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促进信息时代的“课堂革命”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8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迅速行动,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超前部署,使基础教育的发展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教育信息化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了2.0时代。在2.0时代,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必将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我们应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创新发展,构建基础教育发展新生态。
  一、立足教育信息化2.0时代,构建基础教育发展新生态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動三个转变”“创新三个模式”,即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基于新时代、新定位的要求和新技术的优势,我们提出了“广东新时代新教育”的构想,从“新学校、新课程、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新家长、新评价、新治理”八个方面着手构建广东基础教育发展新生态。
  构建广东基础教育发展新生态,是广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广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心必须要从重视技术,转到教育教学的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轨道上来;从重视基础条件和普及性应用,进入以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服务模式和教育治理模式创新为重点的2.0时代。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支撑、引领构建基础教育发展新生态。
  二、以实现“课堂革命”为目标,推动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融合创新,融合创新的重点在课程与教学改革,难点在课堂改革。为此,广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项目,并将其作为广东省今后几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抓手之一。数字教材规模化全覆盖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购买资源”项目,而是一个“提质”项目。数字教材跟纸质教材一样,不会自然而然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看“谁来用、为什么用、怎么用”,这就涉及应用者的培训、应用的模式、应用的效果等因素。因此,提质要从应用者着手,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应用水平是关键;提质要从应用模式入手,要用数字教材“教”,而不是“教”数字教材,深入研究并建立基于数字教材的新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是核心;提质要从规模化、常态化应用入手,不只是公开课用、部分教师用、偶尔用,而是常态化用、规模化用,建立持续性应用激励机制是重点。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地各学校要紧紧围绕“提质”这个目标,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要以实现“课堂革命”、建构“新课堂”为目标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将课程与教学放在信息化大背景下进行设计和推进。课堂是课程的具体体现,是立德树人和培养人的主阵地,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战场。“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课堂革命是一场心灵革命,一场观念革命,一场技术革命和一场行动革命,革命是颠覆性的。素养导向、学生发展为本、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富媒体资源促进个性发展将成为新课堂生态的重要特征,而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从芬兰、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来看,富媒体教材资源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从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等奖、一等奖成果来看,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主流。推进数字教材规模化全覆盖项目,就是要将改革落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战场,要破解教育改革和信息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向课堂要质量。因此,各地各学校在推进数字教材规模化全覆盖项目时,一定要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数字教材项目不是一个资源项目,而是一个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项目,要在内容重建的基础上,强化课堂教学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目标重建,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革命”。
  (二)要以提高教师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为关键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是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实现者,是课堂革命的“代言人”。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是整个项目取得成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项目的落地要在教师培训培养上舍得投入资金、人力和时间,在培训内容上要理念、模式、策略、技术操作、案例示范等全方位涵盖,在培训方式上要线上线下相结合、专家引领、实践指导和技术服务多样化运用,在技术支撑和服务上要7×24不间断持续,绝不可以启动仪式轰轰烈烈、人声鼎沸,过程实施无人过问、无处可问。各地要结合实际,组建应用和技术专家团队,分级、分学科、分不同应用模式开展线上线下的全员培训,让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了解、掌握数字教材应用。项目组也会在丰富培训案例、培养实践型专家团队,以及提高应用平台的易用性、开放性和资源丰富性等方面不断优化,让教师真正感到易学、易会,有用、好用,充分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课堂革命”的获得感。
  (三)要以实现应用全覆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这就意味着,信息化应用不是几个人的事,也不是一时一课的事,而是需要全体学校、全体教师、全体学生都用,常态用、持续用,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创新,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其他文献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实验小学“乐陶陶艺”工作坊始创于2009年3月。学校结合佛山本地的石湾陶瓷文化,重视陶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美育作用,把陶艺课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特色项目持续推进。2016年,学校被评为南海区首批陶艺特色项目学校,借着广东省推进课程深化改革的东风,学校通过升级场馆学习、探索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方式、加强家校陶艺文化共建、扩大陶瓷文化社区影响力等方式,打通“项目—课程—活动—文化”的构
2019年12月12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京召开2019年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研究推进广东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肇庆市广宁县是著名的竹子之乡、武术之乡、广绿玉之乡,也是一个革命老区。近年来,广宁县抓住融入“珠三角经济一小时圈”的新契机,确立“办好广宁教育,建设幸福和谐新竹乡”的发展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7年7月创建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传承革命传统,坚韧务实、创新图强的广宁人,一直以教育重点工作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推动县域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广宁县虽然地处珠三角区域
1月13日,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总结“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全省教育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教育重点工作,提出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战略机遇,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副省长王曦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传达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作工作报告。
策划语  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习总书记以青年为主题作为整个报告的结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
喜欢在晴天的旷野里行走,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影子;喜欢在晴天仰头看太阳,会在隐约间感到一种力量充溢全身;喜欢晴天——一种燃烧的激扬,一种激扬的浩大,一种浩大的憧憬,一种憧憬的燃烧!  然而,晴天不会永远,就像生活中的幸福。  我记得同桌曾告诉我,她最喜欢的两个字,叫“幸福”。  我接着说,我最喜欢的两个字,叫“憧憬”。  如果说“幸福”是一株太阳菊,那么,“憧憬”就是一茎向日葵。  看不到太阳时,太阳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经验,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两类学校办学水平,推动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教育厅于1月10日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举办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现场交流活动。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创出席活动并作重要讲话。  参加活动人员
我长大后,要专门研发树木新品种。  我已经想好要研发的树木新品种有:  ①芳香树。这类树可以常年散发迷人的芳香,而且,世上有多少种香味就有多少种芳香树,你喜欢什么香味就可以选择什么香味的树。  ②防洪树。我研发的防洪树在发大水时能像海绵一样吸入大量的水,树叶涨得像气球一样大,干旱时能释放出大量的水,树干就又像原来那么细了。  ③照明树。这种照明树不但能绿化环境,而且晚上能发光,可以照亮繁华的城市街
广东始终坚持践行就业育人的理念,精准聚焦,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为全省高校毕业生稳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保持穩定。  用好资源,深挖岗位。有效整合岗位资源,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多家部门开展跨度时间长的“木棉花暖”大型公益网络招聘和直播带岗活动,组织高校开展区域性专场招聘活动,实现21个地市招聘活动全覆盖。截至目前,广东省教育厅面向全省2021届高校毕业
2019年4月,中山市东区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一批语文骨干教师,学习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教育之道。育才学校校长朱爱朝用各种艺术的方式带领学生领略时节之美,实现学生与自然的连接。  育才学校从2017年全面推进“全人教育”的实践和创新探索,构建“阅读、二十四节气、自然”三条教育主线,跨越学科界限,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文化根基。通过二十四节气这个时间轴,融汇阅读与自然,不遗余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