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是学生整个人生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随着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一些不良风气也不断出现,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有效地方式去陶冶学生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实现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 渗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33-01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个人思想情感以及内心想法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思想性与人文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渗透德育教育上具有更多的优势。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语文教师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础阶段,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第一,是小学生生活化的需要。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相比成年人来说,不具备足够的感性或者理性去面对生活中人际交往和组织关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或者理性思维,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促进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第二,是语文学科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类学科,汉语语言是我们国家重要的交流方式,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要想不断地发展,需要不断给它赋予新的内涵,需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促进语文学科内涵不断丰富,并在此基础上长足发展。第三,是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德育教育是社会永恒发展的主题,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之所在,是整个民族长期发展的灵魂。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开展,对我国的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要渐渐养成在思想道德上自我约束的优良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能促进德育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根据教材内容合理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开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的语言文字表达来逐渐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深意,并且在此过程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其次,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内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能够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等角度出发,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使其能够通过教材中的优秀人物了解自己身上所蕴含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并且向这些人物榜样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形成自我道德认知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遵循层次分明、道德熏陶、逐渐渗透的原则
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德育教育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全,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社会责任心的形成、法制观念的树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以下原则进行德育渗透。一是层次分明。德育教育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条理分明地进行渗透。同样的事例,针对低年级学生,只需要点到即止;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进一步挖掘人物背后所蕴藏的美好品德。二是道德熏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欣赏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美感,将其中包含的思想道德传达给学生。三是逐渐渗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品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课堂教学活动、作业布置、考试内容、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通过长期的,分层的德育熏陶,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2.充分借助语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本质
小学语文课程丰富多彩,每一篇文章的设置都有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字词、语句进行深入理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获得积极的情感认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船长》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扣住“尽职尽责”一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及内心活动的句子,体会船长的“伟大”之处。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伟大寓于平凡的道理。道德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逐渐积累起来的。适时进行课内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简评生活中的现象,规范自己的言行,融德育教育于无声,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内课外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在活动中逐渐深化学生的爱國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德育教学渗透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自我养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这才是最理想的境界。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还停留在表面认识上,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适当组织语文课外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学属于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需要在语言表达技巧、阅读辅导练习、情境设计等方面敢于探索、总结、提升,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课堂教学过程受到感染和启发。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指出的:“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会越大。”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在课外,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授方式,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无论是通过阅读指导,还是运用现代科技新手段增加试听的仿真体验,都可以使德育教育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杜方方.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42.
[2]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86-87.
[3]孙秋白.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8):163.
[4]甘永西.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S1):156-157.
[5]于启明.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1(10):91.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 渗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33-01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个人思想情感以及内心想法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思想性与人文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渗透德育教育上具有更多的优势。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语文教师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础阶段,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第一,是小学生生活化的需要。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相比成年人来说,不具备足够的感性或者理性去面对生活中人际交往和组织关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或者理性思维,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促进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第二,是语文学科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类学科,汉语语言是我们国家重要的交流方式,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要想不断地发展,需要不断给它赋予新的内涵,需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促进语文学科内涵不断丰富,并在此基础上长足发展。第三,是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德育教育是社会永恒发展的主题,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之所在,是整个民族长期发展的灵魂。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开展,对我国的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要渐渐养成在思想道德上自我约束的优良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能促进德育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根据教材内容合理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开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的语言文字表达来逐渐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深意,并且在此过程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其次,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内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能够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等角度出发,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使其能够通过教材中的优秀人物了解自己身上所蕴含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并且向这些人物榜样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形成自我道德认知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遵循层次分明、道德熏陶、逐渐渗透的原则
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德育教育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全,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社会责任心的形成、法制观念的树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以下原则进行德育渗透。一是层次分明。德育教育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条理分明地进行渗透。同样的事例,针对低年级学生,只需要点到即止;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进一步挖掘人物背后所蕴藏的美好品德。二是道德熏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欣赏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美感,将其中包含的思想道德传达给学生。三是逐渐渗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品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课堂教学活动、作业布置、考试内容、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通过长期的,分层的德育熏陶,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2.充分借助语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本质
小学语文课程丰富多彩,每一篇文章的设置都有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字词、语句进行深入理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获得积极的情感认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船长》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扣住“尽职尽责”一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及内心活动的句子,体会船长的“伟大”之处。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伟大寓于平凡的道理。道德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逐渐积累起来的。适时进行课内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简评生活中的现象,规范自己的言行,融德育教育于无声,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内课外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在活动中逐渐深化学生的爱國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德育教学渗透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自我养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这才是最理想的境界。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还停留在表面认识上,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适当组织语文课外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学属于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需要在语言表达技巧、阅读辅导练习、情境设计等方面敢于探索、总结、提升,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课堂教学过程受到感染和启发。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指出的:“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会越大。”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在课外,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授方式,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无论是通过阅读指导,还是运用现代科技新手段增加试听的仿真体验,都可以使德育教育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杜方方.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42.
[2]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86-87.
[3]孙秋白.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8):163.
[4]甘永西.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S1):156-157.
[5]于启明.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1(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