锻炼 髋关节功能
股骨颈骨折属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中青年发病多由外界暴力所致,老年发病则与老年人骨强度下降、髋周围肌群退变等因素有关[1]。早期复位、合理固定、早期康复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重要原则,临床实践发现,长期卧床和被迫体位会影响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故临床主张早期功能锻炼以加速患者康复[2]。文章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例,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句容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病理性骨折、沟通障碍、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神经损伤病例,全部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能主动配合,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男5例,女13例;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7.2±4.1)岁,对照组(17例):男5例,女12例,患者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7.5±4.0)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抬高患肢,疼痛减轻后长收缩锻炼,疼痛消失后关节被动运动,3-4周左右下地活动,具体训练内容及训练时间的把握由患者量力而行,无具体要求。实验组由专业人士根据患者年龄、损伤程度、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等制定针对性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并以此为据展开术后功能锻炼工作,内容如下。患者手术当天卧床休息,患肢中立位,足部固定,由护理人员示范并指导家属对患者的股四头肌和腓肠肌进行按摩,同时予以患者趾踝关节摇摆运动,动作幅度以患者无明显增痛感为宜,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次日,患肢进行踝关节跖屈、足趾屈伸、股四头肌长收缩训练等,每次每项20-30组,每日6-10次,健肢进行主动运动,每次10min左右,每日3-5次。同时指导患者呼吸锻炼以防止呼吸系统并发症,如深呼吸、吹气球。术后第2天,在原有训练基础上以CPM机辅助患者进行角度锻炼,每次30min,每日2次,训练幅度逐渐增加至患者膝关节屈伸可至120°时,停用CPM机。术后第3天,增加膝关节张屈伸联系和髋关节主动屈伸练习等,每次每项20组,每日3次。同时指导患者坐位水平移动。术后第1周,指导患者屈髋、髋外展和髋后伸。术后第2周,指导患者零负重步行训练,先由双拐起步,每次50m,再逐渐加大强度至单拐100m等,每日2次。术后第3周起,加大髋、膝关节主动运动及拄拐步行训练强度等。本组各患者具体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依实际康复情况酌情调整,以患者耐受为宜。
1.3 观察指标[3]
术后第12周,以Harris量表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该量表满分100,评分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满分100,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术后第12周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股骨颈与人体髋关节关系密切,骨折后对患者活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影响极大,想要取得满意疗效,除采用科学方法积极进行治疗外,还需要辅以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实现早期功能康复[4]。有报道指出,早期功能锻炼可显著降低患者关节僵硬发生率,这主要是由于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极易造成纤维粘连、肌肉萎缩等,骨折早期复位后的患肢锻炼可促进肢体静脉回流,有利于消除肿胀、改善肌肉萎缩,从而避免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
钟惠梅[5]等人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予以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显示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灵敏度90%,无关节僵硬病例,Harris评分86.3±6.2,与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均明显优于未经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的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早期功能锻炼在降低患者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方面独具优势,但临床操作时仍需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同一而论。一方面,骨折良好对位是早期康复锻炼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一切训练工作的开始都要以实现骨折线顺利愈合为基础,故锻炼不可急于求成,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动作更是要严格控制,严防运动不当导致复发。另一方面,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患肢生理机能,康复之初,护理人员应将功能锻炼的相关事宜详细介绍给患者,以提升患者认知及依从度,使患者心中有数。锻炼时,要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素质、骨折严重程度及康复情况等制定个性化方案,以患者轻度可耐受疼痛作为控制锻炼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参考,既要避免运动强度过小无法实现预期效果,也要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影响功能恢复。
总之,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游汝,胡姑长,梁美荣等.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4.6(21):4721-4722.
[2]曾容.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3(8):55-56.
[3]罗小珍.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2013,5(28):667-667.
[4]李小兵.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血栓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8):469-469.
[5]钟惠梅,梁素娟,李宛蓉等.早期功能锻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7(16):9-11.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早期功能锻炼 髋关节功能
股骨颈骨折属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中青年发病多由外界暴力所致,老年发病则与老年人骨强度下降、髋周围肌群退变等因素有关[1]。早期复位、合理固定、早期康复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重要原则,临床实践发现,长期卧床和被迫体位会影响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故临床主张早期功能锻炼以加速患者康复[2]。文章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例,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句容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病理性骨折、沟通障碍、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神经损伤病例,全部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能主动配合,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男5例,女13例;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7.2±4.1)岁,对照组(17例):男5例,女12例,患者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7.5±4.0)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抬高患肢,疼痛减轻后长收缩锻炼,疼痛消失后关节被动运动,3-4周左右下地活动,具体训练内容及训练时间的把握由患者量力而行,无具体要求。实验组由专业人士根据患者年龄、损伤程度、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等制定针对性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并以此为据展开术后功能锻炼工作,内容如下。患者手术当天卧床休息,患肢中立位,足部固定,由护理人员示范并指导家属对患者的股四头肌和腓肠肌进行按摩,同时予以患者趾踝关节摇摆运动,动作幅度以患者无明显增痛感为宜,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次日,患肢进行踝关节跖屈、足趾屈伸、股四头肌长收缩训练等,每次每项20-30组,每日6-10次,健肢进行主动运动,每次10min左右,每日3-5次。同时指导患者呼吸锻炼以防止呼吸系统并发症,如深呼吸、吹气球。术后第2天,在原有训练基础上以CPM机辅助患者进行角度锻炼,每次30min,每日2次,训练幅度逐渐增加至患者膝关节屈伸可至120°时,停用CPM机。术后第3天,增加膝关节张屈伸联系和髋关节主动屈伸练习等,每次每项20组,每日3次。同时指导患者坐位水平移动。术后第1周,指导患者屈髋、髋外展和髋后伸。术后第2周,指导患者零负重步行训练,先由双拐起步,每次50m,再逐渐加大强度至单拐100m等,每日2次。术后第3周起,加大髋、膝关节主动运动及拄拐步行训练强度等。本组各患者具体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依实际康复情况酌情调整,以患者耐受为宜。
1.3 观察指标[3]
术后第12周,以Harris量表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该量表满分100,评分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满分100,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术后第12周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股骨颈与人体髋关节关系密切,骨折后对患者活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影响极大,想要取得满意疗效,除采用科学方法积极进行治疗外,还需要辅以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实现早期功能康复[4]。有报道指出,早期功能锻炼可显著降低患者关节僵硬发生率,这主要是由于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极易造成纤维粘连、肌肉萎缩等,骨折早期复位后的患肢锻炼可促进肢体静脉回流,有利于消除肿胀、改善肌肉萎缩,从而避免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
钟惠梅[5]等人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予以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显示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灵敏度90%,无关节僵硬病例,Harris评分86.3±6.2,与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均明显优于未经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的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早期功能锻炼在降低患者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方面独具优势,但临床操作时仍需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同一而论。一方面,骨折良好对位是早期康复锻炼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一切训练工作的开始都要以实现骨折线顺利愈合为基础,故锻炼不可急于求成,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动作更是要严格控制,严防运动不当导致复发。另一方面,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患肢生理机能,康复之初,护理人员应将功能锻炼的相关事宜详细介绍给患者,以提升患者认知及依从度,使患者心中有数。锻炼时,要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素质、骨折严重程度及康复情况等制定个性化方案,以患者轻度可耐受疼痛作为控制锻炼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参考,既要避免运动强度过小无法实现预期效果,也要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影响功能恢复。
总之,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游汝,胡姑长,梁美荣等.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4.6(21):4721-4722.
[2]曾容.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3(8):55-56.
[3]罗小珍.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2013,5(28):667-667.
[4]李小兵.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血栓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8):469-469.
[5]钟惠梅,梁素娟,李宛蓉等.早期功能锻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7(1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