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河西走廊西部7个气象站1971—2010年高温(日最高气温≥35℃)、低温(日最低气温≤-20℃)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高、低气温的时空分布、强度和环流形势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西部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中部盆地和北部川区,低温天气主要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北部山区和戈壁。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强度增强;低温日数总体变化不明显,强度略有减弱。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7、8月,低温天气主要出现在1、2、12月。高温天气出现在剐热带高压控制区城内,低温天气出现在强冷空气堆积和入侵的区域内。
  关键词:河西走廊西部;高温;低温;气候特征
  中图分类号 P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135-0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呈现出强度大、频次高、范围广等特点。极端高温事件往往与干旱相伴而来,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等。近年来,全球高温日数有所增多,高温强度增强,对人类活动、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2]。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温天气虽然出现的概率逐渐减小,但来势猛、影响范围大、危害重。因此,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要更加重视防御低温对工、农、牧业的冻害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4]。为此,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以期为当地高、低温的准确预报和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高、低温标准
  《甘肃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办法》中规定:河西走廊高温的标准为极端最高气温≥35℃;在《重要天气质量评定办法》中规定:河西走廊低温的标准为极端最低气温≤-20℃。本文规定:有1站日极端最高气温≥35℃或日极端最低气温≤-20℃定为1个高温日或低温日;有1站日极端最高气温≥37℃或日极端最低气温≤-22℃定为1个强高温日或强低温日。
  2 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的气候特征
  2.1 空间分布特征 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以肃北县为南部山区、马鬃山镇(属肃北县)为北部山区,肃州区为南部川区,金塔县和玉门市为北部川区、瓜州县和敦煌市为中部盆地区。由表1知,近40年河西走廊西部高温天气次数为1575次,且地域差别很大,肃北县和马鬃山镇分别仅出现4次和7次,肃州区和金塔县出现次数也较少,而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金塔县、瓜州县和敦煌市,其中敦煌市出现672次,占总次数的42.7%;瓜州县和金塔县分别出现522次和313次,分别占总次数的33.1%和19.8%,3地总占总次数的95.7%。强高温日数要远少于高温日数,占高温日数的22%,在地域上也主要集中在金塔县、瓜州县和敦煌市。低温天气在各县、市(区)都有发生,出现次数最少肃北县65次,次少的敦煌市135次;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和瓜州县分别为236次、225次、304次和289次,分别占总次数的10.6%、10.1%、13.7%和13.0%;而低温日数最多马鬃山镇出现972次,占总数的43.7%。强低温日数也明显少于低温日数,占低温日数的49%,高于强高温日数占高温日数的比例。由于北部马鬃山区纬度和海拔高度都较高,气温常年偏低,且多戈壁,沙漠气候显著,夜间降温快、降幅大,低温日数最多;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和瓜州县处在酒泉市南、北川区及中部盆地边缘地带,海拔高度略高、多戈壁,昼夜温差较大,高低温日数都有所分布(玉门市和肃州区海拔高度偏高,高温日数少);敦煌市和瓜州县位于中部盆地区,海拔高度较低,多沙地,尤其敦煌市与新疆库姆塔格沙漠接壤,属于典型的沙漠气候区,干旱少雨,白天升温快,高温日数较多;而南部山区肃北位于祁连山区涵养林,海波较高,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高低温日数都不多。
  2.2 時间变化特征
  2.2.1 年代变化 由表2可知,20世纪70—80年代,肃州、金塔、玉门和瓜州的高温日数变化不大,敦煌的高日数有所增加。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5站的高温日数都在增加,肃州、金塔和瓜州在20世纪80—90年代增加明显,而玉门和敦煌在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增加更明显,总体上全市高温总日数在明显增加;全市低温日数在20世纪70—90年代,除肃州和马鬃山以外,其余站点都在减少,肃州在20世纪70—80年代在减少,而在20世纪80—90年代又有所增加,马鬃山在20世纪70—80年代增加,在20世纪80—90年代又在减少,而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全市低温日数又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看,全市低温总日数在20世纪70—90年代在减少,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又明显增加,21世纪初10年的低温总日数甚至超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低温总日数。由此可见,全球变暖的趋势是明显的,高温日数随着年代明显增加,低温日数在上世纪也是减少的,但在本世纪初又明显增加,表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气候异常变化,极端天气出现频繁。
  2.2.2 年变化 由图1a可知,河西走廊西部的高温日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线性拟合统计近40年的递增率可知,敦煌和瓜州为3d/10a,金塔为2d/10a,都是呈增加的趋势。敦煌和瓜州出现高温日数最多的年份为1999年,分别为34d和30d,金塔为2010年,为23d。另外,金塔有3年没有出现高温日数,瓜州有2年没有出现,而敦煌则每年都有高温日数出现。由图1b可知,河西走廊西部低温日数变化年变化不明显,由线性拟合统计近40年的递增率,除马鬃山有增加的趋势外,其余县市变化都略有增或减,总体变化不明显。除马鬃山外,其余站点出现低温日数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这与2008年全国气温异常偏低很好的吻合,低温日数出现次高峰的年份是1984年。另外,除马鬃山外,其余站点都有为出现低温日数的年份。
  2.2.3 月变化 由表3知,高温主要出现在6、7、8月,其中7月最多,占高温总日数的51.4%,8月次之,占28.3%,再次为6月占17.3%;4、5、9只占3%,其中4月仅有瓜州出现2次高温、敦煌出现1次高温。低温主要出现在12、1、2月,其中1月最多,占低温总日数46.8%,12月次之,占30.0%,再次为12月,占18.7%;10、11、3月只占4.5%,且10月仅有玉门出现过1次低温。   2.3 强度变化特征 由图2a可知,河西走廊西部高温强度总体上呈逐年增强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高温强度较弱,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温强度总体有所增强,但其间20世纪90年代又有所减弱,到21世纪初10年又在增加,较强的高温年份有1981年、1986年、2005年。敦煌最强高温出现在1981年7月24日,为41.7℃,瓜州和金塔最强高温出现在2005年7月15日,分别为42.1℃和40.5℃。由图2b可知,河西走廊西部的低温强度总体上呈逐年略减弱的趋势,初马鬃山略有增强外,其余各站都是减弱的趋势,20世纪70—80年代低温强度较强,到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弱,到21世纪初10年又有所增加。较强的低温年份为1984年、2003年和2008年。马鬃山和金塔最强低温出现在2002年12月25日,分别为-37.1℃和-29.6℃,玉门、敦煌和肃州最强低温出现在1991年12月27日,分别为-35.1℃、-30.5℃和-29.8℃。
  3 高低温环流特征
  夏季,河西走廊西部的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内。高空环流形势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整个河西走廊为副热带高压脊线所控制,这种形势的高温天气持续日数多,湿度大,天气闷热。冬季,低温天气的出现与冷空气的入侵堆积和强度密切相关。一般在乌山强高压脊作用下,冷空气自脊前下滑后在巴尔喀什湖至蒙古西部上空堆积,形成深厚强大的蒙古冷高压后入侵到河西走廊,这种形势的特点是冷空气势力强,气温下降幅度大,低温天气持续日数多。
  4 小结
  (1)河西走廊西部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中部盆地和北部川区;低温天气主要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北部山区和戈壁,中部盆地较少。
  (2)年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强度增强;年低温日数总体变化不明显,强度略有减弱。
  (3)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7、8月,低温主要出现在l、2、12月。
  (4)高温天气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内,低温天气出现在强冷空气堆积和入侵的区域内。
  参考文献
  [1]杨晓玲,丁文魁,杨金虎.河西走廊東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1).
  [2]马鹏里,王若升,王宝灵,杨小利.我国西北地区地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及分布的特征[J].高原气象,2002(5).
  [3]赵庆云,李栋梁,吴洪宝.西北区东部近40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分析[J].高原气象,2006(4).
  [4]王鹏祥,杨金虎.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J].中国沙漠,2007(4).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植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运用心理学原理剖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激发学生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根据记忆理论精心设计教学环——针对不同气质学生因材施教;抓住学生从众心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了植物学PBL教学成效。  关键词:植物学;心理学;教学成效;PBL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1-0152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黑臭现象越来越普遍,黑臭河道治理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以南京市某黑臭河道整治工程为例,阐述了其黑臭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并评估了治理效果,为区域内类似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關键词:黑臭河道;整治;效果评估;建议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131-2  2015年4月,国务院颁发
摘 要:通过对河南省农业用水相关资料的收集,采用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用水定额的覆盖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河南省农业用水定额与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用水;定额评估  中图分类号 S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146-04  Abs
摘 要: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生产类非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实践性。为了适应地方院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着“精简优化、加强基础、突出应用”的原则,对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通过科学合理精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植物保护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突出区域特色的应用教学内容等3项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为
摘 要:植物保护通论是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农学类专业和本课程特点,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植物保护通论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保护通论;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1-01
摘 要:研究濉溪县1957—2018年霜的变化及结霜与气象要素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延续,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霜日减少,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66、-2.96、6.62、-4.26d/10年。随着当日最低温度升高或隔夜温差的增大,结霜频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结霜频率与上日湿度、日照率或降水量多直线相关。对结霜频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当日最低气温?上日日照率?上日湿度?隔夜温差?上日降水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选择原生态的旅游方式,农家乐旅游应运而生且发展势头迅猛。农家乐旅游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但发展基础薄弱、产品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该文分析了合肥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家乐;SWOT分析;对策;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