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这个美丽的世界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展示】
  大自然有着永恒的魅力,当我们凝望着天空中的蔚蓝和阳光,发现湛蓝的天空,好久不见了;风吹鸟飞的声音,好久不见了。乡愁是永远的情怀,故乡的炊烟,炊烟里飘来的饭菜香味,好久不见了,那是至美的故乡味道。传统文化,是特有的文化基因,我们发现,中秋月圆,端午粽香,重阳赏菊登高,除夕爆竹声声,传统的习俗,好久不见了;更有那些有灵气的老物件,好久不见了。
  请以“好久不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审题关键】
  这是一道新颖独特,思路开阔,颇具文化内涵的命题作文。
  题目“好久不见”,审题难度不是很大,提示语非常详尽地提示了写作思路,但要写好这个命题,写出新意,写作时还需要准确理解命题内涵。“好久不见”,意思是以前见过,因为世事变迁,或者某种人为原因,没有见,后来,因为某种契机重又相见。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见”前的铺垫要到位,由“见”到“不见”的契机转化要得当。同时注意写作角度与叙事视角的变化。站在人的角度,写“我”的好久不见,努力让自己的心思走向窗外,写出“我”的感受与体会。这个“我”,还可以是动物、植物等,如天空、大地、大树、小鸟等。比如“鸟儿好久不见纯净的天空”“虫儿好久不见月亮”“小鱼好久不见清澈”“树好久不见自己的叶子”等。写作视角,或者叙述视角的变化,可以让我们写作思路更开放,更灵动。
  【思路点拨】
  写好这道题目,需要从以下角度思考:
  其一,写作对象的多元解读。
  好久不见,“谁”好久不见,不见“谁”?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好久不见”为中心语,设置分解成三个半命题作文:“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 ,好久不见 ”。
  比如补题为:童心,好久不见;那些明亮如星的眼眸,好久不见;故乡,好久不见;家乡的习俗,好久不见;世界最美的模样,好久不见;好久不见,田野的声音;好久不见,纯真等。
  其二,写作主题的多元化。
  命题主题还可以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也可以关注乡愁,还可以把写作视角触向传统文化,甚至可以写出文章时代感。比如写“我们”的眼睛里满满装载的是疾驶的高铁、交错的立交桥,林立的楼盘,世界最美的大自然的模样,“我们”好久不见。
  佳作示例1
  关注乡情
  好久不见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高级中学 金凯歌
  我曾生活在一个叫作朋博大饭店的地方。
  那时候我一直以为,他们会一直陪伴我。可是没想到我们在时光的道路上走着走着,就散了……
  殷大爷年纪不是很大,可饭店里的小孩子跟他亲,都管他叫殷大爷。他是我见过的最“粗心”的包工头。
  他带民工去饭馆吃肉包子,倘使有民工少给了饭钱,他定是发现不了,事后也不追究。这时,店家把他拉到一旁,劝道:“你看,这次又少了两块二角。你不查查?”他呵呵地笑着,从自己兜里掏出皱皱巴巴的三块钱来,摇着头说:“谁家没个难处?这点饭钱我还是可以帮衬的……”
  那时,我正趴在他带着烟草味的怀里休息。
  殷大爷不算太忙的时候,就会满足我的无理要求——到工地上去。
  他会把我举过头顶,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一颠一颠地跑。远处筛沙的工人常停下手上的活计,摆起手臂跟我们打招呼。我若摆起手回应,他们就会笑得震天动地,说道:“小女娃可爱得紧!”
  待玩得尽兴了,他才把我抱进监控室里,然后从办公桌里抽出毛筆和白纸,开始日常的“游戏”。时常都是他画,我看。
  笔酣墨饱之后,笔尖在纸面上游走,洒下满室清香。他画下一只偷米的老鼠,问我认不认得。我坚定地说:“认得。爸爸!”我父亲属鼠。
  他一愣,继而扑哧笑了:“小闺女不能乱说话。”手臂一抬一落间,他便将米粒改作牵牛花。阳光透过监控室大大的玻璃洒进来,越过颗颗飞扬的尘粒,藏进他点缀着银白的发里。
  那时的阳光,我一直记着。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那一刻,工人正挤在领取米饭的窗口前互相倾诉着一天中的快乐与不快;李阿姨正提起今夜的第一壶暖瓶,细细地检查漏水之处;老赵正提着手电,在饭店门前一圈圈地检查货车的油箱;而我,则挤在殷大爷身边,看餐厅中央的老电视……
  后来,包工头开始转型。殷大爷的活动范围开始扩大,从本县,到本省,再到那如烟的江南。他走得越来越远,终于再也不会回到那个叫朋博的饭店。
  再后来,朋博散了。
  我曾梦回儿时的朋博,重温他们的脸庞。我想再见他们一面。
  但是现在,就在此刻,我却不再这样希望。
  我只希望能有一个人,一个如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古城道路上阳光般温暖的人,从清晨到夜晚,从田野到厨房,一直陪伴他们左右。最后让他代替我,向散落在天涯的他们道一声:
  好久不见。
  点评:文章通过回忆儿时自己在朋博饭店生活时,与殷大爷相处的点点滴滴,表现了自己对那些曾经陪伴过自己的人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叙述中,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塑造了一个善良、替他人着想、对小孩充满爱心的老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殷大爷的浓浓思念。
  佳作示例2
  关注传统文化
  好久不见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初三(9)班 赵莹欣
  记忆的繁花,是从那只兔子彩灯开始绽放的。
  她出生在一个偏僻的无名小村。五岁那年,她邂逅了那只小巧玲珑的兔子灯。
  竹条做的骨架,雪白糊纸上的两点红意栩栩如生,这般生动细致的彩灯,只有巷子尽头的鹤爷才做得出。“鹤爷爷,彩灯好漂亮啊!”她和小伙伴争先恐后地穿过长巷,去看鹤爷家角落那间房里堆积的各式灯笼:宫灯、纱灯、吊灯……鹤爷把灯笼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得了灯笼,都高高兴兴地跑开了,唯独她立在原地。“怎么不去玩啊?”鹤爷笑问。“爷爷,我想学做灯笼。”她的眼中闪着星光。“咳,灯笼做起来可难呢。”鹤爷摆摆手,打发她回去。   可随着年岁的增长,她对灯笼的热爱只增不减。
  那年元宵节有些冷清,她提着兔子彩灯,跟在鹤爷身后,看他走街串巷,走一步,停一步,时不时抬头望望家家门前的灯笼,留下一声浅浅的叹息:很少再有人找他做灯笼,和他一样的老手艺人也大多因高龄而“金盆洗手”了。她忍不住上前,安慰地拍拍鹤爷,举起灯笼:“鹤爷,这只彩灯是我自己用竹条折,用糯米熬的糨糊糊的呢!兔身里的蜡烛我藏了好久,因为太激动还差点烧着啦!下次我可以放灯芯草……”鹤爷望着那只兔子灯,眼角似乎隐隐有泪花闪烁。
  那天后鹤爷答应收她为徒了。鹤爷将自己积累了大半辈子的技艺都教给她。
  年复一年,鹤爷和她的灯笼越做越多,越做越细致。只是,看灯的人却越来越少。年轻人几乎全离开了小村进城闯荡。
  进城的机会最终找到了她。那天,一位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人找到她,希望精通做灯笼的她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创造新的藝术成品。她不假思索地拒绝:“不,我要留在这。”“这个村子迟早会被现代化的。”那人的话让她坐立难安。她去找鹤爷,他正在用竹条做框架的手一抖,碰倒了桌旁那只闪着莹莹烛火的兔子彩灯。“一屋的灯笼,也不知道来年要挂在哪了。”她听出鹤爷语气中的挽留,却决然地离开了曾无限依恋的小村。
  抽象构成、拟形雕塑、平面书画、光动机制,凭借做灯笼独有的艺术视角,她很快在艺术设计方面崭露头角。城里的岁月浮躁而匆忙,她的脑海中偶尔会浮现出万家灯火的场景,只是渐渐模糊了。
  一年后,她参与艺术赛事,主题是“不变的记忆”。她惊诧地发现,自己手下不自觉编出的,竟是那个兔子灯笼的框架。她惘然,记忆如洪水席卷而来,她飞奔回记忆中的故土……
  在巷子尽头的那幢面目全非的老屋前,一个被岁月蒙尘的灯笼在风中飘摇,却依旧顽强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那是只兔子灯,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传统记忆。
  一行清泪从她眼角坠下:
  “好久不见。”
  点评:文章以渐渐消失的传统工艺作为描写对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流失的惋惜和痛心,体现了作者关注文化传承,重视传统工艺的意识。
  佳作示例3
  关注身边的事
  好久不见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临淄一中初四(3)班 常 喆
  学校最近举办了一次教师板书大赛。我们作为投票人,正细细观赏着几块黑板上的方块字。
  “好久没见字这么满的黑板了,真壮观!”我不断听见有同学感叹道。突然,一块飘逸、清俊的区域映入眼帘,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同学。十分自然的“杨柳体”,行笔流畅。
  我一看落款,原来是老边的字!他曾为我们讲过几节课,我至今记得十分清楚。
  印象中的老边是“老干部”的形象。一手端着书,夹着教杆,一手握着水杯,就这样上课。那节课,我们学李清照的《声声慢》。老边拉开黑板,讲一句,就誊抄一句。他写得十分快速,两个“寻”字有细微的不同,每个叠词都如此,让人看着不会乏味。我不禁更用心地读着他手写的句子,点、竖、横折弯钩,一点点的忧伤,作者心中的无奈,全都从老边的字迹中透出来。
  老边一直守着传统教书时板书的习惯,但也并非“死板”。学校里的设备换了新的,老边上课时看着十分新鲜。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问:“谁来给我演示一下?”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位同学自告奋勇,走上台,一步一步为老边演示。老边认真地看着,笨拙地用手跟着比画。起了这个头,我有点担心,老边不会是也要摒弃板书用多媒体了吧?
  出乎意料,老边开始既用幻灯片,又板书。课件是最简单的白底黑字,只有五六张,黑板上的粉笔字依旧整整齐齐,排版也恰当,结构思路十分清晰。我们的课堂效率提高了不少。
  虽然现在老边不教我了,但我依旧对他的板书印象深刻。
  望着眼前漂亮的板书,我默念:好久不见。
  点评:文章紧扣文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位老教师坚守传统教学方式,用情感丰富、字体清俊的板书为学生传道解惑,同时也乐于接受新事物,使自己的课堂更有魅力的故事。顺叙与插叙切换自然,体现了作者高超的结构驾驭水平,结尾关于传统文化与现在技术结合的想法引人深思。
其他文献
作文君:孩子的生日蛋糕,造型大多是充满童趣的,小公主、小王子或者各种英雄的卡通人物出现在蛋糕上,再配以祝福的话,这样才可以让小孩子开心大笑。有的孩子收到“每天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祝福;有的孩子收到“好好读书,成为栋梁”的鼓励;有的孩子,却收到了人生中第一次严肃沉重的“红线警示”……  2018年12月2日,安徽马鞍山市公安局官方的一条微博“一个警察子女的十四岁生日”火了。照片中,一个薄荷绿底色的生
期刊
作文君  当你在全球各大机场的DFS(环球免税集团)免税店买买买的时候,应该好好感谢一下查克·费尼,如果没有他早年打擦边球的“智谋”,可能你很难买到如此物美价廉的奢侈品。但这位亿万富翁实际生活却简朴得超出人们的想象,据报道,查克·费尼只给自己留下了不到百万美元的私人财产。与简朴生活相对的是,费尼在公益事业上出手大方,在过去的30年里,他已经隐姓埋名地捐了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0亿元)的财富。大
期刊
一度以舒舒服服过日子为人生理想,无奈误打误撞学了物理。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许久后终于明白,生活本就艰辛,但永远不乏美好,你去拥抱她,她自然微笑相迎。  我始终清楚地记得刚上高中时的一篇作文,话题叫“闲暇时光”。我当时抓耳挠腮不知写些什么,只好从以前的日记本里摘了一些片段,拼拼凑凑交了上去。没想到却成了范文。作文讲评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分析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同学们的答案似乎都不能令他滿意,他最终自己总结道
期刊
我们躺了很久,看着云朵在枝干间忽隐忽现。时候到了,如果我现在不说,就永远也说不出口了。  “葡仔!”  “嗯……”  “你睡着了吗?”  “还没。”  “你在糖果店对拉迪劳先生说的话是真的吗?”  “嘿,我在糖果店和拉迪勞先生说过很多呢。”  “是有关我的事。我在车上听到你说的话了。”  “你听到什么?”  “你说你非常喜欢我?”  “我当然喜欢你。这又怎么样呢?”  于是我转过身,但没有挣开他的
期刊
盐城古迹不多。在政府将老城区的青砖黛瓦拆除之后,只剩下了陆公祠。大概是陆秀夫先魂所镇,儒学街一带的旧时燕子,才留得些筑窝处。  我幼时习书法,常来这片古屋。里面有一家卖笔墨纸砚的人家,好像还做书画装裱,满屋挂的全是些书法作品。屋主是一个50多岁光景的大爷。  墨是有等第之分的,好墨精良,自有清香。我进书苑习书时觉得味香,进这家大爷的店时也觉得香。  “在哪学的书法?”大爷边帮我裁剪宣纸,边问我。“
期刊
其他适用话题 创新;不慕名利;热爱生活  人物时事速递  2018年11月16日,现年81岁的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凭借其1972年的油画《艺术家肖像(泳池及两个人像)》,在佳士得纽约拍场以903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26亿元)的成交价,摘取“在世最贵艺术家”桂冠,刷新此前由美国人杰夫·昆斯于2013年创造的5840.5万美元的纪录。大卫·霍克尼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英国艺
期刊
作文君  2018年12月4日,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公布其2018年度书单,共有5本。其中一本就是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作者和书名似曾相识?本刊2017年第8期曾刊登《据说,没看过这本书的人将永远被甩在2016——〈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新书〈未来简史〉赏析》,有兴趣的素粉可以翻看。)比尔·盖茨说,自己是赫拉利所
期刊
1  海潮虽然努力,但不能登上山岸。  能征服,谓之坚强;能顺应,也是坚强。  2  有人说:人生永遠少一间房子。于是有人接着说,人生永远少一件衣服,存款永远少一位数字。  岂止如此,人生在世总还有一本该读没读的书、一堂该听没听的课、一次该去没去的旅行、一位该交没交的朋友、一笔该捐没捐的钱、一些该说没说的话、一份该还没还的人情。  3  有一条河,名叫“忘川”,人喝了河里的水,会把什么事情都忘掉。
期刊
作文君:2018年10月8日,金世佳在日本参加完话剧《狂飙》的演出后,遇到了一位刚看完话剧的陌生女孩,女孩独自在日本生活,看完话剧后深受感动,哭着说“真诚好难”。金世佳主动过去安慰这位女孩,写了此段话给她,表示十分理解女孩的心情。  昨天《狂飙》东京演出结束,我慌慌忙忙走出剧场接受新华社的采访。在门口看见一个女孩明显是在等人,以我怕生的个性自然会选择绕开。她一直看着我,在我等电梯的时候几次都想来和
期刊
导语:为什么有时感觉读了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文,难道阅读没什么用?其实,阅读看似毫无章法,也有很多技巧需要注意,长孙老师将从寻找作者的隐性思想、发现阅读中的高分素材、留意文章的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帮你有效閱读,打造高分作文!  阅读是吸收压缩的过程,一般要考虑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与此相反,写作则是一个向外扩充表达的过程,通过写作将自己内在的思想进行表达,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认识或真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