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 需要大批思想进步、有专业文化知识、有较高职业技能的人才, 培养这些高技能人才是技工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 其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孔加工、螺紋加工、刮削、研磨、测量和各种刃具的刃磨等, 这些操作技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并能熟练掌握。掌握并提高钳工操作技能, 是每个钳工生产实习教学指导教师的重要任务,钳工实训是工科院校的重要实习课程之一,接触面广,又是和多种学科紧密相连的。钳工教学接触面广,又是和多种学科紧密相连的,基础要求非常高,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单调的机械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难免存在一些教学弊端,让学生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通过仔细分析钳工实习的特点,综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上来。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专业技能课,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方面
1,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前, 向学生讲明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 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 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 然后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 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 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 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教学时, 重申钳工技能实训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能主动练好技能。
2,分解钳工实训目标
通过课前动员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对实训建立一个总体的目标。但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学生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还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在让学生有了掌握钳工技能愿望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和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地以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燥单调,对照分析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时间意识,产生一种紧迫感。总之,学生在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时间观念就会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3,灵活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美国创造力专家托马斯认为: “创造力的培养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创新环境”。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对钳工工艺学进行教材分类和多媒体教学的配套改革。教材分解教学内容,任务分解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鸭嘴锤零件加工路线图,引出材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等相关知识并进行分别讲解。并对零件图进行简要的注释,让同学们清楚的知道鸭嘴锤的最终形状是什么。同时制作大量课件用直观的立体图并伴随音乐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中边看边学,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钳工工艺教学与实习操作的脱节问题,使学生心理壮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理舒畅,思维敏捷,各种智力因素得到充分调动。
3,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 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 容易掌握。通过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 使学生逐渐掌握。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 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 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 在学生开始练习后,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动作的正确性, 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 随着练习的深入, 可以达到动作连贯、协调一致, 不再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并正确操作时, 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4,教学方法灵活
就学生心理特点而言,一种方法单调的练习会使人感受到厌倦,影响效果,多种方式交替进行会引起兴趣,避免厌倦和疲劳,保证安全和效果。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针对教
学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教法,恰当运用,有机配合,做到教法灵活多样,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如学生在练习锉削基本功时,会因练习动作机械、简单而乏味,失去练习热情,这时把操作训练与制作小手锤相结合,学生在制作工件本身得到了肯定性情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始终保持训练热情。
二,学生方面
1,端正的学习态度
由于钳工主要实习内容是传统的简单常规操作,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学生在学习过现代化制造课程后明显表现出对钳工实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在实习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普遍认为钳工已经与目前市场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应该取消这种落后的加工方式。这就在思想上影响学生对机械加工的正确认识。因此,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钳工,提高学习兴趣,并对课程的内容、要求和目标有一个初步认识。其次可组织到工厂参观,了解钳工的工作,让工人师傅讲述钳工在机械制造和设备维修中的作用,使学生对实际场面的参观,亲身体验机械设备在很多方面不能代替钳工的操作,现代化离不开钳工。在这样的基础上,转变学生对实习的态度,并明确指出,钳工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的,而是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刻苦的学习才能掌握,让学生建立自信心,由 “ 被 动 学 习 ” 变 为 “ 主 动 学 习 ”。
2,通过小组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的力量是激发兴趣的最大动力源,集体的荣誉能够增强小组中个人的责任感。在钳工实训中,合理运用这种实训模式是实现学生成功训练的法宝。选择发挥团队力量才能完成的训练课题,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在完成工件要求上看哪组质量更优。学生为了小组荣誉会自觉地帮助本组其他同学,使全组学生技能得到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增强。实践证明,在钳工训练中小组功能的发挥是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学生持久积极性,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有效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随着社会实践范围不断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能力。在现代的教育和技能开发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行动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或者行为导向,是 20 世纪末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行动导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学院在推广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时,注重以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通过小组讨论、生产实践、项目工作等活动来体验学习,并将客观具体的动作行动与主观意识的心志行动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和指导者,扮演教练或导演的角色而不是裁判。从本质上讲,“产学研结合”就是坚持“行动导向”的一种职教模式,是践行“就业导向”的有效捷径。学院通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和发现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组建了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社会所急需的,是能谋生创业、可发财致富的;学院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与模式已向世人昭示:职业教育一定要面向市场,坚持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和行动导向,在注重实训、突出实用,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因材施教、有利就业等方面狠下工夫,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急需的、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仔细分析钳工实习的特点,综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上来。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专业技能课,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方面
1,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前, 向学生讲明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 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 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 然后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 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 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 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教学时, 重申钳工技能实训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能主动练好技能。
2,分解钳工实训目标
通过课前动员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对实训建立一个总体的目标。但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学生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还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在让学生有了掌握钳工技能愿望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和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地以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燥单调,对照分析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时间意识,产生一种紧迫感。总之,学生在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时间观念就会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3,灵活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美国创造力专家托马斯认为: “创造力的培养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创新环境”。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对钳工工艺学进行教材分类和多媒体教学的配套改革。教材分解教学内容,任务分解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鸭嘴锤零件加工路线图,引出材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等相关知识并进行分别讲解。并对零件图进行简要的注释,让同学们清楚的知道鸭嘴锤的最终形状是什么。同时制作大量课件用直观的立体图并伴随音乐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中边看边学,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钳工工艺教学与实习操作的脱节问题,使学生心理壮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理舒畅,思维敏捷,各种智力因素得到充分调动。
3,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 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 容易掌握。通过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 使学生逐渐掌握。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 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 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 在学生开始练习后,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动作的正确性, 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 随着练习的深入, 可以达到动作连贯、协调一致, 不再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并正确操作时, 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4,教学方法灵活
就学生心理特点而言,一种方法单调的练习会使人感受到厌倦,影响效果,多种方式交替进行会引起兴趣,避免厌倦和疲劳,保证安全和效果。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针对教
学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教法,恰当运用,有机配合,做到教法灵活多样,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如学生在练习锉削基本功时,会因练习动作机械、简单而乏味,失去练习热情,这时把操作训练与制作小手锤相结合,学生在制作工件本身得到了肯定性情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始终保持训练热情。
二,学生方面
1,端正的学习态度
由于钳工主要实习内容是传统的简单常规操作,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学生在学习过现代化制造课程后明显表现出对钳工实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在实习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普遍认为钳工已经与目前市场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应该取消这种落后的加工方式。这就在思想上影响学生对机械加工的正确认识。因此,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钳工,提高学习兴趣,并对课程的内容、要求和目标有一个初步认识。其次可组织到工厂参观,了解钳工的工作,让工人师傅讲述钳工在机械制造和设备维修中的作用,使学生对实际场面的参观,亲身体验机械设备在很多方面不能代替钳工的操作,现代化离不开钳工。在这样的基础上,转变学生对实习的态度,并明确指出,钳工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的,而是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刻苦的学习才能掌握,让学生建立自信心,由 “ 被 动 学 习 ” 变 为 “ 主 动 学 习 ”。
2,通过小组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的力量是激发兴趣的最大动力源,集体的荣誉能够增强小组中个人的责任感。在钳工实训中,合理运用这种实训模式是实现学生成功训练的法宝。选择发挥团队力量才能完成的训练课题,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在完成工件要求上看哪组质量更优。学生为了小组荣誉会自觉地帮助本组其他同学,使全组学生技能得到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增强。实践证明,在钳工训练中小组功能的发挥是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学生持久积极性,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有效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随着社会实践范围不断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能力。在现代的教育和技能开发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行动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或者行为导向,是 20 世纪末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行动导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学院在推广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时,注重以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通过小组讨论、生产实践、项目工作等活动来体验学习,并将客观具体的动作行动与主观意识的心志行动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和指导者,扮演教练或导演的角色而不是裁判。从本质上讲,“产学研结合”就是坚持“行动导向”的一种职教模式,是践行“就业导向”的有效捷径。学院通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和发现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组建了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社会所急需的,是能谋生创业、可发财致富的;学院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与模式已向世人昭示:职业教育一定要面向市场,坚持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和行动导向,在注重实训、突出实用,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因材施教、有利就业等方面狠下工夫,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急需的、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